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今日欧洲央行利率决议

今日欧洲央行利率决议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洲货币市场是适应战后国际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但当时的欧洲美元数量不大,对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较小,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欧洲货币市场与离岸金融中心同为经营境外货币市场,前者是境外货币市场的总称或概括,后者则是具体经营境外货币业务的一定地理区域。

第三节 欧洲货币市场

一、欧洲货币市场的概念

欧洲货币(Euro-Currency)又称为境外货币,它并非指欧洲国家的货币,是指在某种货币发行国之外进行借贷的该种货币。例如,在美国境外进行借贷的美元;在日本境外进行借贷的日元等。因此,欧洲货币市场就是指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的该种货币借贷的市场,又称为境外货币市场。由此可以看出,“欧洲”二字在此已失去了其地理含义,之所以冠以“欧洲”是因为这种市场最先出现在欧洲,并一直沿用至今。

欧洲货币市场上又存在两种类型的交易:一种为在岸业务(Onshore Business),是指金融机构为本国居民提供的信贷、结算、投资、外汇买卖等国际金融服务;另一种为离岸业务(Offshore Business),则是指金融机构为一国的非居民提供的各种国际金融服务。

二、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货币市场是适应战后国际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和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的深化,跨国企业得到普遍创立与发展,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市场国际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于是,原已存在的传统国际金融市场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借贷资金供应更加充足,限制更少,更加自由的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正是适应这一客观要求而产生的。

(一)前苏联在欧洲的存款

欧洲货币市场是从欧洲美元市场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冷战期间,前苏联政府为防止美国冻结其在美资金,把持有的美元转存到美国境外的银行,其中多数存入了欧洲的伦敦,从而形成了欧洲货币市场的最原始形态。但当时的欧洲美元数量不大,对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较小,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二)英镑危机

1957年英镑发生危机,英国政府为维持英镑的稳定,成立了英镑区,加强了外汇管制,限制本国银行向英镑区以外的企业发放英镑贷款。伦敦市场的金融机构为扩大业务范围,转而将吸收的美元存款向海外机构贷放,从而促进了欧洲美元借贷业务的发展。

(三)美国国际收支的恶化和对国内金融活动的限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美国的国际收支开始出现赤字并逐年扩大,大量的海外军事支出与资本输出,使美元资金不断外流,进入外国工商企业、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手中的境外美元数量迅速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管制,限制资本外流,但其结果却恰好相反。如为避免银行因支付过高利息而增加经营风险,当时美国联邦银行颁布的Q字条款规定美联储会员银行不能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对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支付的利息不得超过规定的上限,而西欧各国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持续上升,这使得当时美国存款利率低于了西欧各国商业银行美元的存款利率。因此,企业、银行、金融机构或个人纷纷将大量持有的美元转存到欧洲的银行,追求较高的利息。1963年7月,为限制美元外流,美国政府对居民购买外国在美发行的有价证券征收“利息平衡税”,这使得外国借款人在美国筹资的成本增加,转而从欧洲货币市场进行借款。为逃避美国政府的限制,美国的跨国银行加速在国外建立新的分支机构,美国的跨国公司纷纷将资金调至境外,进行直接投资。以上原因促进了欧洲美元业务的快速发展。

对于大量境外美元的经营活动,美国当局采取了纵容的态度。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美国对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承担美元纸币兑换黄金的义务。大量美元在美国境外存贷,就减轻了外国央行向美国兑换黄金的压力,对美国黄金储备的减少有缓冲作用,并为美国转嫁通货膨胀开辟了新的途径,从这方面来说对美国是有利的。

