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子金融技术能力

电子金融技术能力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不同的金融IT公司或者金融机构感受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但是,这些因素共同组成了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的研究框架包括主体动力、垄断与竞争的市场结构、创业与创新、政府四方面。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权力布局的重要含义是经济民主。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建立在这种金融机构民营化和金融IT市场化的基础之上。

第三章 电子金融自主创新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众多,这些因素中有些是关于电子金融自主创新动力的,有的是融资机制方面的,有的是关于规范机制方面的。另外,对于电子金融自主创新来说,有些重要的范畴还要考虑,如创新战略、技术创新体系、电子金融技术能力。尽管不同的金融IT公司或者金融机构感受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但是,这些因素共同组成了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的研究框架包括主体动力、垄断与竞争的市场结构、创业与创新、政府四方面。主体动力由权力布局、所有制、企业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因素构成。市场上的压力、政府的推力、内在的创业动力,还有合适的产权,这些因素共同组成了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影响因素。

一、权力布局、所有制、企业组织制度

权力布局、所有制、企业组织制度是影响自主创新的动力因素,我们可以将这三者归结为产权因素。产权问题是自主创新的基本动力机制的问题。在电子金融高科技领域,鼓励自然人创业的产权制度,将长期、持续地推动着创新的发展,是创新的基本动力。

(一)权力布局

生态学包括许多有益的启示:①生物界是分层的,食物链从低级生物向高级生物传递能量。②生物互利共生、共栖、生物群落。③天敌有利于生物种群平衡。④生物体自适应于环境,适者生存,生物群落整体上不断演化。⑤生物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多种可能路径,有利于生物进化。

这些原理应用到政治学理论、经济学理论有一定的意义。对于电子金融自主创新来说,创设尽可能多的产权形式,企业数量尽可能多,再通过产业政策扶持电子金融自主创新,就有可能促使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从低级阶段逐渐进化到高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权力布局就是影响电子金融企业[1]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

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权力布局的重要含义是经济民主。现在我国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银行基本上都是国有,对于国有控股的银行上市后,国有银行的绩效也得到了较大改进。我们有必要通过妥善的制度改革,改进现有的金融机构产权状况。除了改革现有金融机构产权状况,还要允许新的金融机构设立时,更多地考虑民营资本。在金融IT公司领域,私营经济显示了强大的力量。但是,私营金融IT企业在与国有银行打交道时,长期处于从属地位,金融IT市场难以完善。市场经济实际上追求的就是经济民主,经济民主需要数量众多的经济主体之间保持有序竞争、合作进取的关系。过度垄断、过度竞争都不是经济民主的最佳状态。在电子金融领域要实现经济民主,我们要鼓励电子金融创业。

当然,我们也要避免民营经济发展的不良趋势。因为部分民营经济在扩张时,往往置国家法律与国家利益于不顾,如股票市场上的“德隆系事件”等就是民营经济进入金融业后,置国家与社会利益于不顾,给金融系统带来了巨大损失。我国目前的经济主体主要由外资和国有企业承担,这对经济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大力发展高科技民营企业是防范民营经济给国家稳定等带来冲击的好方法。因为高科技民营企业一般不存在“原罪”问题,不少企业主是归国留学生和IT的资深人士。

另外,创业文化宣传创业梦想。国家不断改善创业环境,给中国人以创业梦想。正是“美国梦想”激励一代代美国人创业,出现了比尔·盖茨等新经济领军人物。中国人若没有梦想,则中国的潜力发挥就会打折扣。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呼吁要加强文化建设,让文化建设服务于经济建设,在艺术中宣扬上进、创业等思想,继续探索完善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的新办法、新思路。

总之,权力布局要促进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要鼓励高科技创业。鼓励电子金融创业活动,特别是那些有着核心技术优势的自然人的创业活动,避免重复性、低水平的创业活动,提高经济布局的效益。

(二)所有制

公有制是否控股不是我们的主要标准,而公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才是根本目标。正是出于这种考虑,2007年以1.55万亿元特别国债为资本建立的中国投资公司投资海外,就不是以控股为目的,而是借助于蓝筹企业的优秀管理,通过长期投资来获得投资较高的收益。

在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金融IT公司与国有资本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之间对接时,完善的电子金融市场难以形成。目前,我国电子金融的主要力量存在于金融机构自身拥有的软件开发、系统运营、数据中心、软件测试等组织上。这种模式在我国暂时取得了成功,但这种模式有许多局限性,无法享受市场分工带来的好处。如果否定电子金融市场,则电子金融的发展后劲必然受到影响。发展电子金融市场,包括金融服务外包,是金融业发展的趋势。

金融IT企业要搞活,除了民营化,没有更好的道路。1998年前,国家对电子金融等民营企业实际上采取了歧视政策。最近几年来,国家一系列鼓励金融IT发展的优惠政策,为金融IT公司近几年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这些企业,即使没有国有股本的参与,国家照样可以通过税收来获得企业剩余。

金融要产业化发展,民营金融将是一条不可回避的道路。当然,我们也要避免民营金融的资本贪婪本性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的冲击。这需要国家各项法律与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国家金融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地方上,不少民营经济存在“原罪”问题,这些资本在向外扩张时,置国家利益和法律于不顾,进入金融业将是十分有害的。它们利用金融这个巨大的杠杆,要控制国家经济,不惜为了个人商业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

对于金融业民营化,我们要审查大股东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并避免民营经济控股民营金融。对民营经济主体要区别对待,以规避其趋利、贪婪等消极本性,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必须进行自主创新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外资企业不会主动扩散先进技术,而国有企业由于创新惰性,也难以承担国家创新主体的任务。如果期待民营经济承担自主创新主体的作用,国家在制度上必然要做出重大调整。否则,自主创新就会成为口号,难以在全国产生显著效果。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要继续深化金融产权改革,鼓励高科技民营经济发展。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建立在这种金融机构民营化和金融IT市场化的基础之上。

总之,要使我国电子金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活力,金融机构民营化和金融IT市场化将是长期努力的方向。但我们要仔细安排好这个制度变迁过程,以使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最大化。这个过程的结果决定了我国的金融业能否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金融业。

(三)企业组织制度

如表3-1所示,企业制度从个人业主制向有限股份公司的进化过程中,主导组织形式从纯等级结构演化为权变结构。这种发展逻辑值得我们思考。企业制度作为影响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因素,我们认为:

表3-1 企业组织形式和企业制度特征简表

(1)西方企业制度演进是从个人业主制开始的。1850年的个人业主制经过70年左右的时间,发展到了工厂与合伙制,再经过30年的时间,发展到了有限股份公司制,再发展到控股公司结构。这种从个人业主制为起点的制度演进,塑造了企业预算的硬约束和企业经营不善要承担无限责任的制度环境,强化了信用制度基础。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你可以苛刻地剥削工人,但你与其他资本家打交道时不能不讲信用。这种社会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我国的企业制度不是在个人业主制基础上漫长地发展过来的,而是嫁接了西方的有限责任股份公司制度,由于公司不讲信用时法人代表受不到严厉惩罚,最终公司制度奖励了失信行为。对于微观制度改革,政府直接干预是很难成功的,必须由市场竞争环境来塑造。

(2)西方企业的主导组织结构不断演化。从纯等级形式,到职能结构,再到分权结构,最后到权变结构。纯等级结构便于从上至下传递信息和指令,适合于机械化强的大企业。那里人的主动性是次要的,组织的主要力量在于所拥有的机械。随着地区性分公司竞争环境的复杂化,公司必须进行分权改革,以减少决策的时滞和失误。而到了信息时代,由于企业效益的直接源泉是管理等信息的处理,信息传递、加工的频率都加快,环境变化更加迅速,这种环境下强调组织对环境变化的迅速适应的权变结构则成了主流。

这启示我们,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同时要重视民营金融机构的培育。同时,民营金融IT公司的培育是我们电子金融市场制度演进的基础。民营金融IT企业大量上市之后,金融IT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不可避免,最终将形成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企业制度基础。这种在市场竞争背景下的制度演进,能克服强制制度变迁的不足,使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有着合适的主体来承担。

二、垄断与竞争的市场结构

我国电子金融市场存在过度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不利于自主创新。我们要利用举国之力,培植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基础设施,如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平台、先进硬件等,打破外商的过度垄断。通过培育外包市场,支持民族金融IT产业的发展。

(一)过度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的市场结构

垄断和竞争对于电子金融企业来说,各有利弊。

(1)垄断可以为企业带来垄断利润,也可以使企业“死于安乐” 。

(2)竞争使企业“生于忧患” ,但恶性价格竞争也会削减企业利润,使企业丧失发展后劲。

政策设计要考虑到让创新型企业通过专利等来获得一定程度的垄断,即在竞争的大政策环境下,在一定的时段和局部区域内允许存在垄断。此时的垄断政策是要让企业聚集资源,做好应对新的竞争的准备,提高微观和宏观竞争的效率和效益。此时的垄断是过渡性的。

专利性垄断就是发挥了垄断的优势、克服竞争的缺点的好方法。

追求垄断是电子金融企业的重要目标。如果没有法律的限制,电子金融企业都会追求垄断。垄断能带来垄断利润。但是,垄断利润会带来消极效果:影响人才流动方向,影响资源配置格局,最终影响到经济能否达到最佳的产出效果。

我国电子金融低端市场某种程度上竞争过度。竞争过度的原因:人口就业压力、教育与技术同质化、研发能力弱、行业整合能力弱、 “民工”经济。电子金融企业研发能力弱,一旦某个企业获得技术突破,其他企业就会通过非法手段获得代码。由于产品同质化,价格战异常残酷。在残酷的价格战中,还要动用社会关系,还不得不让社会资本分享菲薄的利润。结果可想而知。

目前电子金融业的状况是,在低端市场内资企业拼杀得满眼血丝,而在高端市场,内资企业则难以动摇外资企业的垄断地位,外资企业获得大量垄断利润。从战略地位上来说,外资企业具备一定的实力把内资企业赶出低端市场,斩尽杀绝。2004年左右,SAP公司进攻低端市场,后来由于商业模式失败,进攻受挫,兵败将换。其主要问题是渠道商利润极低,中国人计算机素质不高,渠道商繁重的维护任务,使其亏本赚吆喝。低端市场目前呈现出市场分割状态,成本较高,要想通过全国系统性的渠道整合来获利突破,不容易。

要解决电子金融市场这种竞争的二元性,即过度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主要的办法有:

(1)打破垄断,制定《反垄断法》 。行业平均利润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分布。

(2)电子金融知识产权保护。

(3)政府鼓励、欢迎电子金融企业创新,为创新企业搭建舞台。

(4)深化国家创新体系改革,在企业还不是创新主体的时候,要想办法让高校、研究所与企业共同承担基础研究主体和研发主体功能,并促进知识产权在转化时向自然人倾斜,以实现科技发展的外部性。

(5)创新文化再造。鼓励自主创新、发明创造,抑制纯商业投机文化,从消费文化转向投资文化。目前,我国的主流文化是消费文化。这是商家出于商业利益,通过广告等手段不断塑造的。传统的储蓄文化主要存在中老年人身上。现代的青年人,比较浮躁,不踏实,注重消费和享受。青年人要具有创业能力,以开拓新的技术和市场空间,打破同质竞争的尴尬局面。

(6)培育完善的市场。完善的市场上,有一些大的企业,还有数量众多的中型企业,以及不计其数的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形成完整的企业生态链,相互之间竞争与协作并存,效率成为生存的第一条件。效率是市场经济进化的基础,没有效率的市场比如说行贿盛行的市场是有损于效率的,从而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垄断并不是笼统的坏,竞争也并不是笼统的好。判断垄断或竞争的好坏要有标准:①生产效率标准。如果垄断促进了生产投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则这种垄断还有着积极意义。②社会总福利标准。如果垄断促使社会总福利增加,比如说美国之所以没有分拆微软,理由就是分拆会使美国IT业竞争力受到影响。

电子金融发展目前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技术能力,打破外资企业对高端市场的垄断,同时通过创新使低端市场的产品差异化,避免恶性竞争

由于国有软件业在世界软件体系中处于不利的位置,上游产品基本上都是美国产品。如Java编程语言、操作系统、IIS服务器、Solaris服务器等。我国目前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主要是中间件产品。我国软件业发展曾经发生过一次后果较严重的战略错误。那就是科技部20世纪80年代曾经想在上海建立一个以研究生为研究主体的软件基地,这个计划后来搁浅了。当时中国与印度处在同一条路线上,但20年后,印度的软件业水平远远超过了中国。

聚集国力进行软件和硬件系统的设计,打破外资的垄断,这是我们电子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怎样打破垄断呢?①长期培育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基础性研究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商业化,打造自己的软件产品体系。②硬件生产和设计的大突破,以带动相关硬件设计能力的提升。③以垄断对垄断。中国企业在局部技术领域形成技术联盟,参与国外标准的制定,从而提升局部研发能力。多个领域的这种突破,以点带面,就可能松动目前国内电子金融产品市场高端市场为国外垄断的格局,为内资企业赢得机会。④合作。不少企业选择了与外资企业合作,以便接收外资企业的相关技术,并获得可观收益。⑤发展外包市场,先利用我们的价格优势,在国外市场上练内功,时机成熟,再利用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来占领和开拓国内市场。

(二)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培育外包市场

电子金融IT开发团队的工资支出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营业收入小于亿元的小规模金融IT公司来说,根本养不起产品开发的技术人员。所以,自主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大型金融机构目前自己拥有上千人开发团队的模式,是我国金融IT市场落后、信用状况落后条件下的一条较好对策。但从技术发展轨道来看,成熟的金融IT市场比大型金融机构拥有自己的开发团队更有根本的、长期的优势。随着金融IT外包市场的发展,金融机构拥有自己开发团队的必要性会逐渐降低。

