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巴贸易前景分析

中巴贸易前景分析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贸易地位的不对称性表现为两国贸易地位的不平等,即中巴贸易在巴基斯坦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对中国来说,从目前中巴贸易额来看,重要性显得相对较弱。中巴相互间的贸易依赖程度不同,巴基斯坦对中国的依赖比中国对巴基斯坦的依赖深,从而决定了中巴双方相互间对双边贸易关系的重视程度。尽管中巴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但商品结构仍主要集中在部分商品上。与此同时,中国对孟加拉、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的贸易顺差却有所扩大。

第二节 中巴贸易前景分析

南亚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马尔代夫、不丹、阿富汗等,其中大部分国家与中国接壤,有共同边界3000多公里。南亚国家与中国建交较早,并积极发展了贸易关系。2000年,中国与南亚八国的贸易额已达到56.85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2%,其中,我国出口37.97亿美元,进口18.88亿美元。中国对南亚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现主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化工产品、医药原料、生丝、焦碳、煤、钢材、水泥等。中国从南亚国家进口的主要商品有铁矿砂、铬矿石、皮革、纺织料、天然橡胶和黄麻等。正是在此大环境下,中巴贸易得以迅速发展。

一、中巴贸易发展的特点

中巴经济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双方可贸易商品较多,中国对巴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化工原料、机械设备、医药、五矿产品、轻工业品等;中国自巴主要进口商品有棉花、纺织品、皮革、羊毛、铬矿石等。中巴贸易具有下列特点:

(一)不对称性

中巴两国贸易的不对称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贸易地位的不对称性和进出口产品的互补性存在着不对称性。贸易地位的不对称性表现为两国贸易地位的不平等,即中巴贸易在巴基斯坦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对中国来说,从目前中巴贸易额来看,重要性显得相对较弱。中巴相互间的贸易依赖程度不同,巴基斯坦对中国的依赖比中国对巴基斯坦的依赖深,从而决定了中巴双方相互间对双边贸易关系的重视程度。而中巴两国贸易产品互补性方面存在的不对称性具体而言体现在商品结构上的不对称性,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难以消除,情况的改变有赖于巴基斯坦的经济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二)贸易规模发展迅速

在我国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带动下,我国同西亚南亚地区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2003年1~6月我国与该地区双边贸易额为60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我国对该地区出口3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4%。在开展对外工程承包等合作带动下,我国对该地区机电产品出口金额达到14.6亿美元,同比增长35%,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达到42%。上半年,我国在西亚南亚地区前5位的贸易伙伴依次为:印度(20.73亿美元)、伊朗(16.42亿美元)、巴基斯坦(8.49亿美元)、土耳其(5.7亿美元)、孟加拉(5.18亿美元),巴基斯坦成为我国在西亚南亚地区位列第三的重要贸易伙伴。2003年中巴贸易额达24.3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发展速度很快。

(三)贸易商品结构尚未实现多元化和优化

尽管中巴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但商品结构仍主要集中在部分商品上。中巴友好论坛主席、前外交部副部长徐敦信曾在全巴工商联发表讲话时表示,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多个领域可建立合资企业或开展贸易合作,特别是在纺织、制药、农药、皮革制品、信息科技、能源、基础设施和农业和食品加工领域,可在瓜达尔港建立工业园区,开展旅游合作。他主张两国开展互利互惠的特惠贸易,最终过渡到自由贸易。这对贸易结构的多元化和优化是相当有益的。

二、中巴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中国对亚洲国家贸易不平衡现象日趋突出。2002年中国对亚洲国家贸易逆差229.87亿美元,较上年大幅增长了86.45%。然而贸易逆差主要来自东亚,达256.23亿美元,较上年增加了123.61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对孟加拉、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的贸易顺差却有所扩大。就巴基斯坦而言,中巴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方连年顺差,且顺差额不断扩大。1998年,中方顺差额为1.35亿美元,2002年顺差额已达6.84亿美元,增长了六倍。巴基斯坦对中国的出口只占中国进口额的0.08%,而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出口也只占其出口总额的0.26%。全巴工商联主席里亚兹·阿赫迈德.塔塔在一次讲话中强烈表示,中巴双边贸易与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不相匹配,需大力发展双边贸易。

