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形势下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收入工作,有效助推钦州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是摆在各级地税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钦州地税组织收入工作现状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强化地税组织收入工作,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建议供参考。组织收入是税收的基本职能,是国家赋予税务部门的神圣职责。组织收入工作不仅是当前基层地税机关应对经济税收严峻形势的中心任务,而且是贯穿其他各项税收工作的主轴线。

新形势下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的思考

王 强

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组织税收入库,是税务部门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更是一切税收工作开展的中心和最终归宿。“十二五”期间,钦州提出了“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的发展方略和“五年跨越、十年巨变”目标,随着钦州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地税部门的组织收入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形势,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新的税收征管矛盾,并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收入工作,有效助推钦州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是摆在各级地税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钦州地税组织收入工作现状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强化地税组织收入工作,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建议供参考。

一、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的重要性

税务部门的组织收入工作,主要是指各级税务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和规定,对税收分配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将税收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的工作全过程。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首次提出了“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成为了各级税务机关开展组织收入工作的指导思想。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对于充分发挥税收职能、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促进钦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钦州市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2年1-8月,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24%,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为335亿元,同比增长2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5.19%。当前,我们迎来了“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钦州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深化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着力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时期。组织收入是税收的基本职能,是国家赋予税务部门的神圣职责。地税部门必须要在促进钦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承担起应有的职责,通过依法征税,大力组织税收入库,做大做强财税收入“蛋糕”,调节经济和调节收入分配,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加快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切实维护公正、公平、合理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确保钦州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二)是适应当前经济税收形势的客观要求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我区、我市仍将面临巨大困难和严峻形势,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政策性减收因素将更加突出,地方经济税源萎缩的问题逐步凸显。面对着国家宏观政策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不断变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热点不断涌现、税收征管对象更加复杂、税收征管任务更加繁重的新情况,地税部门更要科学判断形势、积极应对复杂局面,充分发挥组织收入职能,保障经济稳定较快增长;更要坚持依法治税,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更要坚持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组织收入工作不仅是当前基层地税机关应对经济税收严峻形势的中心任务,而且是贯穿其他各项税收工作的主轴线。只有抓住了组织收入这个重心,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税收形势发展的新要求。

(三)是促进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们基层地税机关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财税计划增长与税源相对不足的矛盾、经营方式多元化与征管手段相对滞后的矛盾、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与新时期地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等,所有这些矛盾都集中反映到了组织收入工作上,影响了组织收入工作的开展。如果没有一定的收入规模和增长效益,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地税事业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和后劲。要解决各种矛盾关系,就要求我们把组织建设、税源建设、执法建设、队伍建设、服务建设等统统纳入到组织收入工作之中,统筹谋划,统筹管理,统筹发展。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收入持续增长;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促进收入健康增长;进一步优化管理方式,促进收入效率增长;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促进收入融洽增长;进一步优化队伍素质,促进收入能动增长。

二、当前地方税收组织收入工作的现状与分析

(一)钦州市地税组织收入工作实践及成效

1.扶植经济,为组织收入“奠好基”。2012年以来,钦州市地税局注重运用税收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管理和服务作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努力培植骨干税源。全力支持大项目建设,支持优势企业发挥龙头效应,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积极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弱势群体就业工作,促进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各类群体共享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2012年,该局已累计为833户企业减免地方各税6215万元。

2.建言献策,为组织收入“铺好路”。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积极主动地开展调研分析,特别针对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工作,形成有数据、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分析报告,为各级领导决策和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一是加强经济税收分析。注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积极开展经济税收分析,全面把握经济税收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为当地经济发展出谋划策。2012年,该局结合“学习调研年”活动,开展了“双百”调研活动,深入100户重点税源户和100户重大工程项目进行走访,送政策上门,帮企业解忧,给企业鼓劲,为经济把脉。二是加强政策效应分析。当前,国家税收政策不断有新的调整和完善,该局认真研究各种税收政策,积极向党委政府提供发展产业、培育产业、壮大产业的意见,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近年来,该局先后对中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印花税管理、全市交通运输业税收管理、加快钦州民营经济发展等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2011年钦州市交通运输业税收调查情况报告》、《关于规范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专题报告,得到了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

