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政政策效应及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效应及传导机制

时间:2022-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政政策是否有效,主要看政策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财政政策乘数效应是指财政政策导致的需求变化所引起的国民收入以乘数变化的情况,包括政府购买乘数、转移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财政政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个政策工具通过某些媒介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财政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媒介体主要是收入分配、货币供应和价格。

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及传导机制

一、财政政策效应

(一)财政政策效应的评价标准

财政政策效应即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财政政策是否有效,主要看政策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政策实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即为有效,反之,则无效。政策是高效还是低效,不仅取决于政策执行的结果,也取决于为达到目标而付出的代价,一般可以通过政策成本与政策效益的对比分析来进行评价。

政府为推行某项政策所付出的研究费用、执行费用和补偿费用构成了该项政策的“成本”,而实施后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则可视为该项政策的“效益”。这样,对政策有效性评价就可以通过政策成本与政策效益的对比分析来进行。即当政策效益大于政策成本时,政策的有效性程度高,反之,则低。

(二)财政政策效应的偏差

政策效应的偏差是指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实际效应与预期效应的背离。政策效应的偏差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政策实施过程中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也称自然偏差;另一类是政策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又称人为偏差。

财政政策的自然偏差与财政政策自身的完善过程有关。任何一项财政政策的实施总有一个生命周期,这个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政策出台阶段、政策完善阶段、政策成熟阶段、政策蜕化阶段。显然,在这些不同的阶段,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是不同的。一般地,在政策出台阶段和政策蜕化阶段,政策效果要差一点,在政策完善阶段和政策成熟阶段,政策效果要好一点。这样,在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会出现阶段性的政策效应偏差。

财政政策的人为偏差其实是与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行为不当有关。无论政策目标的选择、政策工具的运用还是传导机制的设计,终归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当人的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发生背离时,政策的效应就会发生偏差。最为常见的表现是:政策设计脱离实际,政策期望值过高,客观上难以实现;政策工具缺乏或选择不当,搭配有误,使政策缺乏可操作性;政策主体行为偏差,使政策贯彻受阻等。

现实生活中,财政政策的自然偏差与人为偏差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需要我们找出引起偏差的真正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三)财政政策乘数效应

乘数也称为倍数,表示经济运行中经济变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它用来说明国民收入变动量和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财政政策乘数效应是指财政政策导致的需求变化所引起的国民收入以乘数变化的情况,包括政府购买乘数、转移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1.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政府购买性支出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用Kg表示政府购买乘数。我们用G表示政府购买,Y表示国民收入,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私人投资支出,则有

Y=C+I+G①………………………………

而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消费C可表示为C=C(Y),则

Y=C(Y)+I+G

对①式两边微分

dY=dC/dY·dY+dG

其中,dC/dY=b则

Kg=dY/dG=1/(1-b)

这时的政府购买乘数为1/(1-b)。

举例说明,假设增加政府购买支出1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乘数Kg=1/(1-0.8)=5,国民收入将增加dY=Kg×dG=5×10=50亿元。反之,减少政府购买支出10亿元,将使国民收入减少50亿元。

2.转移支出乘数

转移支出乘数是指政府转移性支出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用Ktr表示政府转移支出乘数,根据Y=C+I+G,当存在转移支出时,上式中C为可支配收入Yd的函数而不是Y的函数,根据定义

Yd=Y+Tr

C=C(Yd)

其中的Tr为转移支付的值,则有

Y=C(Yd)+I+G

假设I、G为常数,对上式两边微分,则有

dY=dC/dYd·dYd

其中dC/dYd=b(边际消费倾向),则

dY=b(dY+dTr)

Ktr=b/(1-b)

假设增加转移性支出1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增加dY=Ktr·dTr=0.8/(1-0.8)×10=40亿元;反之,减少转移支出10亿元,将使国民收入减少40亿元。

3.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是指税收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用Kt表示税收乘数。税收乘数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从量税体制中,税收绝对量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在比例税体制中,税率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在考虑从量税体制中,假设T为净税收,t为税率,由于T的存在,C已不再是Y的函数,而是Yd的函数。根据定义