金融IT外包市场建设,本质上就是企业与市场边界的问题。或者说,是企业更有效率还是市场更有效率的问题。目前情况下,企业的效率比市场效率好。但是,对于高科技金融IT来说,一个发达市场的效率比一个组织先进的大企业的效率高。因为市场配置资源的灵活性更高,资金、人才、技术的流动更加频繁。在市场份额足够大的情况下,这种流动性创造了更多的机会,给技术以更多的尝试。在发达的外包市场基础上,充满竞争的市场和有一定垄断地位的大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人才、资金、技术等的交流,从而使彼此都保持较高的效率状态。对于一个大企业来说,当它面对的是充满活力的市场,或者说面对的是专业技术有分工优势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时,大企业就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法,从市场中吸取优秀资源,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二者的关系是辩证关系

三、创业与创新

根据美国IT的发展经验,创业是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是综合市场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的活动。创业者将创新技术、创新思维、创新文化与资金、市场等结合起来。创业产生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改善市场结构,促进市场竞争,激发市场活力,从而全面提升创新的境界。

(一)创业是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重要推力

我们分析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美国资本市场那样发达的国家,高科技的创业也是以自然人为主体的,烙上了自然人的影子。微软、Intel、苹果、IBM、Oracle都是自然人创业的结果。自然人创业是高科技发展的原始动力,资本只有与发明天才等自然人结合,才有生命力。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资本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不得不对人才更加重视。但人力资本的准确定价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下,高科技顶尖人才周围聚集一批高学历、知识密集型的人才,以团队作战,通过创业来实现自身的更大价值。这种价值通常比他们在企业打工获得的工资要高得多。否则,他们就没有必要创业。创业成功,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创业失败,他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寻找新的机会。

中国台湾电子产业的发展成就是与鼓励自主创业分不开的。中国台湾微电子产业原本非常落后,其发展先后经过了萌芽期、技术引进期、技术自立期三个阶段。萌芽期,中国台湾交通大学设立半导体实验室,并成立博士班,培养了人才。技术引进期,中国台湾通过电子工业研究院,从国外引进技术,并转移到民间。最终,中国台湾地区通过对创业者的长期扶持,诞生了先进的电子产业。

国家通过政策鼓励技术发明者以自己的专利和人力资本与传统的资本结合,进行创业活动,这是培育并保持电子金融自主创新长久活力的重要方法。

(二)有活力的企业肯定会有一个凝聚力强的团队

团队文化在成功的企业中,员工感受特别明显。在这里,一方面企业的高速成长聚集了人气,员工充满希望,心情舒畅;另一方面,企业家的人格魄力极强地感染了每一位员工。

前总经理宁君[2]自2000年加入“金融界”(www.jrj.com)以来,带领团队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金融界”由过去一个账面只有10万美金的公司一跃成为中国领先的财经信息提供商,并于2004年10月15日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交易市场。 “金融界”的员工对宁总的工作精神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生活俭朴,中午与员工一起吃方便面,出门也经常坐地铁,并经常向员工宣扬节约的理念。在公司困难的时候,连技术员都只有1000多元的工资,不少人离开了公司。但是,在“金融界”要成为中国的Bloomberg的事业的感召下,员工不断奋斗,排除困难,获得了企业的成功。需要提到的是, “金融界”股东IDG对于团队的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以,团队领导核心往往对电子金融IT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三)电子金融团队的创新与成长

电子金融企业要有正确的市场定位。比如说,吉贝克公司正确地定位在数据挖掘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团队要分析市场需求,从而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

团队的凝聚力来自于成功的预期,来自于高速成长的业绩,来自于不断创新。

IT团队是怎么组成的呢?①归国留学生人员模式。就是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有着留学经历,彼此知识结构互补,相互了解、信任,都想干一番事业。典型的是百度和新浪网模式。②国内IT人员创业模式,通常都有大学背景。如网易原总裁丁磊是电子科技大学1993年毕业生,于1996年左右创建163网并在国外成功上市。③高校背景,如东软。④“863”项目等背景,如恒生总裁。我们看出不同的IT团队都有自己的成功模式,但一定的人际圈往往孕育着一定的机会。所有这些团队创业,往往都没有很深的资本背景,主要靠人力资本,也就是团队的人力资本。如果资本起到了决定作用,就无须有那么富于战斗力的团队了。

团队要有自己的成功模式,要有自己的竞争力,还要有必胜的信念。对于电子金融自主创新来说,需要团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这是成功的主观方面。

四、政府

对于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我国来说,少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政府采购、政府税收等手段,扶持优势企业,培育市场,建设电子金融基础设施,从而为电子金融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环境,并激发行业创新动力。

(一)政府产业政策

现代经济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来越深,不过其主要干预方式是宏观政策,而很少直接干预经济的微观运行。

软件业是我国现在的重点扶持领域。国家领导人不断视察高科技企业,带去中央领导的关怀。中央尽力支持软件业发展,如信贷支持、上市、税收减免等,使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恒生公司上市了,融资的“瓶颈”基本解除了。

电子金融业是国家科技部“十一五”规划中重点扶持的领域。但是,由于分业监管格局,国家并没有形成电子金融产业的产业政策。电子银行、电子保险、电子证券等目前的软件市场规模还不够大。2006年,中国金融IT总投入381亿元。[3]证券业整体IT投入为74.4亿元,证券业软件投入为11.1亿元,服务投入达到了17.9亿元。而中国基金领域IT应用市场规模达到10.42亿元人民币。

(二)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直接支持了软件业的发展。政府采购不只提供了资金,更给IT企业提供了市场、经验、需求和企业资历。2004年,中国200多个地级市采购了WPS Office 2005。接着2005年,金山Office正式登陆日本,并成为金山公司全球战略的第一站。2005年,金山公司在日本的子公司在5个月内,销售金山毒霸超过了100万套。金山公司利用销售收入投入到研究中去,以便与微软竞争。微软每年的研发投入几十亿美元,但是金山的研发成本低,具有成本优势。

政府对国产软件的认可和支持,可以在全国形成一种使用国有软件品牌的氛围,为民族软件企业的成长创造市场。我国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人民银行等都是全国性单位,其招标使用国产软件,并与国产软件公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政府税收

政府改变税收方法,避免在行业成长初期收税过重。税源需要耐心培育,终究会成为税收支柱。软件行业的减税和增加公共支出都具有乘数效应,带动软件业发展。

我们先来看看几千年来农业封建社会的循环。在农业铁器等生产工具不变的基础上,新国家的成立始于旧社会的崩溃。新国家建立→轻赋税、皇帝生活俭朴→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皇族、封建集团人数膨胀,生活逐渐奢华,政治逐渐腐败→国库亏空、税收加重→人民更加贫穷,税收更加重→天灾人祸、百姓造反→农民起义、百姓生活继续恶化→新国家建立。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宋朝,还是明朝、清朝,都经常面临着国库亏空的局面,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农业生产难以承担日益庞大的统治集团的支出。

图3-1 国民收入与税率关系图

这个机制里面的税收起着基础性作用。正是国库亏空,逼着老百姓缴税,基层统治集团乘机变本加厉,老百姓被逼造反。1840年前后,中国并不是个穷国。但是, 《马关条约》赔偿白银2亿两,而当时清朝国库的收入只有8000万两; 《辛丑条约》39年累计赔偿白银9.8亿两。巨额的战略赔款使中国农民更加贫穷,中国更加落后。

过重的税收制约生产的发展,而税收优惠则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99年起,我国对软件业的税收优惠大大促进了行业发展。软件行业的具体税收优惠政策内容可以参考珠海的税收优惠政策。[4]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对于中小高科技企业来说,这种税收减免,让许多企业“起死回生” 。我们可以想象,在中小企业的“种子”时期,这种政策扶持好比营养输送,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要继续加大这些方面的优惠。①对于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企业对于电子金融自主创新方面的投资,减免投资企业的相应税收。②电子金融企业用于技术、标准、产品方面的研发投资可以抵扣税收。③优惠的税收要用于人员激励、研究性项目等的投入。

税收是巨大的杠杆,美国对经济的干预就是靠这个巨大的杠杆来调节社会资金流向国家需要的行业的。

对于电子金融自主创新来说,如果没有民营企业产权,没有相应的企业组织制度,没有在知识产权保护下的竞争,没有团队创业,没有政府扶持,那么电子金融自主创新怎么可能会有动力?

第二节 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融资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电子金融自主创新若没有融资机制,企业就没有了活动的能量。融资机制是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基本条件。当代社会,国外大型金融IT公司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如果金融IT公司不上市,企业难以做大。

一、企业各个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

从企业生成与运作的角度来说,企业所需要的各种资本之间的关系是:①创业资本是基础,是短期流动资本与长期固定资本的基石。创业资本可以是自有资本,也可以是向社会募集的股本,如风险投资。②在创业资本基础上,企业需要申请长期贷款或者发行长期债券筹资,用于设备投资。如果企业的资金实力没有雄厚到完全依赖自己的资本进行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就要以间接金融(银团贷款等)或直接金融形式(股票、债券)筹资。③短期流动资本可以是银行短期贷款,也可以是票据融资等形式。企业采用何种资本形式筹资,要看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企业要综合比较不同筹资方式的收益与成本做出决策。④在上述资本形式的基础之上又派生出了许多新的金融工具与金融产品。如二级流通市场上的债券、股票、其他证券等都是纯粹的金融资本,体现的是纯粹的金融交易,此时的投资者是金融投资者,与实物经济没有直接关系。

如果从公司成长过程的角度考察融资状况,大致可以概括为:在公司技术不稳定阶段,缺少原始股本;在公司技术稳定、市场开拓阶段,缺少风险投资;在公司市场初步开拓阶段,缺少信贷资金用于扩大市场;成熟阶段,缺少资金进行资本运作。

原始股本主要依靠个人积蓄,以及同学、亲朋好友的借贷,也有个别企业可以获得风险投资。创业者得有第一桶金。风险投资一般不在原始股本阶段进入,风险太大。对于金融IT企业来说,风险投资一般愿意寻找那些已经经营了2~3年的企业。

金融IT公司在形成了自己的产品,准备开拓市场时,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没有资金,市场开拓步伐下降,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社会,其产品可能很快就会过时。不少企业在这个阶段进行民间借贷,拿高利率;或者民间借贷的其他形式,如台会、合会、摇会等。利用高利息进行创业,对于创业者来说,风险太大。一旦形势发展与预期稍有不一致,就容易血本无归。同时,高利贷者将资金贷给创业者,自身的风险也急剧增加。如果创业的成功率是10%,而贷款利率是20%,则高利贷1000元贷出去,只有100元能收回来,收回来的利率是20%。高利贷者亏损880元,亏损率为88%。所以,高利贷者通常设定残酷的贷款条件,比如说超额抵押、人身安全威胁等,甚至会引起命案。我们通过这个例子看出,高利贷者不能将高利贷作为创业资金。浙江不少民间基金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创业项目好,则民间基金要求入股。否则,只能作为短期周转资金,确保能收回。我们得出结论:企业创业资本只能用资本性质的资金解决,而不能用信贷资金来解决。否则,资金性质错位会带来一定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在公司成长的早期阶段,巨大的市场机会摆在面前,公司要扩大销售队伍,增加销售网络,此时需要流动资金,但是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数量往往不能满足需要。没有一定的财力支持,营销起来也处处被动,缩手缩脚,难以有大的突破。如果营销人员的待遇上不去,不容易留住人才。此时公司最好能够发行垃圾债券,以便那些风险偏好者能获得更好的回报。同样,对于风险投资来说,企业上市,股本套现,这是风险资本运作的重要一环。外资如IDG等风险投资机构包装中国IT公司国外上市,获取了巨额利润。如果金融IT公司能够国内上市,则无疑将获得更多民间风险投资基金的青睐。

当公司到了成熟阶段,往往需要通过资本运作来收购对手,扩大市场份额,或者优势互补。如果发起收购的公司是上市公司,可以从证券市场获得一定数量的资金用来整合市场资源,也可以由投资银行提供“桥贷款”等形式的资金进行收购活动。

我国金融IT企业,资金约束是限制成长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方面。融资是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基础设施,一定要解决。我们调研中访谈的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觉得资金约束是最重要的约束。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市场上领头的企业已经度过了资金饥渴期。对于高科技中小企业来说,资金是一个基础设施,但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风险资本、产业基金、柜台交易、民间金融

传统的以抵押为放款条件的信贷不太适合电子金融产业的发展,高科技企业的资产价值体现在软件方面,而不是体现在不动产或者动产方面。正是这个原因,创新电子金融企业的融资环境成了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电子金融高科技企业软件等无形资产的科学评估机制,短期内信贷手段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而风险资本、产业基金、柜台交易、民间金融等则成为支持电子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式。由于缺乏对电子金融真正懂行的专家,这些融资形式在现实中也遇到重重困难。

(一)风险资本

风险投资,是指风险投资组织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向机构或者个人筹集风险资本,然后将所筹集资本投入风险企业(或项目),并以一定的方式参与管理,期望通过出售股权最终获得高额回报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风险投资主体主要包括:风险资本供给方(投资者)、风险资本运作方(风险投资组织)与风险资本需求方(风险企业)。其中,风险投资组织是沟通投资者与风险企业的纽带,风险投资组织按市场运作规律,将风险企业置于市场竞争中,通过参与管理和市场评价,使风险企业向股票市场的方向逼近,以实现高收益的投资期望。风险投资体系由风险资本的供给体系、风险资本的组织体系、风险资本的需求体系和风险资本的退出体系四个方面构成。根据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风险投资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中国风险投资体系的建设主要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以机构投资者为供给主体的风险资本供给体系;二是探索以有限合伙制为主流模式的风险资本组织体系;三是培育以民营科技企业为需求主体的风险资本需求体系;四是构筑以风险企业回购和企业购并为主要退出方式的风险资本退出体系。

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风险资本供给的主体主要是政府(90%是政府资金,8%是外国资本,2%是民间资本),没有充分利用包括保险公司、养老基金、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和上市公司等具有投资潜力的机构投资者来建立一个稳定的风险资本供给体系。由于受到现行的《保险法》 、 《商业银行法》和《养老基金管理办法》等法律制度的限制,这些机构投资者目前还都不可能大举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在政府财力有限的前提下,许多风险投资机构规模小、资金实力弱、风险资本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因而难以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一些风险投资机构只有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风险资本,只能支持一些投资少、风险低的短平快项目。受到风险资本规模的制约,很多风险投资机构无法进行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缺乏抗风险能力。

