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遭遇美国教育的碰撞

遭遇美国教育的碰撞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当时国内的收入相比,这已经是一个大到不可思议的数字了。美国大学早期的建筑学专业本科学制为4年。被这样浪漫的冲动所驱使,对美国地理几乎一无所知的王谦,用了一个最简单但也相当不可思议的方法选择自己就读的学校:在地图上找。国内的基础学科教育固有其优点,但带给王谦震撼最大的,却是它与美国建筑学教育观念的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带来的碰撞。把作品交上去之后,王谦得了一个B,这是他到美国之后的第一个B。

表哥的建议:要不你别念书了

王谦没想到,他奔美国来是为了念书的,但还没入学,就有人劝他别念书了。

他刚到美国,先到洛杉矶的表哥家里落脚,住了一个月。

王谦的父亲、王谦洛杉矶的这个表哥以及国内另外一个姑姑家的表哥,一家子好几个学建筑设计或者搞工程的。他们对他影响很大,可以说除了个人对设计的爱好之外,王谦是在家庭影响下去学建筑设计的。

洛杉矶的这位表哥身体不太好,有哮喘,王谦的姑姑认为美国空气好一点,就干脆决定移民到美国。

表哥在大学读的是建筑系。到美国有了一定的积蓄之后,他就开始做房地产开发生意了。

王谦来了,他一看这个表弟也是学建筑学专业的,就让王谦跟着他到工地转,想让他了解了解美国的房子。此后的大学四年,几乎每个寒暑假,王谦都会到洛杉矶,跟着表哥实习。

王谦到美国的第一个月很快就结束了。

临走前,表哥对他说,要不然这样吧,我看你也别读书了,我一个月给你三千美元,你就跟我一起做吧。

月薪三千美元在那时候折合人民币相当于月薪三万多元。与当时国内的收入相比,这已经是一个大到不可思议的数字了。即便与现在大多数中国普通人的收入相比,都是极其有诱惑力的。

但是王谦回绝了。

他倒不是完全不被金钱所诱惑,只是他想得非常简单,也十分传统,就是觉得自己父母千辛万苦送他出来读书,总应该读出一点名堂才能对家里有个交代。

于是他谢绝了表哥的好意,还是去读书。

选专业:美国的建筑学专业

王谦最初决定留学美国的目的很单纯,当真是想出去深造。他放弃清华建筑系,千辛万苦去了美国,依然不改初衷,想要继续攻读这个专业,并打算考取注册建筑师,以后进入这个领域做自己的事业。

美国建筑学专业诞生于19世纪之初,而美国真正意义上开设现代建筑专业是1865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办的。21世纪初,美国共有120多所大学设置了现代建筑学专业,一些实力雄厚的学校还在建筑系的基础上成立了设计学院或建筑学院。

美国大学早期的建筑学专业本科学制为4年。1922年,康奈尔大学开创了建筑系本科专业5年制的先河,以加强建筑系本科毕业生的基本功。20世纪40年代,全美国大学的建筑学专业基本上都实行了本科5年制的教学模式。

目前美国各大学的建筑学一般设有两级研究生学位:建筑学硕士(Master of Architecture)和建筑学博士(Ph.D.in Architecture)。

各所大学建筑学专业和学位均由美国国家建筑学鉴定委员会(National Architectural Accrediting Board,NAAB)组织评定,对其专业和学术资格进行严格的认证。

在美国建筑教育制度下,获得认证的建筑学院不仅要提供核心职业教育课程,也要保证能够提供充足的相关领域课程,如艺术、建筑技术、城市规划、建筑历史与理论、计算机技术、景观学、社会学、生态学、文物保护等。

选学校: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学

如上所述,在美国,设有建筑学专业的本科学校有两类:一类是美国建筑学会认可的,一类是不认可的。

王谦在学校的选择上事先预设了几个条件:

首先,他认定了要选所设建筑学专业被官方认可的学校。

这样,他毕业之后才具有考取注册建筑师的必要条件。这是毫无疑问的、硬性的、首要的原则。

其次,他希望可以选一个学费便宜一点的,性价比高一些的学校。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家庭,除非来自特殊阶层,否则都不可能非常富裕。尽管王家没有到一贫如洗的地步,但也绝对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撑儿子去就读那些收费非常昂贵的美国大学。这是非常现实的考虑,何况读本科又是没有奖学金的。

再次,王谦还有一个非常个人化的想法,他想要找一个离海边近一点的大学。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王谦没有太多机会看到海,他在留学之前唯一一次见到大海,就是有一次去北戴河,他突然发现自己对大海情有独钟。既然现在有机会选择学校,他就想找一个离海边近一点的,能够日日夜夜守望波浪滔天的汪洋。读建筑学的人,大概骨子里都有一些诗意的细胞,否则没有足够强烈的审美的冲动,也无法做出有审美的设计。

