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跨区扩张的概念

企业跨区扩张的概念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空间扩张”是一个近几年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对企业空间扩张的认识,主要涉及对“空间”与“企业扩张”的理解。至于“企业扩张”的内涵则较容易理解。而本文中的企业跨区扩张特指企业跨省级行政区的空间扩张行为。从上述对企业扩张的定义上看,企业扩张显然比企业空间扩张的涵盖面更加宽泛。因此,企业空间扩张是包含在企业扩张内的。因此从上述角度出发,企业空间扩张无疑是一种增量概念上的“相对迁移”。

8.1 企业跨区扩张的概念

企业跨区扩张实质上就是企业空间扩张,因此,从企业空间扩张的定义上就可以把握企业跨区扩张的内涵。“企业空间扩张”是一个近几年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尽管如此,对其内涵的讨论并不多见,因此,到目前为止,企业空间扩张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从对这一概念的使用上看,人们往往把它与企业扩张、企业迁移、企业组织裂变、企业跨地区经营等概念相提并论(1)

对企业空间扩张的认识,主要涉及对“空间”与“企业扩张”的理解。众所周知,空间本身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范畴。它既可以作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也可以成为对虚拟世界的特征描述。一般而言,空间可以分为行政空间和经济空间两类。前者是一种国土概念,后者是区域内各子系统之间经济内在联系的反映。因此,从直观上理解,企业空间扩张中的“空间”是一种动态的、凭借区域内在的经济与地理的客观联系而维系的“经济空间”,它是经济区域化的表现(布德维尔,1957)。当然,任何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是立足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之上的,“经济空间”的拓展不仅带来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且会带来地理范围的扩大,从而使区域资源得以在更大的企业区位内进行优化配置,要素在空间上运动、扩散与重新组合,强调了彼此间的区位联系和空间特性。

至于“企业扩张”的内涵则较容易理解。孟宪昌(2001)提出,“企业扩张(business expanding)是企业在发展变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所指的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企业的成长、生长、发育,是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企业在发展进程中的上升性、进步性特征。企业扩张比企业成长、企业增长、企业发展等概念更为形象地表达了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变化的动态特征”。据此,有学者认为,“企业空间扩张是企业拓展经济空间基础上的企业能力的提升过程”(金晓艳、陈红儿,2006)。显然,这个定义着重突出了企业的能力特征。

笔者认为,从更为一般的意义上看,企业空间扩张应当是指,企业为了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优势资源,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促进其功能部门的生长,从而形成企业内部地域分工,进而引起企业经济空间不断拓展的过程。而本文中的企业跨区扩张特指企业跨省级行政区的空间扩张行为。这样,企业空间扩张与企业扩张、企业迁移、企业跨区经营等概念的关系就非常明了(2)

(1)企业空间扩张与企业扩张。从上述对企业扩张的定义上看,企业扩张显然比企业空间扩张的涵盖面更加宽泛。因为,企业扩张可以是内涵式的扩张,如生产技术的改进而引致规模的扩大,也可以是外延式的扩张,如企业在其它地域新增生产部门或销售部门而引起规模的扩大。因此,企业空间扩张是包含在企业扩张内的。

(2)企业空间扩张与企业迁移。企业迁移是指企业出于各种目的和需要,从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转移,包括企业的整体搬迁、企业总部迁移、核心管理部门迁移、研发基地迁移和扩张型迁移(外地投资办厂)等类型。企业迁移可划分为绝对迁移和相对迁移(刘怀德,2001)。两者是一个存量和增量的概念。所谓绝对迁移,是企业将现有的生产经营机构、研究开发力量等从一个地区移到另外的一个地区;而相对迁移,则是对增量的地区布局的调整,如新增生产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等布局,从而改变了企业的资源在不同地区的配置。因此从上述角度出发,企业空间扩张无疑是一种增量概念上的“相对迁移”。与此对应,在很多文献中企业空间扩张就从企业迁移的角度被描述为“异地扩张”或“扩张型迁移”,着重刻画了企业的迁移路径、迁移地域和迁移方式。

(3)企业空间扩张与企业跨区经营。企业跨区经营是指企业经营要素以及企业本身走出本地市场,跨区域投资开店,在更广阔的市场展开竞争与合作。或者说,跨区经营是指国内一个地区的企业到另一个地区投资并从事生产或销售。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而言,跨区经营与企业空间扩张是一致的,企业可以看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生产要素在空间进行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但是跨区经营侧重于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说明企业的活动,而企业空间扩张更侧重于描述企业经济辐射范围的扩大。

企业跨区扩张的动因很多,但归纳来看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二是求得持续生存和发展。其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3)

