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及时性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及时性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信息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与此相适应,国家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是要求企业会计信息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需要。强调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质量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会计信息的效用与加工会计信息的成本这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五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为了实现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明确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信息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对于其他应包括的内容,人们在认识上还不统一。一般认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一、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是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主要是为满足国家对企业进行直接管理服务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主要是利用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与此相适应,国家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也发生了变化。此外,随着企业筹资渠道的多元化,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迅速增强,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已不再局限于国家,而扩大到其他投资者、各种债权人等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群体。同时,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是要求企业会计信息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需要。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也称为明晰性,是指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帮助有关方面进行经济决策,要运用会计信息就必须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这就要求会计信息能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容易为使用者所理解。要在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前提下,力求使会计信息简明易懂。当然,要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还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

四、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可比性包括两层含义,对于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对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也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会计信息。

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但要通过阅读某一会计期间的财务报告掌握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而且要能够比较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以明确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因此,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应当具有可比性,即对于同一企业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发生的相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应该采用一致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

会计核算中,相同的业务往往存在着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例如,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等,企业可以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运用。但是,为了保证财务报告前后期有关数据的可比性,便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要求企业的各种会计处理方法和财务报告的指标口径、核算内容、编制规则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此外,强化可比性的要求,还可以防止某些企业或个人通过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动,人为地操纵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指标,粉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出于比较不同的投资机会等原因,信息使用者还需要能够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报告,以评估不同企业相对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因此,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对于相同的经济业务,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这就要求,一方面,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要尽量减少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余地;另一方面,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会计政策。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是因为,有时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因此,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应反映其经济实质。例如,在上节说明资产的确认时曾指出,企业以融资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从法律形式来看,其所有权尚不属于承租企业;但从经济实质来看,该资产受承租企业实际控制,因此应当将其作为承租企业的资产进行核算,否则就不能真实反映该项业务对企业的影响。

六、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企业在保证尽可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前提下,要根据一项交易或事项是否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来决定对其反映的精确程度,以及是否需要在会计报表上单独反映。凡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较大影响的交易或事项,应作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重点;对不重要的经济业务则可以采用简化的处理程序和方法,也不必在会计报表上详细列示。强调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质量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会计信息的效用与加工会计信息的成本这两个方面的考虑。如果把企业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事无巨细地详细记录与报告,不但会提高会计信息的加工成本,而且会使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有所侧重或有针对性地选择所需的会计信息,反而不利于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七、谨慎性

谨慎性也称为稳健性,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也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在对某一会计事项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择一种不导致高估资产或收入的做法,以免损害企业的财务实力,防止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持盲目乐观的态度。例如,对期末应收账款预计坏账发生、计提坏账准备,对期末存货估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等做法,都体现了谨慎性的要求。

八、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从而可以把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和任何其他信息一样,会计信息也具有时效性,其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逐渐降低。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必须满足及时性的要求。具体来说,及时性包括及时记录与及时报告两个方面:及时记录就是要求对企业的经济业务及时地进行会计处理,本期的经济业务应当在本期内进行处理,不能延至下一个会计期间或提前至上一个会计期间;及时报告是指要把会计资料及时地传送出去,将财务报告及时报出,也就是说财务报告应该在会计期间结束后规定的日期内呈报给有关单位或个人。及时记录与及时报告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及时记录是及时报告的前提,只有将会计资料及时地记录下来,才有可能及时地报告;及时报告是会计信息时效性的重要保证,如果不能及时报告,那么即使会计记录很及时,也会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性。因此,企业会计应将及时记录与及时报告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

本章小结

本章阐述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主要介绍了财务会计的特点与目的,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要求,财务会计的特点,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目的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简况。重点阐述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财务报告要素、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等。

开展财务会计工作首先要明确其目标。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以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形式满足有关方面的决策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需要有专门的会计规范。企业会计准则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会计规范形式。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分为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2006年发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这一准则体系已经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组织财务会计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前提,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五项。

落实财务会计工作必须明确财务会计的对象及其具体内容,编制财务报表则必须明确财务报表的种类和基本框架。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也是主要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在这六大要素中,资产是最基本的要素。对于收入与费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采用的是狭义的收入与费用的概念。

为了实现财务会计的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

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思考题

1.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2.什么是财务报告要素?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这些要素之间有何联系?

3.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哪些?在具体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这些质量要求是如何体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