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信贷退出的思考

关于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信贷退出的思考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农发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择优扶持、严控风险”的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经营理念,必须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贷退出机制,这既是农发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升信贷管理层次的内在要求,更是预防和控制信贷风险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农发行信贷管理实际,对如何实施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信贷退出做初步探讨。

关于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信贷退出的思考

杨文旗

按照农发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择优扶持、严控风险”的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经营理念,必须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贷退出机制,这既是农发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升信贷管理层次的内在要求,更是预防和控制信贷风险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农发行信贷管理实际,对如何实施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信贷退出做初步探讨。

一、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信贷退出的难点分析

信贷退出指银行从既有市场撤退,停止作为贷款卖方的行为,既包括从以企业为主的客户退出,也包括从行业、地区退出。建立一种竞争最优客户、压缩一般客户和退出不良客户并举的信贷退出机制,使信贷资产不断趋向优化,这是按照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的客观需要,但在实施中存在着各种妨碍信贷退出的因素。

(一)企业高额负债增加了信贷退出的难度。实践证明,拟退出客户主要是存在较大潜在风险或已经暴露风险的企业,其负债中的80%是农发行贷款,其中流动资金的90%以上来自贷款。虽然企业对农发行资金依赖关系的形成是由企业自有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互动融合形成的,这种融合有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但这种依赖关系也在客观上增加了信贷退出的难度,一旦实施信贷退出,就有可能使企业资金链断裂,停产倒闭,造成农发行信贷资产的巨额损失。这种因过度的负债依赖造成的信贷退出压力,在武威这种融资市场不发达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以农业经济为支柱的传统农业城市尤为明显。

(二)贷款担保难以实现导致信贷退出乏力。信贷退出的对象大多是生产经营不景气的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往往需要执行贷款担保来偿还贷款。但有些行贷款担保手续流于形式,信贷档案资料不全,无法通过法律手段向保证人追偿或执行企业的抵押资产,丧失贷款风险补偿的最后一道防线。此外,不同类型的担保,其主张债权的难度也是不一样的。从我行近年来对一些企业信贷退出的实践来看,实现贷款担保由易到难依次为:担保公司保证担保—房地产抵押—机器设备等资产抵押—关联公司担保。特别是集团公司内部保证担保,当贷款企业通过集团内部资金运作仍不能偿还贷款时,说明整个企业集团资金链已经全线崩溃,此时的关联公司保证担保也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

(三)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贷退出错失良机。形成银企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部分私营企业经营管理混乱,部分资金往来通过个人银行卡转账,使资金体外循环而不能进入农发行信贷监管视野;二是有的企业会计账务不健全,对一些重要会计事项不列账,使农发行信贷监管出现盲点;三是一些集团客户公司结构和股权结构复杂,农发行信贷资金监管如同迷宫觅路,难免会出现疏漏;四是一些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仅凭一家银行根本无法掌握其全部情况。以上信贷监管中的软肋,使得银行对企业的经营信息收集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而企业对银行的信贷政策、信贷制度和信贷监管等信息能随时了解和掌握,可以轻易打政策“擦边球”,以较完善的包装取得银行的信贷支持,甚至可能成为多家银行竞相营销的对象,加之信贷人员过分轻信客户的承诺和包装,无法动态掌握企业的经营变化和资金运营风险,对一些经营风险不能及时发现,直到风险全面暴露时已错失退出良机。

二、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信贷退出机制的构建

(一)建立行业信贷退出机制。要加强行业分析,定期发布行业进入、退出信息,指导全行信贷投向,建立一套有效的行业预警信贷退出机制。以武威市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玉米制种、啤酒大麦收购加工及小麦加工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行业发展期或成熟期,其贷款需求大增,在农发行贷款数量很大,但如果无限制地增贷下去,极有可能出现总体上的信贷风险。我行在对上述行业信贷支持之初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目前对以上行业贷款已经实行总量控制,对个别劣质企业制定了比较具体的信贷退出计划。

