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洲美元储备数据查询

欧洲美元储备数据查询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早的欧洲货币形式是欧洲美元,即出现在欧洲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美元存贷款业务。而经营这些欧洲货币金融业务的市场则称为欧洲货币市场或境外货币市场。全世界的跨国公司也不得不转向欧洲货币市场,以满足其资金融通的需求。这些因素都大大地促进了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进入70年代以后,欧洲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苏联及一些东欧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也到欧洲货币市场举债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其他欧洲货币是在美元危机中逐渐形成的。

10.3.1 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货币(Eurocurrency)指由货币发行国境外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该种货币存贷款业务。最早的欧洲货币形式是欧洲美元,即出现在欧洲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美元存贷款业务。在形式和购买力上,欧洲美元与美国美元完全相同,都是美联储发行和流通的货币,但是,欧洲美元不由美国境内金融机构经营,不受美联储相关银行法规、利率结构的约束。欧洲美元从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发展迅速,进而又出现了欧洲英镑、欧洲马克、欧洲瑞士法郎、欧洲法国法郎、欧洲日元,甚至欧洲欧元等。而经营这些欧洲货币金融业务的市场则称为欧洲货币市场或境外货币市场。

1.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美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冻结了中国存放在美国的资金,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了本国资金的安全,将原本存于美国的美元转存到苏联开设在巴黎的北欧商业银行、伦敦的莫斯科国民银行以及设在伦敦的其他欧洲国家的商业银行。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些资本家为避免其“账外资产”公开暴露,引起美国管制和税务当局追查,也把美元存在伦敦的银行,从而出现了欧洲美元存款。当时,欧洲美元总额不过10亿美元,而且存放的目的在于保障资金安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给予饱受战争创伤的西欧各国援助与投资,以及支付驻扎在西欧的美国军队的开支,使大量美元流入西欧。当时,英国政府为了刺激战争带来的经济萎缩,企图重建英镑的地位,1957年英格兰银行采取措施,一方面对英镑区以外地区的英镑贷款实施严格的外汇管制,另一方面却准许伦敦的商业银行接受美元存款并发放美元贷款,从而在伦敦开放了以美元为主体的外币交易市场,这就是欧洲美元市场的起源。

到了20世纪60年代,欧洲货币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美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 这是欧洲美元迅速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欧洲美元存在的形式首先是美元存款,私人公司或其他经济实体在欧洲银行存入一笔欧洲美元,归根到底,只能是把原来在美国银行里的一笔活期存款转存到欧洲银行里来。同样,一家欧洲银行贷出一笔欧洲美元,也只能是把这笔原来存在美国银行里的活期存款转贷给借款人。所以欧洲美元的实质是美国银行对外负债的转移,这种对外流动性负债的转移与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有着直接关系。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外军事开支庞大,海外投资增加,美元大量外流,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相应地,境外美元数量明显增加。

(2)美国政府的限制措施促使大量美元外流 由于美国国际收支不断出现逆差,趋势日益恶化,所以从6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就采取了一系列限制美元外流的措施。如美国政府从1963年起实施利息平衡税,对外国政府与私人企业在美国发行的债券利息,一律征收平衡税,以限制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同时限制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和银行对外信贷。1968年美国政府的金融管制当局正式停止美国企业汇出美元到国外投资。同时,根据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制订的Q条例规定,美国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不付利息,对定期与储蓄存款利率规定最高限额,而在国外的欧洲美元存款则不受此种限制。另一项联邦储备银行的M条款规定,美国银行对国外银行的负债,包括国外分支行在总行账面的存款,必须缴存累进的存款准备金,而国外的欧洲美元存款则可以不缴存任何存款准备金。这些措施引起美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不满,纷纷向国外寻求吸收存款的出路。全世界的跨国公司也不得不转向欧洲货币市场,以满足其资金融通的需求。这些因素都大大地促进了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

(3)欧洲各国放松外汇管制 西欧主要国家从1958年12月开始,允许出口商和银行拥有外币资金,主要是美元资金。当时,美元是国际间主要的支付和储备货币,西欧各国解除外汇管制,各国货币可以自由兑换美元。这些措施使得欧洲银行的美元存放业务迅速增长,同时也促进了美国银行的分支机构大量增加。

进入70年代以后,欧洲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无论从该市场上的资金供应方面,还是从资金需求方面来看,都在迅速增加。从资金供应方面来看,有以下因素促进了欧洲美元的发展。

(1)美国巨额和持续的对外军事开支和资本输出,使大量美元流入外国工商企业、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手中,他们把这些美元存于欧洲各国银行套取利息。特别是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后,促使更多的美元流入欧洲市场。

(2)石油生产国的美元 1973年10月油价提高,石油生产国的石油美元收入急剧增加,这些国家将美元收入的一部分存入欧洲货币市场。

(3)经营欧洲货币市场业务的各国商业银行的分行,为适应业务的需要,常将其总行的资金调至欧洲市场,以便调拨使用。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为促进其业务的发展,便于资金的使用,也增加在欧洲银行的投放。

(4)派生存款的增加 欧洲银行在吸收一笔欧洲美元存款后,留存一定的备付金,将剩余资金贷出,而接受贷款的借款人,又将所得贷款存入欧洲银行,这样就像在国内银行体系中所发生的存款派生过程一样,在欧洲货币市场上,也会发生类似的存款派生过程。而且,由于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规定,其派生存款的倍数往往要高于国内派生存款的倍数。

从资金需求方面来看,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欧洲货币市场以短期贷款为主,主要满足工商企业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贷款期限多在1年以下。但在70年代后,发生了一些变化。

(1)1974年以来,石油价格提升,西方工业国及第三世界非产油国出现国际收支巨额逆差,开始向欧洲货币市场举债。苏联及一些东欧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也到欧洲货币市场举债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

