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认为,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主要指汇率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尤其是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存在着显著的影响。汇率传递是汇率水平变动与其对国际收支影响的中间环节,传递程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汇率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的大小。

第一节 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一般认为,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主要指汇率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尤其是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影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汇率水平变化(货币贬值或升值)的影响,二是汇率波动程度的影响。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汇率是影响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复杂且有条件的,不仅取决于汇率变动的方向和幅度,而且取决于贸易产品价格的需求价格弹性、汇率传递程度等因素。本币升值和贸易条件的改善不一定意味着本国净出口的下降。汇率调整在一定时期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国际收支及对外经济的平衡调整。但是,汇率的剧烈波动可能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稳定。

一、汇率水平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关于汇率水平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学术界主要是从传统弹性分析和汇率传递效应两个角度进行研究。

(一)传统弹性分析及相关文献

国际收支的传统弹性分析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考察汇率政策在不同弹性值下对国际收支(针对的是贸易收支)的影响。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要受到多种弹性值的制约,一般认为,在其他事物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国贸易收支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即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则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抑制进口,从而改善本国贸易收支平衡;反之,本国货币升值则会抑制出口、扩大进口,从而恶化本国贸易收支平衡。

从弹性理论分析我国汇率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汇率水平变动对减少顺差没有作用,原因是汇率弹性不显著或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另一种观点认为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我国显著成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于抑制我国的贸易顺差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有:沈国兵(2004)采用1998~2003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美贸易与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中美贸易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顺差问题。造成中美贸易顺差的真正原因是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易耗性产品对美贸易上发挥出比较优势,而美国在高技术产品对华贸易上由于出口管制政策没有发挥出比较优势。殷德生(2004)采用1980~2001年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对中国贸易收支方程、进出口需求方程的协整分析,得出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仅为0.667 2,而且统计检验显示该系数并不显著,人民币汇率在总体上对中国外部经济均衡目标的实现作用相当有限;人民币汇率的进出口需求弹性分别为0.011 2和-0.568 9,而且统计检验显示该系数也并不显著,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刘伟、凌江怀(2006)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中美贸易差额建立VAR模型,重点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差额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差额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中美贸易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低储蓄率和相关贸易产品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对低下,单纯的人民币升值不会解决问题。金洪飞、周继忠(2007)利用ARDL框架下的协整方法,以1994年1月到2005年3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对中美贸易的实际汇率弹性进行了经验分析,发现我国对美国进出口的实际汇率弹性都不显著,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无法改变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姚枝仲(2010)的计算结果是,中国出口的短期收入弹性约为2.34,而短期价格弹性约为-0.65,这意味着决定中国出口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外需变动,而非人民币汇率变动。

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也很多,如卢向前和戴国强(2005)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的分析方法,就1994~2003年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加权实际汇率波动与我国进出口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封思贤(2007)运用1985~2004年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研究发现我国的进出口弹性绝对值之和大于1,马歇尔勒纳条件显著成立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增加了我国的出口,减少了我国的进口。刘尧成等(2010)运用Blanchard和Quah(1989)提出的对结构性冲击影响进行长期约束的方法,分析了1994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中国贸易差额的影响,发现贸易收支弹性理论在我国基本成立,在样本时段内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会产生逆差的压力,且此影响有随时间逐步增强的趋势。姜茜和李荣林(2010)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误差修正模型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人民币对美元双边实际有效汇率、人民币多边汇率变化与中美双边进、出口贸易的关系,结果发现,贸易收支弹性理论在我国基本成立,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可以改变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但是长期内人民币兑美元双边实际汇率对中美贸易的调节能力减弱。

(二)汇率传递效应及相关文献

传统弹性理论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假设,即汇率变动对进出口价格的传导效应是百分之百的。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汇率变动与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变动往往不是同比例的。因此,对汇率水平影响国际收支的研究重点自然就转移到汇率对进出口价格的影响,即汇率传递效应上来。

汇率传递效应是指名义汇率变动对一国价格水平的影响程度。汇率传递是汇率水平变动与其对国际收支影响的中间环节,传递程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汇率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的大小。邢予青(2010)认为,如果中国的制造商不能将因人民币升值而提高的成本转嫁给外国进口商,而被迫通过调整利润率和提高效率来吸收大部分增加的成本,那么,人民币升值对改善贸易顺差的作用很小。

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进口价格传递效应和出口价格传递效应上。进口价格传递效应方面的研究有:陈六傅、刘厚俊(2007)利用VAR模型,以1990年1月至2005年6月为样本期,研究了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进口价格传递效应;毕玉江(2008)基于VECM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采用1995年1月至2005年10月的月度数据,考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程度;许伟、傅雄广(2008)通过成本加成模型,实证分析了1995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二季度期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结果都表明,人民币汇率的进口价格传递是不完全且存在一定的时滞。万晓莉等(2011)认为,短期内几乎所有产业的外国出口厂商都会通过调整成本加成来吸收汇率变动,而在长期,汇率变动对各产业进口价格的传递不同。而且,Campa和Goldberg(2002)认为,人民币汇率对于中国进口价格的长期传导效应普遍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和日本的水平(1)。陈浪南等(2008)认为其可能的原因为:第一,我国是贸易大国,国内企业会针对汇率波动进行定价调整,并且大国的国内价格也会影响国际市场的价格,从而使得价格变化程度小于汇率的变化程度;第二,我国还存在一定的贸易壁垒,使得商品从国外运往国内时价定律不存在,从而汇率对价格的传导效应低。

