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潘序伦的会计思想

潘序伦的会计思想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潘氏在传播西方会计思想方面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推广西方复式会计的同时不断引进西方的会计理论,以供中国学者打开视野,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潘氏的思想和学术成就在民国时期会计名词的统一运动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总的看来,潘序伦会计思想的核心在于全面学习和运用西方新式会计制度,从而在全国早日统一会计学科目、甚至达到会计运用水平统一的目的,以促进中国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二节 潘序伦的会计思想

潘序伦(1893—1985年),字秩四,江苏宜兴县丁蜀镇人,我国近代著名的会计学家及会计职业教育家,是20世纪30年代全面引进传播西方会计思想、改革中式会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会计界的后辈尊他为“中国会计之父”。潘氏生平以及其“事务所、会计学校、出版社”三位一体的思想已于第四章做过介绍,不再赘述,在此仅补充介绍其学术成果,包括专著(含译著)40多部,学术论文百余篇,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

专著类有《簿记与会计》(英文版1925)、《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1930)、《各业会计制度》(1~2册)(1934)、《会计学》(1~4册)(1935)、《政府会计》(1935)、《审计学教科书》(1935)、《公司会计》(1935)、《审计学》(上、下册)(1936)、《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上、下册)(1939)、《所得税原理及实务》(1941)等。译著类有《劳氏成本会计》(1930)、《成本会计教科书》(1934)、《会计名词汇译》(1935)、《公司会计准则绪论》(1949)、《斐氏高等会计学》(1949)等。可见,潘氏在传播西方会计思想方面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推广西方复式会计的同时不断引进西方的会计理论,以供中国学者打开视野,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

其中,潘氏编著的《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结合当时中国的法规和工商惯例,通俗地论述了商业簿记的基本原理。该书各章节的编排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并附有教学进度表,每隔几章就设一章总复习,书末还有一整套模拟业务题,使学员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能力,一旦从事会计工作就能得心应手。该书出版后大受欢迎,再版几十次。《会计学》一书内容更为精湛,共4册,全书10编70章,是中国近代会计学巨著。与之相配套的还有《会计问题》2册作为补充教材、《习题详解》1册供教师批改作业参考。它结构庞大、内容丰富,集各门会计之大成,除阐述普通会计学原理之外,还涉及公司会计、成本会计、解散及破产会计、遗产及信托会计等,对预算控制、财产估价、决算报表分析、统计报表运用等内容也做了深入的研究。这部著作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极受欢迎,与杨汝梅的《无形资产论》一起被列入周谷城主编的《中国学术名著提要·经济卷》。

潘氏的思想和学术成就在民国时期会计名词的统一运动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他和立信同仁编修的《会计名词汇译》一书契合中国会计名词统一运动的节奏,共收录会计名词2400余条,每条先把国内会计书刊原有翻译名词开列出来,从中挑出适当的译名或暂时拟定一个统一的名词。名词选择有三个标准:含义确切,习用普遍、用字简赅。该书曾两次再版,对统一我国的会计名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将派登、劳伦斯、斐氏等举世公认的美国会计学家的著作译成中文,确定了一系列的会计概念,并在这些概念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从而跳出了以往簿记方法论的圈子,为我国学者正确理解会计概念、顺利进行会计实务操作提供了方向。

总的看来,潘序伦会计思想的核心在于全面学习和运用西方新式会计制度,从而在全国早日统一会计学科目、甚至达到会计运用水平统一的目的,以促进中国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他认为改良中式簿记只不过是权宜之计,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为中式簿记是不科学的、落后的,只有西式借贷复式记账法才是科学的、进步的,从发展趋势看,中式簿记必然被西式簿记所取代。这一部分在上一章也已经论述,不再赘述,本章尝试归纳总结潘氏的其他会计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