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竞争不再靠招术而是系统

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竞争不再靠招术而是系统

时间:2023-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很多小微企业奋力挣扎,但仍然无法躲过这场灾难。当然面对日益艰难的市场环境,袁智军认为,企业的当务之急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从内部抓起,形成真正的系统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原来,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品牌,早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系统,从生产到销售,该系统囊括了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它的国际化程度,保障了其销售道路的畅通,最终成为海尔在该行业取胜的重要优势。

如今,市场经济竞争惨烈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企业早已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注重产品质量和各种技术创新,但不知道为什么,企业内部仍然问题重重,尤其是小微企业。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很多小微企业奋力挣扎,但仍然无法躲过这场灾难。

为什么会这样呢?作为企业来说,产品质量或者是某一个环节的创意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但仅靠过去的一招一式很难抵抗当前经济危机的狂风暴雨。随着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现在早已不是单纯地靠一招一式的创新就能支撑整个企业长期繁荣的时代了。无论是生产,管理还是销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有可能导致企业一败涂地。所以说,在如今早已成为系统竞争的时代,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要建立起完备而全面的系统,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帮助企业抵御众多风险。

那么什么样的系统才算是完备而健全的系统呢?说简单点,就是在产品、管理、营销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体系,这样企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等方面就不会有太多漏洞,企业竞争力自然就提升了。

在这一点上,上汽通用五菱集团的总经理袁智军早有预料,从2011年以前,五菱品牌就在他的带领下着力建设完整的经营体系。

随着国家对汽车行业政策补贴的终止,该行业逐渐恢复平静,再加上近年来油价一路飙升,汽车行业出现了萎靡不振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形,很多汽车品牌纷纷举出白旗。但是袁智军认为,虽然中国目前的情况不是很好,而且整体的经济形势依然不太稳定,不过中国的汽车行业仍然缓慢发展,而且已经开始走创新的道路,行业面临着全新的调整。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因此中国国内的汽车市场仍然比较广阔,只要能做好转型,抓住机遇,一定能够展现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是基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上汽五菱集团决定建造第三基地,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当然面对日益艰难的市场环境,袁智军认为,企业的当务之急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从内部抓起,形成真正的系统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当谈到建立企业系统的具体问题时,袁智军认为通用五菱集团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一定要自主开发新技术,将其运用到整车的研发上,这样才能提高车的质量和竞争力。当然,研发的过程要从学习开始,先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全部消化掉,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大研发力度,最终掌握属于自己的科学技术。

第二,完善整个供应系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

第三,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尤其是中国自主品牌,一定要严把质量关。近几年,随着合资品牌车辆下降的趋势,自主品牌受到很大打击。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获胜,无论是在设计、生产、品质检验,还是安全检测上都要精益求精,重视生产细节,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第四,提高服务能力。现在的消费者服务意识越来越强,尤其是汽车行业,售后和保养是非常重要的项目。因此,要想取得消费者的认可,必须提高服务质量。

的确,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汽车行业也开始创新,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能源汽车,俨然已经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要想在行业竞争中崭露头角,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将各方面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系统,提升整体竞争力,最终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当然,这种情况不仅在汽车行业存在,每一个行业都存在竞争,比如家电行业。其实,就实际情况来说,该行业本应属于热销行业,因为几乎每个家庭都需要使用家电,其销售量必然可观。可是根据调查的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大部分家电企业的销售情况不容乐观,只有海尔仍然保持着增长,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品牌,早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系统,从生产到销售,该系统囊括了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它的国际化程度,保障了其销售道路的畅通,最终成为海尔在该行业取胜的重要优势。而其他品牌,因系统不够完善,只顾前却不能顾后,不是生产不够到位,就是销售没有计划。总之,它不能像海尔一样——企业系统能够配合得天衣无缝。这也是它们在竞争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如此可见,无论是哪个行业,都不应该只注重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而应该将其形成一个完整系统,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具有强大的系统竞争力,保证企业能够做大做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