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元会崩溃吗

欧元会崩溃吗

时间:2022-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分析人士担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将会导致欧元的崩溃。一时间,由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对欧元前景的担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欧元区成员国的大量举债行为,欧盟委员会采取默认态度,给危机埋下了隐患。上述观点把希腊等国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主要归咎于欧元区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显然存在偏颇。显然,后危机时代出现的高额财政赤字问题绝非欧元区成员国的专利。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实际上与本次全球金融危机是密切相关的。

附件一 欧元会崩溃吗?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之后

一、对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思考

2009年10月初,当全球金融危机快要触底反弹迎来复苏时,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恶化,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三家全球最大的信用评级机构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希腊并非唯一出现财政状况恶化的国家,葡萄牙、爱尔兰和西班牙等国也都面临严重的财务问题,其中爱尔兰和西班牙的财政赤字均占GDP的10%左右。2010年人们担心,这场危机会逐步侵蚀欧元区核心成员,进而影响整个货币联盟的稳定。

2010年1月下旬开始,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再度出现动荡,其中道琼斯指数一度跌破万点大关。2010年6月初,匈牙利新政府指责前任政府编造数据,隐瞒财政状况。匈牙利虽然不是欧元区成员国,但却是欧盟一员,其与德国、法国等欧元区大国经济联系紧密。市场投资者担心希腊债务危机在匈牙利重演,欧元对美元汇率6月4日跌破1∶1.20的重要关口,创下4年来新低。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对美元汇率从1∶1.25的低位回升至1∶1.5左右。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和不断升级,投资者对欧元区金融和经济状况的担忧逐步加剧,欧元对美元汇率跌破1∶1.2的重要心理关口。技术破位后卖盘涌出,欧元跌势加速。

许多分析人士担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将会导致欧元的崩溃。哈佛大学教授费德斯坦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希腊的紧缩财政计划有可能失败,它很可能会退出欧元区。金融投资家索罗斯“欧元不可能存活”的言论更是危言耸听。一时间,由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对欧元前景的担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

欧洲货币一体化,从最初构想到成为现实,经历了30多年的漫长岁月。为使欧元问世后能成为一个稳定的货币,1991年12月10日通过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为加入欧洲经贸联盟第三阶段——单一货币区的国家制定了五项趋同标准,欧盟成员国要想加入欧元区,享受到欧元区带来的一体化红利,必须达到《马约》规定的经济趋同的五项标准。

1999年欧元启动时,在申请加入欧元区的12个欧盟成员国中,希腊是唯一一个由于未达标而不能首批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在《马约》规定的欧盟成员国必须达到的五项趋同标准中,希腊有两项不达标,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和负债率要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因此,处于困境中的希腊就求助于华尔街的高盛公司。高盛公司很快为希腊量身定做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使其预算赤字在账面上仅为GDP的1.5%,帮助希腊达到《马约》规定的标准,使其在2001年顺利加入欧元区。之后,高盛公司还牵线希腊与15家银行达成货币掉期协议,帮助希腊长期掩盖真实赤字状况,使得希腊10年来一直低报预算赤字数目。

实际情况是,希腊自2001年加入欧元区至今,仅有2006年的财政赤字小于GDP的3%。然而,纸包不住火。随着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之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融资愈加困难,融资成本也愈发昂贵,希腊债务链难以为继,其债务问题终于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爆发。一时间,希腊债务链全线崩溃,希腊的债务危机震动了世界金融市场。

2.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希腊和爱尔兰等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呢?迄今,人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差异化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三者之间的矛盾助推了希腊主权债务问题的产生。我们知道,欧元区货币政策是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的,而财政政策则由欧元区各成员国自己负责。因此,财政政策就成为欧元区各国执行其经济政策的主要手段。欧元区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西欧、东欧、南欧、北欧形成了中心—外围的经济格局,犹如中国经济东—中—西的不平衡格局。而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得希腊、葡萄牙等国无法像过去那样通过本币贬值来应对债务危机,导致了各国过多地依赖财政政策。此外,融资成本相对低的情况导致了部分国家在财政支出方面不够谨慎。没有统一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使欧盟成员国不能享受到财政完整性的特殊支援。与此不同的是,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一些州财政也近于破产,但国际市场并不会因为美国个别州的财政危机而去怀疑美元信誉。