理想的风险投资组织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十多种风险投资组织形式。从法律形式上看,这些风险投资组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合伙人制(主要是有限合伙制)、信托基金制和公司制。美国的实践充分表明,有限合伙制是风险投资中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完美结合的组织形式,其效率最高,是美国目前风险投资的主流模式,约占总份额的80%;其次是信托基金制,占总份额的19%;最后是公司制,仅占总份额的1%。

IDG等国外的风险投资公司在国内投资于金融界、恒生等优质公司,通过公司在境外或者境内上市,获取高达60倍的利润。国内风险投资公司的数量和资金规模最近几年不断增加,运作方式也开始多样化。除了金融IT公司自己申请外,还有朋友介绍、风险投资见面会等。2006年,杭州风险投资聚会,场面十分火暴。

据统计资料,[5]2003年,杭州的风险投资公司已有22家,创业资本总量约为266110万元,其中,政府创业资本25480万元,内资企业创业资本142452.5万元,外资机构创业资本22507.5万元,金融机构创业资本51450万元,其他类型创业资本24220万元,分别占创业资本总量的9.58%、53.53%、8.46%、19.33%、9.10%。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14家,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3家。风险投资大大促进了杭州网站数量和质量的发展。目前,杭州在我国网络产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产业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对成长性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并强化对企业的监督,有利于促进更多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或发行债券,有利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具有创设新公司、对已有公司投资、对其他公司收购兼并等职能。产业投资基金增加企业的股本后,可以带动银行贷款。目前,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严重失衡的状况要尽快扭转,产业投资基金是重要的直接融资形式之一。

一旦产业基金投资的公司上市,产业基金将获得巨额利润。这巨额利润使民间产业基金蠢蠢欲动。据中国央行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民间资本沉淀金额达几十万亿元,仅浙江省沉淀的民间资本就达8300亿元。不少民间资本都有通过产业投资基金这条通道使其沉淀资本得到合理利用的强烈冲动,但是《产业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的及时出台是其前提条件。由于民间资金如德隆等的贪婪,让监管层心有余悸。

当国内的产业投资基金还未开始热身,海外投资基金已经逐步在这一投资领域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据了解,[6]当前活跃于我国的海外投资基金,如华平创投、凯雷投资、IDG创投、汉鼎亚太、软银亚洲、JP摩根、高盛亚洲等,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均已获取了高额回报。以凯雷投资为例,凯雷投资集团在2000年向总部位于上海的网络旅游公司携程旅行网注入8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携程旅行网于2004年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凯雷称,对携程的投资已获得了高达14倍左右的回报。截至2007年,凯雷投资集团已向中国数十家企业投入了资金,如并购徐工集团、参股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创业投资聚众传媒并成功转让给分众传媒。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政策上能逐步放开对产业投资基金的束缚,不仅能逐步解决大量非上市企业融资的难题,也能满足以投资非上市股权为主要功能的各类资本的流动性需求。对于这些非上市企业来说,尽管从产业投资基金那里获取资金也有一定的成本和条件,但是减少了偿还利息的压力,对企业长远发展来说还是有诱惑力的。

(三)柜台交易

2007年6月14日北京市副市长赵凤桐公开表示:[7]“北京将以北京产权交易所为基础,筹备场外交易市场。 ”而中关村非上市股份公司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属于深交所管理,大多数公司愿意通过券商去递交资料挂牌。这被视为IPO“热身” 。

深交所三板、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各地产权交易市场目前都涉及非上市股权交易,但柜台交易市场落地何方?谁来掌舵等问题还不明朗。

目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和社会资金的结构不完善有关系,目前金融业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直接融资比例过小。直接融资的途径如果较少,那么整个市场的资本金就比较小,能够吸收到的信贷资金也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应该有合理的比例,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不管是在改善社会结构、提高使用效益方面,还是在提高企业的技术化程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方面,都具有综合意义。

通过柜台交易市场,大量的非上市高科技公司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大连等地,其融资状况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转。

(四)民间金融

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有:个人之间、企业之间、企业和个人相互之间的借贷行为、合会、标会、各种基金会的融资、地下钱庄、抬会、银背。

电子金融能够利用的民间金融形式主要是,向个人、企业借贷,其他形式在浙江民间金融的地区也可能存在。向亲朋好友借贷,或者利用自有资金创业,通常是金融IT公司创业的形式之一。

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资本洼地”现象:17世纪,大量国际资本涌入荷兰,荷兰崛起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国;18世纪,大量资本涌入英国,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19世纪,欧洲资本大量涌入美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尽管国际资本的流向先导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崛起,但是,只有资本是不够的,比资本更为重要的是有效的资本运作机制。17世纪的荷兰崛起昙花一现,以“郁金香泡沫”匆匆收场。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建立起一个健康、高效的资本市场体系,则无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本创造出强大的实体经济。在今天的世界,资本市场的博弈,将直接影响到大国博弈的结果;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新世纪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

未来一段时间,国际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格局仍将延续。针对这一局面,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完善机制,实现中国资本市场又好又快的发展,将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成为具有第一流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以有效地将国内资金和国际资本转化为强大的实体经济,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电子金融中小企业融资:资本市场的层次构建与转板制度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及其与不同成长阶段企业之间的匹配关系问题,可以从金融发展理论、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和信息经济学中信号传递模型等得到阐释。

金融发展理论研究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戈德·史密斯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以配给代替市场配置,缺乏有效的金融市场,缺乏市场分配资金的渠道。其后,罗纳德·麦金农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不完全” ,大量的小企业和住户被排斥在有组织的资金市场之外。爱德华·肖认为,金融深化之一是要逐步建立证券市场,扩大金融工具的范围和期限。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的代表人物Berger和Udell (1998)提出,伴随着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而发生的信息约束条件、企业规模和资金需求的变化是影响企业融资结构变化的基本因素。其变化规律是,越是处于早期成长阶段的企业,外部融资的约束越紧,渠道也越窄。因此,企业要顺利发展,就需要有一个多样化的金融体系来对应其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

从国内研究成果看,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认为,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出路。对此,张杰(2000)不认同,他指出解决民营经济融资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营造内生性金融制度成长的外部环境。周其仁等(1998)是较早探讨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的。他指出,由于不同(风险)规模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制度和信息成本有所不同,资本市场总是分级的。对无法一步迈进更高层级市场的中小企业来说,通过股权交易市场筹集资金是合理的选择。

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是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环节。证券会高层提出:在发展二板市场之后,我们还要发展创业板市场——中国的三板市场。

(二)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将扶持电子金融企业发展

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场内市场、场外市场、现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等多层次市场的共同配合下,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发展战略。

作为主板市场的有力补充,2004年5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辟了中小企业板,即“二板市场” ,标志着股票市场内部层次开始搭建。2006年初,相对于场内市场,作为首个试点,中关村科技园区正式进入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场外市场雏形初现。

2007年初,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这样描述: “交易所主板市场仍是重点发展的‘一层’ ;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板块建设;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进一步发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研究建立不同市场层次间的‘转板’机制以及建立全国统一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体制。 ”

杭州恒生电子2003年底上市,上市之后,公司发展更上一层楼,与国际合作深化,产品开发能力加强,盈利能力上升。我国金融IT公司,如果没有五六家上市公司,是难以做大做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给金融IT公司的成长提供了多种融资机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金融IT公司上市融资将有更多的机会。

第三节 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规范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任何系统都有一套控制系统。比如说机器,就要有熄火装置。同样,对于电子金融来说,也要有一定的规范机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电子金融的技术标准、法律调整以及金融监管,是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技术标准渗透到电子金融的每一个细节,与业务和系统相关,具有日常性、专业性等特征。而法律则调整电子金融中权利责任关系的边界,规定了权利主体的权利范围、责任主体的义务范围,以及违反法律的后果。法律是一个框架,把金融监管和技术标准等涉及的权利义务关系都装了进去,具有稳定性、强制性等特征。金融监管则是金融监管机构利用法律等工具,为电子金融主体、行业发展等提供服务、监督。金融监管机构在规范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既可以制定法规,也可以建议制定法律。

一、电子金融技术标准

标准的管理机制有不同层次。国家级的如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行业级的如全国金融标准化委员会,单个标准的运营维护体如国际著名的ISO、SWIFT组织、ANNA机构、FIX和XBRL委员会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化工作通常采取了民间管理体制。由于标准是经济或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熟产物,具有较强的“富人俱乐部”特征,市场化、专业化、民间化有效实现了标准与利益的结合。我国目前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我们的市场还很年轻,必须依靠行业和政府的力量协调、倡导、督促,才能有效地推进标准的制定和应用,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

我国电子金融技术标准走过了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下文主要就电子金融技术标准的分布和内容展开讨论。

(一)金融业通用技术标准

国外金融业标准已经形成了ISO系列标准,主要分银行业务、银行报文、银行安全、银行卡、证券期货、保险等。标准的层次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标准项目等。

1.部分国际标准

银行业务——个人标识号(PIN)管理和安全制定了开放网络环境下处理PIN的指导方针,在ATM和POS系统中对脱机PIN的保护原理和要求;文件传输;金融业通用的报文方案:输入与输出技术及其格式规范、注册机构的角色和责任;银行业务——往账对账;金融服务业的证书管理:公开密钥证书;金融交易卡——集成电路卡及其读卡设备间的报文的概念和结构、功能、报文(命令与响应)、数据元和结构。[8]

这些标准对金融行业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规定。对于电子金融来说,如果没有标准,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数据没有办法交换;如果标准过多,则企业成本增大。

标准不见得技术上很难,它只是一种格式的规定。如我们规定银行电子支票所包含的项目,户名多少字节的宽度,账号多少位,以及在数据接口文件里,字段的名称和顺序等。这样,不同银行的数据就可以交换了。接口标准是数据交换所必需的。

通过行业技术标准,可以提高行业水准。如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其技术性就特别强,通过对标准遵从的培训,各金融机构实际上提高了自身的安全保障能力。

对于通信协议,如果标准过多,一家机构可能要购买多种协议转换硬件或软件,增大系统布置和运营成本。目前,证券业的通信协议标准过多,证监会在主推FIX标准,以便降低多种协议转换的硬件和管理成本。

整体上说,金融标准的推广确实提高了行业的成熟度。

2.部分国内标准

银行行别和保险公司标识代码;全国清算中心代码;银行卡合质金化学分析方法;产生报文的银行卡——交换报文规范——金融交易内容;金融电子化基本术语;银行电信——资金转账报文的词汇和数据元;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银行业——银行电信报文——银行标识代码;金融交易卡——集成电路卡与卡接受设备间的报文的概念与结构。

3.部分行业标准

点钞机;钞票纸;壹元流通币;壹角流通币;伍角流通币;银行卡联网联合业务规范;金库门;组合锁。

4.部分标准项目

银行业务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信息交换与托收委托书格式;邮汇付款单;银行业务中存/贷款合同确认格式、跟单信用证格式、国际银行账号;磁墨字符识别的打印规范;信息加密程序(批发业务)通用规则。

(二)保险业金融技术标准

保险业作为一个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运用标准化可以加快保险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是国内外公认的对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保险企业据此可以确定自己生产的产品质量要求,使产品的质量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保险标准化有很多好处:促进行业发展、满足监管需要、实现规范经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交互成本。其一,标准化可以促进保险活动参与方开展分工与协作。统一的标准可以保证多方参与者之间功能的统一协调和互换配套,保证保险交易系统的整体性能。其二,运用标准化可以提高保险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推进标准化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保险标准化工作要重点解决基础数据标准缺位、接口标准缺失问题,形成全面、科学、先进和开放的保险标准体系,有效满足保险行业与其他行业间、保险行业内各机构间以及各保险机构自身的标准化需求,以标准化带动信息化,为保险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007年12月, 《保险标准化工作指南》 、 《保险术语(新增与调整部分) 》 、 《保险基础数据元目录》 、 《保险行业机构代码编码规范》 、 《保险业务代码集》 、 《再保险数据交换规范》 、 《银行保险业务财产保险数据交换规范》七项保险标准通过了审查,中国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保险标准体系。其中,《保险基础数据元目录》 、 《保险业务代码集》和《保险行业机构代码编码规范》作为我国保险行业标准体系框架中“基础类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基础标准,是制定行业监管标准、统计标准、行业内及行业间信息交换标准等其他标准的重要基石。另外, 《保险标准化工作指南》规定了保险业标准化工作的目标、原则、方法、组织机构和运作规程,同时也对保险标准编制的程序和保险标准编写的原则、方法提出了基本要求,从而保证了标准制定、贯彻实施有章可循,是制定标准的标准。

(三)证券业金融技术标准[9]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 ”由此可以看出标准的重要地位。

经证监会批准,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期货业协会、证券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通信公司、证监会有关部门和银行业代表成立了证券业标准化分委员会。证标委作为中国证券期货业的代表,对口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TC68 (银行、证券及其他金融业务委员会)和SC4 (证券及相关金融工具分委员会),负责推进相关国际标准的中国化,推进证券行业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建设。

证券业相关标准。期货交易数据交换协议;开放式基金业务数据交换协议;证券登记结算业务数据交换协议;银证业务数据交换消息体结构和设计规则;上市公司分类与代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证券交易数据交换协议;证券公司信息技术管理规范;证券——证书号码传输格式、证书编号、光学特性识别线路——位置与结构;证券和相关金融工具——金融工具的分类(CFI代码);报文模式(数据域字典)数据域和报文设计规则和指南、数据域字典和报文目录的维护。

中国应用FIX (C-FIX)的基本框架和思路。统一规划,协调行动;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发挥集体智慧;分步实施,急用先行;行政推动、行业联动和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结成三位一体,共同努力。

