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务行为及其科学化

财务行为及其科学化

时间:2022-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财行为即是理财人员根据确定的财务政策所实施的财务管理工作。企业管理行为的科学化体现在管理行为的逐渐细化与理性化。财务总经理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超过其他副总经理的管理职位,他所从事的工作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客观上也已居于核心的位置。美国大公司中这种理财机构的设置和作用的设定,应当成为我国企业对其管理体制进行科学化、现代化改造的最为直接的借鉴。

第三节 财务行为及其科学

理财行为即是理财人员根据确定的财务政策所实施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理论支持的、有财务规则支持的、依照既定的财务政策所实施的理财行为是合理的、理性的理财行为,它将有助于理财目标的实现。

财务理论是一个虚幻而优美的世界,旨在以理性、简洁的工具对现实的理财实务进行分析、判断与预测,进而指导人们的理财行为,优化企业的财务状况,促进和保障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为达此目标,需要理财人员深入地领会现代财务理论,创造性地运用财务理论,以自己的高超的管理技巧,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认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企业管理行为的科学化体现在管理行为的逐渐细化与理性化。为达此境界,管理人员的职业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产生着非常大的作用。理财行为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管理活动,没有强大的机制上的支持和行为执行人员理念上的支持,便不可能达到财务管理的较高水平。

美国大中型公司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在管理机制方面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各种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人员学术修养较高,管理技术先进,这一切为美国企业的高速、稳定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为美国经济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美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如图1-1所示。

img5

图1-1 美国公司组织结构与理财的作用[13]

从图1-1中不难看出,理财工作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是极高的。在总经理之下,有专司各职的多位副总经理,比如负责营销的副总经理、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负责财务管理的副总经理等。由于理财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数不少的公司将专司理财活动的财务副总经理改称为财务总经理。虽说不过是减去了一个“副”字,但其中所隐含的深意却意义重大。财务总经理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超过其他副总经理的管理职位,他所从事的工作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客观上也已居于核心的位置。随着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和首席运营官(Chief Operating Officer,COO)等称谓的出现,首席财务官(Chief Financial Officer,CFO)的叫法也早已普及。目前,这些称谓已经传入我国企业界,尤其在高科技型公司中运用更加普遍。

在一个现代化的企业中,CFO(首席财务官)是管理职位仅次于CEO的一位高级管理者。与CEO不同,首席财务官的主要职责有三:①明确CEO关于企业发展的战略考虑及其核心措施。②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隐含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和规避。③科学地运作资金,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在这个过程中,首席财务官最为紧要的素质就是要冷静地对CEO所提出的发展战略进行周密而科学地判断,并以财务技术量化企业的未来图景,提出针对性的财务规划,并敦促企业管理各个部门按照规划运作,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在一个企业中,CEO可以是胸怀大志、无所顾忌的天才,甚至没有经过任何正轨的教育,只是依靠上天的赐予,发挥他的管理智慧;但作为企业家左膀右臂的CFO,他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具有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掌握现代化的理财技术,这是这个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美国大型公司中,首席财务官之下通常设置有两个重要职位,一是财务长,二是会计长。会计长(Controller)主要负责企业的财务会计业务,比如账簿组织、报表编制、工薪计算、内部审计等。在计算机技术极为发达的今天,几乎全部的会计处理工作皆可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处理(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r data processing)的方式或途径来进行。这是由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会计处理要求规范化、系列化和真实性,在一系列标准已规定明确的情况下,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其实就成为一种简单意义上的数据处理过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再加进任何人为因素,否则必将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与之相反,计算机技术再发达,也不可能取代人脑进行理财活动,因为理财的本质是根据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当前适用的财务决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理财没有成规,只能尊重事实,随机应变,抓住机遇。而这恰恰是计算机所不能为的。

财务长(Treasurer)则负责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是对融资行为与投资行为的管理。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财务长的主要职责就在于管理企业的现金流动以及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14]这种认识,时至今日仍为至理。由于现金流量的极端重要性,虽然会计长负责财务报告工作,但有关现金流量的预测与报告工作,一般仍由财务长掌握。

在一些大型公司里,为了更好地组织理财活动,成立了专门的财务委员会(financial committees)。该委员会由具有不同知识背景和经验的专家所组成,以求决策过程的周详与严密。通常,委员会下再分设出一些重要的次级委员会,比如负责资本预算的资本拨款委员会(capital appropriations committee)、负责财务预算的预算委员会(budget committee)、负责退休金管理的退休金委员会(pension committee)和负责工薪计算的工薪与利润分享委员会(salary and profit-sharing committee)等。

通过对工业发达国家尤其是对美国企业管理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即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不仅仅要求财务总经理具备深入而广泛的财务理论和财务管理技术知识,并且公司总经理(CEO或COO)也要具备必要的理财学知识。在西方广受企业界欢迎的MBA(工商管理)教育中,“公司财务管理”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只有通晓现代财务理论并掌握基本的理财技术,才能适应当代经济环境尤其是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将企业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美国大公司中这种理财机构的设置和作用的设定,应当成为我国企业对其管理体制进行科学化、现代化改造的最为直接的借鉴。这种机制的基本理论依据便是财务会计工作目标与财务管理工作目标的明确区分。财务会计工作的目标即是在遵循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前提下,为企业投资者提供可靠的、相关的财务信息,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信息、收益表信息和现金流量表信息等。投资者通过对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和研究,综合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其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必须明确的是,财务会计工作不属于企业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它的职能只是向外部投资者和企业的管理当局提供进行各种决策所需要的财务信息。财务管理工作则是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其工作质量的高低将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命运。至于财务会计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如果将理财活动中对财务信息的运用排除在外的话(因为一旦会计系统将财务信息提供出去,从某种意义上讲,财务信息就成为一种公共产品,任由需求者使用和解释),那么,两者之间没有丝毫的联系。当然,不容否认的是,与其他的管理人员比较而言,理财人员需要掌握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会计知识。其中原因绝非我国某些学人所谓的“会计包括财务”或是“财务包括会计”,而是因为在实现理财目标的过程中,财务会计系统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尤其是现金流量信息、流动性信息、账面价值信息等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企业的情况与上述先进国家相比,差异甚大。