1.成本最小化

实现成本最小化是企业跨区扩张最主要的动力之一(4)。企业跨区扩张可以有效降低要素成本与交易成本。要素成本主要是生产要素的投入成本,包括土地成本、水电成本和人力要素成本等。一般来说,在不同的地域上,企业生产要素成本有所不同,它使得企业的运行成本也有所差异。概括起来,与区位相关的企业成本包括两类:一是企业的基础性成本。企业占用某一空间作为发展区位,就必须得支付一定的土地使用费,其中包括土地本身的租金(基准地租和级差地租)、土地上既有建筑物的拆迁补偿费、场地必要的整治费用,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等;二是企业生产性成本。生产性成本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地租)和资本使用成本(利息)三个方面。不同区位成本的差异也决定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差异。那么,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的生产要素成本差异,就必然成为企业跨区扩张的重要诱因。

有分工就有交易,有交易就有交易成本。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生产、消费和市场均衡的一个重要假定就是交易不发生成本,即交易费用为零,这正如牛顿的物理学模型中假定物理世界无摩擦力一样。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率先提出了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的重要概念,他认为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交易成本除了包括运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和为完成市场交易而进行的谈判和监督履行契约的成本外,还包括由未来不确定性风险引致的成本以及度量、界定和保护产权的成本。后来,威廉姆森(W illiamson)又对交易成本作了进一步的界定,认为交易成本有事先和事后之分。事前交易成本是指起草、谈判和落实某种协议的成本,而事后交易成本则包括可能的多种形式,如当事人退出契约关系应支付的费用,交易者为改变事先的错误信息判断所付出的费用,为解决交易冲突而进行的法律诉讼费用,为确保交易关系长期性和连续性而付出的费用等。在信息不完备、有限理性并存在较为普遍的机会主义的市场上,发现价格和运用价格机制是非常昂贵的活动。诺斯(Douglasse North)曾对美国的市场交易成本进行过分析,发现美国国民收入约45%以上被用于市场交易,并且呈不断增长趋势。于是,企业往往寻求一种比普通市场交易相对稳定的交易方式,其一就是建立合资、合作关系,其二是通过并购、新建、扩建等方式将和自己交易的企业内部化或一体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在我国,由于区域之间对经济发展的竞争,企业跨区扩张往往还可以享受所在区域提供的较低的土地使用价格、税收减免以及简化的工作程序等好处和优惠,从而也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这也成为许多企业跨区扩张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并被形象地称为政策追逐型空间扩张。例如,浙江省企业调查队根据2004年11月对1%家跨省际扩张企业的调查显示,降低土地使用成本和限制、获得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以及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成本是浙江省企业外迁到上海和江苏的最主要的动力(5)

2.市场最大化

分工尽管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并一定程度降低管理成本,但分工的细化也会带来交易成本的增长,并使企业面临着一个细化的、规模更小的市场空间。而获得足够的市场空间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不断开拓市场是企业发展中面对的重大问题。显然,企业的跨区扩张是企业开拓新市场的重要途径。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在市场地设立销售部;二是在市场地建立分厂。二者都意味着企业市场空间的直接扩大,而且,后者还可以获得如下好处:一是绕开了区域间的各种市场壁垒。虽然国内的区域市场不同于存在关税国际市场,但有些区域间的贸易壁垒仍是影响企业进入市场的重要因素;二是生产地即是消费地,降低了产品的运输成本;三是更快的适应目标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政策;四是利用大的市场地的辐射作用(如北京、上海、深圳等)拓展全国市场,从而间接地扩大了企业的市场空间。实践中,以谋求市场最大化的企业跨区扩张被称为市场追逐型扩张。

3.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有经营就有风险。这里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所产生的。在形式上主要包括因信息不充分或错误而产生的风险,契约不能有效履行的风险,以及区域政策变化对交易阻碍的风险等等。这些风险毫无例外的都会从要素供给和产品销售两个方面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构成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增加企业运行的成本,也可能造成企业生产和销售链条的中断。企业的跨区扩张实现交易的内部化是解决上述风险所产生各种损失的一种有效途径。交易的内部化实质上就是企业外部市场内部化的过程,即将相关企业间的外部市场通过企业空间扩张而转化为内部市场,从而降低市场风险,提高供应和市场的确定性。

此外,企业跨区扩张还可以通过介入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活动,以多样化策略实现范围经济,从而降低市场风险以及不可预测的因素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冲击。

4.获得先发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企业之间总是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而企业跨区扩张是企业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跨区扩张能有效增强企业实力和扩大市场份额,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行业的支配地位。另一方面,从防御的角度看,通过企业跨区扩张而获得发展是使企业不被竞争对手所击败,从而生存下去的有效手段。为此,一些企业为了获得先发优势,可能首先采取跨区扩张行动,另一些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交换威胁,可能随之向不同区位进行空间扩张。

