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冠中的“打假之道”,为什么值得借鉴

吴冠中的“打假之道”,为什么值得借鉴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冠中的传奇之一,是轰动一时的“打假案”。吴冠中在拍卖前认定该画系伪作,并委托“文化部市场管理局”和“中国文化艺术总公司”要求主办方将其撤下,但拍卖依然进行。为此,吴冠中于第二年向法院起诉,两年后,以吴冠中胜诉结案。由于入编者均由吴冠中本人亲自甄别,《全集》为购藏者辨明真伪提供了最全面、最权威的资料保障。吴冠中以独特的方式,展开了一场迂回的“打假战”。

☆认识误区之45:“画家对打假无能为力”

☆投资必备要诀:有能力打假并敢于打假的艺术家,更值得关注。

☆阅读关键词汇:假画侵权案·赝品泛滥·吴冠中全集

吴冠中于2010年去世,留下了许多传奇。

吴冠中的传奇之一,是轰动一时的“打假案”。1993年,“上海朵云轩”和“香港永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联合在香港拍卖一件中国画《毛泽东肖像》,该画的画面上有“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毛泽东”字样,落款为吴冠中。吴冠中在拍卖前认定该画系伪作,并委托“文化部市场管理局”和“中国文化艺术总公司”要求主办方将其撤下,但拍卖依然进行。为此,吴冠中于第二年向法院起诉,两年后,以吴冠中胜诉结案。

吴冠中打假何以引起轰动?

因为作品真伪历来是收藏的要点,在收藏趋热后,它更成为艺术品市场最为关切的大事。王立军是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古玩商会鉴定委员会主任,他曾跟随央视《寻宝》栏目组走进全国五六十个城市。令他震惊的是,收藏爱好者们捧去的数十万件“宝贝”,有90%以上是赝品。更令他震惊的是,部分赝品竟有“鉴定机构”或“专家”出具的鉴定证书。本来,艺术品鉴定已经高深莫测,而鉴定市场的混乱,更使真伪问题变得扑朔迷离。

假货在收藏市场泛滥,却很少有人出来打假。

乏人打假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藏品本身难辨真假。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画鉴定家徐建融根据公安刑事侦破的状况,推理出书画鉴定的正确率:60%可以鉴定真伪,即使一时真伪颠倒,终究会水落石出;20%无法鉴定真伪,相当于刑侦中的悬案,或者因为没有线索而不予立案;20%真伪颠倒,相当于冤假错案,而且永远得不到平反。其二,是鉴定者不想辨明真假。王立军将那些不称职的鉴定专家分为6大类,其中包括“见什么都说好的老好人型”、“只要给钱什么都好说的腐败型”。正因为藏品本身“难辨真假”,所以即便有人想打假,多以“证据不足”而失败。更因为一些鉴定者“不想辨明真假”,他们说真还唯恐不及,如何愿意去打假?

但吴冠中不然,他不仅有能力鉴定自己作品的真伪,更愿意向赝品开战。

其实,吴冠中1993年去拍卖行打假之前,还做过一次“自我打劣”。吴冠中对自己的作品走向市场,态度一向极为严谨,他非常憎恶在一时盛名之下,艺术价值不高的劣画也招摇过市。1991年9月,他整理家中的自藏画作,将200余幅不满意者全部焚毁,围观的邻居们惋惜地称之为“烧豪华房子”行为。吴冠中毁画的目的只有一个:“要维护艺术的纯洁神圣,要维护读者和收藏者的权益,决不让谬种流传。”他说:“生命末日之前,还将大量创作,大量毁灭。”他对自己不满意的“劣画”尚且痛恨至此,如何能容忍冒他名的赝品欺世呢?

但吴冠中那次打假的结果,可谓不了了之。

吴冠中的那场官司打得非常辛苦,他自称“黄金万两付官司”。而他的胜诉,也并非全胜。法庭判决两被告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载文向原告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两被告共同赔偿原告损失人民币73000元。但因为被告拒不执行,后来只得由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人民日报》及《光明日报》上登载公告,宣布案件的经过和结果。

书画市场的打假,难道真的无路可寻?

