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集团上市员工有好处吗

集团上市员工有好处吗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轮番的质问下,公众对ITAT的信心在无形中动摇了。2008年8月16日,ITAT以愤怒的姿态,炒掉了上市承销商高盛。本次调整持续4个月之久,至2009年2月时,ITAT员工人数减半、门店数量减半,不自觉间已伤元气。2009年7月2日,新的进展是,ITAT的高层已经被大规模地换掉,如意集团本应在6月底到位的5亿元资金尚未打到账上。两个月后,如意集团又宣布退出,欧通国重新掌管ITAT。

上市遇阻 树倒猢狲散

香港对于欧通国来说,无疑有着特别的记忆。他曾在此折戟沉沙,心中留下了一笔难言的隐痛。2008年,在风投资本家的运作下,欧通国故地重游。这次,他要携自己新的事业ITAT在此上市,他憋了一口气。

他的心情还不错。在未聆讯之前,一家基金公司用惯用的算法计算后得出,一旦ITAT上市,欧通国本人所拥有的股票市值将达到1600亿元人民币。如此,他将不折不扣地成为又一个“中国首富”。

不过这次,他的运气似乎还是有点背。香港联交所近乎车轮战的100多个问题问过后,他们对这个成长过快的公司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重的质疑。而后他们得出结论,如果ITAT出现亏损,它那种利益共享的机制就会全面崩溃,而这恰恰无法保证更多股民的利益———ITAT在港上市的聆讯未获通过。

这一结论式的消息,对那些一直质疑ITAT模式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他们开始以更加挑逗的姿态站出来对ITAT进行公审式的“提问”。在轮番的质问下,公众对ITAT的信心在无形中动摇了。

2008年8月16日,ITAT以愤怒的姿态,炒掉了上市承销商高盛。ITAT的解释是,正是因为高盛在某些环节的疏忽,才导致了聆讯未获得通过。不过,在专业人士看来,此举无疑是自断后路,其上市机会更加渺茫。

面对甚嚣尘上的负面影响,2008年9月,ITAT抛出了一条与互联网“奇才”刘泽龙结盟、强强联手打造ITAT网络商城的消息。不过,这则有些应急的消息被一些公众指责为“忽悠”。事实也是如此,特别是所谓的互联网奇才刘泽龙的经历也属于胡编乱造,相反他借着ITAT热闹了一把。

流言蜚语中,ITAT未作任何有效的辩驳。相反,他们采取了一种更为激进的大规模裁员的姿态,在更多人看来,这无疑是宣告了ITAT缺钱的窘迫以及模式的溃败。

2008年10月,ITAT开始实施大规模裁员。此次裁员规模之大,使得那些刚进入公司不久,甚至来不及对公司做更多了解的员工,在匆忙中又成了失业人员。这些得不到更多解释的员工将一腔怒火发泄在了他们先前的公司上,一些人拿起法律武器,与先前的东家对簿公堂。本次调整持续4个月之久,至2009年2月时,ITAT员工人数减半、门店数量减半,不自觉间已伤元气。

2009年5月,一些员工开始在互联网上抱怨:自4月份之后,他们再也没有领到每月15号准时发放的工资;一些总部的员工还被迫签订一份严格的保密协议,不得对媒体透露任何情况,否则他们将失去自己的“饭碗”。

2009年6月15日,ITAT集团高层下发给公司员工一份通告。通告显示:ITAT决定引入新股东山东如意集团,增资5亿元,整顿公司治理结构,寻求进一步发展,山东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将出任ITAT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

2009年7月2日,新的进展是,ITAT的高层已经被大规模地换掉,如意集团本应在6月底到位的5亿元资金尚未打到账上。新的老板邱亚夫依旧在国外考察,员工的工资依旧被拖欠。两个月后,如意集团又宣布退出,欧通国重新掌管ITAT。不过这个时候的欧通国已经基本不管ITAT的事情了。

距离ITAT总部深圳安联大厦不到500米的地方,有一排散乱的小旅馆。旅馆里,很长时间住着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曾是ITAT庞大供货商群体中的一员,如今,他们又成了向ITAT讨债的人。他们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但不解和失望写在脸上:“1.2亿美元啊,才两年啊,怎么说没有就没有了呢?”

【注释】

[1]OUTLET首创于美国,最初为工厂直销店,后慢慢形成类似Shopping Mall的OUTLET购物中心,继而发展成独立的零售业态。通过诸多品牌经营,并采取与百货业、大卖场、超市等错位经营的方针,百分百地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及心态,所以发展尤为迅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