第二,虽然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对欧元区成员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水平有严格的规定,并且对超标也有惩罚措施,但自欧元区1999年成立以来,成员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超标的情况就时有发生。实际上,欧盟早已对上述几个成员国启动了赤字超标程序,督促其采取措施将赤字水平降至允许的范围内,但效果并不明显。原因是,即使是德、法,在有些年份财政指标也超线,欧元区扩张中利用金融杠杆工具来冲销公共资产负债表的做法,也不止希腊一家。许多国家利用制度规则与金融衍生工具转移负债。掩盖问题的常规方法包括出售国有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重估黄金储备市场价值、把防务支出排除在赤字计算口径外等。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希腊等欧元区国家因为经济存在结构性弊端,竞争力下降,政府财政入不敷出,而又不得不扩大开支以刺激经济增长,所以扩大赤字,大量举债。面对欧元区成员国的大量举债行为,欧盟委员会采取默认态度,给危机埋下了隐患。

第三,一些欧元区国家在金融危机蔓延时放松了财政监控,导致债务飞速增加。近两年,因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欧元区国家普遍出现高额财政赤字和主权债务,其中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四国最为严重(见图1、图2)。

图1 2010年欧洲各国债务与GDP之比

资料来源:EU-Kommission.

上述观点把希腊等国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主要归咎于欧元区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显然存在偏颇。因为就财政赤字而言,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财政赤字也很严重,债务状况同样不容乐观。评级机构穆迪指出,这些国家如果不能洁身自好,也将面临主权信用被降级的危险。

图2 2009年欧洲各国公开赤字与GDP之比

资料来源:Eurostat.

事实上,2009年欧元区成员国财政赤字占GDP的平均比例约为6.4%。而美国联邦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达10%,至今未加入欧元区的英国的财政状况更加糟糕,摩根士丹利公司甚至认为英国很快也会爆发财政危机。显然,后危机时代出现的高额财政赤字问题绝非欧元区成员国的专利。穆迪2009年12月8日曾警告,未来数年内全球17个享受3A主权评级的国家均面临财政危境。

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实际上与本次全球金融危机是密切相关的。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为了拯救本国经济,都采取了刺激经济增长计划。因此,危机之后,政府的财政赤字出现恶化在所难免。有一种观点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本次金融危机的“发酵”,它也许会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引发世界市场担忧。然而,由此导致全球范围内第二轮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应该很小。

此外,投资者的非理性投机炒作也是助推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升级的重要原因。投资者的炒作不断抬高希腊政府的融资成本,加剧了希腊政府的财务困难。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和投机者的炒作是放大了希腊债务问题、使其升级为主权债务危机的又一原因。

3.拯救希腊=拯救欧元?

有观点认为,希腊债务危机似乎正在演变成欧元危机。2009年年底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之后,标准普尔又将西班牙主权信用评级前景下调至“负面”,爱尔兰、葡萄牙也收到评级或遭下调的警告。另一评级公司穆迪则以“缓慢死亡”形容葡萄牙和希腊的经济前景。一时间,欧元区利空消息不断,欧元走势不断下行。投机者利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攻击欧元以获利的企图十分明显。金融资本先是拿希腊开刀,进而把目标对准欧元区内财政赤字较高、债务状况较差的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匈牙利,扩大欧元区债务危机范围,极力营造市场恐慌气氛,以达到做空欧元的目的。

这场危机已成为欧元区成立以来欧元和欧元经济体面临的一场最大的挑战。欧盟不会坐视希腊债务问题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以致引起整个欧洲金融体系的动荡。没有人愿意看到希腊或其他国家退出欧元区,或者容忍欧元区解体。欧元区本身的经济实力也能够救助希腊。欧元区主要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是救援最大的基础。对希腊债务放任自流会影响欧元的稳定,因此,欧盟不可能袖手旁观。关键是怎么救助。我们知道主权债务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货币贬值、市场融资以及外部援助。第一种方式对欧元区成员国显然不适用,原因是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第二种方式因希腊目前融资困难且成本高昂也不现实。剩下的第三种方式就是外部援助。外部援助也有两个途径:一是从欧元区国家获得援助;二是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援助。

