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状况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状况

时间:2022-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中,反映在产业结构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借记卡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借记卡在发行的信用卡中所占的数量之大。面对中国内地这样一个具有极大诱惑力发展前景的信用卡市场,我国信用卡产业在确定发展规划目标的时候,应当做到在不放弃巩固国内借记卡发展势头的情况下,更加注重贷记卡的市场培育和完善,以及贷记卡持卡群体规模的扩大,把贷记卡的规模化发展作为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业务增长点和主要目标。

第三节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状况

一、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展总体情况

当前,我国银行卡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截至2009年底,全国银行卡发卡量超过20.65亿张,特约商户达157万户,联网POS 241万台,联网ATM达20万台,境内银行卡跨行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分别达到69.4亿笔和7.7万亿元人民币,同多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金融服务场所也已从传统的柜台、网点广泛延伸到ATM、POS机具等电子终端;手机支付、电话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方兴未艾,银行卡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二、我国信用卡产业的特点

我国信用卡产业虽然较之世界上其他主要信用卡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但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和客观实际状况相匹配的一些特点。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些特点,对于认清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现状,明确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未来,把握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借记卡占主导地位

在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中,反映在产业结构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借记卡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借记卡在发行的信用卡中所占的数量之大。目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发卡机构共发行各类信用卡的数量达到18亿余张,其中借记卡的比例占到90%以上,而具有信贷消费功能的贷记卡,即我们在严格意义上所说的信用卡,在信用卡中所占比例尚不足10%,这就使得在我国现阶段信用卡产业机构中,借记卡占举足轻重的主导地位。

在我国,借记卡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工薪阶层和一般消费群体的青睐。其之所以能够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受中国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目前,在我国国内巨大的消费群体中,尚有相当多的消费者属于一般工薪阶层,其在消费生活中仍然受“量入为出”的中国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以自己实际拥有的经济实力考量、确定自己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虽然许多人逐步接受了使用信用卡消费这一较之现金交易更为便利、快速、新颖的消费方式,却仍然不愿过多地因为透支消费而背负债务。由于借记卡是以持卡人在其卡账户内先行存入一定数额的款项,然后持卡以卡内存款数额为限进行消费为特征的,恰恰满足了人们既要以新的形式消费,同时又不需要承担债务的理念和要求,因而借记卡的问世受到这类消费者的普遍认同和接受。

第二,借记卡的申办相对简化、快捷。较之贷记卡申办程序而言,借记卡的申办更为简捷、便利,借记卡申办时无需由申办人向发卡机构提供担保或缴纳押金,持卡人一般也不需要缴纳卡片的年费和工本费,任何人只要在发卡银行内开设一个银行账户,就可以申请成为该发卡银行所发行的借记卡的持卡人,而只要在卡账户内存入一定数额的款项,就可以到特约商户去持卡消费。

第三,借记卡的功能给持卡人带来便捷。借记卡具有银行存款储蓄的功能,而且较之传统的在银行柜台以存折形式的存款储蓄更加方便、快捷,因为大量的ATM机的应用给持卡人随时随地地存款、取款提供了便利,使持卡人免去了在银行办理存款、取款业务排队等候以及银行营业时间带来的繁琐,争取到了更多的自由支配自己款项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借记卡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借记卡的使用较之现金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持卡人只要自行给借记卡设定密码,然后凭密码持卡购物或接受服务消费即可,由此保证了消费以及卡账户资金的安全,同时也避免了随身携带大量现金所可能引发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尴尬和不便。

第五,借记卡的功能不断开拓创新。国内发卡银行不断开发借记卡的功能,使借记卡的持卡人能够不断享受到与日常生活开支消费相关的各类服务,因而受到了持卡人的青睐。目前,我国各发卡商业银行都比较重视开发借记卡的使用功能,不断增加借记卡的特色服务,以招揽用户、扩大卡客源,如招商银行早在1995年发行“一卡通”时就注重把为客户服务作为经营理念,使持卡人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柜台、电话、手机、自助银行和网上银行进行各类交易、消费以及理财,极大地便利了持卡人,使“一卡通”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因而吸引了大批的客户,打造了信用卡的品牌效应

第六,贷记卡的发卡条件较之借记卡更加严格。贷记卡对持卡人的财务状况、资信状况等的考量要求相对较高,由于我国目前信用卡资信体系并不完备,贷记卡产品的营销难度较之借记卡要大得多,使得以求数量、扩规模为发展目标的信用卡品种在我国信用卡产业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

