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我国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时间:2022-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世界城镇化率为53.6%,这表明目前中国城镇化进程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城镇化率由30%提高到50%平均用了五十多年时间,而中国仅用了15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是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紧密相连的。[6]此外,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还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和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城镇化呈现不断加快的趋势,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经济日益占据支配地位,城镇化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这期间,中国仅用了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一些发达国家历经上百年才走过的进程,在世界上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城镇化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一)城镇化起点低、规模大、速度快

中国城镇化的起点低,新中国成立初的城镇化率仅为10.6%,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城镇化率也只有19.4%,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比欠发达地区还低10.1个百分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增长率基本保持在年均1.0个百分点以上,尤其是“九五”以来,各时期城镇化率年均提高幅度都在1.25个百分点以上,年均新增城镇人口都超过2000万人,这种速度和规模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201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世界城镇化率为53.6%,这表明目前中国城镇化进程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城镇化率由30%提高到50%平均用了五十多年时间,而中国仅用了15年。

(二)城市体系日益完善,城市群已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目前,我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685个城市+20000个建制镇+60万个行政村”的居民点框架体系。从宏观空间看,我国城镇空间合理布局的“大分散、小集中”格局正在形成,表现为与我国地理环境资源基本相协调的东密、中散、西稀的总体态势。从微观空间看,城市内部空间,中心城区、近郊区以及远郊县的城镇空间结构层次日益显现。

与此同时,城镇集群也逐步形成,较典型的有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海西城市群、哈大长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这些城市群作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已经成为引领和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地区,主宰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城市群的迅速兴起,目前中国已进入一个以城市群为载体的群体竞争新时代,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吸纳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载体。

(三)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城镇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变迁的重要驱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是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紧密相连的。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了内需扩大和经济增长。从投资需求看,城镇人口的增加可以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投资需求。一般认为,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有一千多万农民进入城镇,而2013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3.1倍,由此将明显拉动最终消费增长。同时,中国的城镇化还加速了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高,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5]而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也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据研究,劳动力转移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大约为l6%~20%。[6]此外,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还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和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