在2010年3月25日召开的欧元区峰会上,欧元区成员国领导人终于通过了希腊救助方案,同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手,共同救助希腊。在救助金额中欧元区占2/3。根据计划,救助贷款只有在希腊走投无路,即市场不愿借钱、希腊政府债券无人问津时,经过欧元区16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才能动用。该方案同时要求加强监管,防范成员国出现财政失控。在该方案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较少参与救援计划。这符合欧元区的一贯想法,就是依靠欧元区自身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保持市场对欧元的信心。这套方案发出一个稳定的信号,将对希腊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2010年5月10日凌晨,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达成一项总额达7500亿欧元的救助协议,并制定了救助机制,以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这套史上最庞大的救助机制有三方面资金来源,第一,欧元区国家将根据相互间协议提供4400亿欧元;第二,欧盟委员会将以欧盟《里斯本条约》相关条款为基础,从金融市场上筹集600亿欧元;第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提供2500亿欧元。根据这套机制,如再有欧元区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将可以申请资金支持,所附加的条件将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与希腊类似。至此,欧盟援助希腊的计划终于尘埃落定。

希腊债务问题是被人为“炒”成热门议题的。希腊的债务问题纯属“被危机”了。虽然希腊目前的财政状况应该说问题是比较严重的,但还到不了“危机”的程度。市场对此的反应显得有些过度,因为希腊债务危机对整个欧盟而言还谈不上是严重的问题。此次欧盟对希腊的援助会帮助希腊走出困境。所以,希腊的债务问题不可能导致希腊破产,更不可能导致欧元崩溃。

其实,人们对欧洲债务问题过度恐慌是没有必要的。高盛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就认为,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和爱尔兰在欧盟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即使出现主权债务问题,也不至于影响整个欧元区的稳定性。

德国著名的政府经济顾问博芬格指出,所谓“希腊破产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说法有些过头。实际上,欧元区的平均主权债务相当于其GDP的88%,这个数字虽然很高,但比美国的92%和日本的197%要低得多,非欧元区英国的情况也比欧元区国家糟糕得多。

二、“危”中寻“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

1999年欧元诞生,是人类货币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也是古老欧洲大陆历史上最辉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欧元自诞生以来已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欧元削弱了美元的霸权地位,使国际货币体系呈现两强格局。欧元区拥有足以与美元抗衡的经济规模、工业能力、技术基础和市场规模;它极大地降低了欧元区内部资本、人力、商品流通的成本,提升了区域经济整合程度;欧元区拥有全球7大经济体的3个(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涵盖了发展程度差别很大的经济体:从富裕强大的德、法到相对弱小、欠发达的希腊、西班牙和斯洛文尼亚;它具有无限广阔的扩张前景,27个欧盟成员国皆有可能加入欧元区,欧盟周边的许多国家也已将货币与欧元挂钩。没有人能够完全否认这种可能性:有朝一日,欧元会取代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货币。

欧元的诞生除了使国际货币体系更为多元化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当20世纪70年代以来浮动汇率似乎逐渐成为世界潮流时,欧元反其道而行之,成为支持固定汇率货币体系的中流砥柱。蒙代尔(Robert Mundell)说得好:“欧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它改变了人们对浮动汇率和货币区的思维方式……欧元从天而降,将汇率浮动连根拔起。如果欧元适合世界上最发达的十多个国家,为什么就不适合世界其他国家?如果取消各国货币对整个欧洲有利,为什么世界其他国家这样做就不利?”事实上,欧洲领袖为创建欧元矢志不渝的重要原因就是要消除欧洲内部的“浮动汇率之害”。

无论是新兴市场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要维持繁荣与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一个汇率稳定、国际资本流动正常有序、鼓励真实经济创新发展、避免资产价格泡沫大起大落的国际货币体系。这是几百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留给我们的历史经验。站在这个角度上,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在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背景大欧元成功的重大深远意义。

但欧元要赶上美元也并非易事。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坦2005年曾指出,欧元要想克服美元的在任优势和网络优势而与美元平起平坐,需要美国犯一系列严重的政策错误或者遭受国际收支失衡危机。2008年始发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曾一度为欧元进一步提升地位提供了机遇。伴随着欧元汇率一路走强,欧元资产炙手可热,有关欧元向美元发起挑战的声音在2009年欧元诞生10周年之际不绝于耳。然而,一场希腊债务危机却终结了这一大好势头。一时间看空欧元的情绪弥漫市场,“欧元崩溃”、“放弃欧盟梦,回归国家主权”的呼声再次响起。这场危机所暴露出的欧元区潜在缺陷令人们对欧元的信心大打折扣。