借记卡在我国信用卡产业结构中主导地位的确立,自然与我国目前的国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其在某种程度上也冲击了国内贷记卡市场的建立和形成,客观上影响了国内贷记卡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这是我们在看待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问题上需要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国外许多国家,特别是信用卡产业规模高速发展的西方国家,其信用卡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证明,由于贷记卡这一信用卡品种更具有现代社会所寻求的信贷消费的特征,更能体现出信用卡产业发展所追求的价值和目标,更能满足持卡人超前的消费欲望和高端的消费需求,而贷记卡本身所具有的透支消费功能产生的高额透支利息收入更能给发卡机构和整个信用卡产业带来十分可观的利润收益,所以贷记卡业务早已成为国外信用卡业务的主流。多年来,VISA、Master Card等国际信用卡组织以及其所拥有的国际信用卡收单品牌垄断我国国内信用卡市场,以及近些年大量外资涌入我国金融领域,特别是介入我国信用卡产业领域,事实上都是看中了我国国内贷记卡市场所拥有的巨大容量和发展空间。据VISA组织预测,到2010年底,中国内地信用卡市场(仅指贷记卡市场)的年利润收入将有可能达到30亿美元以上。面对中国内地这样一个具有极大诱惑力发展前景的信用卡市场,我国信用卡产业在确定发展规划目标的时候,应当做到在不放弃巩固国内借记卡发展势头的情况下,更加注重贷记卡的市场培育和完善,以及贷记卡持卡群体规模的扩大,把贷记卡的规模化发展作为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业务增长点和主要目标。

(二)创新成为信用卡产业发展的主流

我国信用卡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迎合国际信用卡产业发展潮流、接受国际信用卡产业规则的同时,为了适应国内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以及国际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国际金融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信用卡产业自形成之日起,产品和市场的创新、保持信用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信用卡产业发展的主导思想和主流。这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研发信用卡新品种,使国内信用卡逐步适应和满足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如1988年6月,中国银行发行了长城Master Card国际卡,使国内公民在出境时不必随身携带大量现金而在异地仍然能够满足消费需求成为现实。从1998年起,国内各商业银行相继发行了可以在全球范围通用的国际贷记卡、国际准贷记卡以及国际借记卡等产品,极大地满足了中国公民出境后在境外消费乃至“境外消费、境内付款”的需求。此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还相继在香港地区发行了人民币信用卡。

第二,独立研发、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准贷记卡产品。由于目前我国统一的资信中心尚未完全建立和完善,导致在国内信贷消费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资信体系尚有欠缺,从信守风险最小化的经营理念出发,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产业发展问题上开发、创造了一种新的信用卡经营模式和品种,即由信用卡的申请人提供担保人或者向发卡银行缴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持卡人在持卡消费时将透支的金额控制在保证金额度内的信用卡产品,这就是明显具有中国特色的准贷记卡。准贷记卡的开发和问世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信贷消费的需求,使持卡人的透支消费成为现实,因而也得到比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准贷记卡所具有的要求持卡人先存钱后发卡使用以及无透支免息期、不能透支取现的先天性缺陷,决定了其与完全信贷消费特征的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其并不能完全适应信用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其也不可能成为国家整个信用卡产业中的主导产品。

第三,大力发展外卡收单业务,扩大外卡收单规模,以提高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盈利的能力。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到来以及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从国外入境而进入我国境内生活和消费的外国持卡人群的规模不断扩大,为了适应外国人在我国境内持卡消费的需求,同时又由于外卡收单具有回佣率高、风险低的特点,可以为收单机构创造较为丰厚的利润,因而从初始的中国银行的几家分行开展国外信用卡在中国大陆境内的收单业务及至1991年始,我国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相继开办了国外信用卡在中国国内的直接收单清算业务,这种信用卡业务的扩展所带来的直接结果不仅是改善了外卡收单业务的国内商业银行争取到了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