3.创新征管,为组织收入“助好力”。稳妥推进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工作。在全市服务、娱乐、文化体育等行业的1100户纳税人中成功推广使用税控装置,共安装使用税控收款机983台、税控器169台,税控机用户平均定额同比提高13.5%,月均纳税额提高17.5%。进一步拓宽纳税申报渠道,加大网上报税推广力度,积极推行POS机刷卡缴税,稳步推进银税一体化和财税库行联网扣税,提高了税款申报征收效率。开展存量房评估工作,2012年已应用存量房交易价格评估技术对96宗房产交易进行评估,评估价格比纳税人申报价格高1096万元,增加40%,征收税款302万元。建立部门联动的管理机制,加强国、地税局之间的配合,加强与工商、公安、海关等部门的协作,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交换涉税信息,加强政策执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发挥了强化管理的整体效能。

4.依法治税,为组织收入“护好航”。一是开展税收执法督察工作,对各单位的企业注销清算、普通发票管理、房地产税收管理、减免税政策(税收优惠)和税收执法质量考核等方面进行详细检查,解决税收执法存在问题。二是开展税收规范性文件清理。对27份税收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审查,确认现行有效文件8份,全文失效废止文件17份,部分条款失效废止文件2份。三是重新修订全市税款征收报解操作规程,对岗位设置、报解流程、现金税款收取、票证管理以及待缴库税款专户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强化对税款征收报解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四是大力加强税务稽查,营造良好竞争环境,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2012年前三季度,该局稽查入库税款5720万,同比增收2118万元,增长58.8%。

5.监控税源,为组织收入“管好税”。钦州市地税局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重心,积极主动抓好税源管理,实现了地税总量的持续扩大和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一是抓好税源调查。结合钦州实际情况,自行研究制订税源普查工作机制,部署开展全市性地方税源普查,在全面掌握税源变化和准确进行收入预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编制税收计划,力求税收计划更接近税源实际。2012年,该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市税源大普查、“双百调研”、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定点联系走访等活动,累计发动干部职工380多人次,走访6大类421户税源企业,全面了解掌握了全市税源状况,牢牢把握了组织收入主动权。二是抓好税源监控。在推行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推行“19+3”税源项目管理机制,集中力量抓好重点税源管理,进一步提高重点税源户的税收贡献率。该局重点监控的493户重点税源企业和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2012年前三季度共实现地税收入194459万元,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达80%以上。三是抓好零散税源管理。不断完善征管措施,强化资源税、印花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种管理,促进了收入全面增长。

6.落实责任,为组织收入“促好收”。一是及时布置组织收入工作,及早分解下达税收收入计划,层层签订主要工作目标责任书,将收入任务和责任层层落实到各基层征收单位和征管人员。二是及时开展收入督查工作,局领导带领调研督查组深入各基层挂钩联系点开展工作督查,对基层收入工作推进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督查,积极帮助基层协调解决组织收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三是及时通报收入进度情况,表扬收入进度快的征收单位,鞭策落后。四是及时进行税收分析预测,坚持每月召开收入形势分析会,密切关注经济税源变化情况,深入查找组织收入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及时研究税收征管的应对措施。五是及时向市政府汇报沟通,提出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的工作建议,努力做到应管尽管、应收尽收,促进地税收入稳定增长。2012年前三季度,全市地税收入达263949万元,同比增收27654万元,增长11.7%。

(二)钦州地税收入特点分析

从2012年全市地税收入情况看,主要存在如下特点:

1.完成任务进度不理想。2012年1-9月,全市完成自治区地税局下达年度任务35.7亿元的73.9%,慢于时间进度1.1%,慢于时间进度的数额为3927万元,收入任务进度全区排名第七位;完成市政府下达年度任务34.26亿元的73.7%,慢于时间进度1.3%,慢于时间进度的数额为4454万元。