5.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的概念起源于美国,是经过产业经济学家张伯伦(Chamherin)、马歇尔(Marshall)、贝蕙(Bain)等不断将其完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规模经济主要是指随着生产量的增长即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单位成本相应下降的现象。规模经济可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两种形式。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或规模效益)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或生产要素投入价格相对比不变的情况下,单个企业在生产或经营单一产品过程中,由于企业规模的增加而减少了产品生产或经营的单位成本而产生的经济性(收益递增)。企业的跨区扩张,拓展了企业产品的销售市场。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必然引致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下降,从而产生规模效益。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日趋加剧的情况下,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特点更加明显,一些原来依赖于批量生产的大企业,现在经常难以实现其内部规模经济。为了增强其灵活适应性,一些企业逐步将生产链向外延伸或剥离,如将一些零部件的生产转包给专业化的小企业,或者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与其他企业共同进行研究开发或生产销售活动。在企业的合作过程中进行创新,从而继续保持或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份额,获取了更大利润。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行业的企业发展也由于合作和不断采用新技术,导致了其内部单位产品生产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实现了规模基础上的收益递增。不难理解,企业跨区扩张既可以通过销售市场的扩大而获得内部规模经济,也可获得外部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economics of scope)与规模经济不同,它是指由于企业经营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由于市场的不完善,导致了企业之间交易成本的增加。为了减少交易成本,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经济范围,实现交易内部化。所以,企业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活动,要比这些活动分离地由多个企业进行更为有效率。企业跨区扩张往往通过涉足原供应商或客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范围经济(6)

6.获得充裕的社会资源

资源基础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的运作首先需要自然资源。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投入,取得数量充足、质量符合要求以及供应及时的自然资源,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但是,只有自然资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生存和发展还需要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诸如人力资源、品牌、市场、资金、技术、信息等。不仅如此,随着生产技术的革新、市场壁垒的消除、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自然资源的约束力正逐步降低,而社会资源的比较优势则日趋重要。因此,企业跨区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迁入地的区域资源优势,例如,全国性的品牌资源、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广阔的市场、良好的社会基础设施、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等(7)

(1)品牌资源。通过企业跨区扩张,把部分企业组织设在知名度较高的区域,可以充分利用异地良好的品牌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这种情况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企业中较为常见。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当温州产品在全国普遍受到抵制时,温州部分企业把生产部门迁移至上海,实质上就是利用上海全国性的品牌资源来拓展更广阔的销售市场。

(2)资本的流动性以及融资的便利程度。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化程度不同,资本流动性与融资便利程度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因此,是否方便融资就成了一些企业跨区扩张考虑的因素之一。

(3)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在信息时代,信息对企业至关重要,掌握了丰富信息的企业往往占尽先机。特别是在我国进入W TO后,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全球化市场,参与的也是全球化的竞争,信息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不同的区域获取信息的成本不同。信息获取成本包括获得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信息、消费者信息、市场供求信息、政府采购信息、上下游产业和供应商信息等。显然,在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能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并随时掌握市场动态。所以,大型企业集团趋向于把公司总部迁往国际性的大都市。这种为了充分利用信息优势的迁移或扩张一般被称为管理型迁移或扩张(即总部迁移)。四川的东方希望集团、江苏的春兰、宁波的雅戈尔、杉杉、温州的正泰等将总部迁往上海;广东顺德的科龙集团将总部迁往香港;山东的浪潮将总部迁往北京;东风汽车公司将总部由鄂西北的十堰迁移往武汉;今日集团将管理总部从中山市迁到广州;创智科技将总部从湖南迁到深圳等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4)技术、人才的丰富程度。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某些全国性的中心城市高校众多,科研院所林立,是全国人才的集聚地,这些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具有突出的技术、人才优势。企业朝向中心城市扩张更加容易引进高级专业人才和实施“借脑工程”,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人力资本价值和知识含量。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将研究开发机构迁往这些地区,正是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地区丰富的技术、人才资源。一般来讲,技术和人才资源是知识型迁移或扩张的主要原因。

总之,企业跨区扩张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企业、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在进行跨区域空间扩张时,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尽相同。此外,企业在跨区扩张中,其动因可能是复合的,也可能是相对单一的,但单一的动因往往会得到复合的效果,这是因为各要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事实上,不管企业跨区空间扩张的具体动因是什么,其本质都是为了获利。正因为如此,科斯(R. H.Coase)1937年在《论企业的性质》中明确指出:“企业倾向于扩张,直到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彭荣胜,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