第四,信用卡使用渠道和服务方式不断拓宽。目前,伴随着我国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开展,与之相匹配的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以及ATM机24小时无人服务等业务均已开办,可以保证为信用卡持卡人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使信用卡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也使信用卡的业务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尽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国内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创新步伐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下来,反倒是迈得更大、更快,如招商银行仅在2008年12月份就推出了3款全国性的信用卡产品,包括国内第一张采用“爱心额度”为信用卡核发标准的壹基金爱心信用卡以及携手中国银联、北京老字号协会推出的京城老字号信用卡;此外,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与威尔士健身联合推出的牡丹威尔士卡、工商银行与联想集团共同在北京推出的牡丹联想信用卡,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名发行的航天龙卡,中国光大银行在上海发行的国内首张集银行、证券、商旅服务于一体的申万阳光存管卡,中信银行与携程旅行网、万事达卡联手推出的中信·携程商务信用卡、“香卡”,等等。在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的形势下,国内各商业银行之所以仍然如此密集地发行创新题材的信用卡,表面上看是国内信用卡产业扩大规模、商业银行发展金融业务的需要,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信用卡在我国国内仍然具有庞大的发展市场,而其作为更加现代的支付方式,能够促使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加活跃,有效地拉动国内消费,对我国未来启动内需以及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将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信用卡产业的国际性收单品牌占据国内信用卡市场较大份额

伴随着金融国际化以及国际信用卡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我国的信用卡产企业最初形成之时,接受国际信用卡产业发展通用的规则和方式,沿袭了国际信用卡组织的BIN编码规则,致使国际知名收单品牌直接进入国内信用卡市场,对国内信用卡收单品牌市场形成垄断,并直接影响着我国国内信用卡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模。这种形势发展到目前,没有任何明显的改善,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国际知名品牌以各种形式已经进入了我国国内的信用卡市场。

近些年,VISA、MASTER CARD两大国际信用卡组织在我国国内的营销攻势可谓及其猛烈,铺天盖地的广告在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等新闻媒体以及地铁、汽车车身等各种营销媒介中频繁出现,与此同时,这两大信用卡组织还直接对我国国内银行提供补贴,鼓励国内银行发行标有“VISA”、“Master Card”标识,采用两大国际信用卡组织标准的信用卡,使其卡的标识几乎出现在国内所有商业银行新近发行的信用卡上,国内信用卡业务操作规程直接受到这两大国际信用卡组织操作规程的制约和影响,而JCB、Diners Club、American Express等国际品牌则主要集中在开展外卡收单服务上。此外,VISA、Master Card两个国际信用卡组织还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国内商业银行联手在我国国内开展了国外信用卡取现等信用卡业务。

(四)信用卡产业的国际竞争激烈

我国信用卡产业近些年虽然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我国信用卡产业与国际信用卡知名品牌企业、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产业相比较,起步远远落后许多年,同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当今金融全球化发展形势下的国际信用卡市场激烈竞争中相对落后,产业竞争力不够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我国信用卡产业目前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尤其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典型信贷消费特征的符合国际惯例的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及贷记卡的发行数量仅1亿多张,平均每10名中国公民中仅有1张,在国内所有商业银行所发行的信用卡中所占比例尚不及10%。而且由于国内信用消费市场尚处于不成熟期,与信用卡运行相关的法律体系、机制和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致使对贷记卡的营销模式正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也影响了贷记卡的规模化快速发展,造成国内信贷消费体系的建立、发展速度缓慢,信贷消费机制难以建立起来。这同时也造成了我国信用卡产业与国际化信用卡产业之间的巨大差距,使我国的信用卡产业难以与国外信用卡产业相抗衡,客观上造就了我国信用卡产业在国际信用卡市场的竞争力中处于极为不利位置的局面。

第二,由于国内信用卡产业政策的限制以及政府宏观管理经验的欠缺,导致我国信用卡产业主体缺位、品种格局比较单调,影响了国内信用卡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在我国,由于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政府对信用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因而并不鼓励开发信用卡产业;同时又由于国家一度采取抑制消费的政策,强化“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观念和意识,对广大人民群众消费观念的影响巨大,也直接影响了信用卡所具有的作为信贷消费工具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中作用的发挥。即使20世纪80~90年代我国信用卡产业开始兴起,国家仍然在政策导向上更多地强调银行作为国有企业或国有金融机构履行国家金融管理的职能,明确在我国只有商业银行才能成为信用卡发卡的主体,致使国内信用卡经营主体身份单一,无法形成多元化的信用卡产业发展体系和发展格局,缺乏不同主体之间的竞争机制;而反映在国际市场上,则由于国内信用卡品种的单调而无法实现与其他国际信用卡品牌在各个消费领域中的竞争。