简要而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是水平高或者水平低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科学的理财行为的问题。换言之,在很多企业里,根本没有科学的财务管理活动。具体表现为:没有明确而先进的理财目标,没有经过严格学术训练的理财人员,没有严密而科学的财务决策程序,没有资本成本、现金流量等重要理财要素的预测与控制活动等。可以设想,在将来我国企业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征途中,最薄弱的环节既不是生产技术的落后,也不是营销手段的缺少,而是理财理念与理财技术的阙如和落后。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界的精英一族,代表着我国企业管理的最高水平。但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活动便不难发现,与一般的、非上市企业相比,这些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尤其是理财活动的水平并没有显现根本性的改变。比如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没有明确的股利政策,不知道本公司的边际资本成本线,没有完整的、科学的财务预算体系等。毫无疑问,理财活动水平的低下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瓶颈”,严重影响着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创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纪元。在这之前的30余年中,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把我国建国后直至改革开放时期所实行的经济运作方式称为“计划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讲,说明无论是政界还是学界,对“计划经济”的认识都存在着重大偏颇。“计划经济”应当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个极高阶段所达到的一个经济范式。僵化、没有活力、造成极大资源浪费的经济形式绝非真正意义上的计划经济),企业实际上不过是一座座的工厂,它们自身既没有决策的权利,也没有承担经营失败的义务。政府通过一个庞大的国民经济计划,对成千上万的企业指派生产任务,运用各种官僚机构分配经济资源,同时,对企业的工作绩效按照有无完成计划进行评价。譬如,在1980年以前,工业总产值是判断一个企业经营绩效好坏的重要指标。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讲,鉴于以上的管理体制,企业自身根本无须进行理财活动。因为,无论是投资决策,还是融资决策,均由政府指定执行。在“资金短缺”(即所谓的“僧多粥少”)条件下,需要企业做的可能仅仅是伸手去“要”,向政府“要”投资项目、向政府“要”资金、向政府“要”各种经营所需的资源。在这种“要”的过程中,培养了企业只关注争抢资源的思路,只要将资源要到手,就算成功,至于运用的效率却极少去考虑。以资金筹措为例,当时将全部流动资金划分为定额流动资金与非定额流动资金,定额流动资金完全由政府按照事前设定的所谓“定额”供应,因而,为了获得更多的流动资金,企业便会想方设法地夸大资金的占用,提高“定额”水平。获得流动资金之后,对如何充分地运用这部分资金和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以致造成资金的巨大浪费。

在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中,由于不需要真正的理财活动,因而只设置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会计部门,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其日常工作也无非是一些极为简单的账务处理。这些机构的名称有的是“会计处(科)”,有的是“财会处(科)”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和企业界首先认识到了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各种措施培养较高水平的会计人员。自1980年开始至今的20余年中,财务会计专业成为各财经类高校最热门的专业,各种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高烧不退。但在这种客观的有利于财务会计学术与教育发展的环境中,我国学人却走进了一个贻害无穷的误区,即出于企业乃至于整个社会应当重视财务会计工作的良好意愿,过于强调了财务会计的重要性,以至于混淆了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分,比如,认为财务会计工作应当包括理财行为。政府有关部门也错误地认可并推行了如下与现代财务会计学术相悖的观念,即:财务会计工作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无疑,这种理念完全背离了科学的财务会计理论的轨道,成为一种政治需要的宣传。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持续我国政界、企业界和学界20余年的这种错误理念,在我国企业管理的理性化、科学化的进程中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2001年我国顺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竞争,管理上的劣势势必会造成企业整体的劣势。按照现代财务理论,按照国际先进的理财理念来提升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是一项不容延误的工作。从理财机构方面来讲,我国企业必须尽快建立专职的理财机构,明确其管理职能,配备经过学术训练的理财人员,真正为企业财务决策的成效负责,为理财目标的实现与否负责。

理财机构成为现代企业中一个核心的管理机构,并非完全是一个主观重视的结果。随着经济金融化的不断深入,企业经营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隐含的风险因素也越来越大。如何处理好企业发展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如何度量并规避各种风险,已经成为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只有高水平的理财活动才能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科学的处置。同时,当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单纯的资金调度和运作便成为企业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比如,一家小公司在其经营过程中,管理人员可能会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生产和营销方面,以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各类人员的收入。但对于通用电气公司这样的大型公司来讲,生产问题和营销问题已经成为这类企业基本的、常规的问题,由大量的雇员和中、低层管理人员实施控制。高层管理人员比如CEO、COO和CFO所关注的问题几乎全部是理财问题,比如现金流量问题、资本预算问题、营运资本政策问题、股利政策问题等。这些问题一旦失控,企业便会面临灭顶之灾。

理财的失败意味着企业彻底的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