(二)建立区域信贷退出机制。要加强区域经济研究,正确把握支农政策导向,建立区域信贷退出机制。以武威市分行为例,辖内四个支行信贷资源分布很不平衡,至2012年11月末,凉州区和民勤县支行贷款余额占到全行贷款总余额的89.4%,天祝和古浪县支行贷款余额仅占全行的10.6%;全行99户开户企业,天祝和古浪县支行仅有12户,占比仅为12%。在今后制定区域信贷退出方案时,该行应重点考虑集中优势力量对信贷资源较丰富的凉州区和民勤县实行信贷进入,而对古浪和天祝县在一些领域实施信贷退出。

(三)建立客户信贷退出机制。应树立以最优资产置换次优资产的理念,制定相应的次优客户退出计划,逐步转让贷款份额和多收少贷等方式降低其占比。具体来说,在每年编制信贷计划时,既要考虑新客户进入,又要前瞻性地考虑老客户退出,在企业的发展和衰退阶段都应慎重贷款。对市场竞争力弱、发展前景差、产品单一且已处于衰退期、风险较大、信用不好的客户可以确定为问题客户或劣质客户予以退出。对于发展前景欠佳的企业,即使目前经营状况较好,也要作为退出目标,尽早退出。对于存在不良贷款、欠息和债权债务不落实的企业;现有工艺装备、技术水平落后,发展后劲乏力,以及连续两年亏损的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呈下滑趋势,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连续两年出现负数,利息保障倍数逐年降低的企业;生产经营萎缩、产销率降低,销售收入和利润逐年减少的企业;销售价格呈下降趋势,且成本高居不下,利润率降低,市场份额逐步缩小的企业;信用等级逐年下降的企业,都要退出。

三、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信贷退出的路径选择

(一)控制授信,压缩规模。对企业或行业的信贷退出,可采取授信刚性控制办法,对拟退出的客户或行业,通过核定授信为零或减少授信额度来控制同业占比和融资总量,达到信贷退出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但从长远看无发展潜力的客户或行业,选择此退出途径较为适宜。从武威市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受下游企业生产原料结构性调整的影响,麦芽加工这一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空间收缩,行业后续发展潜力有限;对此,我行对贷款支持的麦芽加工企业应采取维持现有规模、逐年推出的信贷退出策略,具体退出措施就是授信刚性控制,逐步压缩规模。

(二)适时诉讼,依法收贷。依法收贷是我行信贷退出的一种无奈选择,对以下情况可用此方式适时退出。一是预计企业经营状况日趋恶化,难以起死回生,或生产经营停止,没有现金流入。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具备还本付息能力,但是采取各种方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拖欠银行本息。三是企业严重资不抵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发展前景暗淡。

(三)资产重组,债务转移。采取转变承贷主体方式转移债务,从而实现信贷退出。企业通过转让部分或全部股份实现其经营权或所有权转移时,一并将银行债务转移到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偿债能力的优势企业;通过企业重组和兼并,将拟退出企业的债务转移到新的企业。通过债务转移实施信贷退出对银行贷款没有损失或损失很小。如我行对一户油脂加工企业实施信贷退出时,就是通过债务转移的办法,利用企业占有城市黄金地段土地的优势,通过资产重组将欠款客户购并到一家实力较强的私营企业,不但全额收回了200万元不良贷款,也为企业启动再生产注入了活力,助其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四)逆向选择,以进代退。对贷款逾期、企业效益尚可、产品有市场、现金流量正常、有足够抵押财产且贷款用于正常经营周转的企业,可采取再注入新贷款,实行封闭运行,帮助企业渡过暂时难关,之后再实施新老贷款一起退出。对于新产品开发能力强,基础管理较好但暂时有财务困难的企业,可以通过支持产品、技术升级换代或转产新产品等方式,帮助企业涉足前景好的行业和产品,从而实现信贷资产从次级向优质转移的目标,但要避免产生贷款过度进入现象。由于新行业和新产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用这种退出方式必须慎之又慎,防止越陷越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