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动机货币需求理论的新发展

预防动机货币需求理论的新发展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预防动机货币需求理论新发展中较有代表的是米勒和奥尔的规则模型,简称M-O模型。该模型最大特色在于通过假定净现金流量是随机的,最终得到预防动机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利率和手续费,以及净支出方差的结论。沿着“缓冲存货方法”分析预防性货币需求的研究仍在进行着。因此,货币需求函数在短期内是不稳定的。

二、预防动机货币需求理论的新发展

预防性货币需求模型的主要目的是要解释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产生的原因、如何使该项动机的持币的交易费用最小,以及通过对利息成本和流动性带来的好处之间的权衡来使其预防性货币需求达到最优。

惠伦(Whalen,1966)较早地表述了局部均衡范式下的预防性货币需求模型。在此基础上最为典型的后续研究是“缓冲存货货币需求模型”(Buffer Stock Model)。该理论认为,实质货币余额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如下双重角色:一方面,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在长期内它有一个稳定的需求函数;另一方面,由于收支和外生货币供给具有不确定性,在价格短期黏性的条件下,微观主体会将商品库存管理技术应用到货币库存管理,以实现成本最小化。由于货币的交易成本比其他资产低,货币余额将作为一种缓冲存货而被持有,以抵消预期到的或没有预期到的收支和外生货币供求变化。货币的现实持有量因此将表现出短期的波动,这种短期波动有两种常见格局:一种是在有上下限(也称为门限)的一个范围内波动和调整,称为“规则模型”;另一种则称为“平稳或目标模型”,当发生未预料到的收支变动时,暂时通过货币余额的增减来调节,而不通过增减消费或债券持有量来解决。在这种平稳或目标模型中,现实货币余额围绕一个长期理想的货币需求波动,但是没有规则模型中设定的上下限,其目标是使其他的变量(如消费、支出和债券持有量)的变化平稳。

预防动机货币需求理论新发展中较有代表的是米勒和奥尔(Miller and Orr,1966,1968)的规则模型,简称M-O模型。该模型最大特色在于通过假定净现金流量是随机的,最终得到预防动机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利率和手续费,以及净支出方差的结论。下面介绍该模型的基本内容。

(一)模型的假定

①净收入(如取负值则表示净支出)x在一天内服从均值为零的随机游动。②在等于1/t(t=24)的任何时间间隔(即“一小时”)里,x都是一系列独立的贝努利实验产生的结果。人们普遍相信,在每一时间间隔(小时)里,净收入x(货币持有量增加x)的主观概率为p,净支出x(货币持有量减少x)的概率为(1-p)。③令q=1-p,为了简化起见,设p等于1/2,在由T个时期组成的一个决策时期中,现金持有量的均值与标准差为(19)μT=0;σ2T=Ttx2

其中,x—每小时的净收入;

μT—T时期中现金持有量的平均值;

σT—T时期中现金持有量的标准差;

t—每个时期(天)中子时间间隔的数目;

T—根据计划期限内的时期数目。

(二)模型的推理和经济含义

假设个人先验地对预防性货币需求做出“决策”,现金余额可以在上限(Mmax)与下限(Mmin)之间变化。当自发的(也就是独立于债券投资或从债券减资的决策)净收入导致累积的现金余额达到上限(Mmax)时,个人会采取措施,在其他资产上进行投资,从而按相应的数量减少现金持有量。自发的净支出一旦耗尽了现金储备,达到允许的最低水平(Mmin),个人也会调整,通过卖出部分债券,重新恢复现金余额。持有和变动现金的成本由两部分组成:持有现金而不是债券的利息成本和有计划变动现金持有量的手续费。每个时期(天)的预期成本为:

E(TC)=B0E(N)/T+rM(15-41)

其中,E(TC)—代表持有和管理现金的每时期预期成本

M—代表日平均现金余额

E(N)—代表T时期中货币和债券之间交易的预期数目

B0—代表每次交易的手续费

R—代表每时期(天)债券的利率

若将上限设为Z,下限设为z,经济个体将根据现金余额的上限和下限最小化(15-41)式。

此外,M-O模型表明,一天中货币余额的稳定状态对于p=1/2具有离散三角分布,因此平均货币余额M为:

M=(z+Z)/3(15-42)

如果利用E(N)/T的最大值,(15-41)式可以改写为:

E(TC)=B0tx2/zw+r(w+2z)/3(15-43)

其中,w=Z-z是区间的宽度。就(15-43)式分别对z和w求导,求解这个最大化问题,得到最优的z*和w*为:

img88

由于σ2=tx2,综合(15-44)、(15-45)式可知,平均最优缓冲存货货币余额Mb为:

img89

在(15-46)式中,最优缓冲存货货币需求量与交易量以及转换手续费正相关,而与利率负相关。平均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为(-1/3),对收入方差的弹性为1/3。这与惠伦(1966)的分析是一样的。但是,米勒和奥尔指出,由于收入的方差和收入之间不存在准确的关系,所以Mb和收入之间也不存在准确的收入弹性,平均货币需求收入弹性的取值将是一个范围,而不像鲍莫尔的交易余额模型那样是一个单一的值。

(三)模型的贡献和不足

缓冲存货方法是货币需求模型中非常重要的创新。这种创新在于,不仅仅考虑到预防需求动机,而且认识到调整不同类型的存量和流量的成本是不同的。对个人来说,货币余额调整通常是对许多冲击的最低成本的选择,并推理出货币需求在上下限波动的值域区间。因此,M-O模型大大扩展了货币的预防需求分析的视野。米勒和奥尔认为,他们的模型特别适用于解释企业的货币需求。然而,M-O模型使用的基本还是局部均衡分析法(20),这种方法对于货币需求的研究总是让人感到有缺憾。1985年,克鲁格曼、佩文森和斯文森(Krugman,Persson&Svensson)发展了一般均衡形式的预防性货币需求模型。在一般均衡框架内,斯文森(1985)还结合“克洛尔约束”研究了资产价格变动和货币需求。沿着“缓冲存货方法”分析预防性货币需求的研究仍在进行着。

(四)模型的政策含义

M-O模型的研究结论说明,货币余额的增减成为应对各种冲击的缓冲器,只有在调整其他存量和流量有利可图时,货币余额才会被调整到长期均衡水平。因此,货币需求函数在短期内是不稳定的。不仅短期理想货币余额和长期理想货币余额是有区别的,而且短期理想货币余额和现实货币持有余额也是有区别的,而区别这些概念差异的关键就是缓冲存货余额。现实货币持有余额和短期理想货币余额的不同,以及短期理想货币余额和长期理想货币余额的不同,解释了名义收入和利率对货币政策(包含货币供给的未预期到的变动)的反应滞后的原因。从货币政策含义看来,缓冲存货模型意味着,由于货币供给变动的一部分被消极的货币持有所消化,这些变动对市场利率的影响相应地就变小了,全部影响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发生。与之相对应的,这种货币供给变动对应名义国民收入的全部影响也要经历一个时滞才会出现,而且会大于短期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