第三,国内信用卡安全保障性不够强,产业安全隐患比较多。信贷消费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资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确保信用卡发卡、用卡环境的规范和安全。而在我国,虽然目前信用卡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国家对国内资本为主的信息设备制造业扶持力度不够,因而造成与信用卡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资信体系的建立不仅速度缓慢、而且技术手段落后的局面,特别是目前我国国内网上银行的交易支付行为几乎游离于国家的支付体系和监管体系之外,致使信用卡的网上交易、支付使用存在较大的风向和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不仅限制了信用卡使用范围和支付方式,而且明显不利于同具有完善安全保障体系的国际信用卡品牌展开竞争。

第四,专业经营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欠缺导致国内信用卡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支撑力不足,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对国际信用卡产业及国际信用卡品牌的依赖性较强。在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比较重视对信用卡功能的开发与创新,但由于国内信用卡产业受国际信用卡产业发展趋势的影响,加之政府以及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对信用卡产业发展的实质性意义认识不足,虽然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商业银行也在不断想方设法地拓展信用卡业务领域,甚至开创出一些能够煽动消费者热情、提高自身在国内信用卡市场上的竞争力的产品,但仍然只是把信用卡业务作为商业银行金融业务运营的附属产品对待,缺乏自主的发展意识,因而墨守成规、开拓性不足,信用卡产业中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明显欠缺,致使目前国内信用卡产业标准和专利技术几乎被国际信用卡产业资本所垄断,也造成了国内信用卡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下的局面。

显然,在金融全球化发展态势已成定局的形势下,如何将我国信用卡产业作大做强,提高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以适应国际信用卡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和局面,将是我国整个信用卡产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一个严峻而又突出的问题。

(五)我国信用卡产业面临外资的严峻挑战

在我国国内信用卡产业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我国所具有的巨大的信用卡市场空间和盈利前景,令国际上那些大型银行特别是跨国金融机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外资事实上已经以极快的速度直接或者间接地进入了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领域,而随着我国加入WTO,作出在2005年之前全面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并给予国民待遇的承诺早已超过,外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全面介入我国信用卡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必然趋势。

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与金融市场形成较早、发展十分成熟、金融制度日臻完善的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的信用卡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虽然从长远上看,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但现实却是由于国内信用卡的发行、使用、运行、管理机制尚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我国信用卡产业整体的实力远远不足以与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相抗争,因此引进外资、扩充实力已成为近些年国内不少商业银行谋求自身发展,特别是扩大本行信用卡产业规模的必然选择。而外国金融资本进入我国境内后,我国金融系统长期所赖以保障安全的对外封闭和对内垄断的格局将完全被打破。有资料显示,外资进入中国金融领域、在中国境内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重要战略之一就是逐渐占领中国的信用卡市场,通过中国的信用卡市场为其自身谋取高昂的经济利益。近些年来,许多国外大型信用卡跨国公司、外资银行纷纷投资数十亿乃至数百亿美元参股中资银行,交换的条件非常简单而又十分明确,就是介入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运行,参与外币信用卡甚至是人民币信用的发卡、收单、结转业务和专业化服务。显然,由于信用卡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金融产品,在获取客户信息、竞争优质客户以及强化客户关系管理关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外资机构必然将利用其在信用卡产品以及信用卡交易支付系统的开发、信用卡技术及其应用、市场营销、风险控制、业务流程管理、品牌资源和专业化人才等方面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与中资银行展开全方位的竞争,这就使我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信用卡产业的发展将面临外资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承认,外资的介入和利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中资银行确实有利可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国内资本金不足的困难,而且可以通过引进境外资本改变、完善国内商业银行的股权机构,引进科学的治理方案和经营决策机制,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运作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且有利于填补国内产业相关技术、制度的空白,推动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但客观上也会使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依赖性,致使开拓性不足,产业发展技术被外资所垄断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

从我国当前信用卡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虽然目前国家尚未普遍允许外资在我国境内独立开设的商业银行在我国大陆独立发行信用卡,但外资银行在我国大陆独立发行信用卡已有开端,并必将成为一种趋势:2008年12月,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获批在中国境内发行东亚(中国)银联人民币信用卡,成为在中国大陆首家发行人民币信用卡的外资法人银行。此消息的公开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国内信用卡相关行业中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足以表明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多年来忧心忡忡的“狼来了”正在成为现实!而与此同时,大量已经存在和正在出现的外资银行通过资本、技术、品牌和人才输出等方式与国内中资银行“联姻”,介入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客观现实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力也的确不容忽视。

