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褚遂良论输钱受官

褚遂良论输钱受官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贞观十二年三月,谏议大夫褚遂良上书,力陈公廨本钱将来之弊,无异于汉代卖官。捉钱令史在一年中只要送利不违,就能取得任职升官的出身,“将来之弊”,不堪设想。褚遂良认定,吏治是国家的根基。此其后果不堪设想者之一。此其后果不堪设想者之二。就是说只限于京师,每年就会有六百多人输利受职,推而广之,全国受职的压力将会多大,其后果将不堪设想,此其三。唐太宗采纳了褚遂良的建议,“停诸司捉钱,依旧本府给月俸。”

二、褚遂良论输钱受官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唐钱塘(今杭州)或作阳翟(今禹县)人。隋末为薛举通事舍人,归唐后,太宗贞观中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中书令,前后谏奏和陈便宜书数十次,多为太宗采纳。高宗即位后,辅政、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历宰相,监修国史、尚书右仆射、知政事,后因反对立武后,屡遭贬,忧死。精于书法,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贞观十二年(638)三月,谏议大夫褚遂良上书,力陈公廨本钱将来之弊,无异于汉代卖官。简直就是过去“尝笑汉代卖官,今开此路,颇类于彼(11)”。

他的根据是,“陛下近许诸司令史捉(掌管)公廨本钱,诸司取此色人号为捉钱令史。不简(辨)性识(天分),宁论书艺(书数),但令身能估贩,家足赀财,录牒吏部,即依补拟。大率人捉五十贯已下,四十贯已上,任居市肆,恣其贩易,每月纳利四千一百,年凡输五万,送利不违,年满授职”(12)。捉钱令史在一年中只要送利不违,就能取得任职升官的出身,“将来之弊”,不堪设想。以授官作为对按期纳利人员的奖励,而惯于求利之人,可以绕开选拔官吏制度和官吏素质的考核,构成威胁唐王朝政权基石稳固与长治久安大计的隐患,不能不引起众朝臣的格外关注。

褚遂良认定,吏治是国家的根基。治国之本在于择人,为国者如果不能把握住用人标准,其后果与能够坚持用人标准有千里之遥(“为理之本,在于择人,不正其原,遂差千里”)。历来择器任使,量才命官的标准是明经四科,只有明经才能拜职,只有通晓四科才能征召。而且“市井子孙,不居官吏”;“商贾之人,亦不居官位”。可如今,只要是捉钱令史,且能够“每月抽利四千一百,一年凡输五万,送利不违,年满授职”。一个低级办事员既不考察他的德行材器,又不考察他的经书政绩,只要是能作买卖,会赚钱,家足资财,就能在吏部录牒,候补官职。此其后果不堪设想者之一。

即便是“策同片玉,经若悬河,守先圣之格言,慕昔贤之廉耻”,就是说满腹经纶的太学士,也要经过“拔十取五”的途径,才可以“量能授官”;倘若犯禁违公,还要受到刑法的制裁。而捉钱令史“专主贾贩,志意分毫之末,耳目廛市之间”,“习与性成,惯于求利,苟得无耻,岂蹈廉隅?”“输钱于官,以获品秩,”“使其居职,何向而可”。这一预见为历史所证实,如文宗太和七年(833)八月,勅中书门下省:捉钱人大都是江淮的富豪大户,“纳利殊少,影庇至多,私贩茶盐,颇挠文法,州县之弊,莫甚于斯(13)”。江淮大贾使主堂厨(公膳,含膳食、香油、蜡烛等)食利,因此挟资天下,所至州镇为右客(贵客),富人倚以自高。致使唐王朝感受到捉钱人户不法活动的威胁,并加以限制。敕对中书门下两省给捉钱人的文牒全部勒停,并追收以前所发文牒。此其后果不堪设想者之二。

“在京七十余司,大率司引九人,更一、二载后,年别即有六百余人,输利受职。”就是说只限于京师,每年就会有六百多人输利受职,推而广之,全国受职的压力将会多大,其后果将不堪设想,此其三。

总之,吏治败坏,国家堪忧。这就不啻是经济问题,而成了政治问题。可政治问题却为经济所引发,“以府库尚虚,敕在京诸司依旧置公廨,给钱完本,置令史、府史、胥士等,令回易纳利,以充官人俸”。在解决了俸料钱的同时,却埋下了侵害李唐王朝根基的祸种,特别是在贞观十五年,唐王朝的建立不过23年,作为一代明主的唐太宗李世民是绝不会麻痹大意的,况且褚遂良的意见取得众朝臣的支持,“京司新旧,爰及外官,异口同辞,皆言不便。”唐太宗采纳了褚遂良的建议,“停诸司捉钱,依旧本府给月俸。”可事隔数年,到了贞观二十年,依旧设置起公廨本钱,以充百官月料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