Yd=Y-T,Y=C(Yd)+I+G

假设I、G为常数,对上式两边微分,则有

dY=dC/dYd·dYd

其中dC/dYd=b,得dY=b(dY-dT)

Kt=dY/dT=-b/(1-b)

在考虑比例税的体制中,Yd=Y-tY=(1-t)Y

Y=C(Yd)+I+G

假设I、G为常数,对上式两边微分,则有

dY=dC/dYd·dYd=b·dYd

而         dYd=(1-t)dY-Ydt

则      Kt=dY/dt=-bY/(1-b)(1-t)

假设Y=1000亿元,t=20%,减税10%,即dt=-10%,

产出增加dY=-0.8×1000/(1-0.8)×(1-20%)×(-10%)=222亿元,税收乘数Kt=-2.2,反之增税10%,则产出减少222亿元。

比较Ktr和Kt可知,税收乘数与转移支出乘数的作用正好相反。

4.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在保持预算平衡的条件下,即在税收的变动等于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变动时,国民收入变化额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化额的比率。我们用M表示平衡预算乘数,根据平衡预算乘数的定义,则有平衡预算乘数=购买性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即     M=Kg+Kt=1/(1-b)+[-b/(1-b)]=1

从上式可以看出,在政府保持预算平衡的基础上,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将导致国民收入的等额增加,说明平衡预算对经济仍具有扩张效应。

二、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财政政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个政策工具通过某些媒介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财政政策工具变量经由某种媒介的传导转变为政策目标变量的复杂过程。财政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媒介体主要是收入分配、货币供应和价格。财政政策工具通过这些媒介体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标。

1.以收入分配为媒介体的财政政策传导过程

收入分配的范围很广,在此只选择对整个GDP分配影响最大的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收入分配进行分析。

政策工具变量的调整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货币收入者实得货币收入或使其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化。比如,通过个人所得税税收的调整,可以减少高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而通过社会保障支出或消费性财政补贴,可以增加低收入者的个人收入,增加其购买力,扩大社会有效需求。因此,通过税收工具对收入的调整可以实现收入合理分配的政策目标。

政策工具变量的调整对企业利润分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上。国有企业的盈利在上缴所得税后才能自主分配,税收上缴越多,企业留利就越少。税收的调整体现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利润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税后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投资行为。因此国家可以通过所得税的各种优惠政策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因此,税收对企业的投资行为、生产经营活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总之,在社会总供求变化的背后,主要是收入变动的影响,而这些收入的变动是分配的结果,或者说是利益格局调整的结果。财政政策正是通过对利益的调整来实现稳定物价、经济增长、收入合理分配和生活质量提高等政策目标的。

2.以货币供应为媒介体的财政政策传导过程

政府预算、国债等政策工具极易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影响企业的信贷行为、投资行为和物价变动,最终影响到稳定物价、经济增长等政策目标。

撇开财政政策对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存量结构变化的影响不谈,集中分析我国财政赤字与货币供应的关系,我们就会发现,我国的财政赤字具有货币扩张效应。理由有两个:第一,我国过去的赤字口径是把国债已经计入收入后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差额,这种类型的赤字又称为“硬赤字”,其弥补只能通过向银行透支或者借款解决。第二,如果中央银行能压缩银行系统的贷款规模,在提供财政借款时,不打破年度信贷总规模,那么财政性货币发行不会发生,而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

3.以价格为媒介体的财政政策传导过程

许多财政政策工具的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体现出来的,或者是与价格共同作用发挥调节作用的。长期以来,我国产业部门间的利润率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是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部门与行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除了受成本变动等因素影响外,主要与价格政策有关。价格不合理是制约基础工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政府对价格的控制不应只采取行政手段,还应采取经济手段,适度地调控物价。

例如,税收、财政补贴等政策工具就是通过对盈利能力较低的农业、基础产业和盈利能力较高的加工行业的产品价格的影响,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适度增长的政策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