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玩火自焚

美国玩火自焚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美国取消了对中国每年一次的最惠国待遇审查。中国对美国出口逐年上升,而且出口产品的结构也出现较大变化。美国商务部宣布,经季节性调整后的2005年年初,美国对外贸易赤字再次攀升至4.5%,总额达到583亿美元,创下历史第二高的水平。美国大量地依赖进口,贸易赤字严重。自2005年初以来,美国国内已有整整27份立法议案提呈美国国会,要求对中国作出惩罚。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6月23日上午,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中

美国玩火自焚

一篇刊登在《今日美国》头版的封面故事,是美国人描写自己的生活和中国商品相关的文章,名字就叫《美国人离不开中国货》。文章说:“清晨6:00闹钟响,是中国造。6:10上洗手间,浴室塑料帘是中国造。7:00煮咖啡,咖啡壶是中国造。7:30穿成衣,有17%是中国造。8:00用的移动电话是美国人在中国设厂制造的。9:00办公桌上的掌中型计算机万用册、相框、订书机、小文具、防跳闸的电器等都来自中国。中午运动用的鱼竿、运动鞋来自中国。晚间6:30回家用的电话录音机有18%来自中国,21%的铁制进口厨具来自中国。晚间8:30,有47%的录音机来自中国。11:00换上的睡衣及内裤可能都来自中国。熄灯前的灯具也有50%来自中国……”

虽然,这些商品都是一些简单而且廉价的日常生活用品,却由此看到,这些商品已经无孔不入地占据了美国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更有趣的是,一些美国人还发现,他们汽车后备箱上的美国国旗也需要中国制造的磁铁才能粘贴,甚至美国国旗都是中国制造。

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美国取消了对中国每年一次的最惠国待遇审查。中国对美国出口逐年上升,而且出口产品的结构也出现较大变化。过去,中国制造的产品一直是玩具、低廉消费电子产品,但近几年,中国制造的产品开始在第五大道等最知名的商店出现,档次越来越高,价格也颇为不菲。

随着中国经济特别是工业制造业及其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逐步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由此而引发的“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的说法不绝于耳。

2001年8月2日,新加坡《海峡时报》发表了日本麦金西公司董事长大前研一题为《亚洲的下一个危机:中国制造》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制造业将以越来越充沛的活力迅猛发展,而世界其他国家对此还没有作好准备。美国《新闻周刊》2001年9月3日发表一篇题为《中国公司在扩展》的文章,认为新一代大型的和具有信誉的中国公司,正在电子、电器,甚至高新技术领域中迅速崛起。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许多国际性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迁往中国,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那里有廉价的且素质又高的充裕的劳动力市场。

2007年6月,日本《产经新闻》曾连续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已经加盟世贸组织,巨大的中国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更有外国人士担心:“中国经济这样高速增长,最终将吃掉全世界。”还有人说:“中国将要接管全世界。”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同时也是美国霸权,在本国经济衰退下让中国成为他们经济发动机的期待。

进入2000年,世界石油价格上涨,美国经济发展放慢,年增长5.3%,欧洲经济年增长3.6%,而中国经济年增长持续高达8%。2001年和2002年,美国经济一路下滑,而中国经济仍保持上扬势头。于是,看好中国廉价劳动力,看好中国的廉价投资,看好中国的市场,由制造业开始,外资蜂拥而入,世界性的加工产业转移出现了。

一份来自西方的调查报告说,目前中国共有包括家电、电子、医药等十多个制造行业共80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外商把工厂设在中国,资本、人才、技术等都跟进来,这样就加速了外商制造业在中国的发展,产品从这些工厂大量生产出来,除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外,还销往世界各地。这些商品无不打上“中国制造”的烙印。

开始还只是“三来一补”的加工业,随着外资大量进入中国,中国市场国际化的氛围又大力促进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制造业发展,如义乌的小商品,温州的打火机,广东的制鞋业、纺织产品等,以后逐步扩展到汽车制造,甚至重工业产品。中国民族工业生产的产品,除一部分在本国销售外,其中或大或小部分,也要销到世界各地去,这些销往国外的产品,无疑也都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2001年,中国入世后的第二年,中国出口商品额就高达2660亿美元,其中90%属于工业制造品。“中国制造”的声音如雷贯耳,响彻世界,“中国制造”的商品遍及世界各地,“世界工厂”就是上述外资和中国民族企业制造的两股“商品热流”烘托出来的。