(一)国际贸易动因的理论解释

对国际贸易发生原因的理论解释可以追溯到古典或新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或国际贸易模型,如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等,几乎都是从供给或生产的角度讨论国际贸易的动因。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会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劳动生产率优势的产品,进口和消费具有绝对劳动生产率劣势的产品,双方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利。但是,绝对优势理论的严格假定,限制了其对在产品的生产上不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发生贸易的解释能力。比较优势理沦认为,一国会专门生产并出口只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进口和消费具有比较成本劣势的产品,并在经过贸易后,双方的福利都会增加。要素禀赋学说拓宽了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假定,在使用多种生产要素的情况,如果各国生产并出口国内具有充裕要素的产品,就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陈同仇、薛荣久,1997;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1998中译;沃尔,1995)。传统的贸易理论和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早期的贸易活动,并得到了经验研究的支持。

随着国际贸易活动与实务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传统贸易理论的解释能力提出了挑战,并从经验研究上提出了质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里昂惕夫反论”。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很有说服力地解释这个难题,但是,新的贸易理论却在二战后被不断地提出并加以完善,并对新型的国际贸易实践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如林德(S.B.Linder)的偏好相似假说,弗农(Remond 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的产业内贸易理论,这些理论克服了单纯从供给角度讨论国际贸易动因的缺陷,开阔了从需求方面分析国际贸易动因的新视野。

偏好相似假说认为,两个国家的平均收入水平越接近,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也就越发达。该理论是以工业国之间的工业品贸易格局为背景,对工业国之间发生国际贸易的原因所作的探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说是要素禀赋学说的动态化延伸。该理论认为,由于存在技术差距,产品创新后,应当先在创新国生产并出口,随着技术的成熟与转移及后来者的模仿;创新国会先后在技术与之相近的工业国、比之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投资生产并输出,最后完全由后进国家利用成本优势生产并出口到先进国家。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由于产品差异、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因素的存在,具有相似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工业国家之间仍然会发生大量的制造品贸易(陈同仇、薛荣久,1997;陈家勤等,2000)。

(二)影响中、巴贸易的因素

影响贸易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政治关系、文化因素等。中国和巴基斯坦虽然地理上相邻,但两国之间交通相当不便利,这一自然状况严重阻碍了两国边贸的发展。巴基斯坦的政局动荡,增加了贸易的不确定性,两国的文化差异也很大,限制了相互间的投资。

自然条件、政治关系、文化因素虽然是导致中、巴两国贸易额较小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经济上的因素。

国际贸易新理论认为,资源差异和规模经济都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前者是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的产业间贸易、后者是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条件下的产业内贸易,即要素禀赋不同的国家之间则进行赫克歇尔-俄林式贸易、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进行产业内贸易。当然这种划分也不是绝对的。经验研究证明,产业内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而且贸易对象多为中间投入品等工业制成品,这是由于发达国家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和积累,在资本、技术和熟练劳动力等方面的储备相当大,易于在制造业领域实现规模经济和开展垄断竞争。近些年,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之间出现了较为活跃的产业内贸易。

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阶段、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关自然资源这一角度看,我们有理由认为,两国的资源禀赋是大体相近的。如果两国都是发达国家的话,按照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观点,两国会有大量的产业内贸易。但实际情况是,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很小。这说明,在中巴之间,还没有出现类似于发达国家之间的比较活跃的产业内贸易。两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多为具有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这一贸易格局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国双边贸易额较小的原因。两国前10位贸易伙伴国的贸易额占其年度贸易总额的比例相当大,由此可见,两国的对外贸易仍然是垂直型分工的互补性贸易。

对于经济发展阶段相近的、同属于低收入国家的中国和巴基斯坦,产业内贸易理论也许更适合解释其双边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及贸易发展的前景。对于中国和巴基斯坦,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模型更能合理解释两国双边贸易额较小的现状。

(1)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彼此进出口商品在结构上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如纺织品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2)进出口商品结构不相适应,中国商品竞争能力较弱。

巴基斯坦需要大量生活耐用消费品、吃穿用品和建筑材料,进口石油,出口纺织品,而中国出口的耐用消费品难以与发达国家的产品竞争,建筑材料在质量、规格等方面也难以满足巴基斯坦的要求。同时,中国本身要大量进口石油,出口纺织品,从而影响了双方贸易的发展。

(3)外汇短缺,支付能力差。

外汇短缺、支付能力差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巴基斯坦在此方面的现象较严重,也是影响双方发展贸易关系的重要问题。

由于上述原因,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的增长速度赶不上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贸易的增长速度,中巴两国占彼此对外贸易的比重均较低。

