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该出手时就要出手

该出手时就要出手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果然不出所料,神奇的机会来临了,经济危机过后,海运业的回升和振兴居各行业前列,奥纳西斯从加拿大购买的那些船只,一夜之间身价陡增。奥纳西斯因此而成为拥有世界上最大船队的船王。一时间,橡胶园遍布南洋,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开始下跌。陈嘉庚的橡胶厂也因亏损而处在半停产状态。她的成功经验,也就是敢作敢为,面对商机,该出手时就出手。其后,李莹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进口二手车买卖的商机。

当断不断,拖延决策,则会贻误战机,失去商机

在美国老一代企业家中,安德鲁·梅隆不愧是一个会把握商机的人。在梅隆的一生中经营过银行、石油业、钢铁业、铝品业等,其中有两件事最值得称道。

1889年的一天,三位不知姓名的青年人站在梅隆的面前,问是否愿意替他们偿还银行的一笔4000美元的款子。他们手里拿着一块银蜡色的金属,告诉梅隆这就是铝,声称他们找到了一种可行的电解生产法,只是没有资本,因此他们在到处寻找资助人。梅隆凭着他的锐利眼光,预感到这在将来会大有前途,于是,马上答应为他们偿还4000美元的债务,并很快资助他们的匹兹堡电解铝公司,将生产资本升到100万美元,梅隆掌握了60%的股份。果然,只两年多时间,这家公司就控制了北美的铝生产。

类似的事情在1895年还发生过一次。一位曾与爱迪生共事十年之久的发明家爱德华特·兹奇逊找到梅隆,手里拿着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刚砂”,由于资金不足,请示资助,梅隆也是凭直觉迅速预感到这一发明的重要商业前景,立即答应艾奇逊的请求,拿出12.5万美元资助,并取得了相当一部分股份,以后这项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希腊商人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人称“世界船王”,拥有船只400多艘,运力达700多万吨。面对这样的巨商大贾,很多人都以为他是靠继承财产成为富翁的。然而事实却不尽然,他成功的诀窍就是果断决策,把握商机。1922年,16岁的奥纳西斯,搭乘一艘破旧的货轮逃难到了阿根廷。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他找了份焊工工作,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省吃俭用,不久便有了一笔积蓄。以后,他辞掉工作,创办了自己的企业,经营烟草生意。到18岁时,他在银行的存款有几千美元,又经过自己两年的努力,他的财产超过10万美元。1930年,年仅24岁的奥纳西斯被希腊政府任命为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总领事。这一特殊的职务使他有机会经常接触船只,一种做船东的理想在他的心中形成了。

就在这时,一场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了,把阿根廷经济推入了黑不见底的深渊: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民生凋敝,百业萧条。海上运输业也在劫难逃,首当其冲。

有一天,奥纳西斯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加拿大国营铁路公司拍卖产品,其中有6艘船,由10年前200万美元降到20000美元。他兴奋地跳了起来,火速赶到加拿大,买下了这6艘船。当时,人们都认为他丧失了理智。因为当时危机不仅没有过去,反而更加严重了。尤其是海运业空前萧条,海运企业家们避之犹恐不及,奥纳西斯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于海上运输,无异于将钞票白白抛入大海。但是,奥纳西斯却自有主张,因为他已敏锐地看到,经济的复苏和高涨终将代替眼前的萧条,危机一旦过去,物价就会从暴跌变成暴涨。海运业虽暂时受冲击,但随着经济的振兴,必将重新获得它应有的价值。

果然不出所料,神奇的机会来临了,经济危机过后,海运业的回升和振兴居各行业前列,奥纳西斯从加拿大购买的那些船只,一夜之间身价陡增。他一跃成为海上霸王,大量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腰包,他的资产成几倍、几十倍、几百倍地激增。一位世界级的希腊船王从此宣告诞生。

1943年,奥纳西斯把企业总部迁到纽约。他预见到二战后必然会有一个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经济的大发展必然会大大刺激对石油等能源的需求,而石油消耗量的大幅增加,势必会使油船的运费猛涨。为此,他立即投资造油船。1951~1955年的短短5年中,他拥有的油船总吨位由战前的10000吨发展到30000吨;1956~1960年又一个5年中,他的油船已达10万吨;到1975年他逝世时,所拥有的油轮达到45艘,其中吨位在20万吨以上的超级油轮就有15艘。奥纳西斯因此而成为拥有世界上最大船队的船王。

奥纳西斯的发迹,看似眼花缭乱,扑朔迷离,不可思议。其实,他在偶然成功的背后,支撑着他的是某种必然的因素。他有着天才企业家的某种素质,这就是他在经营中机敏过人,善于在晦暗之夜发现黎明之光。一位很了解奥纳西斯的经济学家对他这样评价:“这位来自伊兹密尔的希腊人,找到了成功的金钥匙。”这寥寥数语,准确而精辟地揭示了奥纳西斯成功的秘密。实际上,不只是奥纳西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企业家,都是善于寻找和挖掘致富机会的人。他们眼光敏锐,有胆有识,发现商机后便果断决策,立即出手,从而能够捷足先登,独占财富。

