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

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

时间:2022-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请说明有哪些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并分析不同风险管理措施的适用性以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经济单位所存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措施,以消除、减少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险性的风险管理措施。运用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在风险事故发生时,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是在风险事故发生时或发生后,可以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任务情景】

管峰刚被聘为一家纸业公司的风险经理。刚一上任,他就开始收集大量有关潜在风险及其预期损失频率和严重性的数据,并着手设计一个完备的风险管理方案。他正在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火灾风险对一个生产各种纸张的公司来说是非常大的威胁,怎样避免这种风险的发生或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2)造纸厂的生产中会产生大量污水,采取什么系统处理污水? 如果污水有可能在没完全达到排放标准时就排放出去了,怎么处理随之而来的责任诉讼?

以上问题涉及各类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

【任务描述】

风险管理人员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首先要考虑怎样避免风险的发生或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即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请说明有哪些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并分析不同风险管理措施的适用性以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知识链接】

一、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的含义

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经济单位所存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措施,以消除、减少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险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运用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在风险事故发生时,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是在风险事故发生时或发生后,可以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两个目标都是为了改变经济单位的风险暴露状况,从而帮助经济单位回避风险,减少损失,在风险发生时努力降低风险对组织的负面影响。这个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用图4-1的链式过程来说明。

图4-1 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的目标

首先,控制损失根源着眼于损失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意在从损失的源头入手进行控制,如在建筑物建设时就增加其防火性能,在汽车设计时就考虑其必要的减震系统等。其次,除了损失根源之外,还可以减少已有的风险因素。如强调对可能受损的标的物进行持续检查,监督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等。最后,如果损失根源和风险因素都没有控制住,风险事故发生了,还可以做一项工作,就是减轻损失,如准备必要的器械和设备,现场快速有序的反应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有工作都是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完成或设计好的,即便是最后一步,也要事先进行周密安排。

二、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

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风险规避、风险控制和控制型风险转移。

(一)风险规避

1.风险规避的含义

风险规避是指考虑到风险损失的存在或有可能发生,主动放弃和拒绝实施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案,从而避免与该方案相联系的风险,以免除可能产生风险损失的一种控制风险的措施。

风险规避是一种最彻底的控制风险的措施。它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将风险因素完全消除,也完全消除了某一特定风险所造成的各种可能损失。风险规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放弃或终止某项活动的实施,另一种是虽然继续该项活动,但改变活动的性质。

2.风险规避的适用性

风险规避是处理风险的一种方法,风险规避虽然去除了后顾之忧,但这种措施的实施有许多局限性。

(1)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有些风险是无法规避的,如地震、海啸、暴风等自然灾害。

(2)有些风险虽然可以规避,但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并不合适。风险的存在往往伴随着收益的可能性,规避风险就意味着放弃收益。例如,要规避股票投资损失的风险,只能不投资股票,这样也就失去了可能的获利机会。

(3)在规避一种风险的同时,可能产生另一种新的风险或加强已有的其他风险。例如,不乘坐飞机以规避飞机坠毁风险,但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就会面临其他交通工具的风险。

由此可见,风险规避并不总是可行的,有时即使可行,人们也不会选用。风险规避适用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损失概论和损失幅度都比较大的特定风险;

(2)损失频率虽然不大,但后果严重且无法得到补偿的风险;

(3)采用其他风险管理措施的经济成本超过了进行该项活动的预期收益。

典型案例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 本应规避的风险

印度博帕尔市是一个喧闹的城市。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博帕尔的分厂每年生产5万吨杀虫剂,产值17000美元。

1984年12月3日晚10点钟左右,水渗进了仓库,那里储存的化学物品和水发生了剧烈的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毒气。由于事先没有任何警告,也没有任何征兆,毒气泄漏事件发生时大部分居民还沉浸在梦乡里,毒气很快蔓延并笼罩了方圆40平方公里以内的50万人的居住区。睡梦中的人们逐渐被毒气熏醒,呼吸困难,四肢无力,不断有人中毒死亡。多年后人们回忆: “每当想起博帕尔时,我就不禁要记住这样的画面: 每分钟都有中毒者死去,他们的尸体被一个压一个地堆积在一起,然后放进卡车,运往火葬场和墓地……这是我对灾难头几天的印象,至今仍不能磨灭。”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毒气泄漏和中毒事件,仅在灾害发生后的3天,死亡人数就达8000人,受伤人数近50万人,事件还造成了122例流产和死产,77名新生婴儿出生后不久便死去,9名婴儿畸形,而且死亡人数不断攀升,估计超过2万人。