(四)西欧国家货币可兑换性的恢复和控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1958年底,西欧国家放松了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于是美元在欧洲地区可以自由买卖,资金可以自由调拨,这为欧洲美元市场的顺利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60年代以来由于美元危机的爆发,各国中央银行为避免外汇风险,纷纷抢购黄金以及德国马克、瑞士法郎和日元等硬通货。西欧的原联邦德国、瑞士等国家为保护本币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抑制通货膨胀,加强了对本币存款的限制,采取了对非居民在本国国内持有的本币存款不仅不付利息,甚至倒收利息的政策。国际垄断组织及银行为逃避倒收利息的损失,同时获得这些货币升值的收益,就把这些欧洲货币存于伦敦、卢森堡等地,这样境外市场欧洲货币的存贷业务也得到了发展,使欧洲美元市场扩大而演变为欧洲货币市场。

(五)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上涨,石油输出国组织赚取了巨额石油美元,并存入欧洲美元市场。仅1973年-1976年期间,石油输出国组织在欧洲货币市场上的存款已从100亿美元增加到540多亿美元。欧洲银行就将大部分石油美元存款贷给面临国际收支逆差的石油进口国,实现了石油美元的回流。石油输出国组织为欧洲美元市场的美元交易增加创造了条件。

(六)其他地区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

欧洲货币市场形成后范围不断扩大,它的分布地区已不限于欧洲,很快扩展到亚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其他地区境外货币借贷的出现使欧洲货币市场突破了地理上的含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境外货币市场。20世纪60年代末,亚洲各国积极发展本国经济,对外资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以美资为首的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亚洲地区,为方便其融资,要求亚洲地区有一个经营美元业务的金融中心。于是,在新加坡建立了亚洲美元市场,此后香港、巴林、马尼拉、曼谷等地也开始经营亚洲美元业务。1986年东京离岸金融中心设立后,亚洲美元市场的规模又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包括了短期资金借贷、中长期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经营的币种也由原来的单一美元扩展至英镑、欧元、瑞士法郎、日元等多种可自由兑换货币。此外,在北美洲和中美洲等地区也先后出现了一些离岸金融中心。

三、欧洲货币市场的类型

欧洲货币市场与离岸金融中心同为经营境外货币市场,前者是境外货币市场的总称或概括,后者则是具体经营境外货币业务的一定地理区域。根据业务对象、营运特点、境外货币的来源和贷放重点的不同,离岸金融中心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功能中心(Functional Center)

主要指集中诸多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从事具体存储、贷放、投资和融资业务的区域和城市。根据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的关系又可分为一体型和分离型两种。

一体型,是指内外融资业务融为一体,金融市场对居民和非居民同时开放,由本国居民参加交易的在岸业务与非居民间进行交易的离岸交易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在岸资金和离岸资金可以随时互相转换。例如,一伦敦居民将一笔美元存入某英国银行,这属于在岸交易;而该银行又可以将此笔美元转贷给新加坡客户,这就属于离岸交易了。香港和伦敦都属于该种类型。

分离型则把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分开,居民的存贷业务和非居民的存贷业务分开。这种市场有利于隔绝国际金融市场资金流动对本国货币存量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如日本东京离岸金融市场上设立的海外特别账户,其资金的来源必须是日本的非居民,贷放的对象也必须是日本的非居民,居民不得参与交易。此外典型的代表还有美国纽约的“国际银行设施”(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ies)和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上设立的亚洲货币账户。

(二)名义中心(Paper Center)

此类市场没有或几乎没有实际的业务交易,而只是起着其他金融市场资金交易的记账和划账作用,目的是逃避税收和管制。例如中美洲开曼、巴哈马、拿骚和百慕大等地的离岸金融中心就属于此类市场,国际上又称其为簿记中心。

(三)基金中心(Funding Center)

基金中心主要吸收国际游资,然后贷放给本地区的资金需求者,以新加坡为中心的亚洲美元市场即属此类。它的资金来自世界各地,而贷放对象主要是东盟成员国或邻近的亚太地区国家。

(四)收放中心(Collection Center)

与基金中心的功能相反,该市场主要筹集本地区多余的境外货币,贷放给世界各地的资金需求者。亚洲新兴的离岸金融中心巴林,主要吸收中东石油出口国的巨额石油美元,然后贷放给世界各地的资金需求者。

