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到村到户的方式和措施主要是六个“到村到户”,即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
1.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与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结合起来,组建精准扶贫工作队,发挥好驻村干部的积极作用。同时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对口帮扶和定点帮扶长效机制。
2.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扩大农户参与和选择扶贫项目的自主权,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原则,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村、种养殖户、把扶持资金真正落实到每村每户的产业项目上。
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一是加大义务教育力度,确保每个孩子按时完成学业;二是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利用教育“9+3”计划,将中职招生向贫困家庭倾斜,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三是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时效性。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方式,对有劳动力的贫困对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就业技能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4.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坚持“危险房屋鉴定到户,改造任务落实到户,设计图纸提供到户,施工技术指导到户,补助资金拨付到户,竣工验收具体到户”的原则,按照“群众自建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的要求,切实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基本居住条件。
5.生态移民到村到户。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的要求,科学规划选点,集中安置生态环境脆弱、生活条件落后、石漠化严重、交通不便深山区、石山区的贫困农户,坚持尊重群众自愿的原则,确定移民搬迁对象。
6.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以“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和小康寨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