(2)1973年国际金融市场开始实行浮动汇率,一些银行与工商企业为了减少汇率风险并投机牟利,增加了外汇买卖,从而扩大了对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需求。

其他欧洲货币是在美元危机中逐渐形成的。各国的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中央银行所掌握的外汇储备绝大部分是美元,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元的霸权地位日益衰落,抛售美元、抢购黄金或其他硬通货的风潮频繁发生,这就导致美元汇率下跌,进一步降低美元储备的价值。为了减少储备贬值风险,他们开始实施储备多元化措施,在储备多元化的过程中,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动摇,致使当时国际市场上的硬通货,如联邦德国马克、瑞士法郎、日元等身价倍增,成为抢购的对象,再加上有些国家对非本国居民的本币存款施加种种限制,而对外国货币存款则不加限制或限制较少,这就形成了“欧洲德国马克”、“欧洲瑞士法郎”等其他欧洲货币。最初的欧洲美元市场也就逐渐发展成为欧洲货币市场了。

同时,欧洲货币市场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它的地区分布扩展至亚洲、北美和拉丁美洲。至此,欧洲货币开始脱离欧洲的地域限制。所谓欧洲货币,不一定是存放在欧洲各国的生息资本,只要是货币发行国以外的货币存贷业务,都可以称之为欧洲货币业务。欧洲货币存贷业务多集中于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20世纪80年代,伦敦金融市场占整个欧洲货币市场份额的1/3左右。

目前欧洲货币市场规模日趋增大。实际统计时,人们一般以银行的欧洲货币负债额(存款额)而不以资产额来测定欧洲货币市场的规模。这是因为银行的资产除了金融资产以外,往往还包括有形资产,而银行的负债主要是存款,从是否存缴法定准备金上就可以看出某笔外币存款是否为欧洲货币存款。关于欧洲货币市场规模有多种统计资料,其中国际清算银行、摩根保证信托公司和英格兰银行的统计比较可靠。国际清算银行根据与欧洲美元市场有联系的大多数银行的报告,对这一市场的资金总额和净额进行估计。其总额只限于报告国银行的外币负债的总计,它没有把所有有关国家和地区都包括进去,例如巴林、拿骚等地。而且,它只计算呈报银行对非居民的外币负债,而呈报银行对本国居民,包括本国银行和本国金融当局的外币负债则略而不计。因此,国际清算银行对欧洲货币市场规模是低估的。摩根保证信托公司的资料,在统计方法上和国际清算银行相同,但范围更大。在测估欧洲货币市场总额时,它是将商业银行所有外币负债汇总得出,总额中剔除银行间负债的数字就是净额。不过,它用各国官方关于本国银行的外币资产负债的资料对国际清算银行的估计进行补充和核实,差别不太大。

2.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和弊端

1)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

(1)促进了资金国际转移的顺利实现,缓解了资金供求之间的矛盾。

(2)扩大了信用资金来源,扩充了欧洲银行的存贷业务,为各国跨国公司筹措外汇资金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

(3)促进了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

(4)促进了各国经济、金融的国际化。

2)欧洲货币市场的弊端

(1)损害了各国货币政策自主权 对参与欧洲货币市场的国家来说,当本国央行根据经济过热的信号采取加息政策时,本国企业可以通过欧洲货币市场融入资金,继续投资,抵消加息带来的紧缩影响;反之,当一国采取降息措施刺激经济时,本国资金会调往欧洲货币市场赚取更多的套利收益。所以,对欧洲货币市场依赖越多的国家,该国金融政策的效力和货币政策自主权就会越来越小。该国银行或者大企业一旦在市场上遭受巨额倒账,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造成该国货币金融体系的紊乱,甚至威胁到该国的外汇储备体系,引发货币危机。

(2)已成为发达国家向外转嫁通货膨胀的主要渠道 20世纪60年代,在境外美元急剧增加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实行了严格限制资金外流的政策,结果使得美国国内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即通过欧洲货币市场向外转移通货膨胀。此外,虽然欧洲货币市场借贷方便,但利率往往多变,借款国的债务总额中如果浮动利率债务所占比重过大,则可能由于利率的波动引发债务危机,丧失对债务负担控制的主动权。

(3)影响国际金融的稳定 到处流窜的巨额游资正是利用欧洲货币市场实现其频繁的国际转移,时而抢购黄金、时而抢购硬通货,还通过套汇、投资股票和债券等冲击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可以说,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都有国际游资在欧洲货币市场上的活跃身影。1987年10月,从纽约市场引发的西方股市风暴,主要是由于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横冲直撞,到处兴风作浪,当股市下跌后,这些资金时而冲向国库券,时而套购硬通货,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甚至迫使西方国家暂时关闭外汇市场

(4)欧洲货币市场自身的结构性缺陷 首先,经营欧洲货币业务的欧洲银行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这是因为:①借款人除了本国客户外,还有外国客户,或虽为本国客户,但又转手放贷给外国客户,所以具有国际间极为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②借款金额巨大,又缺乏抵押和担保;③有时借款人把资金转借出去,几经倒手后,甚至连最终用款人是谁都不清楚,银行难以与实际客户保持紧密联系,对资金运用情况更是难以深入了解。其次,银行的资金来源多为居民或非居民的短期美元存款或同业拆放的款项,而资金运用多为中长期信贷,这种“短借长贷”的结构性矛盾一旦出现在经济衰退周期或信贷过度集中于某一国家和地区时,很容易引发债务偿还危机。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又实行高利率政策,使一些借款国和企业无力偿债甚至无力付息,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国际债务危机,许多从事欧洲货币业务的大银行遭受巨额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