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前研究的不足及开展养老保险精算研究的现状

当前研究的不足及开展养老保险精算研究的现状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对社会养老保险的精算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已成为社会养老保险的一项核心内容。少数文章试图从精算角度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但由于未弄清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人寿保险的巨大差别,只是简单地套用商业人寿保险的精算模型,使得测算结果误差较大。

1.3 当前研究的不足及开展养老保险精算研究的现状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不仅关系到保险人和投保人的利益,而且关系到职工因年老退休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能否得到及时的足额的补偿。在我国还关系到经济制度改革的成败,因此,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多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已经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有诸多建树。笔者考察了已有的诸多研究,认为不足之处不在于研究的范围上,而在于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和技术比较落后,即绝大多数文章都是以定性研究为主,而忽略了定量研究,忽略了精算分析,从而出现人云亦云,所得出的结论缺乏基础数据的支持,可信度低。

社会养老保险的性质决定了精算技术在社会养老保险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社会保险是国家或政府运用商业保险的某些手段来实现社会保险的目的,主要是运用风险理论和精算学方法,针对公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某些风险,运用精算学的方法预测风险损失的大小,建立保险基金,待风险损失发生时给予经济补偿,从而实现社会保障的目的。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主要借鉴人寿保险的基本理论和精算方法,目的在于处理参加保险者的寿命风险和保险基金运营中的利率风险。

社会养老保险从其萌芽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创新,每一次创新都离不开精算师们的辛勤劳动。可以说,社会养老保险的重大决策都是以精算师们提供的稳健可靠的精算数据为基础。而每一个既定的养老保险制度又必须通过精算使它得到具体表现,形成具体方案。由此可见,对社会养老保险的精算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已成为社会养老保险的一项核心内容。

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设计出不同的方案,经过精密的计算和预测,最后从中挑选一种作为实施方案,并且,此项方案还得定期检验、补充和完善。作为一般原则,实行任何模式的社会养老保险,第一,必须测算未来几十年对养老金的需要总额,然后,据以测算需要收缴的养老保险总额,以及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保险费率。第二,必须对影响养老保险未来的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未来面临的各种风险,如筹资不足、人口老化、通货膨胀、投资风险等做出准确的评估,从而提供信息,使该计划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建立在合理的财力基础之上。第三,运用精算技术将社会养老制度具体化,量化。

可见,对社会养老计划费用及其可能的变化和面临的风险做长期预测是精算师们的主要工作,而其结果是否准确和有效首先取决于精算模型的构建及精算方法的采用是否合理和正确。随着社会养老保险经营经验的积累和对其风险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保险人对保险方案的制定更趋合理、复杂化。而用于社会养老保险测算的精算技术和方法,也从简单的推算和简洁的表达形式变得复杂和难懂。

精算科学和精算师职业在国外已有150余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人寿保险经营的科学基础的寿险精算学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在保险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知道,虽然社会养老保险在精算方面采用了人寿保险的原理,但由于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的人寿保险有着根本的不同,故不能简单套用寿险精算模型,需要根据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对寿险精算模型进行修正或重新推导。北美精算师N.L.鲍尔斯等著的《精算数学》从两个方面介绍了退休金计划的精算原理并推导出一些基本精算模型:一是退休金计划估价理论,论述了退休金计划的特点,推导出醵出金、退休受益等指标的精算基本函数;二是退休基金累积理论,推导了用于描述精算成本方法的有用的函数。R.L.布朗在《人口数学》中论述和推导了人口统计的一些方法和模型,并介绍了人口普查数据在美国退休金保障上应用的思路和方法。S.G.凯利森在《利息理论》中论述了利率变动情况下如何测算每年一元的年金现值和终值,对本书中研究社会养老保险的利率风险具有启发作用。另外,N.L.鲍尔斯等著的《风险理论》和D.伦敦著的《生存模型》都为本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由于我国引进精算高等教育才10余年的历史,故从精算角度研究社会养老保险的学者很少,有关这方面的专著和文章所见不多。目前,我国对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论证在精算方面基本局限于对保险费率和支付额度的简单计算,其他大部分只是定性方面的研究。笔者印象较深的精算文章中,北京大学楚军红在其《通货膨胀下中国的人寿保险》一书中,从精算角度论证的只是商业人寿保险受通货膨胀影响的情况。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者王鉴刚在其著作《社会养老保险平衡测算》中对不同筹资模式下的养老基金平衡进行了测算,其不足是明显的:一是对1990年0岁以上人口不变的死亡率逐年推算未来生存人口,但对1991年以后0岁人口数据却用假设的人口总算减去0岁以上人口得到,方法过于简单。二是假设在职职工工资相等,忽略了绩效工资增长率因素;假设退休人员年退休金额相同,忽略了不同年龄退休人员年退休金的差异。三是误认为年工资增长率等于年退休金调整率。中国人民大学九八届博士房海燕在其博士论文《养老金债务问题研究》中就我国公共养老金隐性债务进行测算,其精算模型虽然考虑了工资增长率因素,但又忽略了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进行调整的因素,故模型本身不够完善,基本上还是套用了商业人寿保险精算模型,使测算的误差增大。西北农业大学教师杨翠迎对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其纯保费测算模型简单套用了一元生存年金精算模型。

纵观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现状,绝大多数文章均以定性分析为主,忽视了定量分析和精算研究。少数文章试图从精算角度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但由于未弄清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人寿保险的巨大差别,只是简单地套用商业人寿保险的精算模型,使得测算结果误差较大。其原因是我国引进精算教育的历史不长,开展此方面的研究不足,导致精算专业人才缺少和精算水平不高。因此,进一步加强保险精算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与本国实践相结合,为推动我国人寿保险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行的方案,成为我国业内人士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将以此为目标,试图从精算角度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和分析,以填补国内在此研究领域的遗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