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出口价格传递效应,学术界也大都得出了汇率传递不完全且各产业间存在较大差异的结论(如毕玉江等,2007;陈斌开等,2010)。而且施建淮等(2008)和陈浪南(2008)等都认为,相比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而言,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更低,主要原因在于汇率对于出口价格的影响要通过进口价格这个环节,传导途径比进口价格的传导途径更长更复杂,因而传递程度也更低。

也有学者分行业和分贸易方式来研究人民币汇率的传递效应。陈学彬等(2007)基于22种HS分类出口商品的面板数据,考察了2001年1月至2007年8月间中国出口商品总体和各行业分类的汇率传递率,认为由于汇率传递程度不同,我国不同行业出口商的盯市能力也不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商面对人民币升值反而大幅降低其本币出口价格。

杜运苏(2010)利用2000~2007年的月度数据,研究不同贸易方式下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影响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进料加工进口价格的长期传递弹性要明显大于一般贸易进口价格,而来料加工装配的进口价格基本不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在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占中国出口的一半以上,其中又以进料加工出口为主。其进口价格的高传递弹性使进口成本较大幅度降低,一定程度上抵消汇率升值对其出口的负面影响。

容岩(2011)认为,在加工贸易模式下,汇率水平变化同时影响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价格,从而会削弱汇率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在我国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下,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在长期内被削弱,使得汇率升值对国际收支顺差的调节作用无法完全发挥。

综上所述可知,传统弹性分析框架下学术界对于汇率水平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未达成统一意见;而在于汇率传递效应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价格的影响具有不完全传递性,并且对不同行业、不同贸易方式的传递程度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使得运用汇率机制对我国国际收支的调整变得十分复杂,汇率调整只能在一定时期和在一定条件下对对外经再平衡发挥作用。

二、汇率波动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有关汇率波动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学术界尚无定论。但是使用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往往能得到两者显著负相关的结论。

潘红宇(2007)用汇率收益率的标准差作为汇率波动性的代理变量,检验汇率波动性对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向美国和欧盟的出口与实际汇率波动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李志斌(2009)基于1995年1月至2007年9月的月度数据,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率的增加会减少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黄飞雪、王云(2011)采用2002~2010年月度实际汇率数据并以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为分界,分别建立线性模型和非线性平滑转换(STR)模型研究我国向欧元区的出口情况,发现实际汇率波动率对向欧元区出口的影响在2005年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后显现出来,但其影响方向不确定。

汇率波动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也会受到外汇市场发展程度的影响。如果一国外汇市场比较发达,企业能够通过远期交易等外汇避险工具锁定预期成本和利润,就能减小汇率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相反,如果一国外汇市场欠发达,避险工具缺乏或是效率较低,那么企业不得不承受汇率变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稳定和企业的持续经营。2005年人民币汇率体制调整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发布的《2005年上海金融运行报告》中提到,2005年上海样本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6.3%,有15家企业亏损,其中有11家企业由上年盈利转为亏损。汇率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企业的决策难度,企业对于汇率避险工具和手段的知识较少,能够为企业接受并使用的市场汇率避险产品也较少。

由此来看,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汇率的频繁、大幅波动会使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甚至破产。所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应采取渐进的方式,不可贸然实现汇率水平的大幅度变化。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外汇衍生产品的宣传与操作培训,加快开发汇率避险产品,提高企业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

三、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货物贸易收支差额的关系

图6-1显示了1982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货物贸易差额占GDP百分比的关系。由图6-1可知,1982~1994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大幅贬值,而贬值和贸易逆差交织出现。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和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后的两三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都出现了小幅升值,伴随而来的却是贸易差额的逐渐扩大。虽然2005以后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放缓,但是很难说其原因仅仅是人民币升值。哈继铭等(2010)的研究发现,对中国的25个行业而言,如果人民币升值5%,只有5个行业的利润率会有所下降(最高下降1%),而有19个行业的利润率将有所上升(最高上升2%)。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人民币升值一定会减少贸易顺差。

img133

图6-1 1982~2009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货物贸易差额与GDP的比率

资料来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年度数据,2000年100;货物贸易差额与GDP的比例=(货物贸易出口额-货物贸易进口额)/GDP,货物贸易出口额、货物贸易进口额、GDP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计价单位为现价美元。

应当看到,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有很多,汇率只是其中之一(甚至只是次要因素之一),而且汇率本身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也是复杂的、不确定的,汇率调整在一定时期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调整及对外经济再平衡。从长期观点看,避免汇率在双边和多边层面上的大起大落,将基本汇率维持在与贸易收支平衡大体上相互适应的水平上,将有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