在事故原因调查后,发现在甲烷储存罐中错误地倒进了100公升水,水使甲烷的温度升到摄氏200度。然而,储存罐中的冷却系统和一旦毒气泄漏时所使用的中和系统均未发生作用,压力挤压开了储存罐和阀门,致使毒气飘散。

灾难事故发生后,死难者代表向印度和美国法院提出赔偿诉讼。最后由印度政府代表死难者向印度最高法院提出了赔偿要求,裁定美国联合碳化物集团以及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赔偿4.7亿美元,由印度政府成立基金,分配给各死难者家属。

在这起事故中,除了工厂内部的原因之外,厂区外的公众和公共安全机构缺乏警惕性,对紧急事故处理缺乏准备,加大了这一灾难的严重性。但最根本的教训在于管理者未能确立并实施恰当的安全标准。有专家指出,博帕尔农药厂从厂址的选择、原材料的使用到运输路线的确定都存在问题,这种风险应该可以规避。

(二)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是指通过降低损失频率或者减少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的风险管理措施。损失控制的目的在于积极改善风险单位的特性,使之为企业所接受,从而使企业不丧失获利的机会。它是风险管理中最积极主动的处置风险的技术。按照损失控制目的的不同可将损失控制分为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

(1)损失预防: 损失预防的目的是在损失发生前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种因素,从而减少损失可能发生的频率。例如,禁止酒后或疲劳驾驶、限制车速带等,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在于损失发生前采取措施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

(2)损失抑制: 损失抑制的目的在于损失发生时或损失发生后缩小损失的幅度和规模。例如,在汽车上安装安全气囊,虽然安装气囊不能阻止损失的发生,但如果事故一旦发生,可减少驾驶员可能遭受的伤害。

一些损失控制措施同时具有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两种效果,例如,对驾驶员进行驾驶安全和救助的培训,即从人的因素方面减少了损失发生的频率,在事故发生时,又能凭借驾驶员的一些救助的方法有效地降低损失程度。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将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截然分开。事实上,事先的预防无非都是为了减轻损失,因此预防和抑制具有同时存在的特性。

典型案例

损失控制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

一个员工在仓库里吸烟,烟蒂点燃了容易燃烧的货物,货物开始着火,员工没有及时拨打火警电话和采取灭火措施,从而使得整个仓库的货物被烧毁。

针对上述火灾风险,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风险控制措施。

首先,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禁止员工在仓库里吸烟; 在醒目的位置设置禁烟标志时刻加以提醒; 使用防火材料来保管货物,隔绝易燃货物与外界的直接接触。这些措施主要在于防止火灾发生,因此属于损失预防技术。

其次,事先安装水降温系统,购买灭火装置,一旦火灾发生,可以及时扑灭明火; 在仓库之间设置防火墙,防止火势蔓延; 如果上述措施还是难以控制火势,则及时拨打火警电话,并尽可能抢救物资减少损失。这些措施主要在于火灾发生后尽量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因此属于损失抑制技术。

图4-2 损失控制技术的应用

案例来源: 毛通.风险管理.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三)控制型风险转移

控制型风险转移是通过契约或合同将损失的财务负担和法律责任转移给非保险业的其他人,达到降低风险发生频率和缩小其损失幅度的目的。与前面的两种控制技术不同,风险转移不是通过回避、放弃的方法去中止与存在的风险的联系,而是将所存在的风险转移给其他地方。因此,风险转移只是间接达到了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幅度的目的。控制型风险转移有三种具体形式:

1.出售或租赁

出售或租赁是通过买卖契约或租赁合同将可能产生风险的那部分财产或活动转移给其他人。这时,与所有权和使用权有关的一切风险都转移给了新的所有人,减少了风险。例如一批出口货物从出口商转移到进口商手上后,与这批货物有关的风险(火灾、盗窃、跌价等)也一同转移给了进口商。

