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汲取应对危机的教训,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

汲取应对危机的教训,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联储为了挽救华尔街的流动性而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汇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部分。货币政策独立性下降主要是因为两个议事协调机构的建立。建立该委员会的初衷是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是由于委员会中包括了过多部门,结果反倒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有必要重新研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再不应该回避取消国务院对货币政策的批准权。

汲取应对危机的教训,提高货币政策独立[1]

美联储为了挽救华尔街的流动性而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除美国以外的国家应对这一“美元冲击”的最佳策略就是让本国货币对美元升值。但是,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当局普遍经验不足、独立性不够,采取的措施不是太迟就是太乏力,错过了本币升值的最佳的时机,导致大量廉价美元流入国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四季度到2007年三季度,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外汇储备增加了2.654万亿美元,增长139%;发达国家由于汇率机制灵活,官方储备同期只增加了3500亿美元,增加32%。而在发展中国家当中,中国付出的学费最为昂贵,外汇储备四年翻两番,从2003年底的4000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底的8000亿美元,之后又加速增长到2007年底的将近1.6万亿美元。在人民币升值20%之后,外汇储备的账面汇兑损失可能已经接近1万亿元。

其实人民币早有升值压力,中国早就应该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体制。1994年初的外汇体制改革让人民币官定汇率一次性地大幅贬值约35%,此后中国的外汇收支一改以往入不敷出的局面,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持续双盈余,外汇储备在大多数年度大幅增加。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也仅有个别月度数据环比略有减少,同比则从来没有出现过减少。这显示人民币早就有升值压力。在当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内部报告中也有过本币升值的提议。

但是在2001年之前,人民币升值压力被两个外部变化部分释放掉了。一是亚洲金融危机。它导致人民币相对于周边国家货币升值。一些周边国家的产业结构与中国类似,在国际市场上与中国是竞争关系。他们的货币贬值不利于中国产品出口,但有利于中国平衡国际收支。二是美元持续走强,带动人民币升值。由于钉住美元,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计算,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REER)从1994年初的68.83上升到1998年8月的106.96。这两个有利的巧合降低了中国主动调整汇率的必要性,也降低了改革汇率体制的动力。

但是,在盯住汇率制度中,本币汇率变动方向对本国有利只能是偶然的巧合。2001年之后,互联网泡沫破裂、“9·11”事件和次债危机接踵而至,推动美联储一再加大扩张性货币政策力度,导致美元贬值和全球性流动性过剩。更糟糕的是,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应对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最佳策略是本币升值,人民币却背道而驰,跟随弱势美元非自愿贬值,真实有效汇率从2002年2月的108.81贬值到2005年1月的87.87。这个不利变化和一直存在的人民币升值压力相叠加,导致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比其他国家更加严重。

汇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在过去十多年的转轨历程中,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过提高,也有过下降。独立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实现了从财政独立,避免了财政赤字货币化;第二,实现了从地方政府独立;第三,部分实现了与国有商业银行独立;第四,一度走向与金融监管独立。

货币政策独立性下降主要是因为两个议事协调机构的建立。其一是货币政策委员会。建立该委员会的初衷是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是由于委员会中包括了过多部门,结果反倒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议事机构中,各部门的委员总是围绕本部门的目标提出建议。在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中,唯有人民银行把稳定币值当作首要目标;有些部门的目标甚至与之冲突。在货币政策委员会中,来自各部门的委员占了半数,人民银行官员不到1/3。所以,该委员会按“少数服从多数”的机制通过的货币政策建议不能确保实现币值稳定的目标。

其二是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建立这个制度的初衷是强化监管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消除监管盲点。但是货币政策目标和监管目标有相冲突的地方,由人民银行参与并牵头未见得妥当。如果监管者之间合作过了头,有可能恢复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商业银行之间正在切断的联系,降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导致人民银行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下一次监管失败,掩盖商业银行的损失。华尔街周期性爆发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挽救上一次危机的同时,总是为下一次更严重的危机埋下祸根。

上一轮讨论人民银行独立性问题的高潮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后得到采纳的是“在国务院领导下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唯一可行的选择。当时的人民银行身兼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双重职责。脱离了国务院的支持,人民银行很难监管国有银行;而履行不了监管职责,货币政策必然成为一纸空文。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主要监管职能已经从人民银行剥离出去。为了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有必要重新研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再不应该回避取消国务院对货币政策的批准权。国务院履行批准职责不仅增加货币政策时滞,也增加了决策的不确定性。对国务院来说,稳定币值只是众多职责中比较长远的一个,很可能有更紧迫的任务排在它前面。这也是众多国家付出不菲代价换来的历史教训。

【注释】

[1]2008年10月15日发表于《成都商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