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就值这个价”

“我就值这个价”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更有广东南海市良奇钢铁总厂厂长张良奇的身价被有关部门评定为5.02亿元。面对这一个个天价,不少人认为这些人是在借媒体炒作自己。确实,我们不能排除这种情况的存在。像赵正这样个人做广告求职能否如愿,我们暂且不论。只要我们有本事,有能力,能为企业赢得丰厚的效益,就完全可以大胆地要高薪,拿高薪——因为我就值这个价!

1993年1月9日,浙江天翁保健品有限公司在《文汇报》上刊登广告,以年薪50万元招聘一名市场部经理。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的何慕最终成为众多竞争者中的幸运者,成为当时中国年薪最高的“第一打工仔”,由此掀开了我国人才标价的崭新年代。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双方闹得不欢而散,但至少说明了有本事者可以拿高薪这一个基本的事实。

近几年来,人才竞价更是如火如荼。不仅有许多企业在四处高薪寻觅人才,而且一些求职者也一改过去羞羞答答、遮遮掩掩、不敢开口谈报酬的状况,而出现了自我定价、坦然索酬的现象,有的甚至像推销商品一样登广告明码实价地推销自己。

早在1997年11月3日,上海《解放日报》的报眼上就刊登过一则“千里马寻找伯乐”的个人求职广告。广告说:“一位40开外的先生,为照顾上海的老母亲和儿子,寻找一个主管营销策划经理位置的职务,年薪50万,与企业效益挂钩”。《解放日报》报眼广告价为3万元,个人出巨资在如此抢眼的位置做求职广告,可见其自信心之强,进取心之大。

1998年更是热闹。年初即有湖北的周冬霜先生在《楚天都市报》做广告,标价151万元为自己寻找伯乐;继而宁波一位姓杨的先生出资1万元在《宁波日报》上亮相,自我标价51万元;紧接着冰城哈尔滨又传出消息,该市人才市场上出现一位年薪开价80万元的女士,但她的记录不久便被一位名为刘殿阁的工程师开价100万元刷新。最近,更有广东南海市良奇钢铁总厂厂长张良奇的身价被有关部门评定为5.02亿元。

面对这一个个天价,不少人认为这些人是在借媒体炒作自己。确实,我们不能排除这种情况的存在。不过,不管是真炒作也好,还是“身”有所值也好,都表明了人才已经开始进入市场,开始了市场化的运作。现在各种媒体上时常可以看到各类人才的自我报价,许多媒体还专门为此开辟了专栏,这说明人才的自我标价推销也成为平常之事。只要你有本事,就完全可以大胆地要高薪。

2001年11月27日,一个叫赵正的人自己花了3万元钱,在郑州《大河报》头版打出求职广告:谁以年薪100万元聘我?

赵正在广告中郑重承诺,公司赚钱给我100万,公司赔钱我给100万。据他自己声称,他心中理想的工作平台是,企业具备较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有一套科学的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产品具有成长性,属于大众消费品,如食品、医药、保健品等;拥有最初的必备的周转资金。

没有资金、技术和市场的赵正,怎么敢为自己做这样大一个广告?原来他自信自己丰富的管理经验能成为资本。他毕业于某专科学校,教过数学,在政府机关做过干部,在工厂当过挂职厂长,上世纪90年代“下海潮”中赶过潮。令他骄傲的业绩之一是在当厂长期间,他救活了一个曾亏损500多万元的工厂,他创造了一套较为现代和较为完备的“自动式管理法”。他认为,人不仅要主动工作,还要主动思考。他将所有岗位划分为“程序性岗位”和“创造性岗位”两种,根据人的素质和潜能进行不同的管理。

赵正说单纯报道自己索要年薪100万元并不十分准确,严格说应该是:我索要的报酬是本年度公司纯盈利减去上年度公司纯盈利再乘以20%,此外,上有一个顶,最多不超过100万元;下有一个底,如果是负增长,我愿意倒贴公司最多100万元的赔偿。之所以这样,一是为了显示我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信心,二是表明我的诚意。

像赵正这样个人做广告求职能否如愿,我们暂且不论。大量高薪求职广告的出现,其显示出的最大意义是,人才是一种资本,在市场资源有序流动、重新配置的过程中,选择是双向的。只要我们有本事,有能力,能为企业赢得丰厚的效益,就完全可以大胆地要高薪,拿高薪——因为我就值这个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