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经济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通货膨胀对一国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影响是很显然的。当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导致通货膨胀,则不会有利于经济发展,而对国民经济只有破坏性影响。二是通货膨胀破坏了正常的贸易秩序。四是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上涨,使社会各成员工资收入增长不一致,因而其名义货币收入比例发生变化。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

1.传统的解释。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是: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出现了通货膨胀缺口,在市场上具体表现为“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这种通货膨胀理论从需求角度来寻求通货膨胀的根源,以总需求的膨胀缺口来解释物价水平变动。认为物价水平上涨的原因是由于社会总需求的过度增长,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即当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可得到的供给时,“通货膨胀的缺口”便被拉开了,于是以物价总水平上涨来填塞这一缺口。所谓“通货膨胀缺口”是指超过了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过量需求的价值。例如,美国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额为8500亿美元,但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实际产量却为7800亿美元,超过实际产量的这700亿美元的购买力就是“膨胀缺口”,需要通过物价上涨来填塞。因为只有通过物价变动才能使国民收入的增长等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最高产量水平。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则侧重于从成本的角度来解释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指在社会商品和劳务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而引起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它是指工资的增长速度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而引起的物价上涨,并且在物价上涨后,工人再次要求提高工资,再度引起物价上涨,进而造成工资—物价的“螺旋上升”。另一类是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它是指垄断性企业为了保证一定利润而利用其操纵市场的力量人为抬高价格,引起成本型通货膨胀。应该注意的是,有时即使成本还没有上升,而出售最终产品的集团也因为拥有足够强的市场力量而推进物价水平上涨。比如,20世纪70年代全球性石油价格上升,并不是因为石油输出国的产油成本提高,而仅仅是因为这些国家发现它们具有极强的市场力量。所以有时人们把这种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称为操纵通货膨胀。

经济学家有时会为一次通货膨胀究竟是需求拉动型的还是成本推动型的而争论不休。但是,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认识到,纯粹的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在现实经济中是不常见的,长期的通货膨胀都是在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因此,现实生活中更常见的是由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原因而引起的物价上涨,即混合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往往以社会需求扩张为先导,需求膨胀直接促使物价水平上涨和产品成本提高。成本提高又转化为下一轮的成本推动,于是就出现了成本推动与需求拉动并存的混合型通货膨胀。

2.结构型通货膨胀。当经济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平衡时,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被称为结构型的通货膨胀。其形成原理是:经济中存在先进部门(工业部门)和保守部门(服务部门),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服务部门,但是由于不同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客观上要求一致,服务部门的成本持续地面临着上升的压力,由此造成整个经济部门的物价总水平上升。其实质不过是成本或者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理论的发展。

3.理性预期的通货膨胀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活动中的个人都是“经济人”,具有充分的信息,能够形成理性预期,因此政府的政策被理性预期所抵消,甚至不能产生效应。在实际情况中,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不再具有弹性,实际总产出已经达到潜在水平,总供给不发生变化,只有总需求可发生变化。而增加总需求只能引起价格上涨。其实这也是对滞胀的解释。

4.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该理论认为,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数量的增长超过了总产量的增长而引起的。关于货币过快增长的原因有三个:政府开支的迅速增长;政府对于充分就业的承诺;中央银行的错误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控制的是实际上没有能力控制的利率。大量实证研究也支持这种分析。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经济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通货膨胀对一国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影响是很显然的。货币供应量增加本来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它必须与商品和劳务的增加以及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增加保持适当的比例,只要货币供求大致均衡它就不会导致物价上涨。当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导致通货膨胀,则不会有利于经济发展,而对国民经济只有破坏性影响。其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通货膨胀导致社会经济生活紊乱,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不同商品的价格上涨程度不同,刺激着资本由价格上涨幅度小而利润率较低的部门向价格上涨幅度大而利润率较高的部门盲目转移,从而使某些部门畸形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通货膨胀使投资结构扭曲,物价上涨导致大量资本由生产部门转向流通部门,生产性投资相对减少,从而引起生产衰退,加剧了供给不足、物价上涨的危机,把社会经济生活推向极度的紊乱状态之中。二是通货膨胀破坏了正常的贸易秩序。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物价上涨在地区间的不平衡,为投机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造成商品盲目流转以及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部门之间的不正常的经济关系。同时,贸易往来秩序遭到破坏。通货膨胀的结果会相对提高国内的物价水平,这就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对外竞争能力,进而破坏正常的贸易秩序。三是通货膨胀影响财政收支平衡,造成货币流通严重紊乱,阻碍信用功能发挥。在长期的通货膨胀影响下,国家财政会因生产萎缩和流通阻滞而缩减租税收入来源,并且会阻碍国家举债,从而减少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财政预算支出则因物价上涨而须相应增加支出,支出扩大,财政收支不平衡就会发生。通货膨胀使货币不断贬值,人们对货币会失去信心,流通中纸币成灾,货币流通严重混乱,以致危及货币制度。在通货膨胀的不断发展中,银行信用萎缩,企业货币需求却越来越大,造成资金供求矛盾日益尖锐,银行不能发挥信用中介职能。同时,通货膨胀破坏了利率的杠杆作用,金融市场的功能也难以发挥。四是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上涨,使社会各成员工资收入增长不一致,因而其名义货币收入比例发生变化。同时,随着物价上涨,实际货币收入下降,每个社会成员所承受的价格上涨损失也不平衡。这样,通货膨胀通过价格上涨,实际上在社会成员之间强行进行再分配,而这种再分配往往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因为通货膨胀所产生的分配效益对债权人、出租者、以工资和薪金为主的固定收入者、离退休和社会保险金领取者的影响最大。而债务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则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如此会加剧社会矛盾,不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