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美投资人的比较和投资习惯

中美投资人的比较和投资习惯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是看到机会,也不敢为天下先,东张西望而错失良机的投资人更是大有人在,基于这样的传统和习惯,具备投资能力的中国投资人能够走出来的比例并不高,许多是被自己的“小农意识”扼杀了。无独有偶,我在中国的好伙伴斯蒂文要来美国纽约投资他的养老项目,也来问我的忠告,我听了他的计划和投资的打算及项目的安排后,也和他说:“关注和研究细节,亲历亲为。克服中国知识分子‘只动口,不动手’的习惯和意识。”

环境、文化、体制的不同,孕育出来的投资人也有着很大不同,这反映在许多方面。在对待资金的问题上,华人倾向于保守,美国人则相对开放。

美国是一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的历史上,除去早年反抗英法等殖民统治之外,基本没有受到过外敌侵略,即使是珍珠港事件,以及近年的“9·11”事件,也不能算作被侵略。其政府自从建立的那天起,除了发生过南北战争外,还没有发生过其他对政府政权形成影响的动乱和动荡。

也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美国人的忧患意识没有那么强,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发战争财,在战后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更是充分地享受了美国作为战胜国而带来的战争红利,他们骄傲、任性、随意,他们肆意地消费着青春、美酒。国家的富强造就了大批的中产阶级,优裕的生活条件使得这一代人呈现相对的宽容,相对不那么斤斤计较。他们重视健康,重视教育,重视个人的隐私,容纳新移民,对钱很认真却不是那么吝啬,对物质的享受多于对物质的创造。体现在投资的观念上是他们比较粗线条,社会给他们提供的别的国家所不能提供的富裕环境使得他们变得不是那么敏感,不愿意去为了经济回报而过多地思考,慢慢地滋生了一种满足于现状的心态。

这客观上为后来的经济危机、房地产危机埋下了隐患。也正因为如此,在经济上出现了正弦曲线般的动荡和起伏,在占有人口大多数的中产阶级没有得到预警的情况下,经济大起大落。在经济大动荡中,人们的财富分布发生了新的布局和变化,投资人的结构和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许许多多的美国人才逐渐地改变了思想意识,同时,同样是因这样的社会背景,使得美国社会的经济层面,出现了比任何国家和地区更为突出和众多的投资契机。

而相对于美国,中国的历史不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久经战乱,政权多次更迭,建立推翻,再破再立。在这样一个分分合合,战乱不断,经济生活一直处于社会边缘的背景下,生活在这里的臣民从概率上来说,从来没有形成过一个明显富裕、稳定、人数众多、能够影响社会发展变化的阶层。而占有绝对比重的则是量大面广的农民。不管表现形式如何,农民是中国的一个特色,这也是农耕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前提基础。谁忽略了这个现实和前提,谁就不能在这个社会中找到着力点,所以,在分析和研究中国投资人的特点和习惯之前,理清这个社会前提是必要的。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原则。因为中美两国的历史、体制、物质条件、发展过程等的不同,孕育和熏陶出来的人群和投资人的习惯及理念也就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在投资过程中的兴趣点、着眼点也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区别会形成互补,也会为双方有意无意地制造着契机,美国投资人的大而化之,就可以为华裔投资人的“钻营”提供机会。

由于农耕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影响,尽管现代的亚裔投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但仍然明显地保留着浓重的“小农意识”,在投资领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叶公好龙者有之,裹步不前者有之,看小不看大更是带有普遍性。不肯分享,牢牢地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唯恐天下占了自己的便宜而故步自封。就是看到机会,也不敢为天下先,东张西望而错失良机的投资人更是大有人在,基于这样的传统和习惯,具备投资能力的中国投资人能够走出来的比例并不高,许多是被自己的“小农意识”扼杀了。

当然,还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他们“奋不顾身”地投资海外,但由于对在所在国的政策、法规、法律不了解,往往错投资金,损失大半,甚至颗粒无收。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甚至是国内大名鼎鼎的旗舰式的明星企业,这种明显的水土不服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考量。

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内斗是其中之一。其副产品就是钩心斗角,投机取巧,很多人,甚至是自以为是投资人的人,误把投机当成是投资。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学而优则仕的意识占据了文化人的头脑。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什么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些意识制约了很多有识之士,甚至在许多人的心理上形成了长期的无形的桎梏。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慢慢使人们形成了一个印象:似乎那些辛勤劳动的人是不被人尊重的,甚至是下贱的;而高高在上,动口不动手的,能说不能做的人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和膜拜的对象。

有一次在朋友的聚会上,认识了一位很让人尊重的、来自国内到美国还不算太久的长者,他曾是国内一家著名研究所的所长。在聊天中,他对他身边的一个比较年轻的企业老板说:“年轻人,按说你应该是一个地道的高级知识分子呀?”