四、欧洲货币市场的经营活动

欧洲货币市场的主要经营活动根据业务性质不同和期限长短主要分为三类。

(一)欧洲短期资金借贷市场

欧洲短期信贷,是指期限在1年或1年以内的欧洲货币存贷业务,为短期资金的融通提供便利,其中以银行间同业资金拆借为主。这些短期贷款常常在素有往来的银行间、银行与企业间进行,有时只凭电话约定,靠双方信用,一般不签订协议,手续非常简便。短期借贷的利率由双方具体商定,一般以伦敦同业银行拆放利率(LIBOR)为基础,或在这一利率的基础上加一定的加息,通常低于各国国内商业银行对大客户的放款利率。借入单位的资信情况对借入额度、期限、利率均有影响。存放款利息一般须先付,即在借款人借款时就由贷款银行将利息从贷款总额中扣除,到期时借款人按贷款额偿还。该市场业务的特点有:

(1)期限短,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1天、7天、30天、90天期的最为普遍。

(2)起点高,每笔短期借贷金额的起点一般为100万美元。

(3)条件灵活,选择性强。借款期限、币种、金额和交割地点均可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灵活方便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4)存贷利差小。欧洲货币市场存款利率一般高于国内市场,而贷款利率一般低于国内市场,两者之间一般相差0.25%~0.5%,因此对于资金的供求双方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5)无需签订协议,由于参与者多为实力雄厚的大金融机构、政府和跨国公司,交易双方全凭信用进行。

(二)欧洲中长期借贷市场

欧洲中长期贷款都是期限在1年以上的贷款。由于中长期贷款的期限长,金额大,对世界政治经济变动较为敏感,贷款银行存在的潜在风险也较大。

1.欧洲中长期贷款的特点

(1)签订书面贷款协议。这也是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的区别之一。

(2)政府担保。中长期贷款如果没有物质担保,一般均由政府有关部门对贷款协议的履行和偿还进行担保,从而提供按时还本付息的保障。

(3)银团贷款。银团贷款(Consortium Loan)也叫辛迪加贷款(Syndicate Loan)是指一笔贷款由数家银行共同提供。选择银团贷款主要是基于银行资金实力和风险承担的考虑,由于中长期贷款金额较大,仅凭一家银行可能无力提供,同时万一贷款不能收回,多家银行可以分担损失。银团贷款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银团贷款,即银团内各贷款银行按照一份共同的协议所规定的统一条件直接贷款给借款人,贷款工作由各贷款银行在贷款协议中指定的代理行(Agent Bank)统一管理。另一种是间接银团贷款,即先由牵头银行(Lead Bank)向借款人贷款,然后由牵头银行将参加贷款权(Participation in the Loan)分别转售给其他参加贷款银行,参与行与借款人之间一般不存在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某些情况下借款人甚至不知道参与行的存在。

(4)浮动利率。浮动利率是指在贷款期内每3个月或半年根据市场利率的实际情况,随行就市,对利率进行调整。由于贷款期限较长,如果采用固定利率,在贷款期内利率不变,银行的利息收入和客户的借款成本就都是固定的。此后市场利率若上升,对银行就是不利的;市场利率若下跌,客户就将遭受损失。因此浮动利率在贷款期内允许借贷双方根据市场利率的实际情况,对原利率加以调整,减少了借贷双方所承担的利率风险。这里的市场利率一般参考LIBOR确定。

2.欧洲中长期贷款协议的主要贷款条件

(1)利息和费用

①利息,中长期贷款收取的利息,一般按伦敦同业银行拆放利率(LIBOR)来收取,或者按市场当地的同业拆借利率计算。20世纪80年代后,从欧洲货币市场借取欧洲美元也可按美国纽约市场优惠放款利率(Primary Rate)来计收。

