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层行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行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不能正确执行制度办法,贷后管理将大打折扣。在贷后管理上对信贷资金的使用缺少跟踪监督,不按规范要求进行常规检查。(三)贷后管理重点认识不清,缺少必要的评价分析。在贷后管理中虽然落实了按月查看,按季核实的贷后管理制度。在贷后管理中逐步释放不满意情绪,加大了贷后监管的难度。特别是在贷后管理工作中要落实好这几方面:一是落实责任制度,实行服务与监管并重。

基层行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马永忠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全行信贷服务领域的逐步拓宽和贷款业务的迅速扩张,贷款的风险同时也在增加,履行职能迈入了新的阶段。信贷业务快速发展,信贷产品不断丰富,贷款主体和贷款投向日趋多元化,信贷风险较难把握,贷后管理作为信贷监管的主要手段,如何做好此项工作,进一步提高贷款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有效防范化解信贷风险,实现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我行实际,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信贷制度学习不够,执行力有待提高。目前,信贷工作普遍存在时间紧、工作任务重的客观事实。同时,信贷人员对新制度办法学习不够,对信贷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缺少系统学习,仍按老一套的方法管理客户,在与客户的合作、风险的预警、传导、反应和处置等方面还没有规范化,基本上还处于简单、粗放型的初级管理阶段,显然无法满足业务快速发展和多元化客户的需求。个别人员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还停留在收购资金封闭运行阶段,对新业务的政策制度、操作要点和管理要求缺乏系统理解和全面把握,对企业经营管理、财务信息及行业市场走向缺乏分析研究判断,不能及时洞察潜在风险点。如果不能正确执行制度办法,贷后管理将大打折扣。

(二)信贷队伍参差不齐,贷后管理难以完全到位。一是信贷队伍中大部分人员为近几年入行的年轻干部,基层工作经验缺少,贷后管理中缺少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二是信贷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工作粗枝大叶。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资产评估结果和押品变现能力不做深入分析,对资料的来源及真伪疏于考证,单纯依赖企业或企业委托的会计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三是责任意识淡薄,尽职能力尚需提高。在贷后管理上对信贷资金的使用缺少跟踪监督,不按规范要求进行常规检查。四是信贷人员专业水平、业务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新业务发展和管理需求,贷后管理的精细化操作难以保证。

(三)贷后管理重点认识不清,缺少必要的评价分析。在贷后管理中虽然落实了按月查看,按季核实的贷后管理制度。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忙于应付,疏忽了对客户综合经营能力的判断。一是检查内容的简单化。现场检查中贷款的用途缺少详细的记录,担保物价值状况的变化情况未进行必要的分析。二是贷后定期检查的内容格式化,忙于应付贷后记录的填写,对客户经营情况了解甚少。三是贷后检查内容重点不突出,除了一些财务指标有些变化外,其他内容的变化较少。四是仅凭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和平时了解的表面现象在办公室填写尽职记录,缺少客户经营情况的全方位了解,更谈不上对潜在或显现的信贷风险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和化解措施。

(四)服务意识不强,贷后管理难度加大。首先,近期出台的信贷政策制度很少考虑到如何去服务和维护贷款客户,只是延长了贷款审批和发放时间,贷款投放时间与客户资金需求时间严重脱节。同时,信贷操作流程冗长,办贷效率低下。其次,在放贷环节上,重复劳动太多,形式审查较多,实质审查较少,且有限的时间无法保障贷款诸多环节的审查。因此,发放贷款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与客户资金需求时间不相匹配,客户在贷款投放前已经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在贷后管理中逐步释放不满意情绪,加大了贷后监管的难度。例如:企业不按时提供财务报表、销售款存入他行、不按时还贷纳息等等现象。三是贷款管理上存在“一贷了之”的现象。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的管理上,长期依赖调查环节中使用的预计效益指标,用估计和测算的方式记录贷后尽职记录,不及时掌握、研究和解决项目运行中的变化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贷后管理的几点措施和对策

(一)营造学习氛围,树立风险意识。结合十八大报告学习活动,要求信贷人员学习最新下发的信贷制度及操作流程,在全行掀起学制度、比业务的良好氛围,通过制度的学习,在全行逐步树立起风险责任意识。一是按照信贷管理规范要求,组织信贷人员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把学习和落实制度作为合规经营的重要保证,要把文件精神和制度规定有效贯彻到每个岗位,贯穿到业务流程,切实提高业务操作的规范性。二是采用岗前培训、以会代训、以老带新和新员工轮岗培训等多种方式,锻炼提高信贷业务素质和操作水平,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三要以定期风险排查和系统风险预警监测等信贷管理措施,搞好实地培训,组织信贷前后人员开展对信贷和风险管理制度的专题学习,引导职工自觉按规定办事,按制度管贷,切实杜绝操作性风险。

(二)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激励约束。目前,全行信贷队伍缺少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对项目贷款的管理上,贷后评价涉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全面提高信贷人员素质尤为重要。一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信贷队伍专业素质。要根据信贷管理需要,结合业务薄弱环节,重点加强贷款业务操作、企业财务分析和法律审查等专业技能培训,并积极鼓励参加社会化经济类考试,全面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综合水平。二是要重视人才梯队建设,扎实做好“传帮带”的衔接。要通过岗前培训和业务轮训尽快适应工作要求,逐步从杂乱的工作状态中走出来,及时担当重任,尽快提高贷后评价质量。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信贷一线的工作积极性。要逐步落实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打破“大锅饭”。从而自觉地由要我工作向我要工作转变。四要加大考核和奖惩力度,对在工作中存在重大失误或失职的人员要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措施。对于管理到位、成效突出的信贷人员给予特殊奖励,切实增强合规经营的自觉性,逐步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

(三)抓好制度落实,夯实信贷基础。严格执行各项信贷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制度落实。特别是在贷后管理工作中要落实好这几方面:一是落实责任制度,实行服务与监管并重。要求信贷人员恪尽职守,随时掌握企业经营动态,控制好第一还款来源。二是强化精细化管理,推行逐户按月监控督查制度。每月进行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预警提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是实行不定期地交叉检查和集中检查制度。要求每季至少组织一次交叉检查,查找信贷风险点。四是利用系统做好信贷监测。充分发挥CM2006系统风险预警监测功能,对有关异常情况或风险信号进一步地调查核实,根据核实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五是加强信贷人员廉洁从业教育。随着我行商业性信贷支农领域不断拓展,在廉政建设方面丝毫不能有所松懈,时刻牢记“无欲则刚”的道理。

(四)增强服务意识,促进贷后管理。我们要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和思维方式,加强贷后的服务,确保贷后监管工作的成效。一是要简化办贷手续。从贷款受理到调查、从审查到审批、从发放到拨付,每个环节应制定明确的时间要求,对于项目资料不完整和不成熟项目从受理环节做出明确的答复,让客户寻找其他融资渠道。二是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切实解决办贷效率低下的问题。要改变目前操作流程冗长、办贷资料繁杂、重复劳动太多和全员参与的弊端。三是严格执行差别授权管理,充分发挥激励引导作用。管理行要充分尊重基层行的经营主体地位,在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下,要根据各行经营管理水平、风险管控能力、地区经济环境和业务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差异,将审批权限有差别地转授给下级行。四是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意识。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认真做好监督管理的同时,积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创造良好的贷后管理条件,确保贷后管理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