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

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较低是受中国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业务结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盈利模式、成本结构及风险管理能力决定的。在不良资产得到有效处置,新的不良资产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后,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已得到有效提升。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增长和收入增长都主要依赖批发业务,如果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即将网点、人力等成本进行科学摊分,中国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

三、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较低是受中国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业务结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盈利模式、成本结构及风险管理能力决定的。在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过程中,中国商业银行的这些因素均处于调整之中,特别是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较低,大量侵蚀了银行利润,导致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较低。在不良资产得到有效处置,新的不良资产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后,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已得到有效提升。前面已对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行了专门讨论,在此仅就前几种因素对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客户结构

近年来,市场营销的“二八理论”已在中国商业银行界深入人心。因此,追求能给银行带来收益贡献的“20%”客户已成为各商业银行的经营工作中心。由于国内的市场经济环境发育仍不成熟,而且地区差异非常明显,同时,利率管制没有完全放开,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存贷款利差,投资银行等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很小。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追求大客户,不但可以有效地防范风险,确保资产质量,而且也不至于在与大客户的业务往来中,出现亏本经营。因此,大客户已成为各商业银行竞相追逐的重点,导致各商业银行的客户定位高度雷同。反映到基层行营销一线,受利益的驱动,大客户战略也有较大的市场。

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2月末,全国19家银行授信额度在5 0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共4.2万户;贷款余额高达11.5万亿元,占19家银行贷款总额的比例在60%以上;大客户授信额度为21.5万亿元,单户大企业平均授信额度超过5亿元。另一方面,占我国企业数量90%以上、产值占GDP的比重约1/3、金融需求丰富、贷款总量需求巨大的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却得不到有效满足,仅占主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16%。

在零售业务方面,商业银行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其客户结构差别也很大。由于中国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积累并不多,多年来主要依靠网点和人员优势形成了目前的客户积累。但是,这种积累大多是低效的,是一种忽视客户需求而形成的自发积累。一方面,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高中低端客户的需求和服务被人为地一视同仁,抹杀了必需的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高中低端客户对银行的贡献没有得到有效识别,因而其使用银行资源如柜台资源的成本没有得到有效识别,从而使银行处于一种非常粗放的成本管理状态,对绝大多数零售客户来说,银行必然是亏损的。

(二)业务结构

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目前还属于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结构,与国际活跃银行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业务结构以批发业务为主导。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增长和收入增长都主要依赖批发业务,如果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即将网点、人力等成本进行科学摊分,中国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中国商业银行仍处于由单一的银行业务向证券业务、保险业务、基金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领域扩展的业务经营模式的起点阶段,层次还非常低,贡献还很小,仍然处于市场的培育阶段。

二是资产结构以高风险资产为主。加权风险资产占比基本上在60%以上,过高比例的风险资产既消耗了大量资本又积聚了较高的风险。这反映了中国商业银行低风险的个人贷款业务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不足,占比较低;中间业务发展较慢,贡献较小;投融资业务发展不足,资产结构仍然较为单一。

三是负债结构以存款为主的被动型负债。主要以存款为主,这种负债结构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增加了压力

四是客户结构以大客户为主。客户定位基本上是以大客户为主,对客户进行科学细分、形成比较竞争优势的相对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银行间的同质化竞争。

五是收入结构以利差收入为主。利差收入在中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中的比例一直在90%以上。

(三)资产结构

面对国内快速增长的经济形势,特别是在直接融资渠道尚不发达,企业资金仍然主要来源于银行信贷资金的现实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基本上以信贷资产为主,利差收入作为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的经营模式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见表5-8)。总体说来,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信贷资产是银行资产的主体,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一般在50%左右,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更高一些,如招商银行就达到了60%。但是,信贷资产占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

二是公司贷款是银行信贷资产的主体,个人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个人贷款的占比一般不超过25%,最高的中国银行也只有23.96%,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零售业务发展最快的招商银行也只有18.03%。

三是证券投资类资产的占比稳步提高,如国有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占比已经超过30%。这表明,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非常注重发展证券投资业务,以分散资产风险;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盈余较大,是在现行的存贷比控制和信贷投放规模控制下的一种无奈选择。

表5-8      部分银行2006年底资产结构情况[19]

单位:%

img26

四是银行信贷资产的期限结构不合理,中长期信贷资产占比过高,与以短期负债为主的负债结构并不匹配,期限结构错配现象比较突出。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一年期以上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平均超过40%,部分银行甚至超过了50%,见表5-9。

表5-      部分银行2006年底贷款期限结构[20]

