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政策对长期偿债能力有什么影响

会计政策对长期偿债能力有什么影响

时间:2022-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投资的成本等于或低于市价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计价,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均是相同的。会计估计不同,据以计价的资产额和确定的收益额也就不同,进而也就会影响到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总之,公司会计政策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值的影响是客观的。因此,我们在比较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期间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时,必须关注会计政策差异或变化,以便能获得客观的评估结论。

22.会计政策对长期偿债能力有什么影响?

答:(1)投资的期末计价方法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

公司对外投资,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期末计价可选择的计价方法主要是两种,即成本法和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当投资的成本等于或低于市价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计价,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均是相同的。但在投资市价低于其成本的情况下,选择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投资,与成本法比较,必将使得期末投资价值及资产总额相对较低。据以计算的资产负债率指标相对较高,不仅如此,由于所确认的跌价损失冲减了投资收益,使得利润总额相对减少,据以计算的已获利息倍数也将相对较低。

(2)存货计价方法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

准则中关于存货记账方法的规定,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即存货计价可供选择的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以及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等。其中,前两种方法均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价方法,也即按这些方法所计量的期末存货价值均是存货的历史成本。而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则是偏离历史成本基础的计量方法。与上述对投资的分析同理,当期末存货的历史成本确定时,若成本等于或低于市价,选择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存货对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与成本法相同。而当期末成本高于市价时选择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存货,相对于成本而言,无疑也将使得所计算的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已获利息倍数相对较低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几种计价方法看,若物价稳定,则无论选择何种方法,所计量的期末存货价值是相同的,从而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也是相同的。但在物价持续变动的情况下,各种计价方法所计量的期末存货价值将各不相同,进而将使得所计算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高低有别。

(3)折旧方法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可供选择的方法主要是平均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两种。当固定资产原始投资规模,即原价“一定时”所选择的折旧方法不同,各个期间的折旧费及固定资产净值也就不同。但由于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固定资产的预计折旧年限内,应计提的折旧总额是一定的。因此,折旧方法的选择,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使用的不同时期,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具有不同性质的差异。具体说,选择加速折旧法,相对于平均折旧法而言固定资产使用前期的折旧费较高,固定资产净值下降较快,从而使据以计算的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幅度相对较大,已获利息倍数相对较低。随着已使用年限的增加,至使用后期将会出现加速折旧法的年折旧费小于平均折旧法的年折旧费,从而使据以计算的已获利息倍数相对较高。但从资产负债率看,则取决于固定资产的净值状况,即当按加速折旧法确定的年末净值高于按直线法确定的年末净值时,加速折旧法下的资产负债率将低于直线法下的资产负债率。反之,加速折旧法下的折旧率就将高于直线法下的资产负债率。

(4)会计估计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

影响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会计估计主要有坏账估计、长期投资减损估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及残值估计、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估计等。会计估计不同,据以计价的资产额和确定的收益额也就不同,进而也就会影响到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例如,应收账款坏账及长期投资减值的估计额愈高,所确定的资产和利润将愈低,据以计算的资产负债愈高,已获利息倍数愈低。否则反之。再如,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的估计年限愈长,各年的折旧及摊销费也就愈低,由此确定的各年资产减值的幅度愈小,收益额愈大,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中的资产负债率将会因此相对较低,已获利息倍数相对较高,否则反之。

总之,公司会计政策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值的影响是客观的。因此,我们在比较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期间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时,必须关注会计政策差异或变化,以便能获得客观的评估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