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商品与货币

论商品与货币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司马迁的提法已隐喻商品第一性,货币第二性,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叶适虽然承认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可他似乎认为商品交换的原动力是货币,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结果,“物不可以自行,故以金钱行之”。

一、论商品与货币

叶适认为货币产生于“商贾通行四方,交至远近之制,物不可以自行,故以金钱行之”。就是说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为克服商品交换的不便而应运而生,产生于三代。这个认识比圣王创造货币的传统说教要正确得多,更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可没有司马迁的“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表述得确切。司马迁的提法已隐喻商品第一性,货币第二性,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叶适虽然承认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可他似乎认为商品交换的原动力是货币,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结果,“物不可以自行,故以金钱行之”。“为其无以阜通流转,则作币铸金以权之”,如果没有货币,商品买卖就无法成交,商品流通就将成为一句空话。这就颠倒了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因果关系,颠倒了货币与商品间的因果关系,形成自身观点的冲突,暴露了他理论上的不成熟性。

他认为货币流通的演变历史经过三个时期,先是三代时期用钱甚少,中经秦汉用钱渐多,后来到了南宋则非钱不行。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三代以前,“一家之用,自谷米、布帛、蔬菜、鱼肉皆因其力以自致”,百姓“安本著业,金钱亦为无用,故用之至少”。加之各国对立,闭关锁国,自给自足,多国间贸易没有开展的必要,也就“不至费心力以营之”。货币怎么能不少。只有“商贾之贸迁,与朝廷所以权天下之物,然后赖钱币之用”。以后就不同了,百物的生产都由钱引起,钱(货币资本)的多少,价格的高低贵贱则决定着百物的生产与否和多少(“百物皆由钱起,故因钱制物”)。在简单商品流通条件下,它反映了以盈利为生产经营目的,手工业、商业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分离出来,“凡世间饮食资生之具皆从钱起,铢两多少,贵贱轻重,皆由钱而制。上自朝廷之运用,下自民间输贡,州县委藏,商贾贸易,皆主于钱,故后世用钱百倍于前。”他认为这都是由于国家统一,不分东西南北、内地边陲,“臂指如一,天下之民安得不交通于四方,则商贾往来,南北互致,又多于前世,金钱安得不多”?何况古代以金银为币,汉代还以金银铸币,宣元以后,金币全部从流通中退出,东汉以后黄金最少,又缘佛老之教盛行,金银为土木之饰,不复为币。“币始专用钱(30)”,故后世用钱颇多。当然国家政体对于该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绝不是根本的决定性原因,决定货币发展的关键性原因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水平,而商品生产和交换又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是基础,上层建筑则是经济基础的表现,这种关系不能颠倒,何况中国货币经济的形成时期是战国,而非秦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