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能卡取胜

智能卡取胜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触式智能卡通过读写设备的触点和卡片上的触点相接触来完成数据读写。非接触式智能卡融合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尽管非接触式智能卡支付技术较新,但因单一卡片功能有限,非接触式支付与手机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11.3 智能卡取胜

智能卡即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它将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封装在卡片内,具有信息存储、逻辑判断和运算等功能。我国IC卡的发展起源于金融IC卡。按照数据读写方式,智能卡分为接触式智能卡、非接触式智能卡以及双界面卡(接触与非接触结合)。接触式智能卡通过读写设备的触点和卡片上的触点相接触来完成数据读写。非接触式智能卡融合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与接触式智能卡相比,非接触式智能卡具有使用方便、刷卡时间短、可靠性高等特点。

11.3.1 市场概况及特点

1994年,国家《关于电子货币过程总体框架方案》中明确提出“磁条卡与智能卡并用,逐步向智能卡过度”的指导思想。同年,中国人民银行将海南省和上海浦发行作为智能卡试点基地。1998年人民银行颁布了IC卡技术规范,该规范为国内的金融IC卡及其他行业IC卡的发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年,在人民银行的组织下,在北京、上海、长沙、海南等地进行IC卡联合试点,开始了银行IC卡/电子存折及电子钱包的运用。但是实践表明,我国IC卡运用比较成功的是行业IC卡,如各地银行与行业联合推出的交通卡、校园IC龙卡、加油卡、医保卡等。智能卡芯片卡容量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微型计算机,能够同时具备多种功能,为持卡人提供一卡多用的便利。随着全球EMV迁移的进一步深入,各大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了符合EMV国际标准的非接触式银行卡。这种卡能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便捷性,在小额支付领域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11.3.2 发展前景

1993年,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金卡工程”在我国正式启动。智能卡迅速在我国普及和发展,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第一,标准趋向统一。虽然,电子钱包的使用往往从一个集中的城市或行业开始,但如果不同行业和地区都发展自己的电子钱包,通用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统一标准带来的通用效果使得不同的电子钱包受理终端可以低成本共享,这是电子钱包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IC卡电子钱包和电子存折的标准,为我国统一的电子钱包发展打下了基础。2005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中国集成金融电路IC卡规范》、《PBOC2.0规范》,这就为整个银行卡技术升级为IC卡应用提供了一个标准的规范。由于非接触快速支付技术的需要,人民银行将根据银行卡业务的发展,计划实施增补和完善2.0规范。这为进入电子钱包最大的应用领域——交通,提供了指导标准。

第二,一卡多用/多功能卡。智能卡按照功能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作为具有支付功能的支付中介;二是用以提高管理效率的个人信息载体。作为支付中介,包括各种信用卡、借记卡、电子钱包卡、付费电话卡、电子车票卡等;而作为信息载体,包括各种医疗卡、雇员卡、校园卡、身份卡、优惠积分卡,等等。随着EMV迁移的进展,未来的银行卡智能化是一种趋势。

第三,向远程支付领域发展。电子钱包目前大多用于面对面的交易场合,如在商户消费,或乘坐公交车。但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远程支付看成电子钱包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远程支付应用不仅包括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支付,还包括双向视频点播、移动电子商务等,如彩票、在线游戏、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咨询、网上购物、远程付费等。

第四,非接触式智能卡与手机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尽管非接触式智能卡支付技术较新,但因单一卡片功能有限,非接触式支付与手机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人们希望通过非接触式卡来解决频繁的小额支付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存在巨大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的手机用户来说,手机具有随身携带的便捷性以及支付需求处理的实时性特点,两者的结合将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

第五,金融非接触式智能卡和行业非接触式智能卡在小额支付领域出现融合。未来小额支付的发展趋势是金融机构与行业机构紧密合作,利用各方优势,整合多方资源,联合管理和运营非接触式智能卡,建立和完善价值链,为用户创造更快捷、更安全的支付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