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全球化概念及其实质

经济全球化概念及其实质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有一些学者并不赞同上面的这些看法,他们强调,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而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实质来看,经济全球化的目的与实质就在于:为了实现资产阶级利益的最大化,只有通过借助于经济全球化这种形式,才能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向全球,从而最终实现资产阶级的最大利益。

1.1 经济全球化概念及其实质

1.1.1 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对于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这一问题,现有国内外文献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解释。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经济全球化定义为:“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1]有的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发展,因而,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市场化。有的学者则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属性是生产的国际化,它使人类社会正在从“国际贸易”时代进入“国际生产”时代,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的全球化。有的学者则把经济全球化界定为按市场规律,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源、资本、商品、劳务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生产、流通、消费有序运行的一种客观历史进程。另有一些学者并不赞同上面的这些看法,他们强调,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

虽然以上这些观点都是从问题的不同角度来界定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然而,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它的本质属性一方面包含了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是商品和生产跨越国界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又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扩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为了更全面地界定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我们认为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两个角度来理解经济全球化。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扩大经济活动的范围,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可以说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市场范围和经济制度提出的客观要求,即要求消除限制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障碍和各种人为障碍,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更有利的市场环境和制度框架。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经济活动逐步由国内到区域再到全球一体化的这样一种分层次演进的动态发展过程。

从社会生产关系角度来考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的扩张紧密相连,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来看,经济全球化似乎是随着国内经济一体化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即市场范围从一国国内的经济融合、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到区域内的若干国家或独立经济体的经济融合并结成区域性经济组织,再到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从而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而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实质来看,经济全球化的目的与实质就在于:为了实现资产阶级利益的最大化,只有通过借助于经济全球化这种形式,才能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向全球,从而最终实现资产阶级的最大利益。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正像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2]因而,从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又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由一国或几国到区域再到全球这样一个不断向全球发展的过程。

1.1.2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这一问题,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分歧较大。在西方理论界对于全球化问题研究颇具代表性的“西方中心论”看来,经济全球化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中心模式在全球范围的普遍化;而另一种颇具代表性的“反西方中心论”却认为,全球化进程不是由某个“中心”(欧洲或美国)而是由众多主体推动,全球化不是一元化而是多元化,不是资本主义的普遍化,而是多种文明的共存。[3]就国内理论界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这一问题看法而言,观点也不尽一致。有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4]而有的则认为,“经济全球化实质是一种新的国际经济体制,它反映国际经济关系领域的一场革命性的变革”。[5]还有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实质是一种超主权的概念”,是“国家主权属性的弱化”等。[6]

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我们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最直接的实质是要达到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从其长远根本实质来看,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全球无歧视的、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利益要求并共同遵守的、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球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发挥各自的巨大潜力,达到全球经济的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产物,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要求,因而有其积极作用的一面;但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效应,甚至是突发性的。由于各种经济因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量巨增和流速加快,特别是资本市场自由化的加大,容易诱引和产生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最好的例证。它将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成果毁于一旦,使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一下就倒退了十几年。这种危机后来又波及俄罗斯、巴西等国家。而这种先在发展中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后来也影响到发达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承认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性质作用的同时,还必须承认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所产生的影响、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所得到的利益少于发达国家,并且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风险,这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然而,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世界各国经济的正面、负面作用是不同的。对发达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将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因为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他们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他们可以凭借其经济实力不断扩大经济活动空间,扩展销售市场、投资场所和掠夺更多资源,可以借助其强大跨国公司的活动,不断地将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实现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还可以将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因素并把一些风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极力鼓吹经济全球化,并要求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开放市场,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不利影响日益明显。经济自由化是当今发达国家“豪取”经济不发达国家资源、利益的伎俩,特别是金融自由化已成为美国推行“金融霸权”实现其全球战略的一种手段,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金融资源。有人估计美国的金融能量超过美国军事力量的若干倍,美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并掌握着世界金融组织的主控权为其所用。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要特别提防金融大国利用“金融武器”进行经济、金融侵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