三、中巴贸易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与前景分析

近年来,中巴双方经贸关系就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中、巴贸易发展现状看,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虽然还不是很大,但近些年两国双边贸易的增长却较快。是什么原因导致两国对外贸易发展很快,但双边贸易额却很小?是什么力量阻碍了两国开展贸易的空间,又是什么因素激发了两国近年发展贸易的积极性?本文将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究其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以及亚太特别是南亚经济加快发展的形势有利于双方发展经贸关系

南亚因处于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历史上又没有发生过革命性的社会和技术变革,所以,除其文化、宗教对外产生过较大影响外,政治、军事和经济对外界的影响都十分微弱。英殖民南亚时,南亚也只是英用来侵略远东的跳板而己。1947年印度争得民族独立之后,南亚地缘政治出现了革命性的变革。时至今日,世界不得不感知南亚地缘政治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巴基斯坦是南亚除印度外最为强大的国家,可它的处境最为艰难,国际安全需求最为迫切。这种状况是由巴基斯坦的宗教属性和地理位置所决定了的。作为英国“分而治之”的产物,巴基斯坦是靠打着穆斯林旗帜争得民族独立的。由于穆斯林分布的广泛性及伊斯兰教的极端性,巴基斯坦有时不得不卷入纷繁复杂的国际冲突中去。最让巴基斯坦感到头疼的克什米尔争端就是其中表现之一。印巴是按照宗教进行分治的,但在克什米尔土邦归属的问题上却遇到了难题。原因是该邦居民77%是穆斯林,统治者却是印度教徒的王公。王公意欲将克邦带入印度,但多数居民希望克邦回到巴基斯坦怀抱。而当时处于裁决地位的英国故意将之搁置,遂使本是同根生的印巴双方为之相煎了几十年,而且还得继续相煎下去。印巴对峙巴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安全环境相当脆弱。更使巴方陷入战略困境的是,巴的地理位置极为不利。作为西亚、中亚进出南印的必经之地,巴历史上屡屡被他人重演假途伐虢之悲剧。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阿拉伯人、阿富汗人、蒙古人等,都曾在这里开疆拓土过。巴建国后,西同阿富汗有捭路支和普什图尼斯坦之争,东同印度有克什米尔之争,战略上有被印、阿两国夹击之忧。冷战时,美将其看作是对苏包围的欧亚新月形地带之中心环节,而苏也将其视为南下直趋印度洋暖水港的捷径,在阿富汗遭入侵时,心理上承受着苏联继续南下的巨大压力。可以说,巴基斯坦的外交一直处于一种走钢丝状态中。而一直以来中国对南亚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旗帜鲜明地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都有权参与国家事务。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道义乃至物质援助,因而巴基斯坦视中国为其惟一可靠而有力的盟友。

从两国关系来看,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认我国的国家之一。1951年5月21日,中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巴建交初期,由于巴是西方阵营的盟国,与我关系较为冷淡。两国间交往较少,仅保持一般关系。1956中巴两国总理的成功互访,极大地推动了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1957至1969年是中巴关系史上十分重要的阶段,这期间两国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巴从对华敌视国家变为对华友好国家,揭开了中巴关系的新篇章。70年代的中巴关系稳定发展,两国政府和人民间的友好合作不断加深。佐·阿·布托当政期间于1972年、1974年、1976年三次访华。80年代,中巴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巩固和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巨变,但经受了时间考验的中巴友好合作关系却未受到国际风云变幻的影响,继续向前发展。1996年12月,江泽民主席应邀对巴进行国事访问。此访是中巴关系中的一件大事,两国领导人确定了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还在巴发表了题为“世代睦邻友好,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首次全面阐述中国的南亚政策。穆沙拉夫执政后,非常重视对华关系,数次访华。贾玛利在当选巴基斯总理后表示,新政府将保持巴各项政策的稳定,继续穆沙拉夫政府的对内和对外政策。在外交上,将一如既往地推进巴外交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他表示,巴仍将在国际社会中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同时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的完整。他特别强调将进一步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并表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巴基斯坦都不会牺牲巴中两国的传统友谊。2003年3月,巴总理贾玛利正式访华,访问期间两国总理共同宣布成立中巴友好论坛。

