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权证的早期历史

我国权证的早期历史

时间:2022-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事后证明,这次投资者几乎全赔,从此认购证消失。A2权证所代表的是在确定的日期,按事先规定的配股价格缴款认购这种股票的一种权利凭证。购入配股权证后,持有人获得的是一种配股权利而非责任,行使与否取决于持有人的意愿。这些权证到期后,因为市场比较低迷,转配股无法实施,经管理层批准,权证延期交易半年。而另一原因是对权证市场的监管不力,政策不确定。

二、我国权证的早期历史

沪深股市中最早的权证出现在1992~1996年间,我国股市的第一个权证是1992年6月沪市推出的大飞乐股票的配股权证。同年10月30日,深圳宝安公司在深市向老股东发行了我国第一张中长期(一年)认股权证——宝安93认股权证,发行总量为2640万张。随后,沪市还推出了金杯权证、申华权证,但都反应平平。

其实,1992年产生大批暴发户的认购证,从广义上讲也是一种权证。该权证价格30元,后被炒至几百元,由于当时股票市场有暴利,几乎无人放弃行使权。1993年第二批认购证引来大量买家,甚至引发长龙排队和混乱。如当时上海徐家汇地区的汇联商厦附近,人群挤满天钥桥路,场面恢弘。但事后证明,这次投资者几乎全赔,从此认购证消失。

为了在配股过程中保护老股东的权益,便于无力认购配股的老股东有偿转让其配股权,深沪两市在1995年、1996年又推出配股权证,即A2权证。A2权证所代表的是在确定的日期,按事先规定的配股价格缴款认购这种股票的一种权利凭证。购入配股权证后,持有人获得的是一种配股权利而非责任,行使与否取决于持有人的意愿。

1995年和1996年,沪市推出江苏悦达、福州东百等股票的权证,深市则推出武凤凰、湘中意、厦海发、桂柳工、闽闽东等股票的权证。这些权证到期后,因为市场比较低迷,转配股无法实施,经管理层批准,权证延期交易半年。这一延期给庄家操纵市场提供了题材,引发市场对权证的疯狂炒作。例如,1995年桂柳工股价仅2.50元,转配股价格为2.60元,但A2权证价格却是2元多。也就是说,买入权证的投资者宁愿花费每股4元多的价格买桂柳工“期货”股票,也不愿意以2元多买现货正股(标的证券)。桂柳工A2权证的价格从1元多起步,最高炒到4元,最后跌到0.01元。江苏悦达权证,其开盘竟高出“正股”数倍,并出现一天涨637%的奇观。正股价分别只有4.3元和3元多的厦海发、吉轻工,权证价格竟然比正股价格还高,分别达6.78元和5.24元。

当最后一个高位接货者无法博得一个更“傻”的人后,A2权证开始下跌,此类权证多数从几元钱最终跌到0.01元。半年过后,因市场低迷,发行权证的个股有的已经跌破配股价,权证于是一文不值。以湘中意为例,临近权证摘牌时,该股配股价为3.2元,股价已经跌至2.8元,权证就成为一张废纸。由于权证价格的暴涨暴跌,投机极为严重,以致监管层在1996年6月底终止了权证交易。之后直到2005年,再也没有发行新的权证。

从1992年6月,第一只权证发行,到1996年6月因市场投机氛围浓重,权证一度被恶意炒作和操纵而遭叫停,这段时间并不长,相对于股市历史长河而言,可以用“昙花一现”来形容。那么,为什么第一阶段的权证会以失败告终呢?

总结其中的原因可以发现,早期国内权证市场失败是因为推出权证的目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当时推出权证是为了保护不愿或无力配股的老股东的配股权益,使权证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不明确,从而间接地助长了权证交易的投机性质,四年间权证价格过度剧烈变动,有时甚至超过标的股票的价格。而另一原因是对权证市场的监管不力,政策不确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