2.收入增速同比大幅回落。2012年1-3月,全市地税收入一直处于负增长的状态,直到4月才扭转负增长态势,但收入增速同比大幅回落。2012年1-9月,全市地税11.7%的增长速度较上年同期的56.9%下降了45.2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相当大。同时,由于钦州市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项目投资不多,项目资金不到位,地方税源后继乏力,税收增幅不断下滑。2012年以来,地方税收收入增速由1月份全区排名第一逐月下跌至7月份全区第十二位,9月排名回升到全区第十位,但仍落后全区平均增幅4个百分点。

3.耕地占用税高速增长。因工业用地挂牌拍卖成交的地块增多,且各级财政部门清算历年欠缴的部分耕地占用税,2012年1-9月,耕地占用税收入为25509万元,同比增收14612万元,增长134.1%,增收额占全市增收总量的一半以上,达到52.8%,拉动全市收入增长6.2个百分点,成为全市收入增长的主要亮点。

4.房地产业在高位减幅中运行。受国家房地产调控和银根紧缩政策的影响,导致全市房地产企业新建房屋面积减少,在售的新建房屋价格有所下降,个人二手房交易额也持续走低。2012年1-9月房地产业收入30410万元,同比减收7978万元,下降20.8%。

(三)组织收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税收计划增长与税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近年来,钦州市地税收入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增长比例连年提高,2011年度全市地税收入同比增幅高达43.9%,进一步拉高了收入基数。2012年以来,我国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困难和严峻形势,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中央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政策性减收因素将更加突出;受经济增长放缓和继续实施宏观调控的双重影响,经济税源萎缩的问题逐步凸显。具体到钦州市,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竞争力不强;节能降耗、控污减排的任务还比较艰巨;作为税源支柱的房地产业、建筑业不景气,对地税增收的推动作用减弱,后续税源支撑不足。以上因素的存在,导致税收计划增长与税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2.地方税源结构欠优,影响了税收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一方面,第二产业创税能力不强。由于钦州工业基础薄弱,集群化程度不高,以制糖、制药、建材为主的高成本、高消耗、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生产格局还处于低端传统状态,钢铁、汽车、石化等知识密集型与高新技术工业也只是正在起步。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税收失衡,第三产业以仅占1/4的GDP占比,提供了近半的地税收入,这种弱木强撑的税源结构是制约钦州地税收入快速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3.过度依赖单一创税行业。钦州市地方税收内源性增长不足,对建筑业、房地产业、重点工程等外源性增长依赖性较强,税源结构相对单一。尤其房地产业是全市地税收入的重点税源行业,涉及40多个行业的发展,影响到地税10个税种、近1/5收入任务的完成。由于税源缺乏稳定性,2012年房地产市场受政策影响陷入低迷,对全市地方税收增长带来了严重冲击。同时,全市地方税收对石油加工产业依赖过大,2012年1-9月全市制造业实现地方税收收入占收入比重为24.4%,而石油加工制造业占了整个制造业收入的87%。如果扣除了两户最大的石油加工企业税收因素,全市制造业税收同比是减收的。近年来,作为钦州市第一纳税大户的中石油广西分公司不断调整生产结构,降低应税产品产量,提高暂不征收税款产品和减免税产品的产量,致使石油加工制造业税收不断下降,给全市地税收入增长带来极大影响。

4.减税政策力度大,税收增收与政策减税矛盾突出。近年来,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先后实施,对钦州市地税收入产生了很大影响,是收入增幅偏低、进度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2012年以来,贯彻落实调整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调整营业税起征点、调低娱乐业营业税适用税率、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北部湾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等,均对地税收入产生极大影响,钦州市全年因政策性因素减收达9000万元,减收影响之大为多年来少见。

