首页 理论教育 外汇风险的贸易管理方法

外汇风险的贸易管理方法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汇风险的贸易管理方法是在进出口贸易中通过对各种贸易要素采用风险防范措施来回避或控制风险的方法。价格调整法是通过提高或压低贸易商品交易价格,对冲减少计价货币汇率风险损失的方法。它是依据计价货币汇率走势的预测,通过提前或推迟合同规定的货款收付结算防范外汇交易风险的方法。

一、外汇风险的贸易管理方法

外汇风险的贸易管理方法是在进出口贸易中通过对各种贸易要素采用风险防范措施来回避或控制风险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计价货币选择法

计价货币是用于进出口贸易商品标价和结算的货币。无论对进口商或出口商,作为外汇的计价货币汇率的波动都可能导致汇兑损失。当计价货币汇率上升时,进口商要支付更多的本币兑换外汇支付货款;当计价货币汇率下跌时,出口商收取的外汇货款兑换的本币收入减少,因而,贸易商需要审时度势选择于己有利的货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具体如下。

(1)在对外贸易或经济交往中,无论是收取或支付均选择本币为计价货币。由于收付本币兑换,因而不存在汇率风险。但作为计价货币一般应是自由兑换货币,并具有较高的信用度,使许多国家的本币不能充当计价货币,限制了选择本币为计价货币方法的使用。同时,其在使用中因回避外币收付,实际将外汇风险完全转嫁给贸易对手,容易被对方拒绝,需要做出相应的补偿或与其他方式结合使用。

(2)在出口贸易中选择硬币或具有上升趋势的货币为计价货币,在进口贸易中选择软币或具有下浮趋势的货币为计价货币,以避免汇率波动引起的收支汇兑损失。上述方法实质也是将外汇风险向贸易对方单向转移,容易引起交易破裂,因而,其实际使用时可以适当提高或降低货价以弥补对方,或者货款以双方各自选择的软硬币各50%的比例计价结算,使双方共担风险,平等相待。

(3)在对外计价结算中选择一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即选择一组由软硬币或汇率变动趋势反向的货币组成的组合货币计价结算,如两种硬币与两种软币的组合,当汇率发生波动时,利用组合货币中硬软币汇率升降反向对冲、损益相抵的机制防范风险。“一揽子”货币的组合币种和各币种的组合比例具有弹性,可由贸易双方依据汇率风险大小和兼顾各方利益协商确定。

计价货币选择法是防范回避外汇风险的基本方法,其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在货币汇率变动趋势和幅度可预期的条件下,能有效地回避或减少外汇风险的损失。但在计价货币无选择余地时,该方法的使用受到限制。

2.货币保值法

货币保值法是在签订进出口贸易合同或贷款合同中,加列各种货币保值条款来防范汇率风险的方法,是外汇风险防范的常用方法。货币保值法与计价货币选择法的区别在于,后者是直接选用可保值的计价货币或计价货币组合回避外汇风险,前者是通过选择保值货币,并在合同期内将计价货币转换为保值货币进行保值。货币保值可采用的形式主要有黄金保值条款、外汇保值条款、综合货币单位保值条款和物价指数保值条款等。

黄金保值条款是货币保值的传统形式,主要通行于早期固定汇率制时期。黄金保值条款是贸易双方签订贸易合同时,规定以计价货币的金平价对计价货币进行保值,如计价货币汇率下降,则按其金平价调整实际的支付金额。在牙买加货币体系下,货币与黄金脱钩,金平价不复存在使黄金保值条款的应用失去标准。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贸易与金融交易的货币汇率风险增大,市场主体便借助黄金的市场价格进行货币保值。在签订大额长期合同时,规定按当时的黄金市场价格将支付货币金额折合为一定量的黄金,到实际支付日时,再按支付日的黄金市场价格将一定量的黄金折合成支付货币支付,如黄金市场价格上涨,折合的支付货币额增加,实现保值;反之,相应减少形成风险损失。由于黄金的市场价格也是不断波动的,只有当黄金价格稳定或价格上升时,才能担当货币保值功能,否则,同样会产生风险。

外汇保值条款是货币保值的主要形式。外汇保值条款是在贸易合同中规定以某种硬币或几种货币组合为保值货币,签约时按即时汇率将以软币计价的货款折算成硬币或货币组合保值,实际结算时再按结算日汇率将硬币折算回软币支付结算。外汇保值条款在实际使用中可选择多种具体形式。

(1)选用硬币外汇保值,即将货款折算为硬币,支付时按保值货币与计价货币的现行价折换支付,以保证不减少收入。

(2)以硬币汇率变动率保值,即计价货币用软币,但签约时规定计价货币与某一硬币的汇价挂钩,如实际支付时汇价发生变化,实际支付货价则按汇率变动幅度做相应调整。

(3)以汇率波动幅度保值,即签订贸易合同时规定某软币与某硬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幅度,到实际支付日该汇率如未超出规定的波动幅度,支付货款不做调整,如汇率波动超过规定幅度时,支付货款则按比例做相应调整。

