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种不同的实证形式

两种不同的实证形式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对货币如何影响GDP的“实证方法”的看法不同,凯恩斯学派注重的是结构性模型,而货币学派强调的是缩减式模型。既然未收到较多的利息,则储蓄不会增加,所以货币通过利率影响GDP的管道就较弱。货币影响GDP背后的真正原因可能是“GDP影响货币”。但一旦加入这第三个因素,则货币与GDP无关。

第一节 两种不同的实证形式

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对货币如何影响GDP的“实证方法”的看法不同,凯恩斯学派注重的是结构性模型,而货币学派强调的是缩减式模型。

一、结构性模型

结构性模型(structural model)详细说明货币如何影响GDP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称为“货币政策的传递过程”(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例如,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主要为“利率管道”(interest rate channel),这明确地指出货币如何影响GDP,称为结构性模型。

货币↑→利率↓→投资↑→GDP↑

(一)结构性模型的优点

1.可以被验证

使用结构性模型的第一个优点,在于这一过程中的每一步均可以被检验。

由于这一模型明确地说明了货币如何影响产出,所以学者可以检定上述理论是否正确。例如,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检定:

(1)货币供给增加,利率是否下跌?(其理论讨论请见第八章)

(2)利率下跌,投资是否上升?

藉由如此的检定,可判断出货币对GDP有无影响,如果实证发现没有影响,也可以明白原因何在。

2.更准确地评估货币如何预测GDP

当了解货币的传导过程时,则可更精确地了解货币对GDP的预测能力,例如,在传统凯恩斯学派的观点中:

(1)当利率水准很低时,货币供给增加可能无法再压低利率(流动性陷阱),此时货币对GDP影响很小。

(2)当人们对未来没信心时,此时企业家对未来失去信心,纷纷移民,这时即使利率下降,投资也难以有起色(投资陷阱)。

3.了解制度改变对货币影响GDP的改变

例如在1980年以前,美国的银行利率仍在规则Q的管制之下,银行支付给储蓄存款的利率受到限制,因此当市场利率上升,但储蓄存款的利率却几乎不会动,故消费者并不会收到利息。既然未收到较多的利息,则储蓄不会增加,所以货币通过利率影响GDP的管道就较弱。

但在1980年中期,利率的管制被解除,此时各种存款利率均可自由波动,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则可了解此时“利率管道”效果增加。故了解结构性模型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利率改变,货币能否仍准确地预测GDP。

(二)结构性模型的缺点

上述结构性模型的优点成立的大前提是我们真正了解模型,且充分了解所有的传递过程均互相影响,但如果我们误解模型,则反而会得到错误结论。例如,上述的利率传递过程就未考虑衍生性商品的盛行,使“利率管道”的效果减弱(例如央行紧缩,企业可向海外筹资)。另外,依凯恩斯的原始模型,它也未考虑利率下降,不仅使投资增加,也可能使消费上升的影响,故结构性模型低估了利率管道的效果。由于人类对社会现象无法充分掌握,故结构性模型极有可能会遗漏很重要的因素。这一点也是缩减式模型兴起的原因。

二、缩减式模型

货币学派支持使用“缩减式”(reduced form)。他们认为经济现象太复杂,且货币影响GDP的管道众多,又有不确定的时滞,既然我们不太可能充分了解它,就不如不去管它背后的影响管道,只要确定货币与GDP有无存在固定关系即可。货币如何影响GDP在货币学派看来就像是一个黑盒子(black box),里面是什么,没人知道。见图28-2。

img679

图28-2

若不确定货币是如何影响GDP的,用缩减式模型则不必事先做任何假设。特别是当货币影响GDP的管道一直在改变,用结构性模型则会低估或高估计量效果,此时利用缩减式较适当。

缩减式模型的缺点

1.忽略反因果关系(reverse causation)

货币影响GDP背后的真正原因可能是“GDP影响货币”。例如,当企业预期下半年景气会好转,则企业在此时向银行贷款,增加生产,使货币供给上升,半年之后,GDP真的增加了,则我们事后发现货币供给先增加,GDP再增加,因此误以为是货币供给影响GDP,但事实上正好相反。这称为“反因果关系”。

预期未来GDP上升→现在货币供给增加→GDP增加

2.遗漏第三个因素

当研究发现货币对GDP有影响,很可能是遗漏了第三个重要变量。假设货币与GDP无关,但却有一个其他因素,同时使货币增加及GDP增加,则事后如果我们却只观察货币及GDP,可能会得到货币影响GDP的错误结论,这就是遗漏第三个因素的结果。但一旦加入这第三个因素,则货币与GDP无关。

例如,某地区的啤酒销售量每年均在增加,且教师的薪水也在上升,则是否可以得到老师薪水均用在购买啤酒的结论?

应该不可以,因为上述分析遗漏了这二个变量之外还有的第三个因素,它可能是GDP。当GDP增加,它同时使教师薪水及啤酒消费量增加,当将这一因素考虑进来时,老师薪水与啤酒销售量成为无关。

img680

img681

原因未成,结果先至?

生活中有太多“反因果关系”的例子。例如,人们“预知”哈雷彗星11月要来,则在9月购买天文望远镜,到了11月,哈雷彗星真的来了,则购买望远镜在先,哈雷彗星来在后,是否会得到是“购买望远镜”导致“哈雷彗星”来的结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人们“预期哈雷彗星会来”,才买望远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