面对中国制造在全世界崛起,西方社会慌了手脚,他们开始意识到,发达国家一方面享受着中国货的价廉物美,另一方面也要承受本国产业继续衰退的恶果。于是,全世界不约而同地筑起围堵中国的城堡。2006年10月底,中国商务部统计显示,前3季度,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70起,案件数量为历年同期之最。

美国商务部宣布,经季节性调整后的2005年年初,美国对外贸易赤字再次攀升至4.5%,总额达到583亿美元,创下历史第二高的水平。进出口数字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进口数字攀升1.9%,创纪录地攀升至1591亿美元;出口数字攀升0.4%,创纪录地攀升至1008亿美元。原油进口数字出现下滑,海外资本和消费产品出货量都出现增长。美中经济和安全委员会发布报告更认为,自从1989年以来,美国有150万个就业机会转移到了中国。

美国大量地依赖进口,贸易赤字严重。当中国在美国贸易逆差中占到整整25个百分点,美国出现破纪录外贸赤字之际,美国政府将目光更多地集中到人民币汇率上。美国工人和他们投票选出的代表,对于持续偏低的岗位增长率和长达10年的近乎停滞的实际工资增长表示忧虑。由于这些情况发生在美国出现破纪录外贸赤字之际,而中国在美国逆差中占到整整25个百分点,美国寻找替罪羊的游戏便开始了。

美国的贸易赤字不是突然间浮现的。它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当面对本国缺乏国内储蓄这一最大经济缺陷时,美国竟是如此无能为力。2005年,美国的净国民储蓄率创出新低,跌至仅占国民收入的0.1%。

由于缺乏国内储蓄,美国必须从外国输入储蓄盈余以支持经济增长对资金的需求,并需要扩大经常账和外贸赤字以吸引资金流入。随着经常账逆差在2006年第二季度上升至按年计8700亿美元的水平,美国每个营业日平均需要引入外资35亿美元。

虽然中国经济只是刚刚起步,但来自中国的竞争力,让美国人不仅失落,而且感到相当紧张。自2005年初以来,美国国内已有整整27份立法议案提呈美国国会,要求对中国作出惩罚。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6月23日上午,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中美经济关系听证会上,参议员马科斯·鲍克斯情绪激昂地指责美国政府没有任何计划来应对这样的情况。

此后近3个小时的听证会,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联邦储备理事会主席格林斯潘、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尼尔·布莱德霍夫以及制造业协会代表阿尔·鲁布雷诺等各方力量,就人民币汇率与贸易赤字问题回答了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的提问,并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就在两天前的6月21日,众议员英格里希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提案,获得了其他21名共和党议员的联名支持。这是过去3个月内众议院议员继4月6日芮恩、4月12日麦瑞克、5月17日罗杰斯提出提案后,连续提出的第四份要求美国政府向中国施压,改变人民币汇率的提案。

代表美国制造业协会的鲁布雷诺长达23页讲稿的演讲代表了另一股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力量。

鲁布雷诺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和人民币汇率问题联系起来,并且抱怨由此导致美国一些工厂关闭,工人失业增加。“人民币汇率显然被低估,而我们的政府告诉我们他们没什么可做,这是不公平的。”

听证会上,格林斯潘否认了中美贸易赤字和失业之间的联系。他说,要求中国改变汇率,并不会增加美国就业率。从美国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中美贸易对于美国就业率的联系非常有限,没有任何可信的证据支持人民币升值会带来美国就业率的提高。他说:“现在每周美国平均新增加就业岗位一百万个,其中一半是自愿转换工作。同时,从最近一周来说,有15万工人暂时性失业,还有22.5万人持续失业。”

他认为,美国贸易逆差是由于美国比较低的储蓄率导致的。由此,对中国产品单方面采取惩罚性关税,非但不能增加美国就业率,反而会降低美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此后,美国频频制造贸易摩擦,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宠物食品中怀疑含有有毒物质的麦麸是从中国进口的。多家美国媒体报道中用上“生产有毒宠物食品的原料来自中国”的标题,称“被怀疑含有有毒物质的麦麸是从中国进口的”。事实上,据新华网报道,截至2007年3月29日,中国从未出口小麦、麦麸到美国、加拿大。