第一,外资垄断了国内的信用卡品牌。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国内各商业银行虽然仍然在自主发行信用卡,但在所发行的信用卡特别是国际卡上,几乎全部带有VISA、Master Card两大国际信用卡组织的标识,中国银联公司的“银联”品牌虽然目前仍然是我国国内信用卡产业最有价值的资产,客观上反映着中国信用卡产业各方共同的追求,但在外国信用卡知名品牌以及外资的冲击下,“银联”标识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淡化,似乎只是成为了一张卡的国别的附属性标志。

第二,外资垄断了国内信用卡发卡系统。由于信用卡系统庞大而且复杂,而国外信用卡产业发展较早,技术的应用更加成熟,国内发卡商业银行包括中国银联公司都向国外购买了信用卡处理系统,使我国国内发卡系统被外资所垄断。

第三,外资参股信用卡发卡机构联名发卡。由于我国国内信用卡市场上贷记卡数量明显不足,而这一空白点已经被外资认识到具有巨大的获利空间,因此外资进入我国国内,向我国央行提出发行人民币或外币贷记卡申请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目前,多加外资银行与国内的中资银行合资成立了多家信用卡中心或公司,联合推出信用卡的计划已经得到批准并付诸实施,如汇丰银行与上海银行联合推出了VISA美元卡,花旗银行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联合推出了VISA双币种信用卡,美国运通与中国工商银行共同发行了牡丹运通卡,等等。此外,苏格兰皇家银行与中国银行、美洲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汇丰银行与上海银行、德意志银行与华夏银行、恒生银行与兴业银行等之间也都通过协议的形式明确合作的重点在于信用卡领域,并筹划在国内发行信用卡。外资绕过国家管制的重重篱笆,借助中资银行发力,成功突入中国信用卡市场,由此引发的一场中外信用卡大战已经在国内展开。

第四,外资垄断了ATM机的生产和销售。作为信用卡运营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国内目前具有自主品牌的ATM机的生产能力十分低下,由于对其中的核心技术掌握不足,无法实现与外资技术和生产能力的竞争,因此比较多地属于组装生产,而外资生产的ATM机在我国国内市场上垄断了80%以上的份额。

第五,外资垄断了POS机的生产和销售。我国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POS机中,60%以上来自外资生产的企业,如果加上由外资投入、使用外资开发技术的企业生产、销售的POS机,外资的POS机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70%。

外资大量涌入我国的信用卡产业,一方面说明按照金融市场基本规律而形成的我国信用卡产业正处于一个极为有利的发展时期,信用卡业务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将会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势头,而外资的介入似乎给我国信用卡产业的规模化形成打了一针强心剂,刺激了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造就了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中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竞争的格局,并且随着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这种竞争将会不断加剧,由此将使国内商业银行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同时必将检验着我国金融机构以及信用卡产业相关部门的处置和应对能力。

(六)信用卡应用规模布局设置不尽合理

大力发展信用卡特约商户,使信用卡应用规模布局合理设置,是促进信用卡规模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等信用卡产业形成较早的国家最初在解决如何突出信用卡便捷的特点、使消费者能够接受这样一种新型交易方式时,都面临着是先大力发展特约商户的问题。大多数发卡机构在发卡之初采取的是两方面并举的策略,但在充分认识到特约商户是信用卡应用的重要场所,是实现信用卡功能的重要媒介后,最终将重心转移到了优先发展特约商户、大力拓展信用卡使用场所和服务项目方面,以期在发展信用卡客户时就可以使持卡人直接感受到使用信用卡消费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和方便,从而带动信用卡客户群体范围的扩大。事实证明,努力加大信用卡受理市场的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信用卡特约商户,使信用卡应用的规模布局不仅范围广,而且趋于合理,是在消费者中推广信用卡、发展信用卡客户群体的关键,也是带动信用卡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

