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智力资本的概念界定与相关术语辨析

企业智力资本的概念界定与相关术语辨析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智力资本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逐步明晰的过程,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发生着变化。余绪缨和傅元略等则认为,智力资本与知识资产相对应,是知识资产所有者的一种权益,在会计上属于所有者权益的范畴。虽然国内会计界迄今尚未全面认可和接受国外的智力资本的概念,但这并不妨碍研究者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关于智力资本的外延,目前学术界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因为它会影响智力资本研究的对象和要素。

二、企业智力资本的概念界定与相关术语辨析

智力资本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逐步明晰的过程,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发生着变化。理论上,智力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IC)最早是作为人力资本同义词由西尼尔(Senior)于1836年提出的。他认为,智力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这一概念是针对人类而言的,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谈的。1969年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扩展了这一概念,他认为智力资本是一种知识性的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资本,而不是固定的资本形式,是有效利用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这一观点,被理论界普遍认可。他对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第一个提出智力资本的概念,但遗憾的是他没能给出完整的智力资本的定义。从实践角度看,1995年以后,瑞典的Skandia保险公司的一系列智力资本报告奠定了智力资本理论的现实基础,与智力资本研究和实践相关的重要事件如表4-1所示。

表4-1 与智力资本研究和实践相关的重要事件表[3]

img40

img41

图4-1 智力资本企业战略观

(一)智力资本概念的界定

综观相关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目前理论界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定义智力资本:

(1)基于知识和能力的定义。如Thomas Stewart(1994)认为,智力资本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员工知识和能力的总和;Brooking(1996)和Sveiby(1997)将智力资本定义为企业中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并且Sveiby指出智力资本等同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Sullivan(2000)认为,智力资本是可转换为利润的企业知识。

(2)基于权益的定义。如Lev(2001)认为,智力资本是指企业对未来收益非实物形态的要求权,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98)和Brennan与Connell(2000)也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权益。余绪缨(2004)和傅元略(2002)等则认为,智力资本与知识资产相对应,是知识资产所有者的一种权益,在会计上属于所有者权益的范畴。

(3)基于价值认定的定义。Ordonez de Pablos(2003)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市场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主要由能够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知识资源组成;持类似观点的学者还有Bell(1997)、Edvinsson和Malone(1997)、Koos,Roos,Edvinsson和Dragonetti(1997)、Stewart(1997)等。

我国对IC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期。虽然国内会计界迄今尚未全面认可和接受国外的智力资本的概念,但这并不妨碍研究者在这一领域的探索。朱学义、黄元元(2004)认为,智力资本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以智能和开拓创新为特征的,给单位带来竞争优势和巨大财富的资本。闰化海、赵武(2004)认为,凡是可以增加企业价值或为企业创造并享有竞争优势或超出企业账面价值的无形资产,都可以称为企业的智力资本。更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在原有的无形资产中注入智力资本、市场资产、组织管理资产等新的内容,并主张重建无形资产会计体系,或者将原有的无形资产会计发展成为知识会计,核心竞争力会计等(谭劲松,1999;唐雪松,1999;汤湘希,2003),这些提法从实质上来看与IC会计并无二致。

关于智力资本的外延,目前学术界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因为它会影响智力资本研究的对象和要素。一般认为智力资本的核心主要是指特定人才和技术的组合所拥有的创新能力和这种能力的持久性。目前,国外大部分学者认为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三部分构成,如Brennan和Connell(2000)、Canibano等(1999)、Gunther(2001)、Mouristsen等(2002)、Roos等(1997)和Sanchez等(2000);Annie Brooking(1996)将智力资本分为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才资产及基础结构资产,同时给出了一个著名的等式:企业=有形资产+智力资本。埃德文森和沙利文(1996)将智力资本的构成表示为:智力资本=人力资本(未编码知识)+结构性资本(已编码的知识资产和经营性资产);而斯图尔特(1997)则提出,智力资本的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结构性资本(Structural Capital)和顾客资本(Customer Capital)三者之中(即智力资本的H—S—C结构)。而斯维比(1997)则将智力资本的构成分为三个方面:雇员能力(Employee Capability)、内部结构(Inter Structure)和外部结构(Extra Structure),这就是智力资本的E—I—E结构。国内方面,李冬琴(2004)也认为,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三部分构成,但各个组成部分的产权属性有所不同,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属于企业,组织资本的所有权属于企业,而关系资本的所有权则部分属于企业;王勇、许庆瑞(2002)和景莉(2004)则认为,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包括组织资本和顾客资本)两部分共同构成,智力资本是一种组织现象,是各种知识元素在特定企业中被有效整合后形成的企业知识和能力,人力资本只有经过整合才能上升为有效的智力资本,真正发挥作用。茅宁(2001)指出,知识资产是指由企业创新活动、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实践所形成的非物质形态的价值创造来源(未来收益的要求权),并具体表现在企业的探索能力、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等三个方面。