被这样浪漫的冲动所驱使,对美国地理几乎一无所知的王谦,用了一个最简单但也相当不可思议的方法选择自己就读的学校:在地图上找。

找了一圈,真的给他找到了一个,在墨西哥湾边上。

当时他想,墨西哥湾啊,旁边肯定就是海对不对。

于是他就选了这个学校。

结果到那儿一看,海倒有,就是非常远。

王谦找到的是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学(Universty of Southwestem Louisiana,USL后改名为“路易斯安那大学”,University of Louisinna)。但是,他面朝大海的心愿却落空了,因为密西西比河流经路易斯安那州境内达965公里,最后才注入墨西哥湾。

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学由8所成员大学组成,最著名的是1860年成立、位于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鲁日(Baton Rouge)市的这一所。王谦就读的大学在拉法耶特(Lafayette,Louisiana)市,距离巴吞鲁日还有1小时的车程。

按照王谦事先预设的三个择校条件去衡量,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学确实是个近乎合理的选择。

首先,从专业上看,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是官方认可的。王谦所选择的建筑学专业也是该校的优秀学科之一。

其次,在同类高校中,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学收费不高,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一所全国著名的研究型综合大学。

再次,从环境上看,尽管它距离王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梦想有点远,但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学的校园却是全国校园最漂亮的三所大学之一。进入学校,就会发现名不虚传。整个校园其实都是一个巨大的橡树林,校园里主要建筑楼房有250多座,集中于面积约260多万平方米的高地上。主校园设计风格上最初是采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北部地区灰墙红顶的建筑风格,同时成功地兼收了古代建筑艺术之风。校园内的高地原是早期一位富商的大庄园,校内的钟楼高近54米,又是校园里的独立战争纪念塔,在塔顶可俯瞰整个校园,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标志性建筑,每隔半小时钟就鸣响一次。校园风景可以说是美不胜收。

既来之,则安之。王谦在这座理性美与感性美并存的校园里,接受了建筑学专业本科四年的熏陶。

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建筑学本科是5年制,但5年的课程王谦4年就完成了,最后一部分直接跳级,因为有部分课程王谦在国内已经学过了,那时候中国的基础学科教育还是很扎实的。

本科阶段唯一的B:中美建筑学教育的碰撞

国内的基础学科教育固有其优点,但带给王谦震撼最大的,却是它与美国建筑学教育观念的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带来的碰撞。

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的教学模式就是画图,以传统素描、水粉画、钢笔画等纯绘画的造型方法和训练模式为主要教学内容。由于强调遵循规范,设计课程设置缺乏创新和开拓精神,教育缺乏灵活性和个性色彩。学生逐渐形成了固定的绘画思维模式,阻碍了设计思维的激发和发展。

曾经在这种技术匠才式教育中受训的王谦,到了美国突然变得无所适从,因为美国的建筑学设计课强调的是创造性思维。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差异。不过,王谦起初几乎没有意识到这种差异。换句话说,他对美国建筑设计尚未开窍。

王谦遇到了一件令他开窍的事,就是遇到了一位老师,英国人阿伦(Allan)。当时是阿伦布置了一个设计作业:设计一个幼儿园。把作品交上去之后,王谦得了一个B,这是他到美国之后的第一个B。而另外一个同学,就在一张草纸上画了一张草图。在王谦眼里,那算什么破玩意儿啊,太随便了,一点儿都不规范严谨,但是这个同学得了A。

王谦感到有些不可理喻。在国内,他对设计课多少是有些自负的。他在清华就画得很好,他把他的钢笔画、水彩墨全都给用上,而且他画得又比别人多。他画得又多又好,却莫名其妙,得了一个B!

王谦感到不公平,于是就去找阿伦,问他,你为什么给我B?

因为你的设计看起来很好看,但是我看不到思想,阿伦回答。

王谦后来回忆说,他当时听了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原来老师给A或B,不是看你那个东西看起来漂不漂亮,而是看后面的东西。就像玛雅林设计越战纪念碑,评委看的是设计的思想,不是看设计的表现手法。无论你的设计是花里胡哨还是精美绝伦,如果没有思想做支撑,就是务虚。王谦现在理解了,美国人这一点上更务实,看表面属于务虚,看思想才是务实。

比如这次设计,同样是设计幼儿园,在中国和美国,设计师所接受的命题是不同的。

在中国,设计者会被告知有多少个班级、有走廊、操场、厕所、餐厅等,你就参考以前的规范去画吧,按照以往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实用和美观就可以了。

设计师于是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去画他见过或者他知道的幼儿园。比如王谦的那个设计,尽管看起来很精美,但是却看得出来是一种抄袭、一种拼凑。

