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金融与经济危机理论的发展问题

马克思主义金融与经济危机理论的发展问题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董瑞华等专家学者综述了马克思的金融与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还在手稿中多次阐明了危机的后果。再次,马克思也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在金融与经济危机中集中地暴露出来,并且进一步加深了这些矛盾。马克思不仅指出永久的危机是没有的,危机有周期性,而且谈到危机是资产阶级经济一切矛盾的现实综合和强制平衡。

(二)马克思主义金融与经济危机理论的发展问题

董瑞华等专家学者综述了马克思的金融与经济危机理论。具体而言,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除了对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以及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等方面的分析取得新的进展以外,还研究了危机理论的其他的一些方面。

1.马克思分析了金融与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和普遍现象—生产的相对过剩问题

马克思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不顾市场的限制而生产,以棉布为例,造成棉布充斥市场,卖不出去,使再生产遭到破坏。这种破坏首先影响到他的工人,由于开工不足,影响了工人的收入,工人对自己的棉布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现在成了较小程度上的消费者,或者不是消费者。他们需要棉布,但他们无钱购买,而无钱的原因是他们不能继续生产,因为他们生产的棉布太多了,因而棉布过剩造成工人过剩。这种主要消费品生产过剩会发展成普遍的生产过剩。棉布行业的生产,直接影响到纺纱行业,棉花种植业,纱锭和织机行业,钢铁业和煤炭业等等,而这些行业又会影响到其他一系列行业,使他们的再生产同样遭到破坏,因为棉布的再生产是他们进行再生产的条件。另外,以上的结果造成工人消费的压缩,从而对其他消费品的需求也会减少,造成普遍的生产过剩。

马克思在对生产过剩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不是生产的发展超过了人民群众的绝对需要,它只是同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相比较而言的过剩。在生产过剩的时候,正是那些商品的真正生产者缺乏这些商品,所以对于广大工人的实际需要来讲,资本主义经常是生产不足。所以资本主义的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生产过剩,就是用来购买商品的钱减少了,从而对商品的需求减少了,商品的过剩总是相对的,就是说都是在一定价格条件下的商品过剩,即是同支付能力有关的生产过剩与此同时,马克思又分析了这种相对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现象,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古代人那里没有发生生产过剩”,那时有的只是“富人的消费过度”,也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封建社会,由于广大生产者的消费只限于必需品的范围,而资本家的利润成为生产的界限,这种生产的无限制发展和支付能力的相对缩小的矛盾,导致了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所以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特有的普遍现象,也是资本主义危机的本质特征。

2.马克思剖析了金融与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础或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至于专门谈到生产过剩,那它是以资本的一般生产规律为条件:按照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也就是按照用一定量资本剥削最大量劳动的可能性)进行生产,而不考虑市场现有界限或有支付能力的需要的现有界限。而这是通过再生产和积累的不断扩大,因而也通过收入不断再转化为资本来进行的,另一方面,广大生产者的需要却被限制在需要的平均水平,而且根据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必须限制在需要的平均水平。”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在于其基本矛盾。马克思对这个基本矛盾作了表述:“而构成现代生产过剩的基础,正是生产力的不可遏止的发展和由此产生的大规模的生产,这种大规模的生产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方面,广大的生产者的消费只限于必需品的范围,另一方面,资本家的利润成为生产的界限。”而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特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规律,包括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规律,资本主义竞争规律,资本主义人口规律和商品的价格规律等等来发生作用,从而导致金融与经济危机的。

3.马克思关于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的基础、形式、后果等一系列相关的理论问题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基础上,对金融与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又作了进一步研究,指出生产过剩危机的重要特点是,它的以固定资本更新为基础的周期性,永久的危机是没有的。固定资本与危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马克思说:“它们(危机)是以固定资本的生产过剩,因而是以流动资本的相对的生产不足为基础的。”这里进一步分析了固定资本生产过剩会引起危机的发生。

马克思在手稿中不仅分析了危机的主要形式和表现——生产过剩,而且还分析和阐述了危机的其他形式,他谈到了货币危机、劳动危机、资本危机、生产比例失调的危机等等,谈到这一系列危机形式发生的原因,以及与生产过剩危机的关系,对危机形式的研究又深入了一步。

马克思还在手稿中多次阐明了危机的后果。首先,他分析了危机对资本的破坏,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危机引起生产过程停滞,这样“实际资本就会被消灭。”因为资本停止了运动也就没有了生命。另一方面是资本的“价值量的贬低”,这就使得现存资本的交换价值有很大的一部分被消灭了。其次,马克思谈到危机给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们在危机时被抛向街头,或在更恶劣的环境下艰难地劳动,“工人群众忍饥挨饿一贫如洗。”再次,马克思也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在金融与经济危机中集中地暴露出来,并且进一步加深了这些矛盾。

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危机的后果进行了辩证分析,指出危机对资本主义生产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对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另一方面又给予资本主义生产以强大刺激。马克思不仅指出永久的危机是没有的,危机有周期性,而且谈到危机是资产阶级经济一切矛盾的现实综合和强制平衡。“危机的本身可能成为平衡的一种形式”,危机对资本的破坏,使资本的交换价值有一部分被消灭了,但是“这种消灭正好可以大大促进新的再生产”。从而又刺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危机促使资本主义生产突破自己的界限,迫使资本主义生产飞速地达到—就生产力的发展来说—它在自己的界限内只能非常缓慢地达到的水平。以上的科学分析,说明了危机是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矛盾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用的产物。但是,它的存在并不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生产力已经没有发展的余地,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它还不会灭亡,生产力还会有一定的发展,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周期地螺旋形向前发展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