此外,徐鸣(2004)认为,智力资本应该与人力资本并列成为企业的主要生产要素,而不能凌驾于人力资本之上;谭劲松(2001)等认为,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高级的人力资本,包括科研创新型智力资本和资源配置型智力资本;张文显和傅欣(2004)也持同样的观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智力资本的内涵,本书将智力资本分为“智力”与“资本”两个子概念来做进一步的分析。

智力首先属于认知心理学方面的一个概念,一般均在个体层面对其进行理解,认为智力就是人的能力、智能。《辞海》对智力所下的定义为:智力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这一界定可以看出,智力是一种创造性存在,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美国多元智力理论的创建者Howard Gardner(1983)曾将其定义为:“在一种或多种文化背景下,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创造出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的能力。”智力资本概念顺应当今研究组织问题的生物学的新视角,将智力由个体层面拓展到组织层面。与个体相似,组织也具有智力,它是指组织作为一个活跃的、不断成长的集体所具有的整体创造与发展能力。组织智力建立在个体智力的基础上,但不依赖于单个的个体,同时反过来又会影响组织中的个体智力。

资本在会计学中是指资本金,即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金;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看,资本被广泛地理解为一种生产经营要素或资源,类似于会计学中的“资产”的含义,如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对资本的定义为:“资本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一种本身就是经济的产出的耐用投入品。”

故此,本书认为,智力资本的内涵可以界定为:基于企业战略角度,企业内外所有因知识和智力的积累而形成的无形资源,并在企业运作与管理过程中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资本(如图4-1所示)。

智力资本的概念涵盖了两个要点:其一,智力资本是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资本。如果该项资源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则不能称之为智力资本;其二,智力资本是以知识和智力积累而形成的,这种过程可能是直接或者间接形成的。最终智力资本成为企业的无形资源。

(二)智力资本概念与相关术语的辨析

由上可见,中外学者对智力资本的概念尚未有统一的认识,甚至对同样的内容在用词上还存在着差异。巴鲁·列弗认为,无形资产、知识资本与智力资本这几个词是可以互相替换的。另外,在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文献中经常使用“智慧资本”的概念。笔者认为“智力资本”与“智慧资本”是本质相同的概念,是对同一英文(Intellectual Capital)的不同译法,在这里采用“智力资本”一词,因为智力资本较智慧资本使用得更普遍且更通俗。而智力资本与无形资产、人力资本、智力资产、知识资本等概念之间在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1.智力资本与无形资产

广义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所有无形的资源和能力(OECD,1999)。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Hatfield在其著作《会计学原理与实务》一书中指出:“无形资产的含义是指专利权、版权、秘密制作方法和配方、商誉、商标、专营权以及其他类似资产。”我国首次对无形资产做出权威、完整的解释是在1993年的《企业财务通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中。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无形资产界定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北欧的学者通常认为,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两个概念是相同的,不用加以区分。如布鲁金斯认为,智力资本是对使企业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包括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才资产和基础结构资产。笔者认为智力资本作为企业的软资产,只是无形资产形成的基础,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以取得经济效益为标志,即占领市场、获取利益或股权。无形资产更体现财务会计方面的要求,而智力资本更体现企业管理实践的综合性和价值管理的要求。智力资本为组织智慧和能力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因此,本书认为这两个概念不是简单的包含或从属关系,它们的差别体现在研究的角度是基于企业财务会计的价值观还是基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价值观。

