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测算方案的评价

测算方案的评价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目前存在各种隐性养老金债务的测算方案,是世界银行和上海社科院左学金博士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房海燕博士分别针对沈阳、上海和全国的国有企业职工设计的。全市的IPD,等于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未来给付精算现值合计,减去制度现有的统筹基金滚存额。方案三建立在强制实施的新的基本养老保险方案下,结合实质上的预定津贴性现付养老保险实际,考虑问题比较周到,但由于其债务精算模型存在明显错误,故人为缩小了IPD规模。

10.2 对当前养老金隐性精算债务(IPD)测算方案的评价

在我国,目前存在各种隐性养老金债务的测算方案,是世界银行和上海社科院左学金博士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房海燕博士分别针对沈阳、上海和全国的国有企业职工设计的。测算结果表明,在1994年,沈阳市的IPD相当于其GDP的39%~52%(利率假设分别为8%和4%);而上海同期的IPD为184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NP的3/4;在5%的利率假设下,1997年我国的IPD为31546亿元。由于三种测算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其结果并不可比。再加上介绍前两种方案的有关资料属于总结性的文章,只介绍了测算思路,我们只能就三种方法的基本思想进行评介。

10.2.1 上海隐性公共养老金债务的测算方案

上海隐性公共养老金债务的测算方案的设计者是上海的左学金博士,他在一系列有关参数假设的基础上,对曾实施养老办法的上海职工养老基金在1995~2054年期间的隐性公共养老金进行了测算。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对上海的人口动态作出模拟后,就分年龄段的职工群组在生命周期各阶段中没有代际间转移情况下的在职缴费和退休受益分别测算。

第二步,计算分年龄组的生命同期转移支付需要和上海职工养老基金在各年度的收支平衡状况。

第三步,检验参数值变化对养老基金收支平衡的灵敏度分析。

10.2.2 世界银行对沈阳隐性公共养老金的测算方案

世界银行对沈阳IPD的测算,采用了计划终止精算债务现值的概念,该概念是指到计算年止参加者累计得到的养老金权利现值,即通过将需要支付给目前领取养老金人员的未来给付精算现值和应支付给目前在职职工——如果原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停止执行,则应对其支付的养老金现值两者合计测算出来。全市的IPD,等于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未来给付精算现值合计,减去制度现有的统筹基金滚存额。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对于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的职工,按法定养老金和一定的利率假定,计算每个参加者的未来给付精算现值,将分年龄别的每代人未来给付精算现值合计,便得到退休职工的未来给付现值总量。

第二,对目前的在职职工,根据其缴费年限与全部工作年限的比例,设置一个预分配比例系数,推算出各个年龄别的每代人未来给付精算现值,加总得到的在职职工的未来给付精算现值总量。

第三,前两者的合计,减去制度已经累积滚存的统筹基金余额,便得到总的IPD规模。

10.2.3 全国隐性公共养老金债务的测算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九五级博士生房海燕采用了给付配置精算成本法,在统一方案下估算我国1997年的IPD规模。为了方便起见,测算中设置了一系列假定,如不考虑提前退休和伤残脱退因素,利率恒为5%,男、女性“中人”平均的正常退休年龄分别为65岁和60岁,等等,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已离退休者的精算债务现值总量。首先整理出离退休人员分性别、年龄的人口数据,并假设利率为5%,计算出退休后各年龄别的年金系数,将用以计算IPD的年退休待遇设定为1996年职工平均工资的70%,最后将它与离退休人员一元债务现值相乘,得出离退休人员精算债务。

第二步,计算“中人”的养老金精算债务。首先将养老金权利现值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养老金权利现值,测算时考虑了不同缴费年限下如何确定未来基础养老金权利的问题;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采用个人账户放大方式进行推算。然后将以上两者相加,得“中人”养老金精算债务。

第三步,计算IPD规模,即前两部分之和减去已经积累的基金滚存额。上面介绍的三种测算IPD方案,是分别针对不同的区域而设计的。其基本思想各有所长,上海方法中的模拟替代灵敏度检验,对于在实践中摸清我国IPD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缺憾也是明显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看出:

①在建立养老金精算债务方面,简单地运用商业保险的年金精算模型。将养老基金累积函数img426等用于商业永久性年金精算现值函数img427,由于img428是指从r岁开始后每年一元的精算现值,而养老金发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和通货膨胀而逐年提高的,所以,是指在r岁时一元,以后每年以固定比例增长若干年支付额的精算现值。因此如方案三中,将精算债务现值模型为

img429

存在明显不足。式(10.18)中的Bx是从计划开始承诺的年龄起到x-1岁累积得到的养老金权利。

②对积存函数M(x)的设置,不符合建立M(x)的两个条件或不能准确反映养老金债务的积存。

③在方案设计方面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如方案一、二均未考虑退休年龄的动态变化,在方案二中,“老人”平均退休的确定未考虑通货膨胀的变化,对“中人”养老金权利采用账户放大法进行简单推算,也在结果上夸大了IPD规模。方案三建立在强制实施的新的基本养老保险方案下,结合实质上的预定津贴性现付养老保险实际,考虑问题比较周到,但由于其债务精算模型存在明显错误,故人为缩小了IPD规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