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期货市场

中国期货市场

时间:2022-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由计划经济开始的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中,中国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社会功能又使它得以恢复。中国期货市场的倡导者和设计者在开始研究利用期货市场时,对期货市场的社会功能高度重视,也考虑到了期货市场的投机性,并慎重设计了期货市场的发展路径。中国面临着和平崛起的历史机遇,在和平的经济竞争中增强中国的影响力和定价权,在国际市场中发挥与中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重要功能,是中国期货市场的历史使命。

二、中国期货市场

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中国期货市场(专指大陆,不包括港、澳、台湾)最早于20世纪20年代诞生,于30年代抗日战争爆发后消失。

在由计划经济开始的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中,中国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社会功能又使它得以恢复。20世纪9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期货市场得以重生。

在实行计划经济将近30年后,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农村进行改革,80年代开始在城市进行改革,其中的价格体制改革埋下了发展期货市场的种子。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中国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虽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制度下,如何借鉴西方经济体制中有益的成分为中国的经济服务,还是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同时,期货市场作为西方的舶来品,受到中国经济制度等因素的约束,也同样面临着借鉴、改造、完善的必要性。

经济体制改革而重生的中国期货市场,从一开始就负担着为改革开放服务的厚重历史使命。在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路径均不十分清晰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期货市场是带着试验的性质移植入中国经济的。在自由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下诞生和自然演变发展,并在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的期货市场,与脱胎于计划经济的中国经济体有一定程度的免疫、排斥反应是符合逻辑的。

期货市场的本质是风险交易市场,而且其场内集中交易的特点将现货市场分散的投机力量也集聚起来,所以期货市场投机性强的特点展示得非常充分。虽然投机力量作为套期保值者的交易对手,承担价格风险,是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社会功能发挥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投机的泛滥(投机者利用自己资金等优势操纵期货价格)对转轨中的经济体制构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也使中国的期货市场本身在试点过程中一度面临着生存的考验。

中国期货市场的倡导者和设计者在开始研究利用期货市场时,对期货市场的社会功能高度重视,也考虑到了期货市场的投机性,并慎重设计了期货市场的发展路径。在期货市场试点之初,虽然价格体制改革已经在许多领域展开,但粮食等许多重要商品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行政定价,所以重要商品期货品种发挥价格发现社会功能的空间有限。然而,期货市场以它本身超旺盛的生命力,在当时比较紧的制度束缚中横冲直撞地寻找自己的发展路径和空间。中国期货市场从起步就走向了小品种活跃、大品种清淡的道路,偏离了制度供给者的初衷。同时,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滞后于社会实践,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管理经验缺乏,认识不到位,兼有过度竞争和利益驱动等等原因,对投资者有误导,而投资者对新诞生的期货市场陌生,不能区分证券投资和期货投资的区别,造成了一些风险事故,也使一些尚在懵懂中的投资者遭受了较大的损失,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作为转轨中的新兴市场经济体,20世纪末中国政府主导的经济改革与期货市场诞生后的自发盲目发展是有冲突的。在政府主导的改革中,期货市场的发展受到约束和引导,而期货市场本身也在探索融入中国经济的方法。在经过二次规范整顿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确立,期货市场也逐步找到了自己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

资本市场所面临的经济体制等外在约束在不断地变化,其中既有经济发展客观的推动,也有制度的供给者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把握而推动制度的变迁。从资本市场内部的结构来看,证券市场属于现货市场,而金融期货市场是证券现货市场的衍生市场,随着证券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深化和广化,资本市场的内部结构也需要不断地完善,突出地表现为证券现货市场要求其衍生市场——期货市场不断发展适应自身的需要。

证券现货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要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就需要为证券市场的参与者提供避险工具。如证券市场由散户投资者为主逐步向以各类机构投资者为主转变,机构投资者因其证券资产规模巨大,承担了巨大的市场风险,但现货市场本身不能为投资者提供避险工具,所以金融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这就要求发育不足的期货市场迅速成长,原先抑制期货市场发展的各项制度必须发生变迁。同时,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也是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商品、金融期货市场的内在动力。作为世界工厂,中国要从国际市场进口相当数量的资源性原料,并向国际市场出口大量的产品,这就使中国企业相当数量的原料与商品的价格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各个生产主体面临的价格风险如果控制不好会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所以发展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增加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为中国企业提供避险工具,是中国经济在21世纪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也使汇率、资金价格(利率)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并通过企业的效益进而影响到全体居民。商品、证券资产、汇率、资金等等价格波动的风险越来越多,使中国更多的市场主体需要本国的期货市场,所以,发展期货市场完全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期货市场的发展是今后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很大程度上,过去为现在制定规则,因而历史是重要的。通过期货市场历史发展内在经济逻辑的研究,在全面、准确认识经济发展现实的基础上,对期货市场发展的方向作出预测,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中国面临着和平崛起的历史机遇,在和平的经济竞争中增强中国的影响力和定价权,在国际市场中发挥与中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重要功能,是中国期货市场的历史使命。中国的期货市场要持续健康发展,既必须从理论上总结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又要对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进行比较研究,还要结合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的历史特征,对期货市场进行理论探索和展望,使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于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经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