②附加利率(Margin或Spread),又称为加息率,LIBOR为短期利率,所以借取中长期贷款要在此基础上附加一个利率,通常附加利率随贷款期限的延长而逐渐提高,此外还受到资金供求状况、借款货币汇率风险程度、借款人资信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③管理费(Management Fees),管理费的性质近似手续费,根据贷款金额,按一定费率收取,费率一般为0.25%~0.5%。

④代理费(Agent Fees),是指在银团贷款中借款人对银团代理行或牵头银行所支付的费用。代理费的高低视贷款金额的多少,组织贷款事务的繁简而定。1亿美元的贷款,每年收费最高可达5万~6万美元。

⑤杂费(Out of Pocket Expenses),贷款协议签订前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均为杂费。

⑥承担费(Commitment Fees),是指贷款协议签订后,对未提用的贷款余额所支付的费用。承担费根据未提用贷款余额,按一定费率计收,承担费率一般为0.25%~0.5%。承担费的具体计算方法见本章实务篇。

(2)利息期(Interest Period)

确定利息期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确定起息日,二是确定利率适用的期限,是半年调整一次,还是3个月调整一次等等。

(3)贷款期限(Period of Loan)

贷款期限是指借款和还款的期限,一般由宽限期(Grace Period)与偿付期(Repayment Period)组成。宽限期,是指借款人只提取贷款,不用偿还贷款的期限,但要支付利息;宽限期一过则到了偿付期,借款人要开始偿还贷款本金。一般来说,宽限期越长对借款人越有利。

(4)贷款的偿还

中长期银行信贷的本金偿还方式有到期一次偿还、分次等额偿还和逐年分次等额偿还三种。在第一种情况下,实际贷款期限与名义贷款期限是一致的,适用于贷款金额不大、期限较短的情况;在第二种情况下,是在宽限期之后开始分次等额偿还,但因为在未到期之前借款人就已经开始偿还本金了,所以实际贷款期限要比名义贷款期限短;第三种情况由于没有宽限期,从贷款的第一年起就开始偿还本金,因此是相同条件下实际贷款期限最短的。

实际贷款期限的计算公式为:

实际贷款期限=a+(n-a)/2

n:名义贷款期限;a:宽限期

例如,某借款人获得一笔8年期的贷款,宽限期为3年,则实际贷款期限为:

3+(8-3)/2=5.5(年)

(5)提前偿还

一般来说,如果能够确保借款的投资收益高于借款利息,一国借款人从国外贷款银行获得的中长期银行信贷,期限越长对借款人越有利,甚至在贷款到期时能得到展期,就更为有利。但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如果借款人自有外汇较为充足,提前偿还贷款本金反而较为有利。

①贷款所用货币的汇率有上升趋势,此时如果借款人仍按原定期限偿还贷款,将遭受汇率损失。

②贷款采用浮动汇率时,市场利率有上升趋势,此时如果借款人仍按原定期限偿还贷款,则利息的负担将加重。

③贷款采用固定利率时,市场利率有下跌趋势,此时如果借款人仍按原定期限偿还贷款,将支付比市场利率高的借款利息。

④使用借款的收益无法弥补借款的成本。

因此,借款人与外国贷款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时,应争取将提前偿还贷款的条款列入协议。这样借款人在有利时机就能主动提前偿还贷款,而无需向外国贷款银行支付任何额外的费用或成本。

(6)贷款币种

由于不同的货币利率和汇率走势均不同,因此在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贷款时,选择什么样的币种,直接影响到借款人的借款成本。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个原则:

①借款币种与使用方向相配合,也就是使用这笔资金时需要哪种货币,尽量直接借取该种货币,这就避免了货币的兑换,不会受汇率波动的影响。例如如果借款是为了从欧洲进口机械设备,需要以欧元支付,则最好借欧元而不借美元,以免遭受美元兑欧元贬值的风险。

