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的国际收支问题

中国的国际收支问题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3摘录了中国1985~2005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差额部分。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有其必然性,一方面,国内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良好的投资机会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国际产业加快向中国转移,形成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持续性较强的贸易顺差。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弹性分析法分析了一国实行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并得出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第五节 中国的国际收支问题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为四大部分:经常项目、金融和资本项目、储备资产以及净误差与遗漏。表1-3摘录了中国1985~2005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差额部分。

表1-3 中国国际收支差额构成

img24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有关各期。

中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在近20年来保持较快增长,1985~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年均增长超过10%,2005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占GDP的比重也在增加,这表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不断增强。

进出口贸易是经常项目的主要部分,从1985~1996年间,中国贸易收支大体平衡,某些年份存在贸易赤字,其他年份存在贸易盈余,如果将1985~1996年贸易余额加总,总余额大概为223亿美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时期通常都有贸易赤字,而中国是一个特殊例子,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时期,贸易项下大体平衡,且略有盈余。我们知道,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贷款是以商品形式进入的进口的生产资料被记为贸易账户下的进口,如果没有这些进口,中国的贸易余额将会更大。自1994年以后中国一直存在着贸易顺差,而且贸易顺差数额日益增加,虽然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贸易顺差受到影响,但仍保持贸易盈余,至2002年以后还继续增加,2005年贸易顺差更达到1342亿美元。

从资本账户看,近20年来,中国的资本账户基本保持顺差,而且很多年份还出现了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同时顺差的情况,中国国际收支表中误差与遗漏项通常为负,可以理解为资本以某种形式流出,但即使把所有的误差与遗漏都算做资本流出,资本账户总的说来还是保持顺差。

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顺差必然导致中央银行的官方储备急剧增长,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保持增长,1996年底达1050亿美元,至2005年中国外汇储备已达到8188亿美元,而2006年上半年,外汇储备更是增至9000亿美元以上。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有其必然性,一方面,国内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良好的投资机会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国际产业加快向中国转移,形成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持续性较强的贸易顺差。另一方面,国内投融资体制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发达,融资渠道有限且成本较高,国内储蓄不能有效利用,使得一些国内企业赴境外融资也扩大了资本流入。此外,中国的传统观念、制度缺陷、改革未到位,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和政策调整滞后,对外贸易“奖出限入”等都是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产生的原因。

外汇储备的增多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般来说,外汇储备增长中来自经常项目顺差的比重越高,国际收支突发逆转的可能性就越低,因此在世界经济处于较为平稳的增长阶段,中国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国际收支的基本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国际收支大额顺差对宏观经济运行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出口增长过快,加大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二是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和外汇储备的较快增加,容易引发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三是大额顺差使货币投放不断扩张,市场流动性过多,容易增加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同时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和资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压力,制约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本章小结

1.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2.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根据交易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及账户,并按照复式记账的原理对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进行系统记录,对各笔交易进行分类、汇总而编制成的分析性报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经常账户反映国与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因此与一国的国民收入具有密切联系。资本与金融账户反映国与国之间金融资产的转移,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它与一国的国际投资状况有密切联系。

3.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发挥作用可以使得国际收支自动恢复均衡;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通过汇率变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差额;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国际储备的变动来影响国际收支。另外,一国政府还可以使用对外融资、财政货币政策、汇率政策或直接管制等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

4.国际收支理论主要分析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和国际收支的调节问题。弹性分析法分析了一国实行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并得出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马歇尔—勒纳条件。乘数分析法(收入分析法)分析了汇率和价格不变条件下收入变动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补充了弹性论的一些不足。吸收分析法分析了收入和支出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货币分析法以货币数量论为依据,把国际收支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是货币供求不平衡的结果。

思考题

1.什么是国际收支?

2.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与内容。

3.如何测度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

4.一国金融管理部门可以采用哪些措施来调节国际收支?

5.简述国际收支的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

6.试述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注释】

[1]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和调节性或补偿性交易(Accommodating or Compensatory Transaction)的划分往往根据研究者的需要而有所不同,在实践中,划定自主交易范围的问题,就变成了“画线”的问题,因而有些学者也将其称为“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

[2]根据弹性论的分析,只要一国出口和进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就能够减轻国际收支赤字,关于弹性论的分析将在下一节中给出。

[3]汇率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汇率水平来实施的,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常账户或贸易收支上,其效果大小取决于:名义汇率对实际汇率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和进出口弹性是否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或类似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