这个年轻的老板不解地回答:“难道不是吗?”

老者用很关心的口吻说:“那怎么我看见你经常去做那些体力劳动啊?”

原来如此,他把正常的劳动,带领自己人冲锋陷阵的实干行为,看成这个年轻的老板不应该干的事情。

受到过很好教育和训练的劳动者为什么只能做那些动口不动手的事情?这种观念久而久之,就会无形地限制人们的手脚,形成一种不愿意,也不能做具体事情的“君子”,而失去真正有做事情的能力的一群人,这是非常不利于经济发展、更不利于投资的意识。反映在经济活动中,危害不小。

去年秋末的一个中午,老朋友盖瑞从外州来纽约找我。盖瑞要去中国投资了,在他去中国之前,专门从波士顿开车来纽约,他花了小半天的时间,长途开车来,谈他这次中国之行的计划和想法。当他谈完后,问我对这些投资规划和项目的建议。

我想了想,对他说:“注重细节,亲力亲为,动口也动手。”

无独有偶,我在中国的好伙伴斯蒂文要来美国纽约投资他的养老项目,也来问我的忠告,我听了他的计划和投资的打算及项目的安排后,也和他说:“关注和研究细节,亲历亲为。克服中国知识分子‘只动口,不动手’的习惯和意识。”

投资看起来是一个较大的主题,但实际运作起来,并不像想象得那么难,在很多事情上,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个细节组成的,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认真的态度,再困难的事,都不难解决。

而我们在每天遇到许许多多看起来很烦琐、很复杂的问题,其实仔细地分解和分析下来,都是由一个个细微的环节构成的,只要认真地对待这些细节,就都能将纷繁和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把困难变容易。许多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做工程是这样,做技术也是这样,做投资,更是这样。

前几天,盖瑞高高兴兴地从中国回来了,他说他的投资项目有了进展。

斯蒂文从美国返回了中国,他又将在几个月后,回到美国,继续推进他要投资的项目。

斯蒂文的这些投资的动作和想法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国这些年改革开放,慢慢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和人群,他们开始把自己的眼光放到国外,现在的世界投资舞台上哪里有机会,哪里就有中国人。

但是,在中国这些年慢慢形成的富人和投资人当中,有许多优势、优点和特点,同时,他们也有不少盲点。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形形色色的投资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对投资的对象、投资的环境、投资的平台不熟悉,不了解,更不清楚投资对象、投资项目的细节,所以,在投资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不知如何面对和如何解决。

我们知道,拥有不同数量级的资产的投资人,其思考的方法和方式是很不一样的。同样的道理,即使是拥有同样的资产量的投资人,他们当中拥有这份资产的时间不同,也造成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不一样的,他们对待财富,对待投资的想法是有很大区别的。

社会的现象尽管表现形式千奇百怪,但追根溯源,离不开物质的源头,离不开制造物质的生产力。人们的意识和思维也在这个前提下逐步被影响、被熏陶、被驯化,从而慢慢地形成和树立起带有自己特色和特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与东方的农耕文化、文明不同,美国自建国的那天起,就是一个移民的国家。迁移到这个大陆的新移民,从一登上这片新大陆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就面临着生存的问题。所以,他们为了生存,就会自然地把人性最基本的东西和潜能充分地发掘和发挥出来,他们不能为了顾及“面子”而饿着“肚子”,他们从一开始就明显带有“攻击性”,甚至是“掠夺性”,这是他们面临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

他们不具备我们东方的农耕社会提供的优裕的条件,他们不能像我们的前辈那样可以被动地看天吃饭。基于这样的一个物质、生存的前提,他们带有游牧民族的特性,带有攻击的潜质,被发掘和释放出来,就形成了美国的最基本的文化、人文前提。

在这里的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去争,去试着从印第安人手中“购买”,甚至去抢劫。久而久之,他们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我们前辈的那种内向型的文化和传统,而是外向型的文化和习俗。他们不同于我们中华文化中的被动性的交易和交流,他们会主动地交易和交流,甚至用强力、用武力逼迫你来交易和交流。这样的群体特点,反映在投资活动中,就是美国的投资人不会像我们东方投资人那样,表现得那么小心翼翼,温良恭俭让,那样忐忑,那样前怕狼后怕虎的亦步亦趋,而明显带有“狼性”,带有攻击性,甚至带有“掠夺性”。