单位:%

img27

中国商业银行的这种资产结构特征,是目前国内资本市场欠发达、企业直接融资不足的一种真实反映。以信贷资产为主的资产结构,使银行形成了过高的风险资产占比。过高比例的风险资产既消耗了大量资本又积聚了较高的风险,使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这种资产结构也揭示了中国商业银行低风险的个人贷款业务和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不足,占比较低;中间业务发展较慢,贡献较小;投融资业务发展不足,资产结构仍然不尽合理的现实。

(四)负债结构

长期以来,在“存款立行”经营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商业银行对存款给予了超乎寻常的重视,“抓存款”成为各级经营者的主要任务,部分机构为了完成存款任务甚至不惜通过贷转存等方式虚增存款,甚至不计成本地高息揽存。国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银行除了通过吸收存款获得资金来源外,不能通过货币市场或资本市场主动获得负债来源(见表5-10)。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呈现以下特点:

1.存款是银行负债的主要来源

中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占负债的比例均超过80%,甚至达到90%,债券只占银行负债来源的很小比例,而且这些债券并不是银行为了补充负债而发行的,而是为了补充附属资本、实现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次级债、可转债和混合资本票据。真正意义上的主动负债如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等仍然没有出现。这种负债结构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增加了压力,使银行无法根据经营需要主动获得期限合理的低成本资金来源。

表5-10     部分上市银行2006年底负债结构情况[21]

单位:%

img28

2.个人存款已成为各银行的必争之地

国有商业银行依托其网点多、覆盖面广的优势,储蓄存款的比例较高,工行、中行均超过了50%;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时间短,网点少,因而储蓄存款占比较低,一般只有不到20%,只有招商银行因为其“一卡通”的优势,达到了40.32%。但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近年来对零售业务倾注了足够的热情,储蓄存款的增长比较迅速,占比呈现稳步提高之势。

3.存款的期限结构失衡仍然存在

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中,中长期信贷资产的占比较高,为防范流动性风险,必须有相应的长期资金来源与之相匹配。然而,近年来,由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利率水平一直较低,人们对利率上涨的预期较强;同时,国债、基金、保险、股票等对储蓄存款的分流也比较大,致使中国商业银行吸收的长期资金较少,长期资金来源占比较低。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国内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例仅42%,而其中绝大多数是1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绝大部分银行的1年期以上、5年期以下中长期存款占比只有不到10%,5年期以上的长期存款的占比是微乎其微,见表5-11。

表5-11      部分银行2006年底存款期限结构[22]

单位:%

img29

(五)收入结构

随着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其收入结构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总体看来,利差收入的占比在逐步减小,但仍占主要部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逐步上升,但占比仍然较小(见表5-12和表5-13)。总体上说,中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呈现以下特点:

1.利差收入仍然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包括贷款净利息收入、证券投资净利息收入和资金拆借及存放中央银行、存放同业的利息收入)占银行净收入的比重一般都超过85%,部分银行甚至超过了90%。作为银行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的利息收入中,贷款利息收入占比超过60%,投资收入的比重不超过25%,其他的利息收入不超过10%。这充分表明,虽然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通过调整资产结构,特别是加大证券投资的比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贷款作为银行的主要资产组成部分,贷款利差收入作为银行主要收入来源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这与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不足的现状是高度吻合的。

表5-12      国内部分银行2006年收入结构情况[23]

单位:%

img30

2.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仍然较小

部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2006年的增长幅度超过50%,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也逐步提高。但是,整体来说,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仍然不足,与国际先进同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表5-13   2006年上市银行净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情况[24]

单位:%

img31

(六)成本结构

商业银行的成本是指商业银行在从事业务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与业务经营活动有关的各项支出,具体包括筹资成本、经营管理费用、税费支出、补偿性支出、准备金支出、营业外支出等。

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不强,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巨额的贷款损失需要大量的利润弥补(拨备),二是营业收入不足,三是成本较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商业银行存贷利差与国外银行相比,已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因此,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原因是资产质量和成本。2005年国际大型银行的平均成本收益率是59.38%,美洲银行、花旗集团、汇丰银行的成本收益率分别是55.07%、65.38%和54.74%;中型银行的成本收益率平均水平是51.75%,我们比较熟悉的东亚银行和泰国盘谷银行分别是49.5%和55.32%。国内主要银行的成本收益率水平低于国际大型和中型银行的水平,如2005年,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的成本收益率分别是45.13%、51.24%、40%、41.46%、47.57%、45.67%、41.28%。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距,是因为中国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比国外银行大,而且中国商业银行的人员成本、固定资产等支出也较国外银行低,国外银行来自投资银行等中间业务的收入比例较高,这种收入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但是不会造成资本消耗。