2.分包

分包是通过将带有风险的活动转移出去来转移风险。分包多用于建筑工程中,工程的承包商利用分包合同将其认为风险较大的工程转移给其他人。一般来说,分包合同中的受让方在某种风险的处理能力上会高于出让方,这样分包才能实现。例如,高空作业的工程风险较大,承包商可以将高空作业的工程部分分包给专业的高空作业工程队,从而将与高空作业相关的人身意外伤害风险和第三者责任风险转移出去。而对于专业工程队来说,因为在经验、设备、技术等各方面都有所加强,相对来说风险较小。

3.签订免除责任协议

免责协议是指通过免责契约,协议的一方免于协议的另一方追诉其相应法律责任的风险。虽然将带有风险的财产或活动转移出去是一种很好的摆脱风险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可以使用这类措施,这种方法可能是不允许或不经济的。例如,很多外科手术都存在失败的风险,虽然此类风险发生概率很低,但一旦失败,后果严重,医生并不能因害怕手术失败而拒绝手术,但可以在手术前与患者家属签订免除责任协议,由患者及家属承担风险。这时,虽然带有风险的活动并没有转移,但与之相关的责任风险却转移出去了。

延伸阅读

风险控制理论

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的理论基础经历了由单纯的工程性措施到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整合的过程。最初人们只是从机械、工程的角度入手控制风险,后来逐渐发现人为因素在风险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人的控制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许多理论为实践中的选择起到了指导思想的作用,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工程性理论、多米诺理论以及能量释放理论。

1.工程性理论

工程性理论是早期的理论,它强调事故的机械危险和自然危险,认为风险是由机械和自然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对风险进行控制就要从这些角度入手。基于工程性理论的风险管理措施都与有形的工程技术设施相联系,手段比较直观,效果也比较明显。

最初的风险来源的判断集中于工程与机械,原因在于最早的风险管理起源于工业生产

2.多米诺理论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 W. Heinrich)研究了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许多工业事故,发现其中80%的意外事故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而其余的则是其他因素,如有缺陷的机械设备。他把意外事故的发生图解为一系列因素的连续作用,提出了著名的多米诺骨牌理论。图4-3中的五张骨牌分别代表了构成意外事故的五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 是造成人的缺点的原因;

(2)人的缺点: 是由遗传和社会环境因素所造成的,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使物产生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

图4-3 骨牌形成的多米诺骨牌理论

(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即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4)发生事故: 即由物体、物质或放射线等对人体发生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5)造成伤害: 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的人身伤害。

海因里希借助于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一个因素促成下一个因素发生,彼此互为因果,互相连锁导致事故发生。如一张骨牌倒下,即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张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其中一张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因此,海因里希认为企业事故的防止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海因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提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为安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

3.能量释放理论

美国学者哈顿(W. Haddon)提出了能量释放理论。他认为人员或财产损失基本上是能量的意外破坏性释放的后果,如飓风、闪电、车祸、火灾等。为了预防或减少意外伤害,他提出了10种控制能量破坏性释放的策略:

(1)防止能量聚集,如禁止工人爬到可能摔伤的高度;

(2)减少已聚集的可能引发事故的能量,如减少被允许爬到高空的工人的人数;

(3)防止已聚集的能量释放,如安装防护栏防止从高空坠落;

(4)减慢能量释放的速度,如想办法降低工作位置的高度,使用限制能量释放速度的缓冲装置;

(5)从时间或空间上把释放的能量与易损对象隔离开,如用道路护栏分隔行人与机动车辆,遇大雾天气时关闭机场和高速公路;

(6)用物质屏障使能量与易损对象隔离,如要求工人穿戴安全靴、护目镜;

(7)改变接触面的物质以减少伤害,如打磨毛边、尖点等;

(8)加强易损对象对所释放能量的抗护能力,如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接种疫苗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9)减轻事故的损伤,如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配备紧急医疗救护设备;

(10)事故后的恢复与复原措施,如残疾工人的康复,受损设施的修复或重置。

工程性理论和多米诺理论都只是强调损失控制的某个方面,但人与物质世界很难截然分开,人的行为影响了物质世界,物质因素又贯穿于人的行为之中。因此,能量这个因素更具有普遍和综合性,能量释放理论更能体现风险事故发生的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