10年之后,吴冠中用又一项传奇给出了答案。2005年,湖南美术出版社着手编撰9卷本的大型图书《吴冠中全集》。通常,将某人一生的全部作品整理出版,才能称为全集。为健在画家出版全集,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在国内的首创。其原因除了他是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外,还因为他的作品市场火暴引发伪作频出。在《全集》的编撰过程中就发现,海内外的应征作品里既有许多上乘之作,也有不少赝品,有的几乎可以乱真。由于入编者均由吴冠中本人亲自甄别,《全集》为购藏者辨明真伪提供了最全面、最权威的资料保障。吴冠中以独特的方式,展开了一场迂回的“打假战”。

经过2年多的辛劳,《吴冠中全集》于2007年面世。它的市场效果如何呢?

算得上立竿见影。笔者统计了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赵无极4位大画家2000~2009年的作品拍卖数据,以他们作为参照,来考察《吴冠中全集》出版使吴冠中作品市场数据发生的变化。因为4位画家与吴冠中同属于老油画家板块,并且都兼擅油画和中国画,赵无极与吴冠中又同毕业于“杭州艺专”,很有可比性。

比照如下:

从图45-1可以看到:2005年,吴冠中作品的上拍量达到峰值,是4位画家均值的1.6倍;而至2007年,吴冠中作品的上拍量大幅降低,仅为2005年的55%,比4位画家均值低14%,下降趋势到2009年仍在延续。从图45-2可以看到:2005年,吴冠中作品的成交量也达到峰值,是4位画家均值的1.7倍;而至2007年,吴冠中作品的成交量下降至2005年的53%,比4位画家均值低8%,下降趋势延续到2008年。与上拍量和成交量在2007年低于4位画家的均值相反,2007年吴冠中作品的总成交额和均价却大大高于均值。从图45-3可以看到,2007年吴冠中作品总成交额是4位画家均值的1.6倍。从图45-4可以看到,2007年吴冠中作品均价是4位画家均值的1.8倍,也是他个人作品均价10年间的最高,为2005年的1.5倍。

图45-1 2000~2009年吴冠中与4位画家作品平均年上拍量比照(单位:件)

图45-2 2000~2009年吴冠中与4位画家作品平均年成交量比照(单位:件)

图45-3 2000~2009年吴冠中与4位画家作品平均年总成交额比照(单位:万元人民币)

图45-4 2000~2009年吴冠中与4位画家作品平均年均价比照(单位:万元人民币)

2007年成为吴冠中作品行情的转折点,最关键的因素是《吴冠中全集》的出版。

因为吴冠中亲自鉴定的《全集》出版,使曾经猖獗的伪作无法再到拍场招摇,这是上拍量和成交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同时,因为有《全集》作依据,大大提高了持有真品的藏家和进场买家的信心,这是均价和总成交额抬升的主要原因。吴冠中事事敢为天下先,他生前完成的《全集》帮他完成了“决不让谬种流传”的夙愿。在他去世之后,《全集》将会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吴冠中的确示范了一条可行的打假之路。

相关资料链接:

1吴海民《揭秘吴冠中画〈炮打司令部〉的弥天大谎》《中国版权备忘录》华艺出版社2008年版

2杨步月《六类“专家”搅乱鉴定市场》《解放日报》2010-01-05

3徐建融《书画市场与鉴定答客问》中华收藏网

4《吴冠中〈长江万里图〉的现代精神及国宝价值》《中国美术》2007-01

5潮涌《吴冠中两焚画作》《人物周报》2002-09-13

7吴冠中《目送飞鸿——〈吴冠中全集〉自序》《美术研究》2007-02

8邹建平《〈吴冠中全集〉的编辑工作》《美术之友》2007-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