2.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

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人力资本是在解释“经济增长之谜”的情况下,经济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而提出的,代表着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而智力资本是在两个不同的背景下被提出的,一是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人力资本概念中的智力比体力更具有增值作用,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关键作用;二是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市场价值远远高出其账面价值,虽然其中有资本运作的因素,但是企业的无形价值是市场价值增值的主要原因。因此,人们将这部分资本称为智力资本。

人力资本概念是对传统资本概念的扩充,智力资本概念是在人力资本理论对一般资本理论进行革命性的拓展的基础上又一次富有深远意义的扩展。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相比,更侧重于企业层次的人力资本及其价值的实现,并且关注的内容不仅仅是人力资本还包括为实现人力资本的价值所必需的其他资本,如:蕴含在组织机构、制度规范、信息系统、组织文化中的结构资本以及包括品牌、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关系资本等。相比之下,智力资本比人力资本更全面地指出了企业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根源所在。

3.智力资本与智力资产

在一些文献中,智力资本和智力资产的概念常常被混用。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它们的含义却并不相同。这主要源于“资本”和“资产”的差别。

马克思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表明资本首先应该具有价值增值和创造功能,也就是对自身的扩张和复制。法国经济学家杜尔阁(Anne Robert Jacques Turgot)认为,资本是积累起来的流动价值,这表明资本是一种处于运动状态,而且通过不断运行积累起来的价值。因此,流动性和增值性才是资本的重要特征。也就是说智力资本也应具有流动性和增值性,即必须是投入到企业的生产运营的运动过程中,而且能够实现增值。而资产的公认概念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想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可见,智力资本是投入到企业生产运营中的智力资产。“智力资产”只表明了企业对其的拥有状况。“智力资本”则表明了企业对其的利用情况。智力资产并不一定是智力资本,而智力资本也不一定是智力资产,只有投入企业生产运营并产生收益的智力资产才可以转化为智力资本。

4.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

智力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与知识资本(Knowledge Capital)这两个概念也经常被混用。国内的学者在翻译时注入了各自的使用偏好而出现了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这两个概念。实际上在使用的过程中,两者经常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并且指的都是同一意思。但是从“智力”和“知识”两个词义来看,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首先,“智力”(Intellectual)是指智慧的创造物,它强调创造性,而不是含义广泛的知识。“知识”(knowledge)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和结晶,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本质上说,知识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人的知识以及属于知识范畴的才能,是后天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对现实的反映。知识可以物化为某种劳动产品的形式,并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或物质财富。

所以当“智力”和“知识”投入到生产领域,就成为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可见,以上对智力的描述都不是智力资本中“智力”的全部含义,智力资本中的智力是将智力的含义由个体的范围拓展到组织范围,借用描述个人特征的方式来描述一个组织的特征。知识资本强调的是组织的静态的知识存量,而非动态的组织能力。而从Intellectual Capital的定义来看,它属于一种动态的资本,所以从管理的角度及在尊重原意的基础上,本书倾向于使用智力资本这一术语。

对于智力资本的外延,本书采用智力资本的三要素划分法,即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总的来说,这种划分法不仅强调了企业内人与组织在创造智力资本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而且还首次明确地将客户资本纳入企业智力资本的框架之中,使之成为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管理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智力资本的特征分析

企业的智力资本具有价值属性,它能够为企业创造财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与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如厂房、设备、土地等相比较,因其所具有的特性,使得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1.无形性与高度的价值增值性

智力资本之所以不易被人认知,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是一种无形资源,不具有实物形态。如智力资本中的人力资本在个体层面往往体现在企业各层级员工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上,在整体层面可能表现在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效率和质量上。结构资本主要体现在企业组织结构安排、企业文化、创新能力、信息网络等方面。客户资本主要表现在以企业与客户之间存在的关系资源为核心。这些都具有无形性,它们共同表现为企业所具有的根植于企业组织之中的复合的知识和能力。

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又具有高度的增值性。资本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具有价值增值性。但智力资本的增值性与传统资本相比,其增值效应要大很多。它以知识和能力为依托,将企业无形和有形的资源融合起来,往往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