由上可见,建立在相互尊重主权、独立、文化和传统以及相互信赖和相互支持基础之上的,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的中巴关系在两国历代领导人的共同培育下,睦邻友好关系不断加强,双边合作富有成果,已经建立起面向未来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巴之间的这种友好关系,被人赞誉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典范”。多年来,中巴两国在联合国等重大国际场合就一些重大问题保持接触,平等协调。双方在维护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实现本地区的共同发展等问题上密切合作。双方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维护亚洲和平与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的理解与和睦。因而,加强与巴基斯坦的经贸合作,不仅对我政治、经济有利,还可以有效地推动南亚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而巴基斯坦面对严峻的国内经济和国际市场形势,正力图推行“外交多边化”、“经济多元化”战略,其对外政策在以美欧为轴心的同时,从其自身利益考虑(资源缺乏、市场狭小),需要扩大出口市场和寻求产业转移的新场所,亦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这种与日俱增的相互需求成为中巴经贸合作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中巴两国从政府到民间各界均有发展相互经贸关系的愿望

中巴建交以来,两国高层互访不断,人员交流频繁。通过交往,双方不断增进相互的了解和信任,在加强合作、共同发展方面达成了共识。双方一致认为,虽然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也存在差异,但这并没有也不应该成为两国发展关系包括经贸关系的障碍。中巴毗邻而居,长期睦邻友好是两国人民和企业界的共同愿望。冷战结束后,传统的国际政治架构已经瓦解,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种新的潮流:一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加强,合作日趋紧密;二是区域经济集团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巴两国均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加强双边合作,谋求经济更快发展,是两国共同追求的目标。正是这一共同的愿望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确立了正确方向,也为各自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动力,两国领导人互访期间双方正式签署了贸易、科技合作等一系列协定,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2003年11月中巴双方签署了八项合作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是两国首次签署的双边合作发展方向联合宣言。这一里程碑式的宣言为今后两国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指明了方向,将把新世纪的中巴友谊提到新的高度。2003年11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双边合作发展方向的联合宣言》:

在新世纪开端,双方承诺将进一步密切双边关系,深化和拓展两国全天候友谊和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同意继续保持两国高层领导人的经常性接触和交往,加强政府各部门、议会、政党、军队、民间团体和地方组织的互访和交流,深化了解和友谊,促进双边关系全面、稳定、深入发展。而且双方认为,应在现有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实效、优势互补、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两国政治和地缘优势,推进双方在经济、贸易、投资、农业、科技、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为此:1.继续加强对经贸合作的指导与协调。发挥两国经贸科技联合委员会的作用,积极探讨发展两国互利经贸合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为进一步挖掘双边经济合作的潜力,双方同意加强中巴企业家理事会的作用。双方将不断完善有关法规,规范企业行为,为双方公司、企业和机构的经贸投资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和提供必要的便利。2.积极扩大双边贸易,并委托经贸联委会为此采取适当步骤。双方同意根据两国政府促进和保护投资的协定以及本国法律和各自国际义务,鼓励和支持双方企业进行双向投资。双方同意根据新签署的优惠贸易安排扩大双边贸易,并将以建立自由贸易安排作为最终目标而努力。双方同意加强在劳务工程承包领域的合作,并采取必要措施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3.促进和规范边境贸易。双方将采取步骤促进边贸发展,并为此缔结新的边贸协定,促进两国,特别是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4.引导和鼓励两国有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学和科技型企业在通讯、水利、电力、航空航天技术、计算机、自动化、有色冶金、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石化、生物技术、和平利用核能等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双方将努力促进技术转让和信息交流,充分发挥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的指导和协调作用。加强在防扩散和出口管制方面的合作,适时考虑商签有关相互出具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证明的双边协议。5.积极推动两国农、林、渔业的互利合作,充分利用两国自然资源丰富、互补性强的优势,鼓励和支持两国有关企业和部门在农业技术、农林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制造、海洋捕捞、水产养殖等方面加强交流和合作。6.在工业领域,双方将促进在专业技术知识、利用双方原材料和技术进行共同生产、工业区开发、工业港口、出口免税区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发挥大公司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中小型企业合作。双方将鼓励两国私有部门间的合作并为其提供便利,推动各领域合资企业的建立,尤其是在纺织品制造领域。7.加强双方在财政和金融领域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的交流与合作。8.加强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利用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促进人员和商品交流。9.为增进两国企业界的相互了解,双方同意增加在对方主要商业城市举办投资贸易洽谈会或商品展览会,两国有影响的商会(中方贸促会和巴方全巴工商联)建立定期交流机制。10.扩大旅游合作。巴基斯坦已经成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双方将尽快落实有关具体实施办法,增加游客人数,拓展旅游市场,加强旅游促销。

双方签署的两国关于双边合作发展方向的联合宣言,是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确立了方向和目标。