我国近些年在开始大力发展信用卡产业、努力增加信用卡客户群体规模和数量的同时,也比较注重信用卡受理市场的拓展,积极扩大信用卡应用规模和布局。如前所述,2005年间国家信用卡产业主管部门还专门就我国信用卡受理市场的发展与建设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性指导意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银联在政府相关部门和国内发卡商业银行的支持与协作下,积极拓展我国信用卡在境外的受理市场,目前已经实现了中国银联卡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易受理,这标志着我国信用卡的境外受理市场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对于促进国内信用卡产业的凝聚力、提高我国信用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肯定我国信用卡受理市场建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就我国目前的信用卡受理市场建设而言,客观上还是不尽如人意的,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消费者持卡消费的比例、用卡频率、信用卡特约商户的普及率等指标与国外成熟的信用卡市场相比,差距极为明显,信用卡受理市场建设滞后、信用卡应用规模布局上存在的诸多不合理的问题,事实上极大地限制了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成为制约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就我国目前信用卡应用规模布局的现状而言,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

第一,信用卡特约商户的数量少。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年底,我国国内能够接受信用卡刷卡消费和服务的特约商户也不过70万家,且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全国平均仅有5%左右的商业、服务业营业网点能够接受持卡人持卡消费(目前韩国的信用卡特约商户普及率近90%,而美国则已接近100%),即使是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人均GDP较高、具有信用经济明显特征的大城市中,信用卡特约商户所占的比例也没有达到全部商户的10%,这种状况显然极大地限制了国内信用卡的使用范围,导致许多持卡人在日常消费中有卡却无处可刷。

第二,信用卡特约商户的覆盖面窄。出于自身眼前经济利益的考虑,我国许多商业银行不愿意在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的中小商户中投放、布设POS机,致使消费者不得不选择现金交易。目前我国能够接受信用卡消费的特约商户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中各种设施比较齐全,能够提供较大规模、较高层次和质量服务的大型的高档宾馆、饭店、娱乐中心以及商业网点,而在与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中小型商户中,特别是小城市、乡镇的商户中,能够接受信用卡消费的特约商户寥寥无几,由此制约了在占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人群中发展信用卡客户群体,也限制了信用卡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第三,发卡银行与特约商户关系错位,导致商户缺乏受约积极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发行及市场培育的问题上主要采取的是发卡在先、发展特约商户在后的方法,即根据持卡人的数量和需求寻找、发展特约商户,走的是一条以供给创造需求的路子,这其实正是西方信用卡产业发达国家在最初发展信用卡产业时曾经走过,又被事实证明是一条畸形发展、最终被抛弃的路子。由于商业银行没有担负起特约商户的开发和培育责任,未能有效地理顺发卡银行、持卡人与特约商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导致商户缺乏受约的积极性,不愿意成为信用卡的特约商户,使特约商户在数量上不能得到迅速增加。

第四,技术应用上的问题导致信用卡客户服务不够到位,安全系数较低。信用卡应用布局存在问题,事实上也阻碍了信用卡营销技术的开发、应用和用卡环境的改善,造成了一些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客户服务上不到位,影响了信用卡客户对信用卡的使用热情,如由于技术或者资金投入不足使交易系统和终端机具改造、升级不彻底、卡表信息更新不及时等而导致的现实中ATM机或POS机在用卡高峰时段系统不稳定、线路不畅通,致使刷卡频频失败,交易无法完成,或者由于系统不稳定,跨行使用ATM机一旦造成吞卡,持卡人则要奔波于两家银行之间,无端耗费时间和精力,或者由于线路故障导致刷卡时间过长,错账、错划却又不能得到迅速处理,导致安全性无保障等问题时有发生,就是例证。

我国信用卡应用规模布局不尽合理以及由此所引发出的诸多问题,无疑会对我国信用卡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产生阻碍性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信用卡的使用环境,成为在我国信用卡持卡人使用信用卡频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这就无怪乎为什么我国的持卡人三个月内平均消费2次。除此原因外,加之信用卡安全问题的困扰,我国目前信用卡的激活率尚不足40%,也就是说,信用卡发卡机构每发行10张信用卡,其中最多只有4张卡被激活使用,其他均成为“睡眠卡”,这也表达了社会公众基于对信用卡使用不便以及安全性能的质疑而采取的消极观望态度。因此,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探索和建立信用卡相关产业的定价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强信用卡受理市场的规模化建设,平衡信用卡产业各方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调动信用卡产业各方参与主体的积极性,解决好信用卡应用规模和布局以及相应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问题,是保证我国信用卡产业顺利发展的一个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