(四)银行金融技术标准

1.银行卡

银行卡标准主要对银行卡集成电路特征、联网、标识等进行规定。金融交易卡——集成电路卡及其读卡设备间的报文的概念和结构,功能、报文(命令与响应)数据元和结构;银行卡联网联合业务规范;银行卡发卡行标识代码及卡号;银行磁条卡磁道格式和使用规范、销售点终端规范、自动柜员机(ATM)应用规范;银行卡联网联合安全规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卡规范——卡片规范、终端规范;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银行接口规范通用要规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的电子钱包/电子存折卡片规范、电子钱包/电子存折应用规范、与借记/贷记应用无关的IC卡与终端接口需求、借记/贷记应用规范、借记/贷记卡片规范、借记/贷记终端规范、借记/贷记安全规范、与应用无关的非接触式规范、电子钱包扩展应用指南、借记/贷记应用个人化指南;银行卡——第3磁道的数据内容;银行卡磁条信息格式和使用规范。

2.银行安全

银行安全相关标准主要对报文、密钥、文件传输等进行规定。银行业务——个人标识号(PIN)管理和安全在ATM和POS系统中对脱机PIN的保护原理与要求、开放网络环境下处理PIN的指导方针;银行业务——文件安全传输(零售业务);金融服务业证书管理的公开密钥证书;银行业务和相关金融服务——信息安全指南;银行业务——使用对称技术的报文鉴别要求、密钥管理(批发业务);金融交易卡——使用集成电路卡的金融交易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的卡生命周期、交易过程、密钥关系、安全应用模块、通用原理及概要;银行业务——信息加密程序(批发业务)的通用规则、数据加密算法;银行业务——密钥管理(零售业务)的密钥管理介绍、对称密码学的密钥管理技术、对称密码学的密钥生命周期、使用公开密钥密码系统的密钥管理技术、公开密钥密码系统的生命周期、密钥管理方案;银行业务——安全加密设备(零售业务)的概念、需求及评估方法;金融交易卡——使用集成电路卡的金融交易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的算法应用、持卡人身份验证、密钥管理、银行业务——安全和其他金融服务——金融系统的安全框架;金融业星形网间互联安全规范。

3.银行报文相关标准

主要对通用报文,以及电信、转账、电传、交易卡等的报文进行规范。

4.银行业务相关标准

这里面规定了银行业务开展的相关标准,内容非常重要,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说,资金和货币代码、银行行别和保险公司识别代码、金融电子化基本术语、国际银行账号、中间信用证格式、提款单的标准格式、存贷款合同确认格式、银行集中式数据中心规范、涉外收支交易分类与代码等,涵盖了广泛的银行业务。

本书对于标准问题的着眼点是各种电子金融标准所组成的标准体系,对于标准的形成和推动则论述较少。电子金融的众多标准制定需要依靠市场力量,政府如果推动了市场依托,则可能对电子金融的发展起着副作用。标准往往是由市场竞争中的主导企业逐渐推动形成的,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如果政府选择与市场选择不一定,则标准可能会产生扭曲,标准的效益就要打折扣。政府在标准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怎样起作用,这些问题值得继续深入探讨。

二、法律法规调整

金融现代化离不开我国法制的完善。随着财富的增加,人们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法律越来越能够起到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电子金融相关法律是我国电子金融业发展的保障。一旦法律上明确了,人们就知道应该或者不应该去做某些事情了。

(一)《电子合同法》 、 《电子支付法》是电子金融的基础法律

电子金融自然包括网上合同,如网上贷款合同、网上意外险合同、网上理财协议等。另外,团险、财险、私人理财等都还没有采用金融电子商务的形式,基本上都是面对面地签订合同。但金融电子商务是金融的发展趋势,需要电子合同的支持,以便依据法律处理纠纷。电子金融与其他电子商务相比,没有普通物流的线下交易,支付、交易都在网上进行,因而可以形成无缝的电子商务流,发展潜力很大。

虽然《合同法》早已承认了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但是,缺失相应的规则。电子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合同的成立及效力、变更、解除、终止,以及电子合同的形式、电子格式合同、消费者隐私、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安全、代理人认定、证据规则。电子合同的基本制度包括意思表示、电子合同的签名、电子认证。电子合同争议的解决包括网络中的司法管辖权、电子合同纠纷管辖。网络的无国界性、管理无中心性、交互性、实时性更使合同管辖问题、法律适用问题变得复杂。当电子合同发生了纠纷时,采用什么法律程序?由谁管辖?如果是电子错误导致的,责任如何分担?电子合同纠纷时,消费者权益如何保护?台湾消费者保护法将网络交易归为邮购买卖,并规定了七天的犹豫期,以便于消费者解除商品契约。此外,我们还需要《电子签名法》(已颁布)、 《电子认证法》等法律与《电子合同法》配套。

另外,尚无专门调整电子支付的法律,阻碍了在线交易的蓬勃开展,不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电子支付的签名效力、支付损害的赔偿范围及责任、业务流程的安全保护、支付业务的金融监管等一系列问题上都有待立法的具体规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已经颁布实施,但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电子认证管理体系

电子签名法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它从法律上确保了网上交易的身份认证,大大增强了网民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度。欧盟于1999年末制定的《欧盟电子签名统一框架指令》结构紧凑,由15个条款和4个附件组成,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主要的四个方面:电子认证服务的市场准入、电子认证服务管理的国际协调、认证中的数据保护、电子认证书内容的规范。从长远的角度看,电子认证在国际范围内的统一和标准化是必然的趋势,会出现协调、互相渗透、交叉认证、竞争和兼并。可见,其核心是认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已于2004年8月颁布,2005年4月正式实施。法律规定: “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本法所称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 ”电子报关、电子报税、电子年检等都被纳入了电子签名法。

我国电子签名法第八条规定,审查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的真实性,应当考虑的因素是: “生成、储存或者传递数据电文方法的可靠性;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用以鉴别发件人方法的可靠性。 ”

电子签名必须同时符合“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 “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 、 “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等几种条件,才能被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 《电子签名法》确认了“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同时,为解决电子签名的可靠性和使用电子签名的交易安全问题, 《电子签名法》参照了联合国贸法会(UNCITRAL)《电子签字示范法》和其他各国已有的《电子商务法》中关于电子签名的规定,设立了电子签名第三方认证制度。

如何规范认证服务、统一标准或实现交叉认证是制约电子签名应用的障碍。

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处于整个数字签名认证法律关系的中心地位。数据电文和数字签名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都基于对电子签名的有效认证,其依据就是认证人颁发的电子签名认证证书。认证人的工作就是颁发证书,用以证明证书上所载公钥与签名人之间的关系,并以其专业能力和执业资格使依赖方据以验证数字签名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电子签名法》要求认证人“证明自己无过错”方可解脱责任。

企业界代表呼吁尽快出台《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 ,包括:①应当细化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确实保障电子交易参与人的权益。②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如信息披露、隐私保护、个人数据的保存期限等问题。③制定电子错误规则。④应增设在线交易规制,区分偶尔卖家、小型经营者和规模卖家。在电子商务协会起草的《电子认证服务管理方法的建议(讨论稿) 》中,分别从认证机构的设立、运营、义务和电子认证证书、电子签名人的义务等各个方面做了具体的描述。

国内的认证机构按照经营的范围可分为两种——行业性和地域性;按运营模式分商业性(如天威诚信)和非商业性(即政府和企业或者行业和地方政府共建)。据介绍,目前电子商务认证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建设过热,有一定的盲目性,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对电子商务认证机构的作用认识不足;三是低估认证机构运行的难度,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四是认证机构对自身的安全性认识不够,对承担风险认识不足;五是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亟待健全。

认证涉及不同的部门,如金融部门有CFCA认证,电信、医疗、石油等也各有自己的认证;此外,不同的地区的认证机构也相互独立,如上海、北京各有自己独立的认证机构。目前是各路诸侯各显神通的时期,比较乱。国家对认证的管理部门问题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

电子签名的可靠性是司法实践的关键,认证体系的建设是电子签名普及的关键。

现实中存在其他一些问题阻碍电子签名的普及:一是管辖权问题。电子签名和认证最终必然要出现国际竞争的局面,那么如何管辖与之相关的纠纷?二是电子签名的安全保障措施和责任追究措施。电子签名到底是真实签名还是黑客盗用的签名呢?怎么保证签名的真实性?签名者怎么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呢?

电子签名的可靠性、真伪认证的可取证性、管辖权、电子签名的安全保障等问题将是电子签名应用中反复碰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电子金融的发展。

(三)风险投资法律体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险投资法》 《有限合伙法》等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风险投资已经形成了政府、外资、民间等多层次的风险投资主体。高盛、IDG等风险投资公司将从中国市场赚取的利润又投入到寻找新的高科技企业中去。从表面上看,风险投资的资金量问题已经不是当前高科技发展的约束因素了。

但是相对于旺盛的高科技创业者的投资需求来说,目前的风险投资格局是不够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美国的风险投资法律体系对美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支撑作用。

1.美国风险投资的相关法律

美国风险投资法律对美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起到了直接的刺激作用。

1978年《赋税法》 ,股权投资的资本收益税降了一半。

1979年(ERISA的“审慎人”条款规定),允许养老金进行更高风险的投资,包括从事风险投资;1980年《小企业投资促进法》 ,将风险投资公司重新定义为企业发展公司,免除其SEC登记手续、定期汇报要求,并放宽其他限制,给予投资者更多的灵活性;1980年《ERISA的“安全港”条款规定》 ,声明风险基金经理可以不作为基金吸纳的养老基金的担保人,极大地降低了风险投资家吸纳养老金的风险;1981年《经济恢复税法》 ,进一步降低资本收益税。1992年, 《小企业股权投资促进法》规定政府为从事股权类投资的小企业投资公司提供公开发行长期债券担保;1993年《信贷担保法案》 ,允许银行向风险企业贷款所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增大。为了保护高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美国在软件、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也及时制定,如1984年《半导体芯片保护法》 、 《半导体集成电路配置法》和1993年《高性能计算机与高速网络应用法》等,很好地保护了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者的利益。

这些法律拓宽了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渠道,并提供了税收激励、产权保护,简化了登记手续,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法律框架,非常值得我国学习。

除此之外,美国风险投资基金多采取有限合伙制也是美国风险投资成功的重要原因。

美国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有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有限合伙企业等,其中有限合伙企业是最佳组织形式。因为在美国,税法不将有限合伙企业视为纳税实体,从而有效地消除了投资者对双重纳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恐惧,极大地提高了投资热情和收益期望值。

2.借鉴国外经验,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国没有专门的风险投资法律,不少条款散见于不同的法律当中,如《公司法》 、 《证券法》等。

(1)2006年4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提请审议的合伙企业法修订草案新增“有限合伙的特殊规定”一章。草案在普通合伙形式之外,增添了有限合伙及有限责任合伙,并明确法人可参与合伙。有望引入有限合伙这一最有利于风险投资企业运作的组织模式,优化风险投资公司的运行结构。

(2)新的《公司法》把发起人股与风险投资基金持股区别开来,创业发起人仍将实行3年禁售期,而风险投资基金的禁售期可能缩短至12个月,此举大大方便了风险投资基金的套利退出。

(3)2006年5月26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 ,证监会拟根据新修订的《证券法》对上市公司收购制度所做出的重大调整,持股5%以上视为收购的预警点,持股20%以上须做详式信息披露,30%以上须采取要约方式或者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体现了鼓励收购原则,该办法的出台将大大简化上市公司收购程序,降低收购成本。这使得风险投资通过境内A股借壳间接上市退出成为可能。

3.我国现行投资法律的努力方向

我国现行投资法律要在税收、投资主体、监管等方面做出努力。

(1)税收方面。关于所得税,政府应该对风险投资机构实行减免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可对将80%及以上资产投资于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给予免税待遇。目前,我国对软件企业实行了税收优惠,但是并没有对风险投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对风险投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将会激励大量的民间资金等流入风险投资行业,为高科技企业提供相对廉价的风险投资,从而扶持了大批有前景的高科技企业成长壮大。这将有助于实现我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的转变,进而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高科技的竞争力。

避免双重征税,给富有家庭和个人长期投资以税收优惠。

对有限合伙等风险投资机构给予免税待遇。

(2)允许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3)国外将风险投资机构看做普通公司,简化成立程序,避免严格的金融监管。

4.有待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风险投资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限合伙法》

尽管我国已经于200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可是有限合伙是介于合伙企业和无限责任公司之间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法律。同时,我国也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风险投资法》 。这些是不利于我国高科技的发展的。

如果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风险投资法》 ,内容大致有:①关于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②关于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设立条件和设立程序、财务会计、合并分立、破产清算的具体规定。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包括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合伙、个人独资企业等。③关于风险投资基金的规定,包括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设立条件、设立程序、基金投资人的资格、投资范围、税收优惠、运作原则、监管规范的具体规定。④关于风险投资资金的筹集。具体规定鼓励养老金、保险基金、银行资金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渠道和运作原则、监管规范,规定鼓励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渠道和保障、税收优惠原则。⑤关于风险投资对象即创业企业的技术标准、设立条件、设立程序、财务会计、破产清算的具体规定。风险投资的对象主要是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⑥关于风险投资的市场运作规定,包括风险投资的资产质量、投资组合、风险管理;投资项目的选择、评估、审查、立项、资金承诺与托管、违约责任;创业企业的上市条件、上市程序、股权收购的具体规定。⑦法律责任。

有限合伙是指由管理经营合伙事务并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普通合伙人和不参与合伙事务的管理经营但以其出资对合伙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有限合伙人组成的一种组织形式。这一组织形式适应了风险投资的内在需求,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风险投资实践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限合伙法》是我国有限合伙企业法律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关于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②关于有限合伙的定义、组织形式、组织章程、设立条件、设立程序、财务会计、分立合并、解散清算、税收缴纳的具体规定;③关于有限合伙合同的具体规定,包括出资比例、分配关系、经营管理权限、利益转让及其他权利义务关系;④关于有限合伙人的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包括有限合伙人的出资形式、出资承诺与资金托管、监督权利与撤约权限,普通合伙人的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企业财产优先受让权等;⑤法律责任。