客观地说,近期内欧元尚不能在国际金融领域撼动美元的霸主地位,首要原因在于欧盟国家的金融市场过于分散,规模太小,最大的法兰克福交易所的交易量也只有美国纽约交易所的8%。欧盟国家的债券和股票总额约有2.1万亿欧元,超过美国,但同样是因为不集中,难以形成合力冲击美元。不过,随着欧元在欧洲的全面流通,这种情形必有所改变。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欧元崩溃的说法虽然有点杞人忧天的味道,但却并不稀奇。早在欧元问世之前,世人对欧元能否在1999年如期问世就多抱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在欧元问世之前表示欧元不可能在其有生之年问世,即使问世也会很快夭折。

然而欧元就是在这一片怀疑和否定声中如期而来,并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欧元的诞生是一项伟大的创举,也是欧洲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成与不断扩大的需要催生了欧元的问世。欧洲一体化50多年的历程早已在成员国间形成了合作的传统和妥协的机制,它们会为共同的利益而彼此合作。欧洲一体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中间经历了不少挫折。每当外界由此引发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欧共体、欧盟的发展前景的担忧时,欧洲人就会用自己的行动化解一个个危机,推动欧洲一体化的继续前行。此次欧盟就希腊援助所做出的决定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希腊债务危机已经让欧洲开始对欧元存在的问题进行10年来最深刻的反思,并在多个方面寻求推动欧盟经济改革的措施。欧洲将会继续“危”中寻“机”。在这次希腊援助行动倡议中,一些推动欧洲一体化制度继续完善的倾向已经显露出来。

1.拟建立欧洲债务署(EDA)和欧洲货币基金组织(EMF)

希腊债务危机充分暴露出了欧元区的体制性缺陷。欧元区只实现了货币政策的统一,却没有做到财政政策的统一,这种二元结构使其缺乏对区内成员财政状况的有效监督和干预,导致像希腊这样的成员国财政赤字常年超标。而当希腊陷入债务危机时,欧元区又没有统一的财政作担保,再加上《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建立统一货币后禁止欧洲中央银行及成员国中央银行向成员国提供救助,因此,希腊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从而成为投机者炒作的目标。与此同时,希腊的困境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整个货币联盟的稳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设立欧洲货币基金和欧洲债务署的提议被提了出来。

早在欧盟委员会证实确有此种想法前,德国财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就通过媒体呼吁设立欧洲货币基金。按照德国的设想,欧洲货币基金的管理机构不仅会为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要对违反欧盟财政纪律的成员实施严厉惩罚,包括暂停向该国发放欧盟团结基金款项,暂时剥夺其在欧盟部长理事会中的投票权,甚至暂时取消其欧元区成员资格。

欧盟内部对于设立欧洲货币基金也不无反对之声。欧洲中央银行官员于尔根·施塔克就表示,这一设想违反了欧盟规定,是在惩罚财政状况较好的国家,并可能鼓励一些成员国更加肆无忌惮地过度支出。

设立欧洲货币基金的提议也引发了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否会被弱化的猜测,这恐怕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在应对希腊债务危机的过程中,欧盟一直反对希腊向IMF求援,因为这等于承认了欧元区无力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对欧元信誉是沉重打击,不利于欧元国际地位的提升。同时,有人担心,求助IMF会让美国有机会左右欧元区国家的经济政策。IMF前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在其博客上写道:欧盟的这一建议会令美国官员感到很懊恼,因为欧洲货币基金的设立将引发全球金融体系的一次重大变革,削弱美国的传统权力基础。