而在美国,设计者是要去“创造”幼儿园,你运用你的知识、经历、背景、理解,把你所认为的幼儿园刻画出来。美国的老师想看到的是“你认为的”幼儿园,而不是“大家认为的”幼儿园。

你自己创造的幼儿园,那个东西你画出来之前,可能你自己都没有见过,更不要说参考别人的。而设计者要想拿出一个有内涵的设计来,就必须得有足够的知识和阅历。

如果你的大脑是一片空白的,你就必须逼迫自己去反思。比如说,你要去想,幼儿园是干什么的?幼儿园的功能是什么?里面有什么人?老师要教育小孩吗?如何教育?小孩具备什么特质呢?小孩在这个年龄需要什么?小孩与他需要的东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设计者被这种设计理念倒逼,回到命题的本质,然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自己对这个事的理解,从内到外地表达和表现出来。当把那些本质的问题弄清楚了,你所要设计的幼儿园自然就出来了。

那位拿到A的同学,尽管他并未在画图上下功夫,但是他追求的是一种基于理念的原创精神。

当初王谦在清华的时候所朦胧意识到的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差距,他在这里有了切身的、真实的体验。

他意识到,中国现当代的建筑学更多的是技术性的,教你扎实的技术性的功底,但是受到传统、社会等各方面的制约,在美学方面没有什么发展。而美国的设计之所以好,绝不是因为设计师画得好,或者模型搭得漂亮,而是因为国外的建筑始终在强调个性,强调美学的流派,甚至上升到哲学与宗教的高度。

推而广之,中国的教育,是培养一个听话的人;而美国却是培养一个不听话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可以跟着自己感觉走的人,一个不用顾忌太多的人,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人。

这件事情并未到此结束。

王谦经过阿伦的提点,说:“我懂了,我回去把这个设计重做一遍。”

重做之后的设计,得到了阿伦的认可。他说:“你这个设计具备A的水平,但我不能改成绩。”

王谦说:“没关系,你不能改,本来就不应该改。但是我要确保我理解了你的东西。这也是我的性格。我根本不Care是B还是A,我Care的是这个过程。”

王谦至今很感谢这位老师。虽然他给了他本科阶段建筑设计课的唯一一个B,但他用这种方式教会他很多东西。

王谦从中国到美国,必须适应两个国家的教育体系的差异。刚开始是他不得不强迫自己去适应,很痛苦,但后来,适应之后,越来越愉悦。

暑期实习生:美国房地产初体验

本科期间,除了在校学习,王谦也得到了直接接触了解美国房地产的机会。

王谦洛杉矶的表哥从事房地产开发,从1989年到1992年,几乎每个寒暑假,王谦都到洛杉矶,跟着表哥,做实习生。他的特长是画图,在这里,他画的是真实的施工图。除了汲取实际的工作经验之外,他还能有些收入,更能让家里人放心。

因为是亲戚,表哥对王谦没什么顾忌,所以王谦的实习真的是实习,实实在在地接触到很多美国房地产开发的环节。

从设计环节到施工环节,再到美国的政府监督——审查环节,他都有接触到,对美国房地产开发有很直接的了解,有很直观的感受。

在实习的过程中,他感受最深的第一点,是美国政府房地产开发管理制度的规范、成熟,以及由此带来的管理流程上的公开、透明。

在美国,开发商可以跟私人买地,而且通常都是跟私人买地,直接跟私人达成交易就可以。表哥做的是以高绿化率、低容积率为主要特征的低密度住宅,比如别墅等。

王谦记得他亲身参与的其中一个项目,就是做了一个别墅。表哥看上了一所旧房子,房子很老了,但是地蛮大的,他就把这个房子买下来。然后他们把旧房子拆了,再盖一个新的,就可以赚钱了。

拆旧盖新,这中间也需要跟政府申请,需要经过一套程序。

第二个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是美国房地产业由繁荣走向萧条给个人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这个经验就建立在表哥遭遇的痛苦上。

表哥和他的合作伙伴,把一所学校的一块教育用地买下来之后,向政府申请,把它通过规划调整,调成了低密度住宅。他们一共要建48栋别墅,档次都很好。他们贷款开发建房,原本预期可以大赚一笔,但是他们偏偏赶上了1992年,美国经济的萧条。于是银行的款还不上,最后房子被银行收走了。

表哥因为这个项目受到的打击很大,从此一蹶不振,退出了房地产开发行业,只做些小本经营。

王谦第一次对地产的风险以及地产周期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本科毕业

总的来说,本科阶段王谦并没有遇到很大的学业阻力。第一,他的学习底子相当不错。第二,美国本科的课程不难。第三,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学不是顶尖的名校,竞争小。所以一路读下来,王谦的成绩是比较优异的。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留学生几乎清一色都是学业的佼佼者,其留学的终极目标各异,但初始目标大多是尽可能出色地完成学业。

1993年,王谦出色完地成了本科的学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