另外几项重要的协议包括:双边引渡条约;特惠贸易协定;文化交流协议;对华出口芒果协议;杜达铅锌矿项目协议;铁路信号项目协议;山达克铜金矿项目扩建协议。这些协议的签署对中巴两国发展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意义重大。特别是特惠贸易协定的签署,将帮助扩大双边贸易额,是一个重大突破。中方还将提供4亿美元的优惠信贷额度,用于支持中国公司到巴基斯坦兴建合资企业,这将大大促进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投资。按照中巴签署的特惠贸易协定,巴方将有893种对华出口商品享受中方提供的关税优惠,同时中方有200种对巴出口商品享受类似优惠,该协定将在扩大中巴双边贸易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三)从中巴两国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来看,拓展经贸合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仍将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这就需要扩大国内外市场。中国的出口已约占GDP的1/4左右。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国际环境,虽有不少有利因素,存在不少机遇,但同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即挑战的一面。地区集团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在发展,一些国家与我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产品的质量与技术水平在国际上竞争力不强,在西方市场难以扩大地盘。我对巴经贸合作是我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一个值得重视的因素。

中国与巴基斯坦发展贸易关系,既有有利的政治条件,又有有利的经济条件,应该说,发展潜力比较大,前景广阔。

(1)巴基斯坦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大,而且经济在不断发展,市场容量在不断扩大,为中国与巴基斯坦发展贸易关系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中国出口的消费品,特别是中低档轻工产品、土特产品、电器产品、机械产品、运输设备、建筑机械等,大都适应巴基斯坦的实际需要和技术水平,只要我们注意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就能使贸易额扩大。

(2)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势头,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促进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对巴基斯坦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只要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非外汇支付方式克服外汇短缺的困难,开展合资、合作生产和补偿贸易,发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并切实贯彻“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和“守约、保质、薄利、重义”的方针,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经济关系就会获得大发展。

四、进一步发展中巴贸易的相关建议

我们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巴基斯坦这一重要市场。并且,两国在双边贸易中所奠定的地位是双方长期努力的结果,因而要本着积极的态度,知难而进,采取相应措施以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当然,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中巴贸易,关键还是要扩大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出口,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中国对巴基斯坦出口的传统产品多属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这类产品的竞争最激烈,受冲击最大,因此加快我国对巴基斯坦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紧迫的。近两年对巴基斯坦出口商品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仍很明显。为此,一是要拓宽贸易范围,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故可加大这类产品如机电产品零部件及产成品(电视机、电话机等)对巴基斯坦的出口。目前,中国对巴基斯坦出口商品中制成品比重虽有提高,但其中附加值高的高档商品很少,绝大多数商品属中低档商品。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增加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对中国公司降低出口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也会在出口同样数量商品的情况下扩大出口额。为中巴贸易的扩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出口商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尽快从“以廉取胜”和“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在竞争中保住乃至扩大市场份额,使出口产品真正成为高创汇产品。同时,也希望巴基斯坦更多地向中国出口工业化建设需要的原料。总之,双方既要注重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促进双边贸易健康发展。

(二)大力发展中巴两国的技术贸易

中国在近年来的工业化改革中,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故在许多领域的应用技术已具有一定经验与水平。而且中国在航空航天、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具有了自己的优势。若巴基斯坦能从中国引进该类技术,对其发展相当有益。因而双方在技术合作中的发展潜力很大,双方可加强技术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提高两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带动双方商品贸易的发展。

(三)推动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进一步落实“走出去”战略

随着中国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办厂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而巴基斯坦作为中国地缘相近的友好国家,是中国公司和企业落实“走出去”战略较好的地区。故中国有实力的公司和企业可加大对巴基斯坦的生产性投资,这样不仅可以使双方合作更加深入,而且可以带动对巴基斯坦的出口,从而促进贸易的发展。

尽管中巴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中还令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但毕竟在短时间内已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两国交往的增多、信任的增强、措施的改进,加上两国贸易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天时、地利、人利等许多有利因素的作用,可以预见,中巴贸易关系仍将持续发展,贸易额亦会进一步增长。

【注释】

(1)联合国发表的《1992年世界投资报告》,是以“跨国公司:经济增长的引擎”为副标题的。

(2)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http://pk.mofcom.gov.cn/column/HAIGUAN.xml

(3)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http://pk.mofcom.gov.cn/column/HAIGUAN.xml

(4)张二震、马野青著:《国际贸易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王耀中著:《国际贸易学》,湖南:湖南出版社,19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