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信息系统加工处理的对象。一般来说,任何有机的组织结构内部,总是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物质流和信息流。它依附于物质流,并伴随着物质的流动而产生和变化,形成信息流。如商店中的商品变化是物质流,但商品的名称、数量和价格变化等就是信息流。信息流是极其重要的资源,是以往许多人常常忽略的资源,它是物质流的描述和表现,是控制和指挥机体系统运动的信号。信息的客观性是由信息源的客观性决定的。

一、数据与信息

(一)数据与信息的概念

通常人们并不明确区分数据与信息二者之间的概念。而实际上,数据与信息本质上是不同的。

数据是用来记录客观事物性质、形态、结构、属性和特征的抽象符号。如文字、数字、图表、声音及动画等。它本身并不能确切地给出其具体含义。它必须与客观实体及属性联系在一起才对接收者有意义。它是信息系统加工处理的对象。

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状态及其运动状态的描述与反映。信息的价值就在于它已包含了确定意义的内容。在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一般认为信息是经过加工、具有一定含义并对管理控制和决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的表达是以数据为基础的。

信息与数据之间的区别在于: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有用的数据,它是数据加工的结果,是经过解释后的数据。是人们交流思想、反映现实世界并可以通过某种媒介传递并转换为人可以感觉到的信号。这些信号可以表现为是各种符号、图形和语言,而传递的媒介也可以是声、光、电磁等物理介质;而数据则是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数据本身并无意义,只有经过解释后才有意义,才被称之为信息。数据经处理后仍然是数据而不是信息,处理数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解释,做出不同的决策。但有时信息又可以成为被进一步加工的数据,它表现为是更高一级系统要输入的数据。就对事物特定的属性反映而言,信息和数据具有同样的功能。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严格加以区分,两者之间的概念可以混用。

关于信息的概念,以下几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对其进行更深的理解:

(1)信息与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尽管信息是对客观事物存在状态及运动状态的描述与反映,但信息毕竟不是客观事物,事物是一种客观存在,信息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客观事物为信息提供了反映的素材和原料,而信息则是对客观事物的写真与拍照。在信息对客观事物状态的描述和反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噪声的干扰,观察条件、手段及采集成本所限等等,有可能产生不真实或不准确的反映结果。这就出现了所谓的信息失真问题。

(2)信息失真与客观事物造假之间的关系。信息失真与客观事物造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一旦已经形成和发生,它就是已经存在了的真实事物,无法修改,也无所谓失真,即便是不合法、不合理的事物,也是如此。而如果对已经形成的客观事物进行修正,那么它就成了另外一个事物。而信息失真则指的是对事物状态及运动情况的描述与反映脱离了其客观原貌。

(3)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信息与知识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信息通过分析可以产生科学的发现,或者经过使用者经验的积累最终形成知识。知识反过来还可以用来指导分析和进一步理解信息。知识是人类经验的积累与科学发现的总和,知识所包含的价值量要远远大于信息所含的价值量。知识需要通过人的思维才能形成并发挥作用,知识中包含了人类经验和理性分析的成分。而信息只是客观事物状态的反映。信息可以传递知识,但仅仅是固化在信息中的“僵化知识”,使用者如果不能理解并科学使用信息,那么它将变得毫无意义。

一般来说,任何有机的组织结构内部,总是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物质流和信息流。信息决不会孤立、静止地存在。它依附于物质流,并伴随着物质的流动而产生和变化,形成信息流。如商店中的商品变化是物质流,但商品的名称、数量和价格变化等就是信息流。信息流是极其重要的资源,是以往许多人常常忽略的资源,它是物质流的描述和表现,是控制和指挥机体系统运动的信号。

(二)信息的特征

信息是管理的基本要素和依据。具有管理和决策价值的信息应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客观性。信息是事物变化和状态的客观反映,其表示的内容具有客观性。信息的客观性是由信息源的客观性决定的。

(2)无形性。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形态,看不见、摸不到,必须要借助物质和能量才可以得以传播和存储。

(3)非消耗性(共享性)。信息不是消耗品,它在使用过之后仍然存在,交流者不会因为信息的交流而失去信息,反而会获得新的信息内容。信息可通过传递和扩散方式得到共享。

(4)可存储性。信息可以借助各种载体(如纸或磁性介质等)在一定条件下存储起来。

(5)可传递性。信息是物质存在方式的直接或间接显示,它依附于一定的媒体(如声、光、磁、语言、表情、文字、符号、数据和图像等)进行呈现、传递和扩散。信息是内容,而媒体是形式。

(6)可加工性。信息可通过一定手段进行加工,如压缩、分类、排序、统计和综合等。加工是有目的性的,它往往是为了某种需要进行加工。

(7)时效性。信息是有寿命的。一般来说,信息的价值与所提供的时间成反比。另外,信息还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信息作为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先有事实,而后再生成信息。

(8)可增值性。一般以为信息的价值与其信息量成正比,实际上则不然,信息量的多寡并不代表信息价值的大小,一批平淡的信息可能远比不上一条信息的价值。信息的价值更取决于信息的一些性质。新颖的信息往往蕴藏着巨大的价值。但信息的累积也可能会产生新价值,如预测方法就是建立在累积大量历史数据的基础上的。此外,信息在生产和传播过程中,也会因不断丰富其内容而增值。

(9)可集成性。不同的信息之间可以进行广泛联系和系统综合,并由此得出全新的信息关系和内容。其具体表现在同样一条信息与不同的信息联系,可以得到不同的解释,而这条信息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一种信息与多种信息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产生多种用途。信息的综合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通过人与信息系统协同工作,使得不同实体的各方面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