②借款币种与未来收入币种相配合,还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借款人利用贷款所产生的未来收入,两种资金流的币种一致,也将避免货币再次兑换,不会受汇率波动的影响。例如某借款人未来收入主要是美元,则在筹措资金时也应以美元为主,这样就可以用未来的收入直接偿还借款,而无需进行货币的兑换。

③软币和硬币的选择。

一般来说,软币汇率有下跌趋势,而硬币汇率有上升趋势,因此单从汇率角度看,借款人借软币更有利。但通常软币的利率较高,硬币的利率较低,从利率角度看,借硬币利息负担较轻,借软币利息成本较高。所以,如果预测在借款期内硬币升值的幅度小于硬币与软币的利息差,这意味着借硬币在汇率上的损失比利息上的收益要小,此时借硬币就是比较有利的;相反,如果在借款期内硬币升值的幅度大于硬币与软币的利息差,就意味着借硬币在汇率上的损失要大于利息上的收益,此时就应该借软币。

在实际操作中,对借款币种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可行的条件下选择风险最小、成本最低的币种,同时还可以运用一些风险管理方法,尽可能地避免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三)欧洲债券市场

各国大工商企业、地方政府、团体以及一些国际组织,为了筹措中长期资金,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货币以外的货币标明面值的债券称为欧洲债券。进行欧洲债券交易的市场即为欧洲债券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对长期资金的需求迅速上升,筹资的证券化趋势日益明显,债券市场得到较快发展。第一笔欧洲债券业务是1963年意大利为建设高速公路筹资1 500万美元而发行的欧洲美元债券。

一般债券发行单位先与欧洲债券市场的银行集团进行联系,洽商条件,达成协议,由一家或几家银行为首,数家银行出面代为发行。债券上市后,这些银行首先购进大部分,然后转至二级市场或国内市场出售。欧洲债券市场的主要特点是管制较松,审查不严。欧洲债券发行一般不需要有关国家政府批准,不受各国金融法令的约束,通常为不记名债券。此外发行费用较低,不用缴纳注册费用,债券持有人不缴利息税。这些都促进了该市场的发展。

目前欧洲货币债券主要有三种:一是普通固定利率债券,其特点是发行时利率和还本期均已作了明确规定;二是浮动利率债券,其特点是利率可调整,一般是每半年调整一次,调整是以6个月的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IBOR)或美国商业银行优惠放款利率为准,加上一定的附加利率;三是可转换债券,其特点是购买者可按发行时规定的条件把债券转换成相应数量的股票。

知识窗:可转换债券

可转换债券,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可转换债券首先是一种债券,具有债权性,在转换之前持有者只是公司的债权人,而不是股东,享有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权利,但不能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但是由于可转换债券赋予了投资者转换为股票的权利,可能获得更高的回报,因此其利率要比相同条件下的普通债券低,这样作为发行人的股份公司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筹集到资金。同时,可转换债券又具有股权性,在转换成股票之后,原债权持有人就由债权人变为股东,可以享有股东相应的权利和收益。

在发行可转换债券时一般要对转换期限、转换比例等进行约定。转换期限是持有者有权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公司股票的期限,通常从发行之后若干年起至债券到期日止。一般来说,转换期限越长,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就越高。转换比例的确定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确定转换价格,即转换为一股股票,需要多少面值的可转换债券;二是确定转换比率,即一张可转换债券,可以转换成股票的股数。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转换比率=可转换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影响可转换债券投资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转换价值,转换价值,是指可转换债券实际转换时,按转换成的普通股的市场价格计算的理论价值。

转换价值=普通股票市场价格×转换比率

可见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值与普通股股票的价格同向变动。

例如,某股份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面值为1 000元,转换价格为11.11元,转换比率即为1 000/11.11=90,也就是一张可转换债券可以转换为90股该公司的股票。发行时该公司股票市价为10元/股。某投资者以面值购买一张可转换债券,如果此时进行转换,转换价值为10×90=900元,低于债券面值,投资者是亏损的,因此他不会进行转换。当股票市价上涨到11.11元/股时,转换价值为11.11×90=1 000元,此时投资者进行转换为盈亏平衡,但考虑到持有到期还会有利息收入,因此也不会进行转换。如果股票市价继续上涨,使得转换价值高于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和利息收入,此时进行转换就是有利可图的。

