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信息的生产方式

会计信息的生产方式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这两个过程中,都存在着会计信息的生产方式问题。会计最本质的职能就是对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经济联系进行反映。但是,传统的个体性会计信息生产方式,却是站在自身单个企业的角度来收集和处理会计信息的。会计信息的公共需求反映了会计信息本质上的社会性。特别是当这两种信息需求之间产生或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时,这种单一的会计信息加工方式更是会成为会计信息造假和失真的主要根源。

六、会计信息的生产方式

前面我们说过,会计信息来源于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从经济联系的数据转化为合格的会计信息大概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要首先从经济联系中搜集原始数据并提炼成原始的会计信息;二是要根据原始会计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加工和报告,它主要包括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制作会计报告等诸环节。而在这两个过程中,都存在着会计信息的生产方式问题。

应当说,会计满足了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又规定了会计的反映方式和生产方式。前面我们分析过,按照企业内外的不同可以将会计信息的需求分为企业个体需求和社会公共需求两类。那么,个体需求与公共需求之间,自然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从逻辑上说,不同的信息需求,需要有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来满足。如果用一种加工方式来同时兼顾两种信息需求,那么就可能会产生偏差和错位问题。特别是当两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时,单一的加工方式更是会成为信息造假和信息失真的根源。

事实上,传统以来,我们的会计信息加工方式恰恰正是以这种单一的方式存在的。我们的基层会计部门设置在企业中,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和范围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再由企业组织所属的会计人员进行信息加工、存储和报告。这是典型的个体性会计信息加工方式,它主要是以满足企业的个体需求为目的。从历史上看,这种信息生产方式在我们的社会中已经经历了几百乃至上千年的演进和发展过程,自然有着存在的基础和合理性,而且其加工方式和方法已修炼得相当成熟。但是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典型的个体性传统会计信息生产方式,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1.信息采集与加工方式不能完全真实还原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全貌

会计最本质的职能就是对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经济联系进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不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是一种有机的经济联系,是两个以上个体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联系活动。无数相互交错的个体之间的活动联系,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要全面、正确地描述和记录经济活动,就必须要考虑这种经济联系,要同时记录双方行为者以及相应的经济活动联系内容,这样才能准确、真实地描述经济活动,再现经济活动。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出于社会和国家对经济管理、调控活动的需要,不仅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而且也需要这些信息能够反映出社会经济活动中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联系,以便正确地掌握他们之间的需求和供应关系,科学地制订宏观经济政策,合理地配置宏观经济资源。

但是,传统的个体性会计信息生产方式,却是站在自身单个企业的角度来收集和处理会计信息的。它割裂了信息中反映经济活动的关系链,不仅使收集来的信息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和还原社会经济活动信息联系的全貌,而且其传统的加工方式,也只使至多一半的会计信息被加工,而另一半的相关信息资源则被抛弃和丢失。下面我们举例说明之:

企业会计中,通常有两种典型的经济业务,即交易或事项。前者是企业与其他企业(或消费者)之间,资源与资金交换所形成的转移;而后者则是企业资源转移变动的反映。在社会经营活动中,任何企业之间的经营交易活动总是发生在至少两个企业个体之间的,也就是说,它要至少涉及两个个体以上的企业组织。那么我们以社会上甲企业向乙企业购买一批计算机设备这一经济交易活动为例,来说明传统会计信息的生产方式。乙企业的计算机设备售价为每台5000元,甲企业需要购买5台该设备。如果暂忽略掉这笔交易的其他相关税费不计,那么当这一交易业务发生时,对这一经济活动的完整会计描述(采用直观术语)应该如表1-3所示。

表1-3 经济活动的完整会计描述实例

img8

但是,企业在经济业务的信息采集时,传统的方式总是站在以本企业个体的角度,按照自身会计工作的需要,将经济业务的信息采集一半而舍弃一半,形成我们通常的经济业务记账凭证。如甲企业只做以下会计分录凭证:

img9

而乙企业只做以下会计分录凭证:

img10

这就是典型的传统个体性会计信息加工的特点。这种加工对单个企业来说,轻而易举地就丢掉了反映经济活动的另一半信息资源。而对两个企业而言,则自然割裂了反映同一经济活动的关系链,使他们对同一经济活动的信息反映不能相互验证。正是这种传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方式,为会计信息的失真、造假、不对称和审计困难留下了无法消除的隐患,同时也使会计信息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功能大打折扣。

