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要的内部融资运作方式

主要的内部融资运作方式

时间:2022-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把这类的融资服务归属于外部融资。相比供应链外部融资,供应链内部融资是从下游企业或客户的支出中“挤”出来的。这一标准的制定经常以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企业在预测某一客户的预期坏账损失率时,应先评估它赖账的可能性。信用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建立现金折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客户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平均收现期。现金折扣政策应与信用期限决策是相联系的。

一、主要的内部融资运作方式

1.内部融资的实践模式——信用销售

供应链往往存在着很多的中小型企业。而中小型企业往往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根据以前研究可知,资金不足将会影响企业的运营决策,从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总体收益和竞争力。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中尤其明显。

在我国,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是推动中国经济向前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自身规模等原因,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人才、技术、资金等诸多瓶颈,其中资金瓶颈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道路中的主要障碍

尽管金融监管当局近年来试图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但其实际效果却未能尽如人意。由于其信用等级评级普遍较低、可抵押资产少,以及财务制度不健全,这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控制贷款风险,没有激励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服务。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发展的融资产物——物流金融产生了。以前,供应链中的物料流和资金流经常是分离服务的,而物流金融的出现,有效把供应链中物料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运作协调起来,特别是在物流运作的平台下,有效解决了供应链资金约束的问题。本书把这类的融资服务归属于外部融资。

当企业的运营受到资金限制时,多数人想到的是通过金融市场寻求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然而,很少的人会考虑通过供应链的内部企业,如供应商,提供融资的服务。

其实在供应链内部是存在融资机会的,供应链的上游企业对下游企业或客户提供的信用销售就是提供短期的融资的一种便捷途径。所谓的信用销售,指的是企业赊销,包括对企业和对消费者进行的赊销,是一种企业对企业、商场对消费者、生产厂家对消费者的先提货后付款的销售方式。

相比供应链外部融资,供应链内部融资是从下游企业或客户的支出中“挤”出来的。它为下游企业和客户提供了一个短期的融资,也恰好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频繁、资金需求额不大一致。

因此信用销售提供的短期融资功能有其重要的存在价值,但是上游企业给下游企业和客户带来融资机会的同时,上游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用风险,为了确保信用销售能发挥其短期融资的积极作用,就要使提供信用销售的企业能够控制其增加的信用风险。

为使企业保持良性、可持续发展,任何现代企业,或从更大的范畴来说,任何现代社会都需要建立一整套严格的信用管理体系,审核、控制、监督信用交易,识别信用风险,减少信用损失。

2.信用销售的价值和可能的风险

信用销售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了一个相互协调和风险共享的机会,使得供应链中资金充足的企业,可以通过信用销售合同激励资金不足的零售商增加采购量,从而提高供应链局部和整体的效益。

信用销售的价值是非常明显的,例如:(1)信用销售能够刺激购买力,对那些资金暂时有困难的买家,赊账无疑具有强大的诱惑力;(2)信用销售能够提高卖方的竞争力,一家有能力赊销的企业显然比没有赊销能力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3)信用销售能够起到稳定客户的作用,对信誉好、实力强的客户提供赊账作为优惠条件,为保持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提供了保障;(4)信用销售能够减少企业库存,形成生产和销售的良性循环。

然而,由于信用销售通常是无担保的信用,与银行信用相比,更缺乏回收的手段。因此买方一旦违约,就会给信用提供方造成巨大的损失。事实上,无论是逾期应收账款还是坏账,其损失并不限于实际已发生的该笔损失,更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的恶性连锁反应。

首先,逾期账款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另外,坏账需要额外增加几倍的销售额才能弥补。假定一个企业的盈利率为10%,售出价值100万元的产品,可获利润10万元。如果买方不能如期付款,企业就会因此影响到投资、购买新设备、扩大再生产等环节。如果根本收不回货款,则企业要想弥补这100万元的坏账损失,就需要额外完成10笔等额的销售,且前提是没有任何风险。其结果是,这新追加的10笔销售额以及与其相关的所有采购、生产、保管、储存、管理等各个部门,全部没有创造任何新的价值,没有丝毫利润增长。这种恶性的连锁反应,往往会损害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甚至对企业的生存造成直接威胁。

3.信用销售政策

尽管信用销售可以从供应链内部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提供信用销售服务的供应商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为资金不足零售商可能拖欠或不履行信用销售的延迟支付协议,或者可能资不抵债而宣布破产。因而,供应商既要通过信用销售激励零售商的采购热情,又要认真进行信用销售的政策决策。在信用销售的实践中,信用销售政策主要: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政策和收账政策。

(1)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如资金充足的供应商)对客户(如资金不足的零售商)提供信用销售服务而提出的最低要求。如果客户达不到这一要求,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这一标准的制定经常以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

提供信用销售服务的企业应建立自己的信用标准,即一段时期内可以承担的最低坏账损失率,与此同时,还应通过调查、分析历史记录等方式评价客户的信用品质,预测客户的预期坏账损失率,并据此规范赊销活动。

企业在预测某一客户的预期坏账损失率时,应先评估它赖账的可能性。理论上说,影响客户的信用品质、预期坏账损失因素包括五个方面,即: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s)。

(2)信用条件。信用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信用期限,是企业对客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最长付款时间。信用期限过短,不足以吸引客户,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期限过长,对销售额固然有利,但如果盲目放宽信用期,可能影响资金周转,使得相应的费用增加,甚至造成利润的减少。信用期限的决策,就是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限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从而寻求更优化的信用期方案。

现金折扣是企业对客户早付款时的一种优惠。建立现金折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客户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平均收现期。现金折扣同样会对企业的收益和费用同时产生影响。如果制定方法不当,也会使企业得不偿失。

现金折扣政策应与信用期限决策是相联系的。因为折扣期只能比信用期短,即客户只能在既定的信用期内提前付款才能享受折扣,否则,给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就会负担额外的风险,信用期限决策也会失去了意义。制定现金折扣政策,就是要求出针对客户具体的提前付款时间,最多能给予多少折扣优惠。

(3)制定收账政策。信用条件决策是销售活动的事前设计和事中控制,而收账政策是指当客户未按事先约定在信用期内付款时企业所采取的事后补救方法。收账政策会影响利润。当企业采取积极的收账政策时,会减少应收账款及坏账损失,但有可能增加收账成本;反之,如果采取消极的收账政策,会增加应收账款占用额和坏账损失。因此,企业在选取收账政策时,应视逾期时间长短、欠缴金额大小,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产品参考信用条件灵活运用。对于逾期时间较短的客户,可通过信函、电话等方式催收;对于情形较严重者,可派人面谈,必要时还可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起诉讼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