对于电子金融法律问题存在一个这样的可能:由于电子金融处于不断发展当中,如果法律制定得过细、过于超前,就好比一个儿童受到大人过多的管制,反而阻碍了其健康发展。对于这个问题处理得比较好的是安全分级。安全问题是电子金融的大问题,如果所有金融机构都采用同样的安全标准,则中小金融机构将不堪重负。根据金融机构的规模和性质,分别制定不同等级的安全,分别进行检查。这样就解决了管制过多、过死所带来的弊端。

法律和现实的关系,有的需要超前,有的需要滞后。法律超前于现实,如金融衍生业务国外都是先有法律,后有业务。1995年左右,我国曾有过在没有法律规范交易秩序的情况下,进行金融衍生业务试点的工作,结果失败了,造成不少中小金融机构破产。法律滞后于现实的,如我国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电子签名法》内容有一定弹性,许多细节问题还有待于根据现实情况来深化。

第四节 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复杂影响因素一:创新战略

电子金融自主创新该采用什么样的战略?公司的发展战略对电子金融自主创新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电子金融自主创新战略是要考虑电子金融的众多影响因素的,同时成为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重要复杂影响因素。对于产品创新来说,要未雨绸缪,收集大量资料供研发使用。另外,提高需求分析精度,引进SOA思想,注重测试都是软件创新的重要经验。成本优先、质量优先是重要的战略,而进攻战略、防卫型战略、技术引进型战略、争取科技人才战略、 “填空隙”战略、合作研制战略都是制定创新战略时供参考的重要因素。

一、电子金融软件创新的几条重要经验

电子金融软件创新方面有不少经验可循,比如说SOA设计思想、降低应急开发成本、项目交流总结、提高需求分析能力、软件测试等。遵循这些经验,就可以有效降低电子金融软件开发的成本,提高电子金融软件质量,从而增强电子金融软件的竞争力。

(一) SOA: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方法

为了提高软件的生产率,软件生产采用了大工厂模式的工序生产方法,而不是手工作坊式的一个人包揽整个生产过程。整个软件工业以软件工程为指导,软件需求分析是第一拨人,系统分析是第二拨人,系统设计是第三拨人,最后编程是第四拨人。虽然说,从上一道工序到下一道工序秩序井然,但是由于从上一道工序到下一道工序遗失众多信息,信息沟通成了影响软件功能一个重要障碍。因为很多情况下,从上一个工序传到下一个工序的资料是不全面的,表达也可能词不达意。这就是传统软件设计的最大困难。周期长,效率低,软件未必符合需求,需要多次修改。

这种开发模式是失败的,其道理与制造业的产品设计是一个道理。制造业整个20世纪90年代都是在寻找产品开发的科学模式,最终结果是市场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形成一个团队,加强信息交流来解决这个开发周期长、产品不符合需求的问题。在制造业,这个问题很快受到了重视,并引起专家的研究兴趣,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团队。但是,软件业这种工序式开发模式的弊端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特别是没有引起国内软件开发人员的重视。国内软件业按照ISO的管理流程在运作,可是这种后面工序的人与前面工序的人互相缺少沟通的管理方式,似乎不太适合软件业。现在产品的需求都主要是市场人员在做,有时也有技术人员参与。但是,客户在描述需求时,是不全面的、含糊的,他们要求软件能全面代替人的劳动,结果编制出来的软件缺乏弹性,过于僵化,不容易修改。在这种情况下,似乎传统的软件编程方法出现了危机。

新的软件设计思想是,在为客户设计软件时,我们不再是从源代码开始,而是从半成品开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组装,当没有合适的零部件时,寻找一个相近的进行加工,而不是从原材料开始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这种方法要求零部件的种类足够丰富,同时组装平台要具有调试、修改等功能,组装平台有许多工具,如所见即所得的网页编程工具,以提高编程效率。根据编程的经验,我们编程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在与数据库直接打交道,大多数是显示格式、打印格式、输出格式,以及健壮性方面的语句,可用网页编程工具提高效率。而与数据流程相关的程序则需要精妙的算法,程序短,精练,读起来不太好懂。

在为某行业的企业进行软件设计时,要区分行业共性与企业个性的内容,共性的业务流程不再需要改变,而个性的业务流程则可以以插件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当进行第二家同行业的企业的软件设计时,基本架构不需要改变,需要改动的是零部件。我们所花费的精力就大大减少了。

现在的SOA就是这种思想。但是,SOA的具体标准还没有出现,各个软件企业都在按照总体精神在探索。由于软件设计要涉及操作系统、数据库、Web服务等多个层次的问题,要分解应用软件中系统软件的耦合性,进行封装,或者说确定SOA的颗粒的细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本来操作系统已经提供了函数库,数据库提供了数据操纵命令,编程语言提供了众多函数,Web开发也提供了众多函数,那么这些函数与SOA颗粒的区别何在呢?一方面,通过组件将输入、输出等功能变成了所见即所得的形式,大大简化了源代码的输入,提高了效率。一个组件要调用许多函数。另一方面,函数是技术驱动的,考虑技术效率和可行性,而组件则是从终端需求出发的,以提高编程效率为目的。再者,组件是为一定的开发平台提供辅助工具的,如Linux+Oracle平台,其上的组件可能同时涉及数据库函数与操作系统函数调用。

有了大量的中间件、组件等软件加工工具,再加上类似的SOA架构奠定的基础,我们就获得了现代的代码修改、生产的生产力。

(二)未雨绸缪,降低应急开发成本

有很多种方法降低开发成本。比如说,参加技术BBS,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解决方案、技术援助;比如说,将别人的案例或者现成的程序进行修改,以减少字符输入量。由于修改程序总是比编程快,总部可以配备足够的人专门收集各种不同类别的程序,建立程序库。同时,总部要不断拓展编程平台,为了提高编程效率而不断开发一些辅助性的软件工具。只有建立完备的工具和套件,加工费用才可以降低,不能只靠降低职工工资和购买软件设计辅助工具来降低成本。软件开发工作者如果能够多思、多动手、多储备,是可以大量节约时间的。主动开发不同类型的典型客户,典型客户要由一名技术人员与市场人员就软件功能等跟踪到底,以便为向其他公司招标时提供原型。未雨绸缪,就是在中国软件人员工资较低的情况下,降低应急成本的好方法。

(三)建立项目交流与总结制度,同时收集大量资料,供研究性学习使用

将学习环境、学习资料、学习任务搭建起来,思考怎么提高开发效率,就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如果是寻求短期对策,则激励团队尽快解决;如果是寻求长期对策,则要相应增加研发投入。这种向上的、踏实的、解决问题式的工作作风,即使团队起点低一点,其终点也绝不会差。

(四)提高需求分析的精度,指引企业发展方向

软件要能较快较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要求需求调查和系统分析人员对顾客的流程有着深入的了解,比顾客都更了解企业发展的未来。所以,要满足顾客的需求,不能简单满足于执行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等过程,关键是做需求分析的人要具有相当的智力和领悟能力,具有极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完善、调整能力,知识结构要全面,比如说要做管理软件,不但要懂得相应的业务,更重要的是高屋建瓴,超越企业目前的眼光,看得更远,更具有战略眼光。这样所提供的管理软件才可能高质量,它是人的精妙思想的体现。没有良好的思想和理论,就没有良好的管理软件。我们的需求人员缺乏综合素质,缺少杂家,缺少有眼光的战略家。同样地,做业务流程软件的,要明白业务流程的不足,要明白新流程所引起的人们的心理的变化,明白软件应用可能受到的阻力,甚至破坏。既懂计算机,还懂得业务,以及管理心理学,这样的人才可以减少我们软件应用的失败。要提高软件开发的精度,不能只顾眼前,要眼光长远,做一个项目,要心里想着同类的项目,怎么样便于项目迁移?做好该行业第一个项目,再把该项目向其他企业迁移,达到规模效益。国外的成熟银行软件都是向上万家银行推广,在每一家银行应用时不需要改动框架,只需要改动具体应用而已,改动率30%。这样,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就给银行软件带来了较大利润。

(五)质量控制重在预防与测试

软件编完之后,很少没有漏洞。微软视窗每年都追加补丁。软件的漏洞有时候是致命的,特别是对于银行软件。要改善软件质量,要进行健壮性设计,关键是算法。特别是程序中的循环和判断,一定要考虑全面,不能漏死角。哪怕很少可能发生的事情,也要在软件中进行相应处理。这样做,难免影响编程的进度,但是这种软件经得起长期使用。那些流程逻辑上有问题的,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出现异常时,系统就容易出故障。这种故障是由于编程考虑不周造成的。质量控制,始于正确地编写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这个阶段是预防。到了测试阶段,由于软件测试需要大量人才,也需要大量的业务数据,这需要长期的研究和经验积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很快提高的。软件质量要考虑可迁移性、可扩展性、健壮性。软件设计要与软件研究同步,不仅要进行算法研究,还要进行具体的健壮性、可扩展性研究,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理论水平。

二、成本优先与质量优先的战略选择

我国的大型金融机构主要采用质量优先的战略。因为企业规模较大,总额较大的成本经过分摊后也是可以承受的。而小型金融机构必然要受到成本的约束,也就是投入的约束。金融机构在使用硬件的时候,特别是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不考虑成本的,以安全、质量为优先。在软件开发时,特别在大型金融机构,成本也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大型金融机构可以组织几千人的开发团队,如工行、中行、建行等都有至少千人规模的开发团队。最近,人保也在组建数据中心,要建立自己的开发团队。若论成本,自己开发软件的成本比从市场购买高。但是,考虑到软件质量和响应速度的需求,在我国目前电子金融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自己组织开发团队恰恰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大型金融机构只将非核心的业务和服务外包,如工行将部分维护任务外包给神州数码。

对于中型金融机构来说,组建自己的庞大的开发团队成本上显得有些吃力,将核心系统外包给别人又不安全。此时,如果领导决定“技术引领业务发展” ,如浦发银行,就会加大投入;如果领导决定要加快国际化步伐,也会加大投入。

对于小型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信息化模式是其巨大挑战,弄不好就会酿成巨大的金融风险。小型金融机构的信息化需要得到金融监管机构的帮助和指导,它们缺人才、资金、经验。我们有下列解决问题的对策:①能否通过完善外包市场建设,加强外包监管来保证小型金融机构软件开发与服务外包的安全?②与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结成联盟。这种方法操作难度比较大,因为如果双方没有利益共同点,联盟是不可能成功的。③小型金融机构结成信息化联盟,共同组建金融IT公司,共享信息化平台或软件。④小型金融机构控股金融IT公司。⑤外包,包括软件开发外包,甚至SaaS模式。

对于金融IT公司,由于其服务对象不同,战略是不同的。如果服务对象是高端客户,则要坚持质量优先战略。如果服务对象是低端客户,则要采取成本优先战略。即使采取的是质量优先战略,也要加强管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

对于金融IT硬件来说,由于涉及物质成本,会有高端产品与低端产品在生产成本方面的较大区别。大型金融机构不计较成本,小型机构则计较成本。Cisco就是生产高端路由器的,专业性很强,产品性能高,价格也高。同样,那些具有防火墙功能的路由器,则属于中低端产品。金融IT硬件公司,在产品定位上是态度鲜明的,要么质量优先,要么成本优先。

对于金融软件来说,成本优先与质量优先又是统一的。为高端客户提供的软件,通过减少功能模块,可以以较低的价格给低端客户使用。对于软件来说,只有一次开发成本,没有物质成本。微软能够针对不同的客户对象,提供不同的功能模块,最终高端客户和低端客户市场都可以占领。所以,对于金融软件来说,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金融软件公司占领高端市场后,完全有实力向低端客户市场发起冲击。由于金融机构软件对安全、功能方面的要求较高,高端产品对低端市场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只要公司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具备相应的实力,就可以高、低端市场同时占有。

对于电子金融自主创新来说,难以走低端市场的创新之路。大型金融机构或中小型金融IT公司的策略是不同的。①大型金融机构响应客户需求,走自我发展之路。②金融IT公司走小规模但专业化分工之路。金融IT市场必须有整合能力,将专业化的产品、人才、资金、市场等组成一定的企业生态圈。金融监管机构必须着手培育这种企业生态圈、技术生态圈、人才生态圈、资金生态圈、市场生态圈。而后者的道路更具国际代表性、更有前途,更符合自主创新的规律。自主创新只靠一两家金融机构或者金融IT公司的垄断是难以做到的,必须有竞争。而成熟的市场与垄断企业的竞争是美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微软垄断之后,产品创新趋弱,现在开源模式又给微软带来了可以看见的强大竞争压力。

对于金融软件来说,质量优先是更具主动性的战略。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培育完善的、发达的市场。发达的市场会孕育出强大的企业与成熟市场之间的抗衡,推动自主创新的发展。电子金融自主创新,既要有发达的市场,还要有强大的企业,两手都要硬。

三、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常用战略

根据战略执行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电子金融自主创新战略大致可以分为进攻战略、防卫型战略、技术引进型战略、争取科技人才战略、 “填空隙”战略、合作研制战略等。这些战略并不是互相矛盾的,而是可以互补使用的。只要符合企业实际,就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一)进攻战略

生物芯片、生物特征识别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攻是取胜的必要条件,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下,不进攻则丧失时机。但是,进攻要谋划,要考虑成功的胜算,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形式上看,弱者如果肯冲锋陷阵,也有进攻的权力,但是,进攻是一门科学,要讲究进攻中的防守和进攻时的攻无不克。在商业上,技术战略上的进攻需要有技术储备,而且需要以超前眼光研发一批未来的成熟技术。主推技术、储备技术、未来技术,形成了进攻的梯队,以便保持在进攻战略中的主动性。主动性是进攻中的重要优势,能调动对方应战,让对方跟着自己的思路转,被动挨打,这是进攻思想的精髓。商场如战场,牵涉的因素更多。但商场的主要目的不是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而是获得商业优势和商业利益。进攻战略由于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以保持一种开拓的态势,所以,只有大型厂商在资产规模较大的基础上,才便于分摊成本。同时,由于其技术实力雄厚,产品创新能力强,进攻战略能带给他们足够的好处。此时,进攻战略是它们的最优策略,它们是市场的强者,必须亲自动手去开拓市场,必须自己去创造并抓住机会。