2.信息加工主体与信息需求主体之间存在错位

前面分析过,我们按照企业主体的内外边界可以将会计信息的需求简单地分为企业内部的个体需求和企业外部的社会公共需求两大类。会计信息的公共需求反映了会计信息本质上的社会性。不同的信息需求需要由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来满足。如果通过一种加工方式来同时兼顾满足两种不同的信息需求,那么自然就可能会产生信息的供应错位和偏差。传统的个体性会计信息加工方式是通过散布于社会各个方面一个个经济个体,以“静态”的方式收集、加工和传递经济信息为特征的;而国家和社会的经济状况,恰恰是由各个企业、行业之间的“动态”相互联系构成的。因此个体性的会计信息加工方式很难从本质上满足政府经济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需要。特别是当这两种信息需求之间产生或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时,这种单一的会计信息加工方式更是会成为会计信息造假和失真的主要根源。我们可以通过如图1-1所示来表达出这种逻辑关系:

img11

图1-1 会计信息供需之间的逻辑关系

3.传统信息生产方式是信息失真、造假和不对称的主要根源

前面我们的分析已经涉及,从本质上讲,会计信息应当属于公共产品,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包括会计信息来源的社会性(即它是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经济联系的反映),当然也正是这种来源的社会性,决定了会计信息需求的社会性,因为对会计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利用其目的仍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营管理活动(这实际上也就是信息的反馈作用)。那么由此也就决定了对会计信息加工的社会性。但是,我们看到,传统的会计信息生产加工方式却是典型的个体性的。它是由企业个体组织和实施的加工行为(会计的加工组织隶属于企业个体并受到企业个体主观意志的强烈影响)。于是,正如上面所讲,这种单一的个体加工方式要同时满足会计信息的两种不同需求(企业个体需求和社会公共需求),那么当这两种需求之间存在利益或其他博弈关系时,信息造假和失真就不可避免了。

首先,一方面,个体性的信息生产方式与社会性的信息公共需求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联系。也就是说,从目前来看,社会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获取是不需要付出成本的。企业自愿也好,强制也罢,都需要定期甚至不定期地向社会通过报表形式公布自己的经营状况。但是,我们看到,就会计信息的生产来说,企业是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的。那么单从这种成本与收益回报的关系上讲,企业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加工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至少应该是缺少积极性的;而另一方面,个体性的会计信息加工方式必然会导致个体性的会计信息占有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个体的经营永远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趋利避害行为。那么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企业完全有可能在信息的加工和供应环节进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假冒劣质”。也就是说,他一方面需要千方百计地了解对自身决策有用的外部信息,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地对社会“包装”或隐瞒自身的真实情况(至少是在涉及对自身不利的信息时)。这种在个体利益驱动下的信息加工方式,自然就成为会计信息对外造假、人为失真和不对称的根源。

其次,我们从以上分析看到,无数个体之间的经营活动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经营活动全貌。任何参与社会经营活动的企业个体之间都存在着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为参照、互为标尺,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关系。但传统会计信息的采集方式是以“割裂”社会经济活动链为特征的。这种信息的采集和加工方式自然也就使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失去了可以验证的基础和条件。于是,会计信息造假和失真也就成了永远也无法治愈的“顽症”。

4.传统信息生产方式把社会信息利用机制变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说明,一般来讲,任何个体、组织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在自觉和不自觉地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说,就其总量来说,自身的贡献要永远大于自身的消费需求。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实际上就是社会利益的代表,国家出于维护社会利益的需要出发,对经济进行宏观的调控和管理。那么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自然就构成了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支持因素。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决定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所需要的经济信息,并不是集中在社会的某一个人或机构手里,而是广泛散布于社会各个独立的个体成员之中。因此,决定国家经济机制或制度的效率性,实际上就取决于其利用分散信息的机制和效率。我们看到,传统个体性的会计信息加工方式,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实际上已经把企业变成了一个个事实上的“信息孤岛”。企业可能出于小本位和小集团利益思想的考虑,对一些本来可以公开的经济信息进行隐瞒、取舍、臆改、垄断和掌控。而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也常常仅从自身的职业角度出发从企业中去收集和整理信息。这不仅使社会资源大量浪费,而且也使信息的生产和加工成本成倍增加,使整个社会的信息利用机制效率低下。

因此,从以上分析看来,我们长期以来墨守成规并沿用至今的传统会计信息生产方式,实际上存在着巨大的弊端。面对信息化社会越来越强烈的信息需求,我们的出路只会有一个,那就是要改革这种信息的生产方式。

针对上述这种问题,我国一些实力派的学者已经开始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我国著名的经济信息化专家王文莲教授就开拓性地提出了建立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的方式思路。这种生产方式将是以满足会计信息的社会公共需求为目的的。它依据社会经济活动来采集会计信息,再通过国家或社会组织进行会计信息的加工和利用。这种方式尝试从根本上解决个体性会计信息生产方式所带来的弊端。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