5.改革意识不强,创新管理效果不够明显。如社会综合治税推进力度不够,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立法进程缓慢,建立部门会商机制不多;存量房评估工作需要加快进展;税源管理专业化推广应用偏慢,税收征管薄弱环节普遍存在;税控收款机和有奖发票推广应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网上地税局建设步伐需进一步加快等,这些工作的推进慢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税收的增长。

6.工作作风不实,影响问题的及时解决。个别单位、少数领导对组织收入工作重视不足、抓得不紧,玩心过重、缺乏工作激情,责任心不强、主动性不够、思路不宽、措施不力、效果不好,存在碰到困难就躲、遇到问题就推,只埋怨客观条件、不找主观原因,只顾被动应付、不思主动进取,如此种种,都是导致组织收入进度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做好新形势下地税组织收入工作的对策

(一)坚持正确的经济税收发展观念

1.坚持科学的税收发展观。要辩证地把握经济与税收之间的互动规律。一方面,地方税收的快速增长,除经济发展是主因外,征管增收作用巨大,但随着征管能力的提高其增收空间日益缩减,必须增强经济的主动力作用,从根本上获取地方税收与地方财力的源泉。另一方面,经济投入与税收产出在时间上不完全是对等关系,税收产出具有滞后性和期效性,同时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和周期性必然对税收产生无规律影响,因此只有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和稳定运行,才能保证地方税收在高平台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增长。

2.坚持严格的税收法治观。组织收入工作不能以牺牲依法治税为代价,而是要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始终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防止越权减免税”的原则,严禁引税、买税、卖税、压税,严禁收过头税。树立税收的经济观、科学观,切实转变治税理念,把税收收入的增长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做到税款的征收服从税收政策,任务的完成服从地方税源,把税收管理工作从收入导向型转移到法制导向型。

3.坚持协调的税收增长观。切实改变过去单纯强调经济产值的思想,以实现地方税收增长为导向,在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既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注重税收产出质量和效益,放大经济增长的税收产出效应,大力培植税源和扩大税源,协调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税收增长,使经济与税收实现良性互动。

(二)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

1.完善教育培训制度。要结合全区地税系统开展的“学习调研年”和“管理创新年”活动,扎实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要完善思想教育制度。制定出台思想教育制度和办法,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做到端正宗旨,提高认识,凝练队伍,服务发展。二是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和培训制度,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体系,做到统筹规划,周密组织、精心实施。三是建立学习考评制度。对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情况进行综合考评,把干部的学习热情、学习成绩、应用实际的能力与选拔使用干部有机结合起来。

2.完善纳税服务制度。探索建立纳税服务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对外服务承诺制。为纳税人提供全程纳税服务,对内培养造就一支勤奋、高效的税官队伍,对外增强纳税人的税收法制观,让纳税人缴纳明白税、便捷税、舒心税。积极推动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不断简化办税流程,逐步解决当前办税服务大厅的工作压力、纳税人长时间排队等问题。深入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办税服务“三项制度”,认真贯彻导税服务、分时段申报等有效服务措施,严格落实办税厅领导值班责任制,积极推进国地税联合办税。加强税收宣传,改进税收政策宣传的方式和方法,主动上门送税法送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对税收政策家喻户晓,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循度。

3.建立竞争考核制度。在地税系统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健全竞争考核制度,做到能者上,庸者下。通过制定激励竞争制度,把那些知识面宽、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作风正派,有事业心,广大纳税人反映好的优秀干部放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予以重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评价考核制度,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奖勤罚懒。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地税系统的工作充满生气和活力,塑造出地税部门良好的行风和形象,推动组织收入工作顺利开展。

(三)全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1.创新税源调查分析方法。税源调查分析是当前地税部门适应依法治税、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大税源调查、分析力度,使征收管理工作有的放矢,为确定收入重点、加强征管提出科学依据。要结合经济运行指标,利用科学分析手段和方法进行对比、归纳,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税收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预测税收发展趋势,反映税收成果、税源变化和税收计划执行情况,保证收入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为各级领导决策和为政府在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和资金投入重点等方面提供科学准确决策的重要保证。