(二)防卫型战略

以低成本、高性能、高质量来占领市场,企业营销、设计能力需较强。在防卫战略中,变形式上的被动为能力上的主动和优势,就必须有自己的长处。对于防卫型战略,它主要不是依靠自己大规模的广告投放等手段来展示产品。在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商采取大规模的广告营销之后,防卫型战略搭他人广告的顺风车,以价格、性能、服务等手段来赢得市场。防卫型战略是以产品的低价格和高性能来获得用户的青睐的,用户的口碑就是长期广告。通过自身的实力,搭顺风车,以被动争取主动。对于大多数中小厂商来说,防卫型战略是一种最优策略。他们的规模使他们要跟在进攻者后面,甚至要躲开进攻者对自己的直接进攻,在市场空间巨大的情况下,他们的防卫战略是可以成功的。

(三)技术引进型战略

在外部的技术比自己的技术水平高出不止一代的情况下,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中的宝贵时间,同时,由于估计技术引进的成本大大低于自己重复研发技术,那么在引进他人技术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创新建立在他人技术之上,不失为一种更好的办法。首先,在技术引进时,要加强技术监视能力,防止引进落后的技术。其次,要引进合适的技术。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技术轨道,如果引进的技术的发展轨道与我国相差很大,则很难加以消化吸收,因为没有相应设备也没有相应技能积累。技术引进型战略要避免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循环,必须有配套资金进行消化、吸收、创新。

金融IT技术引进的主要方式有:

(1)成套技术的引进,如大连Intel投资设厂就是全套引进。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商品,在短缺经济条件下,还可以解决劳动就业。但是,日本的成功经验是引进关键设备和技术,因为日本国内市场狭小。

(2)引进设计方法、制造方法、生产工艺等软技术。在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该方法对于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很有帮助。国外SOA等设计理念引入国外,使我国软件业又捕捉到了一次历史性的机会。

(3)与其他方进行合作设计。国内金融IT企业可以与国外某些企业进行合作,利用国外的某些技术优势。现在,支付领域的国外支付厂商愿意通过合作的方式进入我国市场。

(4)与科研院所签订研发合约。企业创业初期,往往需要从高校转移技术。华为就是从北京邮电大学开始酝酿创业的,技术上获得了北京邮电大学的鼎力支持。

(5)引进关键人才自主开发。我们从国外引进了一批留学生回国创业,现在已经产生了丰硕成果,包括在Nasdaq上市的国内门户网站、自主开发的芯片技术等。引进外国关键人才,这种方法如果执行得好,成效极为显著,会超过合资、研发合约、合作设计等形式。如何引进,怎么样留住外国关键人才,值得仔细研究。

(6)合资。国外金融IT公司更愿意在国内独资,以控制技术的外流。如果国外厂商找不到重大利益点,是不会与中国合资的。Oracle等公司在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合作、联盟等形式,而不是合资。

(7)许可证。对于市场大国来说,按照单位产品支付专利费的技术许可方式成本较高,我国每年电子行业交给国外的专利费等达到上百亿元人民币。

转换思维,还有另外一种引进技术的方式,往往被人们忽略,就是到国外去。主要方式有:①并购。通过将优势技术企业购买下来,无偿获取其专利和人才,是一种见效快的方法,但一般成本不菲。能选取一两家技术不错,但是由于市场、决策、管理等原因造成困境的企业,则是不错的主意。当然,这种购买往往需要得到对方国家的同意。②在国外直接投资设厂,招募人才。③在国外合资、独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

通过资本运作方式,以资本来吸附国外的先进技术,只要运用得当,其技术引进的成本将大大减小,而收益则大大增加。

(四)争取科技人才战略

挖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都是针对人才的直接手段,而直接购买对方的企业,则是一种间接的购买对方专利和人才的手段。在IT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天才似的技术领军人物,对行业发挥着持久的影响力。对关键人才的争夺是十分必要的。中国是一个强调集体主义的国家,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一般较为忽视,在文化上也比较歧视个性。但事实就是这样,一大批关键人物给中国金融IT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不从人才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仅仅从资本、机制等角度,是不能揭示事情的本质的。人的能动性是金融IT发展的内因和起点。

(五)“填空隙”战略

分析市场空间,同时分析自己的技术特色,生产出市场空缺的产品。这需要较强的情报研究、商情研究和技术现状研究能力。

(六)合作研制战略

合作研究在IT发展中越来越普遍,主要有:①数据库厂商与终端应用厂商的合作,如Oracle与国内软件公司的广泛合作。②操作系统厂商与终端应用厂商的合作,如微软、红旗Linux与国内软件公司的广泛合作。③数据库厂商与操作系统厂商之间的合作,如红旗Linux与Oracle公司的合作。④硬件厂商与嵌入式软件厂商的合作。⑤基于行业标准开发的战略联盟。如长风联盟基于SOA架构进行探索,影响、参与、了解国际标准的制定。

我国大多数金融IT公司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由于受到规模、研发资金等限制,一般采取的是成本优先战略。而随着大集中的完成,质量优先成了客户的首要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做大、做强金融IT公司,就需要进行战略转轨。技术引进型战略、争取科技人才战略、合作研制战略就成了战略转轨中的重要方法。而这种战略转轨,单靠企业自身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在国家的帮助下完成,通过政府产业政策、税收、上市融资等手段来扶持。金融IT公司没有规模是制约其质量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

四、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技术战略分析工具

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离不开这样的基础性工作:技术现状调查、技术审计、技术发展趋势预测。如果没有一家企业在做这个工作,就要由行业分工来做这个工作。没有对技术情报的积累,技术创新将充满变数和风险。俗话说, “磨斧不误砍柴工” ,我们要做好技术情报工作。

(一)技术审计

对技术情报收集到的资料,要进行分类。将行业中所涉及的所有技术分为基础技术、关键技术、试验技术和研究中技术。对于不同类型的技术,要采取不同的应对办法。对于基础技术,通常一般不是企业关注的重点。比如对于中国IT来说,数据库和操作系统都属于基础技术,许多企业不把竞争重点放在这里,而是放在关键技术和试验中技术方面。关键技术才是对本行业生死存亡起直接作用的技术,在这方面企业争取要有优势。对于试验中技术,还没有正式投入市场,比如软件业的β版本,就是供用户试用的,就属于试验中技术,一旦该技术正式投入市场,就会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什么会有β版本呢?因为软件一旦正式出售,由于软件质量问题导致的客户损失,出售方就要承担法律责任。而通过版本试用,可以从大量用户的反馈中得到宝贵意见。一旦发生意外,β版本公司一般不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对于试验中技术,通常是大公司的关注焦点,也是大公司彼此要争夺的焦点。

对于我国来说,缺少技术情报意识是十分普遍和严重的。而国外大企业对于技术情报都较为重视,公司之间的情报战十分激烈。

(二)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是重大的战略性问题。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投入约200亿美元进行模拟技术的开发,而美国投巨资于数字技术开发,结果日本技术发展方向弄错了,日本与美国的技术差距一下子拉大了。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判断一旦失误,企业甚至国家的命运都会受到影响。在IT发展过程中,总是有许多技术路径和非正式标准,而最终的标准只有一个,如果预测错误,在此之前进行了大量投资,那就成了投资灾难。

技术发展趋势预测方面会存在激烈的争论,但是占有更多的技术信息无疑是基础性工作,是有利于科学判断的。

第五节 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复杂影响因素二:技术创新体系

本节将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两部分来展开论述。金融IT技术创新系统由研究与发展部门、设计与集成部门、业务与管理部门共同组成。国家创新体系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电子金融创新体系,那就是缺少产学研结合机制。这造成研究项目中企业与学校缺少实质的横向交流,企业创新知识无法通过学校来扩散,而学校也由于与企业联系不紧密,人才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一、金融IT企业技术创新系统

加强对金融IT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管理,可以改善创新过程中的信息和知识传递效率,减少体制和文化冲突,提高创新效率。充分利用企业内外的创新要素,达到风险共担和降低创新成本的目的,提高创新的经济性。

对于工商银行总行等金融机构来说,研究发展部门、项目集成与设计部门、业务和管理部门(含前台、后台、销售)组成了完整的金融IT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见图3-2)。这些部门的运作决定了项目从开发到软件应用取得最终经济效益这样的完整过程。对于金融IT公司,显然它们的技术创新系统主要由研究与发展部门、项目集成与设计部门、IT产品营销部门组成(见图3-3)。

图3-2 金融IT技术创新的关键

金融IT企业创新需要内部支撑系统,包括企业家精神、研究与发展体系、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创新资金、创新管理工具、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体制。

(1)企业家是否具有创新精神至关重要。企业家热情参与金融IT技术创新项目的选择及投资决策,为技术创新安排合适的人选,保证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源。优秀的管理者懂得把IT技术与专业性的工作放手交由他人去做,自己则利用一切技巧进行激励并提供种种资源保障。企业不应直接从技术岗位上逐步提拔技术副总裁,而应有意识地对合适人选进行培养,将其放在事业部经理位置上或其他职能部门中锻炼。

图3-3 金融IT硬件的技术创新的关键

(2)研究与发展体系。如3M公司研究中心的费用75%来自事业部或外部客户的合同,这样既保障了公司与各事业部的技术和知识关联,又加强了基层创新机构对公司一级的费用监督。企业金融IT研究与发展体系建立适当,会解决金融IT研发中的激励与监督问题,避免低效率。

(3)教育培训与人力资源。利用高校来培训人才,并引进外部人才。金融IT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创新的各个环节安排合适的人员。人力资源部要设计一套合理的政策,来推动、评价、奖励与企业创新目标一致的活动。通常培训是突破范式的最佳手段,经过精心设计和恰当实施的培训计划,能够帮助组织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具竞争力。培训和发展应是强制性和持续地进行的,要制定基本的测评措施,用来确定培训取得的收益,并分析哪些领域还需要进行卓有成效的培训和发展。双轨职位晋升制,即专业技术人员自由选择技术轨道或管理轨道,同一等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地位上是平等的。

(4)资金供应与管理。美国企业调查分析表明,无论哪个行业,凡是技术创新的投资率(研究与发展费用占销售收入百分比)不低于4%的企业,都有明显的高增长率;技术创新的投资率低于3%的企业只能维持现状;技术创新的投资率低于2%的大企业,增长率明显低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对技术创新投资预算进行高标准技术定位,可以使投资更具经济性。在购置基本的硬件设施之后,稳定的资金流供应是研发的重要条件,大起大落式的资金投入通常取得的效益是比较低的。

(5)完善的创新管理工具。如MIS、DSS等,对于复杂的金融IT创新管理活动,项目管理软件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及时记录各个环节创新人员的工作活动,并汇集成企业的“独特诀窍” 。现在市场上有专门的软件项目管理工具,采用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方法,管理项目的资源、计划、进度、质量控制等方面。

(6)创新文化:价值观、制度体系、行为规范、实物载体。如3M公司规定,年销售额的30%必须来自近4年来的新产品,年销售额的10%必须来自上年开发的新产品。 “15%规则”允许所有的技术人员将工作时间的15%用于自选课题,且不需要经过批准。创新文化在行为规范方面表现为:企业家和员工能够理解创新、参与创新、重视创新,鼓励并容忍创新失败。 “产品属于营业部,但技术属于整个公司。 ”实物载体如设立明显的最佳创新员工标志、建设企业创新产品的展示场地、鼓励个性化的办公室的建立等。

(7)企业制度。

图3-4是一个完整的金融IT企业创新的制度框架。

图3-4 金融IT企业创新的制度框架

二、国家创新体系与我国金融IT创新

国家创新体系是产业自主创新的外在环境,没有国家创新体系,产业自主创新的数量将呈几何级数下降。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将使企业规避自主创新投资,建立在微观企业创新基础上的国家创新体系,只要帮助企业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一旦成功概率越过某个临界点,企业就会出现喷发式自主创新增长。这就是自主创新的门槛效应。对于市场不发达、制度不健全、法制不规范的制度转轨中的我国来说,国家创新体系从技术、制度、法律等多个层面鼓励自主创新,意义非同一般。

金融IT创新也需要相应的国家扶持体系。没有国家扶持,金融IT很难突破创新临界点,零星的、随机的电子金融IT创新对于提高电子金融产业质量意义并不是很大。所以,我们要建设金融IT创新体系。

(一)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思考

转化人口优势为人才优势是我国国家利益所在。只有人才优势,特别是高科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可以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最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原始积累没有血腥味,只有高科技行业依托人力资本,才有可能摆脱传统的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局限。

只有坚持创新,我们才能走和平崛起之路。否则,我们也必须掠夺资源,或者占领海外市场,走资本主义国家崛起走过的诸类老路。科技创新,是我国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有待挖掘的优势所在。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时事动荡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1.我国研发投入一直比较低,科学的投入体制没有真正建立

首先,我们的创新意识在改革中出现间断,这是比较大的战略失误。1984年、1988年、1994年,几次通货膨胀期间,人们普遍浮躁,不重视教育,科研院所也得不到充足资金进行研究。国家对创新比较重视基本上是1998年之后的事情。今天,国家载人航天计划、登月计划开始实行,高速铁路项目、大飞机项目也提上日程。我们必须建立一个长期投入机制,结合科研计划,常抓不懈,才能取得实效。全面、深入地执行国家创新战略离不开企业,但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还没有建立国家创新机制。而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单位的基础研究在国际上还比较落后,任重道远。