虽然中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明显低于国外银行,但是由于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较低,每年需要提取较大的拨备,从而大量侵蚀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盈利能力反而较低。

(七)盈利模式

西方商业银行的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占比逐年降低,非贷款业务则呈快速上升趋势,仅以中间业务为例,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999年发表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报告》,1983~1996年美国银行业中间业务额从9 012亿美元猛增到101 880亿美元,增长11.3倍,年平均增长80.71%。相应地反映在业务收入上,西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已达40%~50%,有的高达70%。据有关资料显示,德意志银行的收入结构中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其他营业收入和净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大致为4∶3∶3,且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为107亿欧元,占其营业收入的36.3%,2002年为40.81%,2003年达到43.88%。2001~2003年香港汇丰银行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呈明显的上升势头,2001年为19.89%,2002年为21.38%,到2003年则达到22.22%,参见表5-14、表5-15和表5-16。

实际上,收入结构是受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决定的。根据国内上市银行的年报披露,2006年,我国上市股份制银行的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65%左右,存款占总负债的70%左右。

表5-14      各国银行2006年非利息收入比重[25]

单位:%

img32

表5-15   2006年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比较[26]

单位:%

img33

上述资产结构决定了中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以信贷利差为主,非利息收入的占比仍然很小。在收入结构中,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水平与国外先进同业相比,差距较大。同时,中国商业银行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其中,招商银行的占比最高,达到了14.3%,兴业银行的占比最低,只有3.2%。在增幅上也表现极不平衡,其中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增长最快,但是兴业银行和建行却呈现负增长的态势。

表5-16   2006年上市银行净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情况[27]

单位:%

img34

【注释】

[1]据有关报道,事实上,汇金公司对光大银行的注资,有弥补当年光大银行收购中国投资银行而承担的坏账的意义。

[2]本表数据根据表内各银行2006年年报数据整理,其中次级债等债务工具包括有余额的次级债、混合资本工具及有余额且尚未转换的可转换债券。

[3]本表数据根据各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相关公告整理,只包括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4]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大注资共两次。第一次是1998年,财政部发行了2 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四大银行的资本金,使当年的资本充足率达到了8%;第二次是在2004年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财务重组与股改上市过程中,按照“一行一策”、“先易后难”原则进行,财政(包括汇金公司)向几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注入了巨额资本金,使财务重组、上市顺利进行。

[5]这里所谈到的内生融资比例,是指在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中,除银行公募和私募资本以外的通过银行内部积累的各种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占核心资本的比例。招行和民生银行的这一比例较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上市时间较早,已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方式减少了资本公积。如果没有进行转增,它们的这一比例一定会有所提高。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上市时间相对较晚,还没有进行这种转增,资本公积未减少。

[6]资料来源:根据Experts of Basel Committee(2003)及BIS Working Paper的相关资料整理。

[7]黄宪,赵征,代军勋.银行管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8]黄宪,赵征,代军勋.银行管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9]李仁杰,王国刚.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0]成思危,等.路线及关键:论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1]王松奇.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200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2]1992年,“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由美国会计学会、内部审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经理协会和管理会计学会等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即“COSO报告”。

[13]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work[EB/OL].http://www.erm.coso.org2003.7.

[14]黄宪,金鹏.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及其在我国的构建.中国软科学,2004,11.

[15]根据《国际金融统计年鉴(2005)》中的相关数据整理。

[16]根据上述各行2006年年报相关数据整理,未包括2007年4月上市的中信银行。

[17]朱建武,李华晶.中小银行经营绩效的国际比较.财经科学,2007,1.

[18]朱建武,李华晶.中小银行经营绩效的国际比较.财经科学,2007,1.

[19]本表数据根据表中各银行2006年年报数据整理而来。

[20]本表来源于《银行家》杂志2007年第6期陈瑾的文章《紧缩政策难挡银行股价值回归》。

[21]本表数据根据表内各银行2006年年报数据整理而来。

[22]本表来源于《银行家》杂志2007年第6期陈瑾的文章《紧缩政策难挡银行股价值回归》。

[23]本表数据根据表中银行2006年年报数据整理而来。

[24]根据表中各行2006年年报数据整理而来。

[25]根据2006年《国际金融年鉴》整理。

[26]根据表中各行2006年年报数据整理而来。

[27]根据表中各行2006年年报数据整理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