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保险业发展的对策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保险业发展的对策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题最后一部分,在借鉴全球主要航运中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新金融中介理论为指导,针对中国航运保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保险业的发展对策。完善的产业价值链体系是国际航运中心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保险业发展的对策

陈剖建 刘 鹃 曹晓林 马国东

(摘 要)

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功能性的综合概念,是融发达的航运市场、丰沛的物流、众多的航线航班于一体,一般以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为依托的国际航运枢纽。国际经验表明,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除了完善的港口设施、航道条件等硬件环境外,必须拥有贸易、金融和广大的经济腹地支撑。

综观全球,世界主要航运中心,无一不是航运保险业的中心。国务院关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到了“进一步完善集疏运体系;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对航运保险、航运融资租赁等领域实行减税措施,着重发展包括船舶保险在内的航运金融业”等。因此,上海欲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必须加快航运保险的发展。

课题第一部分,从航运保险的概念和航运与保险发展的联动关系入手,分析了保险业对航运发展以及航运中心建设相关配套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课题第二部分,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放眼全球航运保险市场。通过大量数字和实证,分析了世界航运保险的总体发展趋势,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和航运保险各险种的发展特点。并通过中国航运保险在全球航运保险市场中的地位和与英国航运中心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中国航运保险的发展潜力和不足。

通过国际比较,课题第三部分,结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定位与发展重点,分析了上海航运保险发展的生态环境,以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港口、船舶、物流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船舶建造、航运物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港区自然灾害等保险需求。

为深入研究分析我国航运保险,特别是上海航运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瓶颈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课题组在公司系统内对水险发展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广东、江苏、深圳、湖南、安徽、福建、辽宁、山东、大连、湖北、宁波、天津、浙江、青岛等14家分公司水险领域的主要负责人的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归纳提炼总结出影响我国水险发展的主要问题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营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保险意识、市场粗放竞争行为、缺乏有效的信息平台制约风险管控能力的提高以及考核机制不健全等方面。

第二,产品与服务方面,主要表现为保险条款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国际网络少,认可度低,并进而使保险服务滞后。

第三,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主要表现为保险中介与服务机构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再保险能力不足制约了承保能力等。

第四,专业人才队伍薄弱。

第五,监管不畅以及外部环境制约等。

课题最后一部分,在借鉴全球主要航运中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新金融中介理论为指导,针对中国航运保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保险业的发展对策。

第一,建设上海保险产品交易中心。通过对金融本质的探究和对保险功能的剖析,提出保险业具有现代金融特征,保险交易是保险实现金融功能的核心关键,并进而提出了保险交易中心的建设框架和建设思路。

第二,完善和明确保险业产业价值链体系。完善的产业价值链体系是国际航运中心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构建和完善保险产业价值链是建设上海保险业服务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当前上海保险机构众多,但没有形成有序的产业价值网络,保险产业的价值链仍不明确。可以通过建立保险机构的聚集网络,构建发达的保险资讯体系,加速建立和强化金融保险产品价格发现机制,建立保险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聚集,进一步优化升级保险业产业价值链体系。

第三,加快发展上海再保险中心建设。利用洋山港金融创新试点优势,积极探索离岸再保险功能区建设;以劳合社中国公司的设立为契机,利用劳合社的信息集中优势,开拓国内再保险业的国际视野;利用劳合社丰富的业内经验,推动国内再保险的业务、交易集中;利用劳合社的国际网络,促进国内再保险的机构集中、人才集中。

第四,课题组对上海市业务发展较为出色的中资和外资保险企业进行了调研,如美亚和华泰。结合这些公司在航运保险经营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提出优化保险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主要方面,建立以承保为中心的组织管理架构,充分灵活的授权、监督和绩效考核制度,区域化条线管理,严格详细的费用预算管理,规划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单位: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