早在上世纪20年代,陈嘉庚新加坡种植了500英亩橡胶园。这时,由于种橡胶本轻利重,英商、日商纷纷涌来。一时间,橡胶园遍布南洋,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开始下跌。陈嘉庚的橡胶厂也因亏损而处在半停产状态。此时,一些橡胶园主,经不起橡胶厂的暂时亏本,便纷纷出卖橡胶园和橡胶厂。在不利的形势下,陈嘉庚一直在心里琢磨:20世纪应该是橡胶的时代,眼前出现的生产过剩和利润率减少只是暂时的现象;而且南洋一带的橡胶业是英国政府的税收来源,英国殖民者绝不会坐视橡胶价格继续下跌。他看准这一点以后,就决定把愿意出让的橡胶厂立即承接下来,他到马来西亚等地,花了30多万元买下九家橡胶厂,又花十多万元扩充这些橡胶厂的设备,并整修和扩充自己原有的橡胶厂。

不出陈嘉庚所料,事隔不久,英国政府为了保护自己的税收利益,强令限制橡胶生产,于是橡胶价格开始回升,橡胶业立即有了很大的发展。陈嘉庚在橡胶生产低迷中,能精确地作市场分析。在别人都争相放弃种植和生产橡胶的时候,他却趁机扩大自己的橡胶事业,在橡胶市场有了好转的时候,他很快就成了南洋巨富。

一个荣获“北京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女人,一个荣获2004年度亚洲最具时尚魅力的女人,不是模特和影视明星,却是一位成功的创业女性。她曾以三年时间创造了赚钱1000万元的财富神话;她在2000多名经销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第一个授予宝马代理权。她的成功经验,也就是敢作敢为,面对商机,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位成功的女性叫李莹,是北大东语系日语专业的高才生。大学毕业后,她纵身一跃——“下海”了。其后,李莹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进口二手车买卖的商机。当时国家有规定,1994年4月前进口二手豪华轿车是免税的,因此利润丰厚,国内客户很青睐这种轿车。于是,李莹从德国进口了二手奔驰和宝马,这项生意一时很红火,因为别人还没意识到,竞争对手少,往往车还没到港口就卖完了。

商海中有许多的机会,但只有少数眼光敏锐、办事果断的人才能抓住。1997年4月,建筑业的塑钢窗型材项目开始招标,涉及金额达几千万美元。当年5月1日截止投标。李莹得到这个信息时,正准备和她的丈夫去度假。强烈的直觉和经验告诉她,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她在国外生活过,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许多领域和国外10年前的模式很相似。她判断,在中国,这种新型材料的出现一定能风靡全国。于是,李莹和丈夫紧张地忙碌了三天,准备了详细材料,成功地替投资商拿下了这个项目。

跳跃式的发展使李莹经商的领域很快涉及医疗设备、卷烟、酿酒、汽车贸易等多个行业,在短短的三年间,已积累了千万财富,远远超越了自己设定的100万元的目标,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但李莹没有就此止步。在二手进口车的买卖中,李莹渐渐发现,若想在国内长期做汽车行业,就得拥有自己的品牌。经过一番努力,她申请到了奥迪和保时捷的代理权,并成立了百得利公司。品牌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显现了优势和威力,名牌车受到顾客青睐,销售旺盛,生意兴隆。李莹也从门外汉成了销售的行家里手。

2003年下半年,宝马公司决定在中国市场拓展服务网络,挑选代理商。李莹果断地作出了大胆的决策:参与竞争。这在常人看来似乎很难理解,因为这需要承担风险和牺牲。百得利公司当时经营的范围涉及信息产业、汽车业、商业、房地产业的投资管理与投资咨询,年赢利上千万元。为了争取宝马的代理权,李莹放弃了百得利,把它卖给家族中其他人去经营。李莹大有孤注一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当时有2000多个经销商参与竞争。这是一场硬碰硬的综合实力的较量,没有足够的储备资金和银行存款证明,没有地段好的够水平的展厅,没有对宝马品牌的深刻理解和一整套胜人一筹的营销策略,在竞争中是难以取胜的。恰恰在这些方面,李莹显示了优势。李莹身上独特的自信个性文化气质得到了宝马公司的认可。在其后的考察中,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寸土寸金的店址得到对方的赞赏。这使最终如愿以偿的六家经销商中,李莹的“盈之宝”脱颖而出,第一个获得授权,并于2004年4月17日在京开业。

在政治上,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在生意场上,则先到赚钱,后到亏本。所以,面对商机,要当机立断,该出手时就要立即出手,不允许有丝毫怠慢。这是因为,现代化大生产客观上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节奏明显加快,市场环境变化无常。当断不断,拖延决策,则会贻误战机,失去商机。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说明机会难得,看到了就要立即抓住。有的人明明知道面前的是一个商机,但就是犹豫不决,举棋不定,迟迟不作决断,等终于想明白了再作决策,市场已经被别人占领了,结果是错失良机。具有远见卓识的创业者,则特别会掌握时机,把握商机,“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犹豫,不迟疑,由此成为市场竞争的大赢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