在历次金融危机中,IMF都充当了全球最后贷款人的角色。IMF对主权国家的金融贷款,都伴随了严格而特殊的要求,这使曾经接受过IMF援助的发展中国家都对其有很大意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就曾经倡议成立亚洲货币基金,以建立独立的东亚货币体系。但这一倡议并没有得到IMF以及美国方面的支持。欧洲倡议建立欧洲货币基金来充当欧洲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应该是欧元区向美元流通区域寻求独立性的一个方式。这也表明欧元区已从寻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之术,转向寻求根治“希腊式债务问题”的治本之策。欧洲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债务署的建立将推动欧盟及其成员国就跨国监管达成协议,并建立有关惩罚机制,从而完善欧盟只有货币权而无财政权的“跛脚”政策体制。若能建成,这将是欧元区自1999年诞生以来意义最深远的一次改革。

2.关于成立欧洲评级机构

据路透社报道,欧盟执委会已要求评级机构注意其在判断一国财政状况时所采取的步骤,称欧盟将调查这些机构的工作,甚至可能成立一个中央机构取代这些评级机构。这是欧盟执委会对一个产业发出的最明确的警告,欧洲的高级官员私下里曾批评说:“当希腊财政在崩溃的悬崖边摇摇欲坠时,评级机构调降其评级的做法太过严厉。”

“我认为我们需要进一步全面审视评级对于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影响”,欧盟执委会负责金融服务业监管的执委巴尼尔在欧洲议会上称,“这些机构不仅对企业,而且对国家都掌握着极大的权力。这也就是我要求他们在工作中负起责任的原因”。他补充说:“执委会将审查是否存在利益冲突问题。举例来说,看看希腊,我非常惊讶于该国评级恶化的速度。”在暗示对三大评级机构不满的同时,巴尼尔表示,他正在研究成立新的政府评级机构。

对此,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要建议欧盟伙伴创建欧洲评级机构。

另外,法国AMF股市监管部门的主管乔耶表示,他赞成成立一个全球性的评级机构,而不仅限于欧洲。他表示,这个全球性机构可以在IMF的领导下运作,可以划分为国家评级和民间产业评级两部分。

在这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的过程中,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欧洲成立自己的区域评级机构,对欧盟成员国的资产负债表进行独立评级,并建立自己的全球声誉,应是这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欧洲人带来的思考。

3.关于欧洲经济制度“三元悖论”取舍以及金融监管的再思考

欧洲在经历了1992年货币危机之后,确实加快了欧元一体化的进程,避免了钉住德国马克所带来的制度脆弱性。时隔19年,现在欧盟的最大制度约束条件不是固定汇率制度,而是欧元区经济体的维护问题。欧盟制度是希腊危机的成因,欧元贬值则是希腊危机的结果。对冲基金正是看到了欧盟经济制度陷入了一种新形式的“三元悖论”陷阱,即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维护、资本市场金融交易自由化和独立的钉住通胀货币政策,所以利用无约束的欧美金融市场采取沽空欧元战略,从而获取暴利。欧洲要实现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放弃上述“三元”中的任何一个。

欧洲银行体系和之前的德国中央银行非常近似,其特点是货币政策非常严谨,不会轻易放弃“独立的钉住通胀货币政策”,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来挽救某个成员,这是德国的传统作风。而欧洲一体化的梦想要想继续下去,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维护就不能轻易动摇。那么需要舍弃的就是资本市场金融交易自由化了。

我们看到,欧、美政府一定程度上有放弃自由市场、联手整治对冲基金的迹象。比如,欧盟开始调查“希腊事件”的发源地——主权债券CDS市场的交易行为和定价机制,美国监管部门着手调查对冲基金是否利用希腊问题乘人之危,做空欧元谋求非法利益,此外欧洲也怀疑美国三大评级机构选择不恰当的时机下调希腊主权债务的信用评级,从而配合对冲基金引发市场恐慌,创造强大的做空欧元的市场环境。所以,市场投机力量会很快收敛,但关键在于欧、美政府的监管共识程度,欧元体系只有在强监管力度下才能保持稳定,否则这就不是与美元平价的问题,而是大起大落、成为投机舞台的问题。

但是,欧美政府今天的一致目标和监管“大合唱”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都是短期的。等到欧元区问题过去,美国就不会为了保证欧洲市场稳定而牺牲擅长风险分散和流动性创造的对冲基金,否则这就等于绑架了美国经济。因此,欧盟成员结构不齐、容易出乱子和导致欧洲经济陷入“三元悖论”陷阱的风险加大的格局依然难以改变。

