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多(N·Kaldor)的周期模型是从投资函数与储蓄函数出发的。在他看来,投资函数与储蓄函数不能都是收入的线性函数,经济周期中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如果把经济周期分为较高收入、正常收入和较低收入三个阶段,那么对于较高和较低的收入阶段来讲,边际投资倾向接近于零。卡尔多的解释是,在较低的收入阶段,社会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收入水平的提高开始并不能引起投资数量增加;而在收入较高的阶段时,由于建筑费用成本的提高,外加银行贷款的日益困难,使得企业因大量债务负担而无法更快地进行扩大投资,这样企业的边际投资倾向也很小。储蓄函数在经济周期中也同样是非线性的。在卡尔多看来,在较高和较低的收入阶段,储蓄同投资所呈现的情形恰好相反。经济衰退时,收入降到比较低的水平时,人们就大量减少储蓄以增加消费,来保证正常的生活开支需要;当复苏开始时,人们就会相应地增加储蓄,以便使储蓄量达到正常的水平。而在收入持续增加到较高水平时,人们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加了。因此,只有在特别高或特别低的收入水平时,投资和储蓄才能相等,经济才能实现均衡。
投资和储蓄数量不止是受收入变量的影响。卡尔多在投资与储蓄的周期性变化中引入了作用不可忽略的第二个变量,经济中的资本存量。储蓄量是资本存量的正向函数,对某确定收入来说,资本存量较大,储蓄量也就较大;而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反向函数,资本存量越大,投资量却越小。
现假定经济处于较高的超过正常收入水平的情况,此时投资水平也相应是教高的。随着投资率的增高,资本存量的规模也迅速增加,然而资本存量增加意味着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同时,资本存量的增加也是经济财富的增加,这种情况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转变到了危机点。周期性收缩一旦开始,就使得收入水平下降,直至在较低的收入水平上形成新的均衡。因此,卡尔多所描述的周期性过程都是由平均储蓄倾向、投资倾向、资本的积累和折旧大小的变动等内生变量导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