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集团”&“史密森协议”

“国集团”&“史密森协议”

时间:2022-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议上达成了一项“史密森协议”,这项协议被尼克松称为“世界历史上最有意义的货币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里原先规定各种货币汇率的上下浮动范围为1%,“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期间其平均区间实际为0.75%,现在“史密森协议”把这个货币汇率的浮动区间扩大为2.25%。这样,“史密森协议”也就解体了。

补救行动1:“10国集团”&“史密森协议”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重新打开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潘多拉盒子”,在美国领导下各国又聚在一起开始尝试各种补救行动。日本人把1971年8月15日的“尼克松行动”称为“尼克松大震变”(Nixon Shock),各国官方持有的美元储备不再和黄金挂钩,各国面临着“继续把它们的货币钉住美元(纯粹的纸币)”还是“让它们的货币在市场上自由浮动或对其重新估价”的选择。

美国在最初一段时间里开始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其他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已经升了值。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始冻结工资和价格,这些措施后来演变成一系列复杂的管制体系。

外汇市场上各主要大国的货币对美元浮动了大概4个月后,1971年11月各国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协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召开了一次“10国集团”会议。会议上达成了一项“史密森协议”,这项协议被尼克松称为“世界历史上最有意义的货币协议”。

各国认为只要大家一致做出一些根本性的改革,重新修复“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很有可能的。大家认为要保留钉住汇率制度就得重新纠正美元的高估汇率,美国必须提高其贸易竞争力来提高美元竞争力。

“史密森协议”规定,各主要国家的货币都对黄金重新估价,而美元贬值8%,黄金官方价格从原来的35美元/盎司上升到38美元/盎司(实际上美元差不多贬了8.57%)。经过“史密森协议”的汇率调整,英镑汇率从1967年的2.4美元/英镑上升到2.6057美元/英镑,德国马克从1961年25美分/马克、1969年的27.3美分/马克上升到31.0美分/马克,日元从360日元/美元上升到308日元/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里原先规定各种货币汇率的上下浮动范围为1%,“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期间其平均区间实际为0.75%,现在“史密森协议”把这个货币汇率的浮动区间扩大为2.25%。

实际上这项“历史上最有意义的货币协议”,并没有真正克服“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世界流动性创造和国际收支调整机制的根本缺陷。

私人市场上个人和机构并不相信各国经过严密数学计算出来的新均衡汇率是真正的市场均衡汇率,因为在世界性通货膨胀环境下各国情况很不一样,各国的钉住汇率其实都有很大漏洞,这样它们就可以进行“一次性”(One-Way -Option)投机。[18]1971年之前许多国家中央银行就已经意识到,随着国际资本大规模的频繁流动,它们手里有限的外汇储备越来越不具备干预能力。

各工业化国家本来以为经过“史密森协议”的协商,可以将“布雷顿森林体系”重新建立在一个新的均衡汇率基础上,重新开始平稳运行。但是好景不长,这个新均衡汇率体系仅仅运行了6个月,又开始遭遇新一轮投机风潮。

1972年英镑遭遇了一次投机,英格兰银行在两个星期内动用了外汇储备的绝大部分,勉强使英镑逃脱了贬值的命运。而英镑汇率已经触及钉住制度允许浮动范围的下限,英国只好决定让英镑自由浮动。

真正使这个重新修补的体系崩溃的还是在1973年2月。当时整个市场氛围已经相当敏感,人们对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不能自拔感到相当失望,美国国内联邦赤字高企,美联储放出的大量货币也导致工资和价格持续攀升,通货膨胀一发不可收拾。1973年1月一股规模很大的资本从意大利流入瑞士,大量意大利里拉兑换成了瑞士法郎,这导致里拉也守不住钉住汇率,也变成了自由浮动货币,而瑞士法郎却大大升值。这样就导致投机资本纷纷抛售美元,购入其他的非美元货币,以寻求汇率利差。

1973年2月12日美国实在是守不住原来的汇率了,再次宣布美元贬值10%,官方黄金价格也从38美元/盎司升到42.22美元/盎司。接着日本也放弃钉住汇率制度,让日元自由浮动,加拿大、英国、意大利、爱尔兰、瑞士也都纷纷加入自由浮动的行列。但市场上投资者们认为美元贬值得还是不够,3 月1日德国中央银行为稳住美元对马克汇率一天就购进了数额达25亿美元的外汇,最后它还是不得不放弃了干预行动。

接着大量投机资本又转向其他还没有浮动的货币,其他货币也遭受很大压力。欧洲各国都纷纷决定暂时关闭外汇市场。

1973年3月欧洲主要国家重新开启外汇市场时,欧洲各国大部分货币都已经自由浮动了(其实从1972年4月起,欧洲主要货币就进入“蛇行浮动”,后来这个“蛇行浮动”机制又演化成了欧洲货币体系)。这样,“史密森协议”也就解体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