4.如何继续发扬欧洲的妥协精神来处理“两难”问题

如何应对后危机时代欧洲经济纷繁复杂的现状委实是个难题。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迟迟未见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本身就反映了个中尴尬:一方面,如果坐视希腊主权信用丧失,可能会累及其他各国;另一方面,如果过早应允贸然相救,则极易造成道德风险。而面对目前欧元区内复苏步伐不一的国家,欧洲中央银行也身陷决策泥沼。如果欧洲中央银行继续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德、法等逐渐回归正常经济运行的国家,有可能出现严重通胀甚至滞胀;而如果立即退出刺激政策,则可能使希腊等国难以步出危机,进而累及欧元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回暖。

其实,欧盟经济政策的协调问题,一直遭遇着两难选择。从最早期的煤钢协定到欧洲中央银行的成立,老一辈的欧洲精英政治家,一直在发扬妥协容让的精神,推进欧洲梦想的实现。但最近十几年来,欧洲的民主政治体系有退化的迹象,有时甚至连像样的领导人都不能选出来。欧盟各成员国经常在一些小事情上不能达成共识,或者为了短期的政治利益考虑而相互反复博弈。相比老一代的欧洲政治家,现在的欧洲政治家缺乏更为长远的目光。这次对希腊的援助迟迟不展开,行动不果断有力,加重了市场投机风气,应该说是一个教训。

欧洲一体化作为一个开放的进程,无论是深化还是扩大都远未完善,主权让渡的有限性、协调机制的不完备性加大了应对冲击时的调节难度。从欧洲一体化的扩大来看,2004年以来欧盟迅速东扩,纳入了发展水平相对低的12个中东欧国家,在一定程度降低了老成员国一体化的深化速度,且无论是危机前的帮助转型还是危机中的出手相救,均代价不菲。在经济上,被迫按发展水平实施“多速欧洲”战略,这更加大了欧盟的协调难度。从欧洲一体化的深化来看,尽管以单一货币为标志的经贸联盟的建立和运行使经济一体化取得了巨大成就,《里斯本条约》的签署无疑重启了深化进程,但政治一体化程度的限制和现有货币制度安排缺乏财政政策配合的软肋仍然明显,其背后则是各国主权和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欧洲重起一体化的脚步,需要建立更多的协调机制,而这都要建立在欧洲精英政治家更多的妥协精神的基础之上。

5.关于如何改革欧洲的福利制度

造成希腊主权债务超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腊的高福利制度,但实际上这并不是希腊一家的问题,而是整个欧洲的问题。大多数欧洲国家长期受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影响,形成了以社会市场经济为核心,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依托的福利国家模式。欧盟目前平均社会福利开支已近GDP的30%,远高于美国(16.3%)和日本(19.1%)。高昂的福利费用不仅扩大了公共支出,而且推高了公共债务水平,带来了高税收和高成本,使其在全球竞争中渐失优势。同时还挤占了科研、教育等投入,使其创新乏力、经济增长缓慢;过度的福利待遇还消磨了企业和社会的创新进取精神,助长了官僚主义和工作倦怠倾向。由于长期受工人运动传统熏陶,欧洲模式在理念上更倾向于将劳动力视为与资本平等的生产要素,以工会为代表的劳工势力在企业决策中力量强大,在制约资方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劳动力市场长期僵化和失业率居高不下。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新兴国家的崛起使欧洲倍感失落。加之社会福利的刚性特征,民粹主义传统以及受反全球化和抵制欧盟扩大的思潮、极端政党的影响,欧洲社会改革步履维艰,容易激发社会对立和动荡。从中长期来看,欧洲主权债务风波之后,欧洲要与美国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相抗衡,欧元要能竞争过美元,欧洲必须要在实体经济上建立起自己可持续的竞争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欧洲要适时地改革自己的福利制度。

危机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机遇和希望。欧洲从来就是在危机中往前迈步的。从长远来看,债务危机迫使欧盟国家反思和探索深层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不久前通过的《里斯本条约》,解决了东扩带来的一体化停滞问题。欧盟还需发扬妥协精神,推动财政政策的趋同和诸如欧洲货币基金等危机应对协调机制的建立,继续改革福利制度,增强劳工市场灵活性,发挥其在绿色科研、经济领域的创新优势。欧盟经济步出危机的道路虽然曲折,但前景可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