2.依附性与不可复制性

智力资本的依附性表现在它必须依附于员工自身、产品、制度和流程以及运营网络等一系列的载体,不能脱离载体而单独存在。而且,不同的智力资本对其载体的依附程度是不一致的。大多数载体(比如人脑,组织制度,企业文化、运营网络等)中的智力资本不容易显性化,往往难以发现和表达,但它们确实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企业智力资本作为特定企业的个性化产物,必须是难以复制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追赶,也无法完全交易。例如,企业文化离开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背景,被生硬地模仿和学习,往往很难得到原来预期的效果。否则,经济学家所说的竞争导致利润均衡的现象就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不可能长期拥有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

3.收益报酬递增性和高风险性

资本边际收益率递减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指随着投资增加资本达到一定程度,其边际收益率会存在递减的趋势。而智力资本则可实现投资的规模报酬递增。智力资本的规模报酬递增是由于知识是可以累积的,每一种思想都是建立在前一种思想的基础上。智力资本以内含知识为特征,而知识具有累积性,所以,只需常规的投入、维持对知识的学习,通过鼓励员工“在干中学”的激励措施,则可实现智力资本投资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智力资本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持续投入来实现。

智力资本收益的高风险性源于智力资本的依附性,智力资本往往表现为隐性的资源,需要借助于载体来实现价值,而这一过程在企业价值创造系统中的作用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受载体的影响很大,因而,往往引发智力资本收益的高风险性。这以人力资本的表现最为典型,人力资本的应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各层员工的态度,而企业员工可能会由于代理问题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都会使智力资本的收益低于预期。

4.难以测度性和管理的复杂性

智力资本的无形性和依附性,增加了对它的价值测度的难度。在现行公认的会计准则下,智力资本往往不能够确认、计量和报告,使得它游离在报表体系之外。对于智力资本的测度,又不能简单的叠加,因为它更多地表现为企业的一个体系,是各个智力资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往往总体能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所以无法将智力资本价值拆分为各个要素,通过对要素测度来衡量总体价值。而对于智力资本各要素的价值测度也是比较困难的。

从管理的角度看,智力资本的获取、创造、转移、保持和应用等都对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智力资本所具有的特性,又使得企业难以正确地认知和掌握它,更谈不上有效的管理。

上述特征分析表明,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企业一旦拥有并掌握了智力资本,就会取得长期的高收益,当然,高收益也意味着企业将面临较大的风险。传统工业经济中,有形的物质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而智力资本则是以无形的非物质形态存在的资源,这种资源对生产经营的作用可能不如有形的物质资本直接,但更关键、更基础、更持久、更有效。企业应加大对智力资本的管理,才能更好地认知智力资本。在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中重视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过程和属性,才能将智力资本的超额收益转化为具体产品和服务的收益,实现企业价值,为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智力资本成为竞争的最终武器,因为只有智力资本才能创造企业的优势,才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从而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舍此之外,别无他途。那种单纯地靠有形的“硬”资产而称霸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四)智力资本的效应分析

1.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原来指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应。而智力资本的协同效应表现为智力资本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渗透,有机互补。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以及客户资本单独、两两之间或三者之间相互配合,作为一个整体融入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企业价值的增量贡献往往不是三者单独贡献的简单相加,而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

2.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在智力资本领域表现为企业如果缺乏优秀的人才资源,组织结构较差,技术水平较低以及没有很好的客户资源,这必然导致企业效率低下,投入产出比较低,销售渠道狭窄,直接表现为企业业绩较差。企业业绩较差,没有市场优势,这势必导致人才的流失。没有好的业绩支持又使得企业组织管理受限,市场开拓受限,技术更新更没有资金的支持,智力资本不断弱化,企业进一步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

3.激活效应

智力资本对传统的物质资本以及财务资本有激活的效应。智力资本是以知识和智力为核心的企业无形资源,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入了智力资本的各要素,能够使得生产资料的生产效率最大化,使得生产出来的商品或服务得到市场的认可,并以较快的速度转化为企业的收益。比如,我国于2006年基本完成了对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经过改制后的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其实质原因在于股权明晰,企业结构资本得以提升,智力资本强化使得智力资本对企业传统资本的激活效应得以增强,促进了企业业绩增长和效益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