2.产学研结合的执行方面缺少切实可行的机制

我国呼吁产学研结合已经多年,但实际上产学研结合得并不好,矛盾较多,成效不大。北大、清华等名校拥有的企业多是挂靠,少数属于校方创业,如清华紫光、北大方正。考察产学研合作机制,我们发现,无论是美国还是芬兰都离不开产学研机制,但日本例外,创新主体以财阀为主,推崇渐进式创新。日本高校的技术实力不够强,主要依赖于技术引进加消化吸收。日本政府支持技术引进,预留国内市场,支持创新。日本模式不适合中国,因为中国没有日本那样的国内企业制度环境,中国没有规模巨大的私营企业,中国高科技企业以规模偏小的中小企业为主。

我国产学研技术的主要困境是:①缺少足够的资金注入和引导。芬兰利用国家项目来强行规定产学研结合,从而诱导和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美国成立了40多个国家研究与发展中心,在世界上处于学科带头地位,每年所拨的款项达240亿元人民币。②政府没有建立相应的辅助机制。由于高校科研成果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其科研成果离商业化的产品级别还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克服。这不是在学校里所能解决的。美国依靠技术小组来整合科技资源和信息,而中国除了海尔、华为、东信等少数企业外,大多数企业没有整合科技信息的实力。特别是,技术整合通常会遇到需要研究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研究清楚了,才能形成“技术束” ,商品化才有可能。由于高校技术通常没有系统化,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出现局部技术浪费和局部技术能力不足的“短板”现象。

由于没有利益纽带,我国产学研结合成了面子工程、口号,难以取得实际成效。

3.各方实力和政策没有形成合力

许多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的电子金融自主创新:①企业一直由于恶性竞争,难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我国由于人多,除了垄断性行业,竞争行业一直难以摆脱价格竞争的局面,企业资本积累少,规模小,没有资金实力进行技术研发。②金融市场一直比较落后,民营企业难以获得发展资金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③教育行业的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学科、部分高校有技术优势,但大多数高校无法培养合格的研究型人才。④国家对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方面投入不足,技术商品转化链条不畅,技术产业化风险过大。⑤专利管理体系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力。⑥政府驱动创新的决心没有深入基层,政策执行不力。⑦整个技术创新市场的活力不够。

我国经济是政府主导型经济,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与国家生活中种种经济、政治权力配置的格局是相适应的。对于政府主导型经济,如果政府本身的财力、智力、人力执著于为创新服务,是可以打开技术创新的局面的。这种制度的主要不足就是权力腐败扭曲资源配置,难以培育成熟的市场。

可以说,检验制度活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国家、企业、高校、研究所的创新能力。我们要改革那些阻滞创新的因素,释放活力;警惕那些不利于创新的思想、观念、组织结构,锐意改革。这与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是一致的。GDP是一个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结果的指标,而创新则是反映经济潜力的指标,涉及制度的方方面面。在新世纪,我们的改革任务很大程度上就是促进创新。

(二)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体系的现状

我们通过对银行、证券、保险的电子化情况进行广泛调研,得出如下结论:

(1)银行电子化规模、水平远远好于证券公司,而证券业电子化情况又优于保险公司。①证券公司资产规模远远小于银行,大银行像工商银行总行动辄上千亿元资本。这是证券公司的实力无法类比的。②证券公司的同时在线客户一般来说要小于大银行,某排在全国前几位的证券公司其计算机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过去为每秒7000用户,由于行情火暴,现在已经扩充到每秒30000用户可同时在线。③证券公司的业务相对于银行来说单纯多了,银行业务复杂,并且不断创新。在国外,银行甚至可以经营证券、保险业务,不断创新产品。而证券公司的主要应用软件主要处理证券交易,结构比较简单。④银行历史悠久,储备了大量技术人才。如人民银行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金融电子化,1993年即开始了电子联行。工商银行总行成立了全国两个数据中心,北京数据中心和上海数据中心,同时在珠海成立了数量达千人的开发团队。可以说,工商银行总行的软件开发战略对于保持工行的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⑤银行系统安全性要求更高,技术要求也更高。证券公司交易软件安全主要是资金转移和账户安全、交易安全、实时交易等,而银行安全问题则复杂得多,风险也更大。正是如此,银行一般不惜花巨资购买性能先进的数据库、硬件设施等。银行大型服务器基本上用的都是IBM的产品,并从IBM公司获得良好的产品技术服务。银行一般不愿意让运行机使用国产的方正服务器、浪潮服务器等,银行软件目前也还没有使用Linux,主要原因是银行对风险敏感。而证券公司已经普遍打算在未来几年淘汰Windows和Unix系统,转而使用国产的正版Linux。

(2)除了少数几家领先型金融机构外,大多数金融机构接受新技术是被动的、渐进的,并采用软件外包形式。对于中小型银行和证券公司来说,目前基本上都使用外包方式开发软件。电子金融创新领先的金融机构如人民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青海证券、银河证券、国泰君安、泰康保险等,此外还有在NASDAQ上市的金融街、海归国内创业的易保网等。而接受外包的金融IT公司主要有:①信雅达、东南融通、方正奥德、高伟达、科蓝、南天、宇信易诚、神州数码。金融IT做得好的有工商银行总行、农业银行总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②证券业主要服务商有金正科技(www.zskingdom.com)、恒生(www.hundsun.com)、金蝶(www. kingdee.com)、东软(www.neusoft.com)、信雅达(www.sunyard.com)、NCR、用友、复旦金仕达(www.kingstargroup.com.cn)、浪潮通软(www. 0411it.com)、顶点软件(www.apexsoft.com.cn)、根网(www.croot.com)、新意(www.shinetechnology.com)、Oracle、SAP。电子证券做得好的厂商有银河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夏证券等。③保险IT厂商有中科软(www.sinosoft.com.cn)、尚洋电子(www.sysnet.com.cn)、用友(www.ufida. com.cn)、易保(www.eBaoTech.com)、CSC (www.csc.com)、高阳(www. hisuntech.com)、菲奈特(www.fenet.com)、深信服sinfor。电子保险做得好的公司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泰康保险等。此外,还有大量的金融IT中小企业没有在这里列出。

整体上讲,金融机构电子金融创新主要属于跟随型,没有明显的鼓励创新的文化和机制。而那些创业者设立并创业成功的公司通常属于创新型公司,无论人员结构、文化都支撑了活跃的创新。但即使是创新型公司,技术创新也并不多,主要是产品创新,而且是市场导向的。

(3)行业整合能力不强。监管机构对电子金融方面的指导、服务、监管能力在逐渐增强,金融标准化在逐渐推进。目前,银行业信息化还没有达到高级阶段,特别是农信社、中小城市银行的信息技术实力还比较弱。电子金融的服务涉及信息产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协调整合难度较大,专业水平要求也较高。我国由于政治经济权力配置的现状,经济发展主要是政府主导。在政府引导空白的情况下,市场本身发育就弱。目前,电子金融市场的特征就是市场发育不足。除了工商银行等少数机构能做到局部范围内技术自给自足以外,其他机构必须依赖外部技术服务。目前,市场基本上是零散的、行业信息沟通较少、软件供给滞后于需求。更高阶段的数据挖掘、组织与软件合二为一等,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第六节 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复杂影响因素三:电子金融技术能力

很明显,电子金融技术能力是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柱,包括对技术的识别、选择、创新等能力,由人力资源、技术装备、信息、标准等组成。本节将就吸收能力、资源流动、技术桥梁人物、技术信息来源、团队管理、矩阵结构等展开介绍,这些都从不同层面影响到电子金融技术能力。

一、技术能力

本节介绍技术能力、金融IT技术创新能力、电子金融企业吸收能力等基本概念,而人力资源、信息、组织、标准等则是技术能力概念的构成要素。后面的部分内容就是按照构成要素来展开的。

(一)技术能力的概念

技术能力是对技术进行识别、选择、监视、引进与仿制、创新等能力的总称。世界银行认为其由四维构成:人力资源、技术系统(硬件设备)、信息、组织管理。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的巴顿(Leonard-Barton)认为,技术能力由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特质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含报酬和激励)、价值和标准组成。

巴顿的优点是看到了技术能力组成部分的价值和标准,特别符合IT产业的实际。但巴顿忽略了各种各样的信息的作用,也就忽略了技术情报等的重要作用。显然,具有技术情报能力是企业的一项基本能力。

而威纳尔逊则在1982年的著作中提出技术能力的本质是Routine的观点。Routine是一种技术惯例和流程,对于某种问题该用什么样的办法解决,是明确的、可供选择的。这种解决办法是现实的,是众多知识、实践经验培养起来的,既包含科学,也包含操作技能,还包含管理制度。威纳尔逊认为,Routine是企业的基因,它是动态的、连续的、遗传的。一旦企业的关键人才流失,则Routine中断,技术能力严重受损。Routine不是死的知识,不是不能消化的知识,它必须被充分理解和运用,是智慧的结晶。Routine是企业适应环境的结果,一旦环境发生重大变化,Routine将无法适应环境,必被淘汰。这种观点让企业要特别重视将知识消肿,要针对任务和目标,消化相关知识,培养相应技能。企业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让一部分无用的技能从Routine里消失,转而培养环境需要的技能。

根据以上观点,我们认为电子金融技术能力是由人力资源、技术装备、组织、信息、标准组成的五维系统,并按照Routine的规律演化。

(二)金融IT技术创新能力

金融IT技术创新能力的特征为独创性、商品化、系统性。如果技术创新只是简单的变化、修修剪剪的变化,并不是严格的技术创新。要算技术创新,就应该是技术上攻克了难题,上了一个大台阶。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优质畅销的商品,不但要把技术创新的投入收回来,而且要带来可观的利润。系统性是指创新是各种能力形成的有机组合。技术创新的核心能力是研究与发展能力、营销能力、软件工程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组合,辅助能力包括创新资金筹措和运用能力、关键人才的吸纳和凝聚能力、企业家精神和战略管理能力、以界面管理为重点的组织与协调能力。界面管理能力是指技术与营销、技术与制造的整合,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技术创新的速度、效率、成败。结合图3-5,要提高电子金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要从五个方面下手:①企业家精神与战略管理。②创新资金的筹措与运用。③以界面管理为重点的组织协调。④创新人才的吸纳、培养和激励。⑤界面的各种能力培养,即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工程化能力。

图3-5 技术创新能力结构示意图

企业家,对于金融IT公司来说就是公司CEO,对于银行来说就是总行行长,对于保险和证券公司来说就是总经理。企业家精神直接影响到微观创新主体的积极性,而战略管理则对重大方向和重大问题进行把握。实践证明,一把手对电子金融创新能力起着决定作用,他通过选拔合适的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桥梁人物来实施自己的创新目标。

我们对我国的电子金融自主创新有以下认识:①企业家精神对电子金融自主创新起着关键作用,而我国目前积极的企业家精神供应不足,整体上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②金融机构的战略管理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因为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等战略目标都比较模糊,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③研发能力不足,基础研究缺少资金投入的渠道,研发能力不足。④软件工程化能力中,需求提炼是个难题,设计的产品与实际需求脱节,缺少复合型人才和高端人才。⑤营销能力参差不齐,主要依靠网点等渠道,短信、银行代销等形式也开始普及。而网点销售渠道与金融机构的规模正相关。⑥创新人才吸纳的数量不足,只有少数行政岗位容纳高级人才,人才流失严重,影响技术能力的积累。⑦资金的筹措对于大型金融机构来说不是问题,而对小型创新型金融IT公司来说,则是较大的问题。

电子金融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金融机构凡是有比较突出的能力,如企业家精神和软件工程能力,尽管其他方面的能力一般,可以取得较好的产品创新成果。但是,这种电子金融的创新离我们所说的电子金融自主创新还有相当的差距。我们的创新局限在产品层面,而对技术和标准没有主导实力,则电子金融技术的实际控制权其实在外国人的手里。

我们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三)电子金融企业的吸收能力

企业研究与发展,一是创造新知识,二是培育企业的吸收能力。企业的吸收能力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需要不断地由资金与研究计划带动,不断培养出技术的隐性知识。技术能力发展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低一点的技术创新能力,吸收更高一点的技术,再发展到更高的创新能力。吸收能力和技术能力就是这样螺旋式上升的。

金融IT企业的吸收能力依靠两方面人才:一是技术桥梁人物;二是界面管理人物。

我国电子金融的吸收能力有待提高。

二、人力资源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人力资本,十分重要。同时,电子金融中的桥梁人物是值得关注的特殊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源观

国外有着成熟的论证体系,比如:①微软MCSE认证和MCDBA认证。②Oracl OCP认证。③Java认证考试、Solaris系统管理认证、Solaris网络管理认证。

这些认证成为企业识别人才的重要依据,认证的质量得到了保证。认证是一个体系,需要标准、大纲、试题库,以及大量的专家和行政人员的支持。没有一定的敬业精神,认证就会走样,认证的质量没有保证,得不到业界的承认。最终,参加认证考试的人受到了较大的经济和时间损失。

国内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许多国内的认证考试往往走样。认证主体要想办法得到业界的承认,要建立健康的、透明的、成熟的机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资源视角。

1.资源流动视角

在奴隶社会,劳动者没有丝毫人身自由,生死皆由奴隶主决定。但那种生产背景下的奴隶买卖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雅典文明。封建社会,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允许自由迁徙,土地经常发生非等价交易,资源流动依然受到约束。封建社会的过关、过桥收费等制度严重束缚了商品的流动。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这个生产要素通过资本主义革命获得了自由的迁徙权和劳动权,劳动力市场得到了发展。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购等以企业买卖为对象的金融行为经常发生。资源流动的对象扩大,流动速度也增加。到了知识经济,硅谷企业员工的年流动率在25%左右,员工流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几千年来的进化历史表明,生产力越发达,资源流动的对象范围越大,流动速度越快。对于金融资源,20世纪80年代的资金流动自由化都是要加速金融资源的流动,降低流动成本。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当然同时我们也要管理资源流动的风险。

资源要让它流动起来,物尽其用,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这种视角下,我们要继续深化劳动力市场。以51job等求职网站为代表的新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市场上企业雇用劳动力的成本和劳动者求职的成本。这种市场给劳动者提供的是免费的服务。若不是新经济,传统模式下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要创造条件加速资源的流动,包括并购、资产证券化、猎头市场等。