2.创新税源监控机制。进行科学分类管理税源,有效实现税源监控和征收。一是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监控。将监控范围内的大户和重点行业管深管细,理顺重点税源的管理流程,全面推行税源项目管理机制,将税源责任细化落实到人,定期跟踪、汇报、反馈;二是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的监控管理。以营业税项目管理软件为技术支撑,对新建、续建重点建设项目适时跟踪管理,进一步完善项目档案,专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实时预测和控管,主动加强与发改委、建设局、房管局、土管局等政府各部门联系,发挥优势,充分利用相关部门在规划、征地、审批等环节,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实施和进展情况,督促工程项目及时结算开票,探索按工程形象进度征收税款,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

3.创新税收征管模式。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组织机构、人员重组的模式,推进税务机构扁平化管理。组建专业纳税评估团队进行数据分析,指导全市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不断提升征管信息化水平,加强对税收征管系统各类信息数据和第三方数据的分析使用,实现数据增值利用。规范普通发票管理,加大税控收款机推广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市有奖发票推广工作。认真做好各税种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对临界点户、长亏不倒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税收管理,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

(四)积极扶持地方重点税源

把税收工作放到经济建设的大局中去筹划,全面了解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主动参与政府的各项重点工作,当好政府的参谋。要积极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巩固支柱产业,壮大地方税源,继续培育、发展工业经济,增加地方经济发展后劲而建言献策。要坚持工业化方略不动摇,牢牢抓住加速工业化这个核心,积极引进主导型、支柱型、税源型大项目,增强内生动力,促进跨越发展。

1.大力推动工业化建设。目前钦州仍处于工业化建设初期,以后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钦州要坚持把“兴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略,充分发挥港口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发展,努力在临港产业发展、开发区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实现港口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并进。

2.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挥其在富民强市、发展生产力、开辟税源、扩大就业、繁荣市场、增加居民收入以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各个方面的作用。既要大力吸纳外来生产要素,借助外力激活内力,更要重视激活本地的民间资本,积极支持民众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3.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地方税收增长提供坚实支撑。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旅游业、家政服务等第三产业项目,投资周期短,市场潜力大,能够迅速形成税源,应高度重视发展。特别是房地产业目前发展形势良好,如果能与县城改造结合起来进行开发,不仅有利于提高城镇品位,而且可以形成新的税源。对不能自主的大型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要加强支持,积极配合,做好服务工作。

(五)充分用足、用活各项税收政策

1.发挥税收政策的产业投资引导作用。针对钦州地方经济中一产提供税收比重明显过低、二产比重相对较低、三产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新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问题,要在充分利用企业所得税西部优惠政策中对二、三产发展鼓励的政策。要在整体经济发展中实现产业升级,进一步明确二产的地位、主导行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鼓励第三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切实将信息、旅游、房地产、流通、文化等产业做好,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内涵”层次,切实加快新兴第三产业发展。

2.用足用活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就钦州市而言,要大力发展能够获得西部地区政策优惠的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如发展石油化工、造纸、冶金、轻工食品、高技术、海洋产业、现代化配送中心加工中心代理经营配套设施建设及连锁经营、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旅游度假项目和专项旅游项目建设、大型旅游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开发等行业。要充分利用钦州现有资源,打造具有钦州特色的工业产业链。

3.切实落实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要运用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的联营和兼并,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钦州实际,可对国有、集体中小型企业放开、放活、放彻底,实现民营化经营的深化改革目标,在股份合作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企业股权的流动与重组,增资扩股、优化股权结构,使非公经济的工业产值处于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让非公经济在钦州市的开发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六)健全社会综合治税机制

建立社会综合治税考评制度,对年度社会综合治税先进单位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在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中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影响协作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对不按照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要求开展协税护税工作的单位,要严格问责,把它作为年终考核内容和评优评先的条件。此外,可考虑由政府设立协税护税基金、社会综合治税奖励基金等,对社会综合治税先进单位进行奖励,以营造社会协税护税的良好环境。

作者单位:钦州市地税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