(4)选用“一揽子”货币保值,即在签订贸易合同时,选择若干货币为保值货币组合,并将货款计价货币按即期汇率和“一揽子”货币的组合比例折算为保值货币,到支付日时再按支付日汇率将各种保值货币折算为计价支付货币向对方支付货款。由于组合货币在此期间汇率波动有升有降,汇率风险在货币组合内相互冲抵而回避风险。

此外,还有以特别提款权等价值比较稳定的工具进行保值的综合货币单位保值条款;以商品的价格指数或消费物价指数为标准,进出口商品交易货价依据价格指数变动,相应调整进行货币保值的物价指数保值条款等。

3.价格调整法

价格调整法是通过提高或压低贸易商品交易价格,对冲减少计价货币汇率风险损失的方法。当进口商坚持以本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时,出口商要单方面承担外汇风险,出口商便可适当调高商品价格,将计价结算的软币汇价损失摊入商品价格中保值,弥补因使用对方货币可能蒙受的损失。但出口商品加价的幅度一般不能超过软币的预计贬值幅度,加价后的出口商品价格=原价×(1+货币预计贬值率)。同样,当进口商接受出口商以本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的条件时,由进口商承担外汇风险,其可以进口商品计价结算的硬币预期升值幅度为限,要求出口商降低商品价格,将计价结算的硬币汇率上涨产生的损失从商品价格中扣除,实现减价保值,减价后的进口商品价格=原价×(1−货币预计升值率)。

4.收付期限调整法

收付期限调整法又名提前错后法。它是依据计价货币汇率走势的预测,通过提前或推迟合同规定的货款收付结算防范外汇交易风险的方法。当预期计价货币汇率将上涨时,出口商应推迟收汇清算而进口商应提前付汇结算;反之,当预期计价货币汇率将下跌时,出口商应提前收汇结算而进口商应推迟付汇结算。

实施收付期限调整要受合同约束,并且,提前付汇和推迟收汇要打乱企业的筹资计划,推迟付汇和提前收汇的企业要重新安排资金的运用计划,需要贸易双方协商解决,并给予对方适当补偿。鉴于提前支付货款相当给予对方贷款,提前收取货款类似借款,贸易双方可参照相应的机会成本,以提高或压低贸易价格的方式商定补偿折扣率。

5.对销贸易法

对销贸易法是在同一时期内,通过组合相同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货币的反向业务资金流,或者通过组合相同金额、相同期限、汇率波动相反货币的业务资金流以回避外汇风险的方法。对销贸易法具体有平衡法和组对法。

平衡法是指在同一时期内,组合一对相同金额和相同货币的买卖反向的业务资金流,以同币种资金收付相抵来避免汇率风险的方法。例如,某公司有3个月l0万欧元的出口应收货款,该公司便签订等同金额、币种和期限的出口业务,形成3个月相抵的10万欧元进口应付货款对冲风险。

组对法是指在同一时期内,配对一组相同金额而不同货币、但不同货币的汇率变动呈正相关的买卖反向的业务资金流,以汇率升降相同的不同币种资金之间的收付资金流相抵来避免汇率风险的方法。例如,某公司有2个月的100万港币出口应收款,便组配2个月等额美元的进口业务,形成等额等期的美元应付款。由于港币汇率钉住美元,与美元汇率变动基本呈同向变化,当港币与美元汇率均下跌时,出口应收货款的汇兑损失与进口应付货款的汇兑收益对冲,回避了汇率变动的风险。

平衡法与组对法的区别在于,平衡法是在相同的交易金额与收付期限条件下,以同一计价货币但买卖方向相反的业务来对冲汇率风险,而组对法是在相同的交易金额与收付期限条件下,以汇率变动同向的不同计价货币的反向的买卖业务来对冲汇率风险,即选用的计价货币不同。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平衡法能有效地对冲汇率风险,但实际使用要受实际贸易交易配对的限制;组对法使用灵活,易于实施,但如选用的组对货币汇率变动方向不同或波幅不同,则不能完全对冲汇率风险,甚至产生两种货币汇率变动的双重汇率风险。

此外,出口商还可通过货款的保付代理业务或货款债权买断的福费廷业务方式防范外汇风险。当外贸交易以延期付款形式交易,而未来计价结算货币又面临贬值风险时,只要保付代理的费率和买断的折扣率低于结算货币的贬值率,出口商向对方发运货物后可立即将交易发票、运输和提货单证等交易结算凭证,以一定的折扣率卖断给专业的外贸货款保理机构,收回货款兑换成本币,以货款的折扣费用为代价锁定汇率波动的风险。出口商也可以通过远期外汇票据的贴现方式回避外汇风险。当进口商以远期商业票据的方式向进口商支付结算,远期外汇商业票据的结算货币又面临贬值时,只要贴现率低于结算货币的贬值率,出口商收取远期结算票据后可立即向银行贴现,提前收入货款汇兑成本币,以支付的贴现利息为代价回避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