我们的人才市场需要继续深化发展。①人才的培训和识别市场,主要依靠认证来解决。但是,我国的认证往往缺乏权威,比较成功的是CPA注册会计师认证。银行资格认证要与水平认证分开,水平认证便于我们靠拢优秀人才。②人才激励机制,使人才安心于本职位,力争在自己的岗位创造更大价值。③人才流动便利设施,包括高级人才的猎头制度。

除此之外,我们要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动产权交易制度、不动产权交易制度等。通过市场建设,来降低资源流动的成本,包括商品流动的成本。

降低资源流动成本,市场就会不断细分,生产力就会不断发展。

2.生产要素观与资源配置观

无论是生产商品还是提供劳务,都需要消耗资源。IT行业的ERP软件隐含着这样一个道理,我们要提高生产力就要整合资源。资金、信息、人才、土地、知识等都是资源,凡是创新所需要的元素都是资源。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已经克服了大工业生产时代建立起来的生产资料观念。Solow生产函数考虑了资金、技术、劳动力三因素,而没有考虑土地。对于农业来说,土地面积是生产函数的重要要素。对于现代知识经济来说,信息以及知识是重要的生产函数要素,新增长理论考虑了知识增长情况,得出了如下结论:知识的无限增长必然会克服原材料、土地、资金、人口等的限制,经济发展的趋势是无限增长。未来经济的增长空间在于知识的指数式增长。这种新的资源观,克服了《资本论》中“老三件”——资金、劳动力、土地的局限性,更加适合时代现实。

随着新资源观的树立,资源要集中到代表先进生产力方向的阶级手中。以前,我们是工农联盟,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人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但是今天,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人阶级中的白领工人已经分化出来,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标志就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向知识分子集中,也就是向高科技集中,是符合社会前进的方向的。

所以,我们要鼓励高科技的发展,也正是高科技,我们找到了一条克服我国社会弊端的处方。我们要想超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坚实的高科技基础是不行的。如果不在自主创新领域普遍超过美国,我们的经济超越美国的基础就不扎实。高科技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的武器,是保证我国竞争力的有力工具,高科技聚集的利润将有助于解决贫困、军事费用比例、城市化、环境污染、东西部差距等诸多问题。高科技是联系文化、经济的纽带,同时将对我国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桥梁人物

一个合理的电子金融科研机构应该基本上能做到信息自足。这样,当一个科技人员处在一个多学科与专业的科技人才环境中,他在研制项目中遇到的难题,就可以通过内部解决。美国学者认为,内部信息联系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势。因为同文献资料相比,内部咨询除了有助于产生新思想、新设想外,通常比外部咨询有着更好的效果。

在这种内外部信息联系中,技术上的桥梁人物是信息联系的中心人物。他们知己知彼,把外单位的信息接收过来,再在本单位内传播。技术桥梁人物对科技人员有着较强的凝聚力,如果技术桥梁人物担任一线领导,下属的晋升机会也会上升,下属的流失比例往往大大下降。

外行领导内行,授权是关键。从理论上说,领导的主要任务是用好人,并做好规划等领导工作,在科技人员的矛盾中保持中立和平衡。例如,周恩来领导原子弹研发工作,他不懂核物理,但他有钱学森等人才,原子弹造出来了。这种机制里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领导要充分授权给技术领导者,由技术领导者代为行使职权,比如说保持技术领导对规划、资金等决策和项目进度安排的权威性。如果领导不放权,这种体制就会爆发技术领导者与行政领导者的冲突。电子金融的直接领导如果不懂技术,或者只懂得一点技术皮毛,又不愿意科学授权,结果就很差:领导与技术人才不和谐,人才不断流失。人才流失影响单位长远利益,暂时影响不到领导者个人利益。但这种人才流失影响电子金融自主创新能力的积累。

直接提拔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当领导,也有不足,就是管理经验不足。没有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当领导,容易从技术视角衡量员工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这导致一部分技术水平比领导低的人,不被领导尊重;而技术水平比领导高的人,可能招致领导本能的嫉妒。选拔和培训适合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可以避免这两种情况。

随着大集中的实行,金融机构分行和二级分行的软件开发功能大大淡化,而主要的开发任务集中在总行。总行如工行、建行都专门建立了自己的上千人的开发团队,这为本行软件规划和升级都提供了方便。这时候桥梁人物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沟通业务、技术与市场,总行与分行,未来战略与近期现实等的矛盾,这是需要智慧创造的。中国经济的地区差别之大、行政层次之长、业务划分之细,更增加了软件的复杂性。

现在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与国外接轨,实行CIO制度,就是技术部门的负责人要直接进入决策圈,而不是以前的由分管副总经理分管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对于明确桥梁人物的职能,相应提高其职权,有着积极的作用,属于技术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

三、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技术信息来源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资源的多年建设,许多重要的信息在其他渠道可能无法获得,但又可能在网络上获得。网络信息的查询,第一种方法是使用搜索引擎,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有时所要的东西搜不到,而无效的信息却很多;优点是迅速、方便、集中。第二种方法是登录相关网站,可能需要是会员才能阅读部分资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资料专业、详细,缺点是烦琐、耗时间。由于你事先知道的网站数目是有限的,这样许多网站你就无法登录。许多网站需要注册和缴费,这样管理成本较高。这种方法主观上要进行有条不紊的安排,要进行前期准备,并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通常网络搜索与定向登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①文献资料。书籍、专业杂志、技术杂志、商业杂志、内部资料。②本单位内部信息。参加课题的科研人员、工程人员、工人、销售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小组讨论提供的信息,以及试验、分析资料。③同外单位的科技人员的信息联系。包括供应者、用户、学术会议、咨询、高校科技信息。

对于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方面的信息来说:①如果金融IT公司上市了,则可以从年报中查出当年的研发费用。但是,我国大多数金融IT公司都没有上市,研发数据难以得到。对于上市的金融机构,如工商银行,电子金融研发、开发投入、科技项目都是保密资料,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②专利方面,国内查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查询页面来实现查询功能http://www.sipo.gov.cn/sipo/zljs/。截至2008年3月,中国建设银行41条发明专利,中国银行10条发明专利,中国工商银行85条发明专利,中国农业银行6条发明专利,中国银行10条发明专利,中国人民银行7条发明专利,恒生电子13条发明专利。③我国私人咨询公司主要进行管理、标准方面的咨询,技术信息方面的咨询不多。④参加银行内部科技会议可以获得一些有用信息。⑤刊物主要包括《金融电子化》 、 《中国金融电脑》 、 《华南金融电脑》(三家期刊皆归人民银行或工商银行管理)、计算机世界集团下属刊物《新金融》 、 《银行家》(专栏),难以获得有效信息。⑥其他渠道也难以获得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详细技术信息。

由于信息获得渠道不畅,我们主要采取访谈的形式来获得重要信息。

四、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矩阵式结构和团队管理

据国外数据,研究与发展活动组织不善而造成的大量浪费与机会丧失,损失额占研发费用的20%~50%。矩阵式结构和团队管理是国外公认的有利于出成果的组织形式。

理想的金融IT研发的组织工作是这样的:集中金融IT研究与发展力量于总部,一部分力量从事前瞻性、战略性的基础研究,一部分从事现期金融产品开发。从事基础性研究的人员致力于监视电子金融技术发展方向、建立新的系统架构等,他们同外部知识源的连接大大超过内部。现期金融IT开发主要着力于实现经营目标,如成本、质量、开发周期等。支持现有经营业务的研究与开发要分散到各部门,而新经营业务的研究与发展要集中于公司的中央研究发展部门,以后再转移给有关部门。支持国外的金融IT研究发展、设计要放到所在国。这样一来,总行并不能完全取代分行的业务开发功能,总行与分行在同样的业务模块方面,分行是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的。

实际操作中,例如某行总行采用的是产品线组织结构,每一个产品线,比如说托管都由前台业务、后台风险管理和科技等部门组成。托管产品线的科技人员负责维护系统并协助业务人员提出需求。而该行软件开发的模式为:不同产品线提出需求,需求汇聚到总行的创新部门,创新部门进行归纳汇兑后,将需求提交给软件开发部门。这种模式与以前的部门制不同的是,以前科技人员都在科技部门,风险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部门,业务部门有什么科技方面的问题,先找科技部门,由科技部门派人来解决。这种模式容易导致互相推诿、指责的情况发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现在划一部分科技人员到产品线,由产品线的领导管理,效率极大地提高了。

(一)矩阵式结构对于新金融业务模块的开发是比较适合的

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能够将不同知识和业务背景的人员集中到一个项目当中来,处理复杂系统设计时尤其有效。矩阵式结构通常是面向项目的,项目结束后,人员既可以回流,也可以成立一个常设性的项目维护、再开发机构。矩阵组织机构的成员要同时接受两个上级的领导,一个是技术部门的领导,一个是业务或市场部门的领导,双重领导。矩阵式项目结构的难点在于管理,即双重评价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建设,各成员由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共同做出恰当的绩效评价。由于各层次的人各有其独特的作用,管理不当,则矩阵式结构就名存实亡,没什么意义了。高层领导要注意平衡两者的指挥权、晋升权等权力分配问题,矩阵两侧的领导同时领导一个下属,遇事要多商量,基层人员要处理好同两个上级的关系。如果管理者没有一定的事业心和管理经验,而是处处要体现自己的权力和尊严,则这种模式一定会失败。

这里涉及外包的策略问题。金融IT外包有代码编写外包、服务外包、维护外包、外包托管、战略设计外包等形式。由于我国诚信制度不完善,金融机构必须具备完全的安全控制能力。这样,许多国外可行的外包方式在我国就不能实行。同时,我们要逐步培养金融IT的外包市场,以便降低中小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

由于矩阵结构管理难度较大,我国金融IT很少采用这种开发模式。

图3-6 金融机构软件项目开发的矩阵式结构图

(二)金融IT的团队开发模式

良好的团队结构与成员素质是电子金融自主创新成功的基础。团队要有各种类型的人才,才能和气质互补,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互相需求,尽量避免矛盾。团队成员要有协作精神,为了集体长远利益可以牺牲个人暂时利益,以团队事业成功为己任,主动寻找、创造事业成功的机会,不计个人得失。而团队又能公正地照顾个人利益,这是团队良性发展的基础,是团队的义务。团队成员最好具有强烈的成就感和事业心,具有战略思维。可见,团队的任务越是有挑战性,对团队成员的素质要求就越高。

管理、培训、认同等也是团队开发模式成功的重要因素。团队成员要认同团队文化,内耗会降低团队的总效益。对团队成员进行团队行为、管理知识、业务知识、技术知识等培训,对于提高团队应变能力是必要的。团队需要一种更自主的、更灵活的管理。

在一个团队里面有五种功能,每个功能需要一定气质的人员承担,并与一定的组织工作对应。表3-2对于团队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就是以团队创业来取得事业的逐步成功的。核心人物,或者说创业起家人物只有几个人。他们找到风险投资商,在商业模式得到认可后,风险投资商投资了几千万元人民币。他们开始寻找技术人员,以项目的形式着手解决遇到的难题。在事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寻找合适的人才,以便形成团队能力。到了今天,经过六七年的发展后,支付公司基本上已经能够做到收支相抵。面对大好形势,支付公司发展前途看好。

表3-2 团队的功能与团队成员特征

(三)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的软件开发模式

某总行的软件开发模式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种模式既没有遵循团队开发模式,也没有使用矩阵式,而是强化需求提出环节。

该种模式是以软件工程作为软件开发模型的基础。在这种模式中,主要的障碍和困难在于业务需求不全面、不深刻,没有前瞻性。一旦业务需求质量不高,软件的质量就不会高。所以,恶补业务需求就成了项目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

业务需求是由不同业务部门来完成的,从基层行开始向上级行的业务部门汇报。上级部门进行需求归纳汇总后再向上上级部门汇报,直到总行业务部门。总行业务部门向创新部门提出需求,创新部门将所有各部门的业务需求进行归纳、汇总、简化,再向科技部门汇报。科技部门根据技术可行性,如业务开展是否能保证南北数据中心的正常运作。最终形成需求报告,提交给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系统设计并完成代码编写之后,进行集中调试。调试之后,还要由测试部门进行测试。

总行数据中心有业务测试组,分组,每组几个人,专门搞一种产品。忙不过来时,就从重点行抽调业务骨干,10个人左右,集中到数据中心,专门用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去讨论测试问题。

软件原型经过测试和实验,开始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大量的问题,如操作界面复杂,操作人员不适应;系统稳定性不好,容易出故障。软件应用初期问题较多,随着版本不断升级,新的业务需求不断提出,系统性能逐渐稳定,故障率急剧下降。

影响电子金融的众多因素可以分为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包括融资因素,以及动力机制中的大多数因素,如所有制、组织制度、垄断与竞争、政府产业政策、政府采购、政府税收等。而非经济因素则包括规范机制影响因素、创新战略、创新体系、技术能力。其中,关键因素是动力机制因素。我们看到影响电子金融自主创新不少是非经济因素,这些非经济因素制约了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发展。

【注释】

[1]电子金融企业此处指金融IT公司、IT公司的金融分部、金融机构技术开发运营部等。金融IT公司如恒生做电子基金产品;IT公司的金融分部如神州数码的金融分部,神州数码既做电信,也做电子政务等;金融机构的研发运营部,如工商银行的千人规模的软件系统开发部、运营部,人保、中保等打算成立规模化的系统开发部等。

[2]http://tech.sina.com.cn/i/2004-12-06/1908471204.shtml.

[3]《证券业渐成金融软件主力军》 ,赛迪网——软件世界,2007年12月6日。

[4]http://www.bestjust.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67.

[5]http://www.wineast.com/cjnews.asp?ID=44148.

[6]http://www.p5w.net/fund/fxpl/200706/t1036953.htm.

[7]http://www.exgoo.net/weekly/Page/2007-6/9364082007615141322.shtml.

[8]数据来源:http://210.82.30.230/common/index.jsp?sub=2.

[9]证标委网站(www.sisc.org.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