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一直为美国所不满。近来美国多次对中国实行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这在以前是没有的,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企图干预中国的整个经济政策,对中国施加压力,已经上升到了政策层面。由于美国一直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根据美国法律非市场经济国家是不适用反补贴调查的,但美国却企图修改这一法律。

据悉,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7月,美国相继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铜版纸、标准钢管、薄壁矩形钢管、复合编织袋和非公路用轮胎发起5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直接涉及中国8.6亿美元出口和635家企业7万人就业。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表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针对中国产品发起了如此高密集的‘双反’调查,这在全球贸易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事实上,中美贸易之间的顺差,既不是“倾销”问题,也不是什么人民币汇率低估问题,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一番话道出了实在的内情。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格林斯潘表示,由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附加值都比较低,因此,如果从贸易总量来考虑,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的确比其他亚洲国家大,但是如果从附加值上来看,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远远小于其他亚洲国家。

基本事实是,在中美贸易的互动中,美国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这样,最终导致美国限制了自己,作茧自缚。

1949年,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制定了《出口管制条例》,防止对社会主义国家出口能用于军事的产品与技术,并根据不同国家与美国的关系和实力等因素,按管制的严宽程度将世界上的国家分为七组,即Z组、S组、Y组、W组、Q组、T组和V组,中国被列入Y组。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商务部将中国列入全面禁运的Z组。

1979年,随着中美恢复外交关系以及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政府开始放宽对华技术限制,并于1980年单独为中国建立一个P组,以示与苏联有所区别。

1983年,美国政府将对华出口管制等级再次下调至V组,进入美国技术出口管制中限制最弱的一组,标志着美国第一次将中国视为“友好国家”。另外,美国政府还公布了新的“对华出口指导原则”和7类电子产品对华出口的技术界限,形成了对华出口管制的“双倍政策”,即允许美出口商向中国出口技术和产品的技术水准是对苏联出口的两倍,并宣布所有不需“巴统”审查的出口申请将由商务部审批而不需跨部审查。

1989年6月之后,中美关系再次进入低潮。美国停止对放松中国出口管制政策的审议。90年代,由于美国国会在美对华出口管制问题上的压力加大,美国政府在对中国的技术转让问题上一直裹足不前。布什政府上台后,进一步实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

同日本和欧洲相比,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一直没有放松,最终损害了美国公司的利益,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利益。2001年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当年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口总额的18.3%,而这一比例到2006年降到9.1%。这说明,6年间,美国总共因出口限制损失了70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

数据显示,2006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2325.5亿美元。其中,美国在高科技产品出口上的逆差竟然占到其整个对华贸易逆差的1/3左右。美国出口中国的高科技产品竟然比中国出口美国的高科技产品还要少。

经过了前后一年多的论证,美国商务部于2007年公布了高科技出口管制清单。清单涉及20个大类、31个条款。这20类产品包括:航空器及航空发动机、惯性导航系统、激光器、光学纤维、贫铀、水下摄像机及推进系统、先进复合材料以及高科技通信器材。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发表声明说,出台这些举措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安全”,维护美国出口商的利益及保护就业。

美国商务部曾于2006年7月提出加强对华出口管制的提案,此次在原来出口管制清单上增加了新的项目,如先进雷达、高性能计算机和可以升级反坦克武器的贫铀等。美国商务部称,有关名单是由商务部和国防部的专家就用作军事用途的项目所拟定的。

新规定宣布后,美国媒体在最快的时间内、用显著的篇幅进行了报道。美国媒体普遍认为,美国采取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军事发展。美联社称,新规定是美国向中国政府施压的一部分,一方面希望可以借此减少美国在中国的贸易障碍;“另一方面是美国表达对中国一直隐瞒实际军事支出的不满”。

美国资深外交家约翰·特卡奇克在美国传统基金会最新出版的期刊上撰文指出,15年前美国情报部门认为,中国军队与西方的差距有20多年。但自今年1月中国用导弹击落一颗废弃卫星后,这种看法有所改变。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拥有了超级静音、柴电潜艇,使其潜艇总数达55艘。现在人们还怀疑,中国正在发展更先进的潜艇”。

由于高科技产品出口同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密切相关,中国一直要求美国放松对高科技产品出口的管制。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相关议题均被提及,但美国仍然一意孤行,玩弄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一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