东西方投资者的明显不同,给投资市场带来了多样性,也带来各自不同的着力点、兴奋点。

中国有句很有哲理性的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讲的是世态,也说明着时态,更反映着变化的时局。也正是这样一个变化的社会和世界,给崛起的东方人,给富裕起来的东方投资人提供了新的投资机遇,西方有了被掀起盖头,有了被欣赏、被体验、被“占领”的机会,有了投资人大有可为的时机。

在现今的世界上,美国是无可置疑的产生富翁最多的国家,而中国,又是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以最快的速度生产着一批又一批新的富翁。所以,从美国和中国的富人的现状谈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他们的现状和投资及消费习惯来分析,能够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观点。

在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经过了几百年,几代人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富人阶层。无论是传统的美国人,还是移入美国不久的第一代新移民中,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富人在不断产生,一般来说,在美国能成为富裕的中产阶级就算是进入富人的行列了。在美国,中产阶级其实是一个十分含糊的概念,不论在学界、政界还是民间,人们对中产阶级的准确定义并没有达成共识。

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住房依旧是他们最大的开支,占平均开支的三分之一。

而占美国人口百分之一的富人的收入则是比较可观的,这些人通过投资,积累了惊人的财富值,虽然他们的人数只占总人口数量的百分之一,但其财富却超过百分之五十,实际上可能比这个比例还要高。

在中国,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富起来的富人群体也已经慢慢形成,在中国重新出现的新富人,带有很明显的特色,而且是以超过西方的速度在迅速地发展壮大。

中国富人与西方富人在许多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无论在年龄构成上,还是在财富积累的速度上,都有着很明显的不同。比如说,中国的富豪比外国富豪年轻得多,每笔交易金额也比较大。

近几十年来,也许没有什么比中国富人数量的上升,更能直观地说明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最富有的人当中,有大部分人是依靠房地产或制造业致富的,只有一小部分富人在信息技术方面有投资。新出炉的富豪榜单中,房地产至今依然是富人的主要投资领域。

现在,积累了第一桶金的人们,通过投资,正在更加快速地增加着他们自己的财富。

实际上,在成熟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单靠房地产和股票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在现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里,如果你想在信息时代变得富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创立或者加入一家创业公司,这应该是年轻一代的投资人投资的重要途径。

正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还不均衡、不成熟,所以,一些中国投资人的投资领域和范围受着一些制约,而现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为这些有意扩大投资的投资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投资海外,也成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的一个新选择。

在中国的富人和投资人的圈子中,许多人选择在国内挣钱,到国外存钱,到国外投资。在美国的许多城市,都挤满了排队购房的中国投资人和富人。这些来自中国的投资人和富人希望拥有一座国外的不动产,希望永久地移居国外,取得在国外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为将来的投资建立起自己的桥头堡。

这样一来,在世界的财富俱乐部中,中国富人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有钱,但文化水平偏低;有财力,但修养还不够。正因为积累财富的方法不一样,消费财富的方法也不一样,其投资的方式和方法就很不一样。

在比较中美两国的富人各种不同的表现和行为后,不难发现,中国富人表现得比较牛,易冲动,爱炫富,好面子,很高调。美国富人相对比较低调,注重自我形象,社会责任心比较强。

中美这两个国家虽然有很大差别,但有一点是相似的,就是这两国国民贫富差距都比较大。贫富差距悬殊虽然是美国社会的诟病之一,但美国人的仇富心理远没有中国人强。一方面是因为美国人致富大多靠合法手段,因为美国的法令条文细致入微,执行起来也一丝不苟,很难钻到空子。另一方面,美国的富人们常常通过慈善捐赠等社会公益事业,让穷人们心理趋于平衡。再者,美国媒体和人民对富人仗势欺人容忍度很低,文化教育程度平均指数比较高,富人不敢明目张胆地乱来。

无论是中国的投资人,还是美国的投资人,他们对所在的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些富裕起来的人成为人们的榜样。成为成熟的投资人是许多人的理想,同时,成为一个有爱心的投资人更应该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运用好手中已有资金和资源,通过合理、合法、合适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投资,使现有的财富不断地增值,这是摆在所有具备投资能力的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