五、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

欧洲货币市场是一种完全国际化的市场,由于经营的是境外货币,因此具有许多与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不同的特点:

(一)经营非常自由

欧洲货币市场的业务活动,既不受所在地政府当局金融政策、法令的管辖以及外汇管制的约束,也不受经营货币的发行国的管制,因此经营非常自由,是一种超国家、无国籍的资金市场。

(二)批发性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的借款人和存款人都是一些大客户,不仅包括国际性银行、跨国公司,而且各国政府、中央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也经常出入其中,因此单笔交易数额都很大,绝大多数都超过100万美元,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的交易也很普遍。而且大客户性质也决定了他们的信用度是比较高的。

(三)独特的利率体系

由于没有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等要求,不受利率限额的管制,以及交易金额大、税率低等优势,欧洲货币市场上的银行就可以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利率。比起各国国内市场的存贷利率,欧洲货币市场的贷款利率相对较低,存款利率相对较高,存贷利差小,对投资者和贷款人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四)市场范围广阔

从地理上看,欧洲货币市场遍布世界各地,且各地市场联系紧密;从交易比重看,从最初的欧洲美元发展到包括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可兑换货币;从交易活动来看,有短期也有长期,利率有固定的也有浮动的。此外,各大国际银行还不断地进行业务创新。这使得参与欧洲货币市场的客户可以充分选择投资或融资的业务品种。

六、欧洲货币市场的经济影响

欧洲货币市场的运行,对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领域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便利

欧洲货币市场是国际资金再分配的重要渠道。在这个市场上,金融机构发达,资金规模大,借款成本较低,融资效率高,因此它成了各国获取资金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如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就从该市场借入可观的欧洲货币,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2.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

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拓展了金融市场的空间范围,也丰富了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如果一国在国际贸易上出现了逆差,就可以从欧洲货币市场上直接借入欧洲美元或其他欧洲货币来弥补,从而缓和了逆差压力,反之,一国出现贸易顺差,过多的外汇储备也可投入该市场,这样就达到了平衡国际收支的目的。

3.推动了跨国公司国际业务的发展

欧洲货币市场作为离岸金融市场,不受各国法律制度的约束,它既可为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提供大量的资金来源,又可为这些资金在国际间进行转移提供便利,从而推动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和业务的国际化。

(二)消极影响

1.刺激投机,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

欧洲货币市场因不受各政府法令的管理,具有极强的流动性,有可能使上万亿美元的资金容易地在国际间流窜,而且一旦各地信贷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利率和汇率稍有变化,货币投机者便倾巢而出,利用各种手段,如套利、套汇或进行黄金投机牟取暴利,使本来已变化不定的外汇市场更趋动荡不安。

2.会削弱各国金融政策实施的效果

当一些国家为了遏制通胀实施紧缩政策时,商业银行仍可以从欧洲货币市场上借入大批资金;反之,当一些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实行宽松的政策时,各国银行也可能把资金调往国外。这样就使政府的宏观金融政策效果被削弱,预期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3.增加了经营欧洲货币业务的银行所承担的风险

欧洲货币市场经常是国际信贷领域“超级风险”的根源。首先,在欧洲货币市场上,银行发放的多数是长期信贷资金,而从客户那里吸收来的存款大部分是短期的,一旦银行信用出现问题而引起挤兑,银行就会陷入困境,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其次,欧洲货币市场没有一个中央机构,使其缺乏最后融资的支持者,且该市场也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对贷款进行保障。最后,该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信用创造机制,会加剧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因此,在欧洲货币市场上的操作,风险是很大的。20世纪80年代初由墨西哥债务问题引发的国际债务危机,2007年次贷危机中欧洲众多银行的挤兑风潮都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